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數學怎麼教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2日

  二年級的數學課怎麼教?“教育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和鼓舞”。我們應不斷更新觀念,大膽創新,在數學教學中要時刻關注學生情感態度的發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1二年級的數學課怎麼教

  二年級的數學課怎麼教?“教育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和鼓舞”。我們應不斷更新觀念,大膽創新,在數學教學中要時刻關注學生情感態度的發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今天,樸新小編給大家帶來數學教學方法。

  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增強學生知識運用能力

  二年級學生正處於認知能力的發展初期,以及知識學習的成長階段,需要經常與自然和社會接觸,才能健康成長。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必須積極創新教學方式,通過遊戲化、體驗化、探究化等生活情境的創設,增強學生數學學習主動性,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此外,教師在二年級數學教學實踐中,要突破教材和時空的侷限,站在學生成長的角度分析問題,通過生活化元素的引入來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認知,加強學生的生活體驗,切實激發其數學探究熱情。

  例如,在進行《混合運算》知識教學時,教師可結合教學實際,創設如下生活化情境:“小云去超市購物,需要買三支鉛筆、一盒彩筆、一個文具盒和四個本子,其中鉛筆每支1元,彩筆10元一盒,文具盒需要15元一個,本子每個2元錢,小云媽媽給了她100元錢,請問買完所有東西后還能剩下多少錢?”這種生活化問題情境的創設,不僅貼近學生生活實際,還能促進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問題,增強學生知識運用能力,獲取良好課堂教學效果。

  開展數學實踐活動,促進學生主動探究

  在小學二年級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開展數學實踐活動,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促其主動參與實踐教學,有利於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因此,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靈活開展體驗式教學活動,讓學生在自主探究、體驗強化的過程中實現學習成長。而為了強化教學效果,教師還可以邀請學生家長共同完成相關活動。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父母扮演的角色無疑是不可替代的,相比於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畢竟有限,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採取有效措施,充分發揮家庭教育在數學生活化教育中的正面效應。客觀來講,家庭教育具有非常強的生活性,父母可以利用生活化情境,讓學生體驗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並逐步培養學生利用所學數學知識自主發現、探究和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確保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有效養成與提升。

  例如,在進行《資料收集整理》的教學時,教師在新課講解結束後,可佈置如下作業:“同學們回家後,可調查每個家庭成員最愛吃的五種水果,並將資料統計和分析結果以作業的形式提交。”這種問題需要家長為學生提供準確的資料,並幫助學生完成相關的統計和分析工作,最後由學生根據統計結果提出相應建議。如此一來,不僅能夠讓學生在獨立探究過程中產生數學學習的成就感,增強學習自信心,而且能夠有效培養和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

  2激發學生數學學習興趣

  注重學法指導,讓學生會創新

  1.動手實踐。偉大的教育家孔於曾經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在教學“梯形面積公式推導”時,在學生很想知道梯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思維已啟用時,教師不是機械講解,而是引導學生每人剪出兩個梯形紙板***要求是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當學生剪出後,教師設問:看哪個小組能利用手中的紙板,把它們轉化成已經學過的圖形。學生開始拼擺***有的小組用完全一樣的梯形拼成了一個平行四邊形;有的用兩個完全一樣的直角梯形拼成了一個長方形***。當學生各自說出自己的拼法後,教師設問:“你所拼成的圖形的底、高和麵積與其中一個梯形的底、高和麵積有什麼關係?根據它們之問的關係,你能否得出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各小組的同學通過觀察,藉助已形成的表象很快得出了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2.引導質疑,讓學生會創新。 質疑問難是探求知識、發現問題的開始。在教學中,教師要從學生好奇、好問,求知慾旺盛等特點出發,引導學生勤于思考,敢於提出問題,為學生創造良好的提問題的氛圍,交給學生提問題的方法。讓學生髮現問題,多角度思考問題,多問幾個為什麼,提出疑問,發表新見解。如“比”的後項為什麼不能為零?比、分數、除法間的三者關係為什麼不用“等於”,而用“相當於”?為什麼異分母分數加減時要先通分……問題一提出,同學們探知興趣濃烈,思維活躍,發言就更加積極,比、分數、整數和比例間的關係就一清二楚了。同學們的主動性發揮了,好學、善學、樂學的勁頭也就更足了。

