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莫泊桑拜師課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0日

  蘇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莫泊桑拜師》課文寫從小酷愛寫作的莫泊桑為了能夠寫出好作品,拜福樓拜為師,得到了悉心指導的事。為大家整理了蘇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莫泊桑拜師》課文,供大家參閱學習,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蘇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莫泊桑拜師》課文

  莫泊桑是19世紀法國著名作家。他從小酷愛寫作,孜孜不倦地寫下了許多作品,但這些作品都是平平常常的,沒有什麼特色。莫泊桑焦急萬分,於是,他去拜法國文學大師福樓拜為師。

  一天,莫泊桑帶著自已寫的文章,去請福樓拜指導。他坦白地說:“老師,我已經讀了很多書,為什麼寫出來的文章總感到不生動呢?”

  “這個問題很簡單,是你的功夫還不到家。”福樓拜直截了當地說。

  “那——怎樣才能使功夫到家呢?”

  莫泊桑急切地問。

  “這就要肯吃苦,勤練習。你家門前不是天天都有馬車經過嗎?你就站在門口,把每天看到的情況,都詳詳細細地記錄下來,而且要長期記下去。”

  第二天,莫泊桑真的站在家門口,看了一天大街上來來往往的馬車,可是一無所獲。接著,他又連續看了兩天,還是沒有發現什麼。萬般無奈,莫泊桑只得再次來到老師家。他一進門就說:“我按照您的教導,看了幾天馬畫,沒看出什麼特殊的東西,那麼單調,沒有什麼好寫的。”

  “不,不不!怎麼能說沒什麼東西好寫喲?那富麗堂皇的馬一回事,跟裝飾簡陋的馬車是一樣的走法嗎?烈日炎炎下的馬車是怎樣走的?狂風暴雨中的馬車是怎樣走的?馬車上坡時,馬怎樣用力?車下坡時,趕車人怎樣吆喝?他的表情是什麼樣的?這一些你都能寫得清楚嗎?你看,怎麼會沒有什麼好寫呢?”福樓拜滔滔不絕地說著,一個接一個的問題,都在莫泊桑的腦海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從此,莫泊桑天天在大門口,全神貫注地觀察過往的馬車,從中獲得了豐富的材料,寫了一些作品。於是,他再一次去請福樓拜指導。

  福樓拜認真地看了幾篇,臉上露出了微笑,說:“這些作品,表明你有了進步。但青年人貴在堅持,才氣就是堅持寫作的結果。”福樓拜繼續說:“對你所要寫的東西,光仔細觀察還不夠,還要能發現別人沒有發現和沒有寫過的特點。如你要描寫一堆篝火或一株綠樹,就要努力去發現它們和其它的篝火、其它的樹木不同的地方。”莫泊桑專心地聽著,老師的話給了他很大的啟發。福樓拜喝了一口咖啡,又接著說:“你發現了這些特點,就要善於把它們寫下來。今後,當你走進一個工廠的時候,就描寫這個廠的守門人,用畫家的那種手法把守門人的身材、姿態、面貌、衣著及全部精神、本質都表現出來,讓我看了以後,不至於把他同農民、馬車伕或其他任何守門人混同起來。”

  莫泊桑把老師的話牢牢記在心頭,更加勤奮努力。他仔細觀察,用心揣摩,積累了許多素材,終於寫出了不少有世界影響的名著。

  蘇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莫泊桑拜師》課文分析

  文章共10個自然段,可以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第1自然段,寫莫泊桑為了使作品具有特色,拜福樓拜為師。第二部分是第2-9自然段,寫莫泊桑向福樓拜請教,福樓拜悉心指導,莫泊桑銘記在心,勤於觀察。第三部分是第10自然段,寫莫泊桑經過努力,終於寫出了許多有影響的名著。

  第二部分以時間為序,寫了莫伯桑三次求教福樓拜:第2至5節為第一次求教,第6、7節為第二次求教,第8、9節是第三次求教。

  三次求教主要是通過對話的形式來展開的,莫泊桑“問”,福樓拜“答”,一問一答中人物形象、人物性格躍然紙上。其中,福樓拜的三次“答”值得玩味,具有很鮮明的特點:

  首先他說話直白而簡潔。當莫泊桑初次登門求教時,他很乾脆地指出:你的功夫不到家。要肯吃苦,勤練習。一點也不拖泥帶水,精闢而有針對性。

  其次他的話極具條理性。比如莫泊桑三次去福樓拜那裡求教。第一次福樓拜要求他“肯吃苦,勤練習。”第二次福樓拜讓他學習仔細觀察。第三次福樓拜進一步指出“要寫作有特色,就要抓住特點寫”。可見他的指導是由淺入深,步步深入。

  第三他說話有理有據。福樓拜在表達自己的觀點的時候,並不是只講原則性的標準,而沒有實在的例子的。他在說道理的過程中注意聯絡實際的事例,從而使他說的話令人信服,而且可以照著做,有極強的可操作性。比如莫泊桑第二次去他家拜訪傾訴觀察馬車沒有結果時,福樓拜便列舉不同場景下的馬車,啟發莫泊桑。而這樣鮮活的事例在莫泊桑的腦海裡留下了深深的烙印,終於使他有所收穫。

  蘇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莫泊桑拜師》課文重點

  天才在於積累,聰明在於勤奮。莫泊桑用他的刻苦、勤奮為自己成為著名作家鋪就了一條金光大道。 課文敘述了法國作家莫泊桑年輕時請福樓拜指導寫作,在老師的細心指導下,他仔細觀察,用心揣摩,積累了許多素材,寫出了不少有世界影響的名著。

  課文按事情發展的順序,寫了莫泊桑三次向福樓拜請教的事。第一次莫泊桑向老師請教文章怎樣寫才生動。第二次是莫泊桑覺得觀察後仍沒有什麼東西好寫,再去請教老師。第三次是將觀察後寫出的作品請老師指導。從老師的三次指導中,我們懂得了要使功夫到家,就得肯吃苦,勤練習。同時要多觀察、多記錄,要多角度、多方面去細心觀察、體會,發現其不同特點,並把它寫下來。

  課文敘述條理清楚,層層推進,由指導如何觀察到如何寫作一目瞭然。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抓重點詞句設疑,重點指導朗讀福樓拜的話。合作探究,讓學生在讀中體會觀察、寫作的方法。

  這是一篇批讀文,既要讓學生從文中學習觀察、寫作的方法,又要讓學生養成邊讀邊體會、邊旁批的學習習慣,引導學生抓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學會質疑、釋疑,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探究莫泊桑是怎樣用功的,怎樣使功夫到家的,從中領會觀察、寫作的方法。

  建議本課教學用1~2課時。
 

蘇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莫泊桑拜師課文
蘇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盧溝橋烽火教案
相關知識
蘇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詞語複習資料
蘇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第六單元測試卷及答案
蘇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複習課教案以及資料
蘇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試卷答案
蘇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課本第一課長江之歌課文
蘇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第三課煙臺的海教學設計
蘇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第二單元試卷
蘇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第五單元作文學習的煩惱
蘇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第六單元測試卷及答案2
蘇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階段性月考測試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