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中考中常見的丟分習慣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8日

   考試分數是由多種因素相互作用決定的。除了知識、能力、技能、技巧和心態以外,良好的答題習慣也不可忽視。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將往屆的一些學生的中考試卷答題情況作了一些分析與總結,發現了一些會導致丟分的不良答題習慣,現在將它們整理、歸納出來,奉獻給大家。為了幫助大家克服它們,我根據自己的經驗提供了一些做法,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幫助。

  一、檢查試卷不認真,匆忙作答

  考前五分鐘,學生得到試卷後,首先應該認真檢查試卷:科目、張數、頁數、題數,有無漏印、破損、汙毀等異常情況,確認無誤後,填寫有關的資訊如姓名、考號等,然後利用這幾分鐘時間大致瞭解試題,考試鈴響再開始答題。但常有同學為了搶答題時間,不顧此時不得答題的禁令,匆忙開始作答,到後來發現試卷異常情況,必須更換試卷,白白損失了寶貴的考試時間,影響自己的心情,得不償失。更有甚者,只顧矇頭答題,出了考場,才知有些題在某張試卷的反面,自己根本沒注意到,白白丟分,悔之晚矣。

  正確的做法是:依照規則行事。寫好密封線內專案後,停筆翻看試卷,瞭解其大略:題數、題型、分佈,對重點的題如作文先用時間細讀,讓自己有個初步的構思;然後,大致劃分自己的作答順序,做到對整個考試的應對策略心中有數。若你們能照此長期堅持,按部就班,就應該不會出這個問題了,還可起到緩解心理緊張的作用。

  二、分配時間不適當,書寫潦草

  語文試卷120分鐘完成120分的題,基本上是1分鐘做1分的題。時間分配的基本原則是:適度從緊,稍留空餘。試卷前面的基礎題,一定要用心分析,尤其是鑑賞題、語言運用題;閱讀要充分,要速讀和精讀結合。這兩部分要用足45-50分鐘時間,但也不能久拖不決;作文用時一般在45-50分鐘,其中審題不得少於10-15分鐘,想好了再寫,最好先擬個提綱,這樣可避免寫到一半發現離題萬里,又才推倒重來的重大失誤。真正構思好了,40分鐘足夠寫出一篇600-700字的文章。這樣,整份試卷完成後就有二十分鐘左右的檢查時間。但常常有同學並不懂如此科學地分配時間,而在一些題目上過分糾纏,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導致做後面的題目的時候,為了趕時間不得不加快速度,這樣又會導致字跡潦草,從而導致一些隱性的失分因素,尤其是作文這個主觀性極強、書寫量極大的部分,更容易陷入這種惡性迴圈之中。

  三、審題不仔細,定勢思維

  考前,我們往往會做大量的模擬題訓練,對提高大家解題能力無疑是有效的,但也可能造成大家的定勢思維:習慣於認為某知識點的題型考法就是固定的某種模式。而在考試時,一旦出現的題目稍有變化,有的學生很容易死守老套,上當受騙,造成失分。因此你們在考試時一定要認真審題、看清題目的原因。

  四、不熟悉答題程式,懶打草稿

  有許多學生認為,語文考試不同於數理化,無須計算,所以可以不用打草稿。其實,很多語文題是必須打草稿的,因為它要求準確、精練。雖說現在多數簡答題已經取消字數限制,但我們在做鑑賞題、文言翻譯題、現代文閱讀簡答題、仿寫題時,仍然應該打草稿。有的學生認為這是浪費時間,不起作用,卻在答了一段文字後,發現自己已經把答題空白填滿,還沒有說到點子上,於是又來添改補充,把卷面搞的很不美觀。既如此,何不先在草稿上寫好改好,再一氣呵成作成一語中的精美簡練的答案呢!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作文。考場時間緊,作文不可能完全擬好草稿再重抄一遍,但是也應該先畫好“藍圖”,再“按圖施工”。這樣才不至於出現“下筆千言,離題萬里”情況。當然,作文草稿的形式可以不拘一格。有人喜歡打腹稿,做到成竹在胸;有人喜歡擬提綱,將文章材料、結構、主題羅列得一清二楚,然後按部就班、一氣呵成,這樣肯定沒有什麼大問題。在此,我們推薦“擬提綱”的作法,畢竟多數人的思想是“想不清楚,寫下來才慢慢清楚起來”的。無論如何,那種不打草稿,寫到一大半才發現“離題萬里”的人,最是愚蠢!

  五、不能切題、答非所問

  有的考生在遇到有些問題不知道怎樣答題時,不是認真分析題意,找到答題的突破口,而是喜歡漫天撒網,亂寫一通,卻確中不了要害。尤其在鑑賞題上,總是把“中心明確,語言優美,首尾呼應”之類的話一股腦鋪在卷子上,希圖“碰”上一點分;還有些人,老怕遺漏要點,總以為答的越多,就是越全越好。殊不知,不僅不能得分,還白白浪費了寶貴的答題時間,真是得不償失。

  所以,我們在平時的訓練中,就一定要注意掌握答題規範:一是要學會規範答題用語,如解答古詩鑑賞題,就必須瞭解古詩按題材劃分的型別、表現手法的種類、不同的語言風格特點等;二是掌握“問什麼答什麼”的原則,力求不枝不蔓,確中要點。

  六、不瞭解自身特點,不能揚長避短

  有的學生經常在考試以後的總結中,提到自己的許多缺點錯誤,找一些客觀理由,如粗心、慌張、遺忘、動作慢、思維短路等,而不積極尋找解決問題的對策。更有甚者會因此而害怕考試,一考就害怕的不得了。

  其實,這些問題***有的不算缺點,而是人所共有的在重要時刻就會出現的正常心理反應,如慌張,暫時的思維空白***更應該在考試前想出相應對策,針對自身個性特點,揚長避短,以避免考試中出現大的失誤。如平時粗心的學生,可以在每次考試開始時,就在草稿紙上寫上一個大大的“細心”警醒自己。易於慌張者,可以嘗試先做作文,使自己的心理能量在寫作中得以釋放,因為作文只要看清了題目***話題***,是不大可能因緊張而導致大的答題失誤的,說不定還可能借助緊張而來的思維活躍超水平發揮,寫出佳作來;等到寫完作文心情放鬆平穩之後,再帶著成功了一大半的喜悅來做其他題目,就好多了。如果遇到思維短路,就應該趕緊轉到其他題目,決不能在那裡死耗時間,說不定,過一會,短路的地方就貫通了,豁然開朗了!至於平時動作就慢的人,一定要先設定好大體的各大題答題時間,用電子錶報時提醒自己***聲音小一點***,還可以有意把表撥快幾分鐘。總之,瞭解自身特點,才能避免揚短掩長,而作到揚長避短。再通過養成好的考試答題習慣,逐漸使自己的“短”變成“長”,這樣,高分和成功不就非君莫屬了嗎?

  希望大家能夠根據自身實際,在平時的學習中克服這些不良的習慣,養成良好的答題習慣,爭取在將來的中考中考出讓自己滿意的分數。

關於中小學生守則的黑板報
大學學習部部部長自薦信
相關知識
語文中考中常見的丟分習慣
初中考試常見的秋天古詩詞
物理中常見的失分點考試分析及必考兩類題型
雅思口語中考生常犯的問題及對策
中國最常見的諺語
中考英語作文預測之健康的生活習慣
初中歷史常見的成語典故
高考化學生活中兩種常見的有機物
高考化學生活中兩種常見的有機物
高中生物常見的易錯點彙總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