  創設良好氛圍,讓學生敢創新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在寬鬆、和諧、自主的環境中學習,才能思路開闊,思維敏捷,主動參與學習活動,從而迸發出創新的火花。為了培養創新意識,就必須確立一種以學習和學生為教學中心的觀念,創設一種尊重學生的氛圍和環境,變“師生關係”為“朋友關係”,把“講臺”搬到學生中間去,變老師“教”為學生“問”。鼓勵學生大膽發表意見,促使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中去,敢於創新。

  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使課堂教學生動活潑,熱情洋溢,形成一個無拘無束的思維空間,讓學生處於一種輕鬆愉快的心理狀態。教師要尊重每個學生,保護每一個學生的創新精神,誘導學生獨立思考,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不同見解。挖掘教材中的潛在樂趣,變苦學為樂學。讓所有學生都獲得成功的體驗。實踐證明,小組學習是一種有效的學習形式。在小組學習中,優等生的才能可以得到發揮,中等生可以得到鍛鍊,學困生可以得到幫助和提高。為學生營造了一種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促進學生積極進取,嘗試探索,形成探求創新的心理願望,形成一種以創新的精神獲取知識、運用知識的性格特徵,促進學生能夠創造性地適應環境變化的創新個性品質的形成。

  3激發小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

  一、關愛學生,萌發興趣

  親密無間的師生關係是校園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對孩子們的學習與發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首先教師要尊重、相信每一位學生,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尤其是差生,要及時幫助差生彌補數學知識上的缺陷,使他們產生對數學學習的信心,才能產生學習興趣。其次還要善於發現學生的點滴進步,善於用親切的眼神、細微的動作、和藹的態度、熱情的讚語等來縮小師生心靈間的差距,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動手嘗試,產生興趣

  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要經常採用操作法和啟發式相結合的教學方法。一、二年級學生主要依賴於直觀性的教具進行思維。讓學生動手操作學具,手腦協作,更有利於學生思考。如:在教學《比多比少的應用題》時,先讓全體學生拿出自己學具盒裡的小圓片,第一行擺紅色小圓片5個,第二行擺黃色小圓片7個,他們會很高興地拿出擺好,再讓學生把紅圓片與黃圓片一一對齊,這時教師問:“你發現了什麼?”學生會說:紅色小圓片比黃色小圓片少2個,或者說黃色小圓片比紅色小圓片多2個,最後列出算式:7-5=2,這既表示第一種意思,又表示第二種意思。這樣學生很快就理解了這類應用題,同時還培養了觀察能力、說話能力和思維能力。

  三、解決問題,增進興趣

  數學知識的生命在於應用,要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和認識周圍事物的能力,激勵學生用數學知識去解決發生在身邊的實際問題。如學了元、角、分的知識,就讓學生給家裡買生活用品、買菜等,讓他們思考怎樣找錢;學了利息知識,就鼓勵學生將自己的零花錢親自存入銀行,讓他們親身體驗利息、利率、本金等知識的實際計算。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積極為學生搭建學習的平臺。

  4數學課堂教學方法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如果教師不想方設法使學生進入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狀態,就急於傳授知識,那麼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而不動感情的腦力活動就會帶來疲倦。”因此,教師在組織教學時,應通過設定各種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教學時、分、秒的認識時,可以採用讓學生戴紅領巾的方法匯入新課。剛才戴紅領巾大概用了幾秒啊?讓學生感受所用的時間,並激發了興趣。

  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樂趣

  心理學告訴我們,一個人只要體驗一次成功的喜悅,便會激起無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如果教師運用賞識教育理論,對學生進行鼓勵性評價,那麼學生將會獲得一種再接再厲的內趨力。課堂中的評價往往影響到學生繼續學習的積極性。評價得好,學生勁頭十足,思維空間擴大,對下一知識掌握得好。評價不得體,學生會失去興趣,鬱鬱寡歡。有時不光影響一堂課的情緒,還會影響一天的情緒。更為嚴重的甚至影響對某一教師、對某一學科的興趣。積極評價時不要吝嗇表揚。總之,要調動學生更積極主動思維,敢發表自己的意見,回答問題時無後顧之憂。

  要提供實踐操作平臺,讓學生快樂學習

  新課標指出:教師應該激發學生積極性,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與技能。因此,教師要面向學生,給學生探究發現的機會,不僅讓學生動口、動腦,而且讓學生動手操作,使他們在“玩”中發展思維。


二年級數學複習方法及計劃指導建議
小學生成長記錄自我評價***2***
相關知識
二年級數學怎麼教
二年級數學怎麼學好
小學二年級數學怎麼預習
蘇教版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怎麼設計
小學二年級數學下冊教學計劃範文
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計劃範文
二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
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
二年級數學分秒教案
小學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