處暑的養生知識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處暑節氣正是處在由熱轉涼的交替時期,自然界的陽氣由疏洩趨向收斂,人體內陰陽之氣的盛衰也隨之轉換。所以養生保健應養肺滋陰和祛暑化溼並重。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希望對你有用!

  1:秋梨、大棗健脾

  夏天炎熱,瓜果豐富,但是一吃了瓜,反而吃不了飯。因為瓜類多屬阻寒性質,多吃會傷脾胃,因此應少吃,而蘋果、龍眼、葡萄、山楂、紅棗等屬於溫性果類,既能補充水分又能健脾生津,現在吃是不錯的選擇,讓多變的天氣,也能根據自己的計劃讓身體平衡度過。

  秋梨就是秋天最提倡吃的水果。秋梨又被稱為“果宗”、“玉乳”,有“百果之宗”的美譽。中醫認為梨性涼味甘,能生津潤燥、清熱化痰的功效,對於燥邪猖獗的秋季來說,是去燥的最佳選擇。秋梨吃法不同,功效也不同,民間有“生者清六腑之熱,熟者滋五腑之陰”的說法。如果有咽乾喉痛等上火症狀,生吃就好。如果想要起到滋陰潤肺、潤喉祛痰的功效,熟吃更佳。可以將梨隔水蒸過,煮湯或者站長統計做成粥來吃,這樣也可以將梨的寒性除去,食用起來更加安全。

  另外大棗也是比較適合的佳品。大棗有“木本糧食”的稱呼,因為古人認為它可代食物食用。《本草綱目》認為棗味甘、性溫,能補中益氣、養血生津,對於“脾虛弱、食少便糖、氣血虧虛”等疾病有很好的治療效果。坊間甚至流傳有“一日吃仨棗,紅顏不顯老”的俗言。用紅棗加大米熬成粥,對保肝護肝也有很好的效果。

  2:茄子、西紅柿、馬鈴薯遠離秋乏

  秋乏在飲食調整上應多吃些含維生素的鹼性食物,如西紅柿、茄子、馬鈴薯、葡萄和梨等,這些食物都能幫助人體克服疲倦。

  茄子不僅好吃,還有很多保健和治療作用,茄子中含豐富的維生素P,是一種黃酮類化合物,有軟化血管的作用,可以降血壓。其次,茄子含有葫蘆巴鹼及膽鹼,在小腸內能與過多膽固醇結合,排出體外,以保身體血液迴圈正常,降低膽固醇。此外,茄子還可站長統計以吸收脂肪,起到減肥的作用。總之,是一種老少皆宜的食物。在夏季,茄子可清熱解暑,對於夏季容易長痱子、生瘡癤的人,尤為適宜。

  西紅柿所含的番茄紅素和食物纖維有促進人體代謝、清除腸道殘渣的作用。研究表明,每餐喝西紅柿汁有促進體內脂肪燃燒的效果。西紅柿富含檸檬酸和蘋果酸,能消除疲勞物質乳酸,防止其在體內蓄積。番茄紅素還能清除活性氧,也有助消除疲勞。

  “解疲乏”來點兒鉀。據統計,鉀的食物來源包括馬鈴薯、香蕉,西蘭花、胡蘿蔔等。在這之中,馬鈴薯是鉀含量的佼佼者!據美國農業部資訊顯示,在20多種最經常食用的新鮮蔬菜和水果中,馬鈴薯鉀含量最高,一箇中等大小的帶皮土豆***148克***含有620毫克鉀元素,這相當於人體每日建議攝取量的18%。這份資料意味著增加馬鈴薯的攝入能夠使人精力旺盛,保持充沛能量。

  3:開胃三寶

  糯米有養陰的功效,夏秋季可適當喝點糯米粥。胡蘿蔔和鴨肉也是人們熟知的適合夏秋季吃的食物,有潤燥的功效。

  糯米含有蛋白質、脂肪、糖類、鈣、磷、鐵、維生素B1、維生素B2、煙酸及澱粉等,營養豐富,為溫補強壯食品,具有補中益氣、健脾養胃、止虛汗之功效,對食慾不佳、腹脹腹瀉有一定的緩解作用。另外,它還能夠緩解氣虛所導致的盜汗、妊娠後腰腹墜脹、勞動損傷後氣短乏力等症狀。中醫典籍《本草經疏》裡對糯米的養生保健作用作了充分的說明,說糯米是“補脾胃、益肺氣之谷。脾胃得利,則中***指人體胃部***自溫,力便亦堅實,溫能養氣,氣順則身自多熱,脾肺虛寒者宜之”。

  胡蘿蔔味甘、性平,具有清熱解毒,補中安髒之功效,適宜於面板乾燥粗糙,或患毛髮苔蘚、黑頭粉刺、角化型溼疹者食用。胡蘿蔔富含維生素A、B、C,並有輕微而持續發汗的作用,可刺激面板的新陳代謝,增進血液迴圈,從而使膚色紅潤,胃腸暢通,對美容健膚有獨到作用。最好空腹喝胡蘿蔔汁,這樣更利於胃腸吸收,促進血液迴圈、疏洩和消除汗腺汙垢、調整體溫,從而使面板清潔健康、細嫩光滑。

  4:清熱安神 靠***調理

  “病從口入”,飲食與疾病很容易“掛鉤”。

  早晚溫差變化開始明顯,腸胃接受不了忽冷忽熱的刺激,胃酸分泌增加,胃腸發生痙攣性收縮,抵抗力和適應性就會隨之降低,這時候容易出現一些腸胃病,患有慢性腸胃病的患者往往會出現反酸、腹脹、腹瀉、腹痛等症狀。

  加之飲食不當,這種不適的情況還會進一步加重,因此在飲食方面一定要謹慎。

  多吃蔬果可以起到生津潤燥、消熱通便的功效,也能補充人體的津液。應少吃或不吃煎炸食物,因為這些食物會加重秋燥。

處暑時節養生
處暑應如何養生
相關知識
處暑的養生知識
小暑的養生知識
處暑之後的養生知識
小暑後的養生知識
關於睡覺的養生知識
關於紅糖的養生知識
關於阿膠糕的養生知識
孕婦小滿時節的養生知識
春季的養生知識
男士冬季必知的養生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