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史張立道傳閱讀答案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31日

  張立道是元朝官員,張立道在任期間著書立說,頗有建樹,其事蹟見於《元史張立道傳》。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元史張立道傳文言文閱讀答案,希望能幫到你。

  《元史張立道傳》文言文閱讀材料

  張立道,字顯卿。年十七,以父任備宿衛。世祖即位,立道從北征,未嘗去左右。至元四年,命立道使西夏,以幹敏稱。皇子忽哥赤封雲南王,往鎮其地,詔以立道為王府文學。雲南三十七部都元帥寶合丁專制歲久,有竊據之志,忌忽哥赤來為王,設宴置毒酒中,且賂王相府官無洩其事。是夕,王薨。寶合丁遂據王座。立道潛結義士,約共討賊,按寶合丁及王府官嘗受賂者,皆伏誅。於是賜立道金五十兩,以旌其忠。

  二十七年,安南國主陳日烜累召不至,拒使者不受命,帝欲發兵,丞相完澤言:“蠻夷小邦,不足以勞中國。張立道嘗再使安南有功,今復使往,宜無不奉命。”帝招至香殿,諭之曰:“小國不恭,今遣汝往諭朕意,宜盡乃心。”立道對曰:“君父之命,雖蹈水火不敢辭。”遂行。至安南界,謂郊勞者曰:“語爾世子,當出郭迎詔。”立道傳上命,數其罪。世子日燇曰:“比三世辱公使,公大國之卿,小國之師也,何以教我?”立道曰:“聖天子有德於汝甚厚汝曾不悟不能遣一介之使謝罪請命輒稱兵抗拒逐我使人以怒我大國之師今禍且至矣惟世子計之。”日燇拜,且泣涕而言曰:“公之言良是也,國中為我計者,皆不知出此。天子使公來,必能活我。”北面再拜,誓死不敢忘天子之德。遂迎立道入,出奇寶為賄,立道一無所受,但要日燇入朝。日燇曰:“貪生畏死,人之常情,誠有詔貸以不死,臣將何辭。”乃先遣其臣隨立道上表謝罪,修歲貢之禮如初。

  大德二年,廷議求舊臣可為樑王輔行者,立道遂拜雲南行省參政。視事期月,卒於官。立道凡三使安南,官雲南最久,頗得土人之心,為之立祠於鄯善城西。

  ***節選自《元史》,有刪改***

  《元史張立道傳》文言文閱讀題目

  4.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聖天子有德於汝/甚厚汝/曾不悟/不能遣一介之使謝罪請命/輒稱兵抗拒/逐我使人/以怒我大國之師/今禍且至矣/惟世子計之

  B.聖天子有德於汝甚厚/汝曾不悟/不能遣一介之使謝罪/請命輒稱兵抗拒/逐我使人/以怒我大國之師/今禍且至矣/惟世子計之

  C.聖天子有德於汝甚厚/汝曾不悟/不能遣一介之使謝罪請命/輒稱兵抗拒逐我/使人以怒我大國之師/今禍且至矣/惟世子計之

  D.聖天子有德於汝甚厚/汝曾不悟/不能遣一介之使謝罪請命/輒稱兵抗拒/逐我使人/以怒我大國之師/今禍且至矣/惟世子計之

  5.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字”是古代人在上學之後,另取一個與本名涵義相關的別名,用以日常稱呼。

  B.“薨”指王侯之死;“卒”本指大夫之死,後來一般官員和平民去世統稱為“卒”。

  C.“中國”指黃河中下游的中原河洛地帶,中國以外稱為四夷。這裡指蒙元王朝。

  D.“北面”指對人稱臣。古代君主面朝南坐,臣子朝見君主則面朝北,故稱“北面”。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張立道幹練敏捷,忠心可嘉。他從駕北征,不離左右。雲南王被害,他暗中聯絡義士,查辦寶合丁及王府曾受賄的官吏,一律處死。

  B.張立道勇於任事,義不容辭。丞相完澤建議派張立道出使安南,於是世祖讓他去宣諭旨意,他盡心盡力,表示赴湯蹈火也在所不辭。

  C.張立道出使安南,不辱使命。他對安南王宣示大國之威,歷數其罪,曉以利害,終於說服他奉表入朝謝罪,還像當初一樣每年納貢。

  D.張立道為官清廉,深得人心。他出使安南,安南王子以奇珍異寶相贈,他一概不要;他在雲南為官最久,當地人為他立祠於鄯善城西。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國中為我計者,皆不知出此。天子使公來,必能活我。***5分***

  ***2***貪生畏死,人之常情,誠有詔貸以不死,臣將何辭?***5分***

  《元史張立道傳》文言文閱讀答案

  4.D

  5.A***“字”為成年以後取得字號,非上學之後的稱呼***

  6.C***“他對安南王宣示大國之威”錯***

  7.***1***國中為我出謀劃策的人,都不知應像你所說的那樣去做。天子派您出使前來,一定能救我。***“計”“公”“活”各1分,句意2分***

  ***2***貪生怕死,這是人之常情,如果朝廷有詔來赦我死罪,我怎麼會拒絕入朝?***“誠”“貸”“辭”各1分,句意2分***


  

金陵三遷有感閱讀答案
元史趙炳傳閱讀答案
相關知識
元史張立道傳閱讀答案
元史張子良傳閱讀答案
元史張子良傳閱讀答案
元史廉希憲傳閱讀答案
北史張華原傳閱讀答案
元史程思廉傳閱讀答案
明史張士隆傳閱讀答案
元史高智耀傳閱讀答案
元史賈居貞傳閱讀答案
元史賈居貞傳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