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龍牛養殖前景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7日

  大額牛不僅生存能力強,適應性廣,而且具有生長速度快,肌纖維細、嫩度好的特點,因此獨龍牛的養殖發展也是不錯的。下文是,歡迎閱讀!

  怎麼樣

  大額牛不僅生存能力強,適應性廣,而且具有生長速度快,肌纖維細、嫩度好的特點,一方面可以用大額牛生產牛肉,以其獨特的口味、野性等特點作為一個新賣點,大額牛可以成為怒江等山區的一大產業;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大額牛與肉牛雜交,提高牛肉品質。

  瀘水縣農業局測定結果表明:成年公牛體重579.43kg,屠宰率65.9%, 淨肉率57.8%,眼肌面積73cm² ;1.5歲公牛的體重242.94kg,屠宰率50.5%,淨肉率41.5%,眼肌面積63.2cm²,大額牛在放牧條件下具有良好的產肉效能。

  大額牛的肌纖維細胞密度明顯高於家養的牛,纖維直徑小,肌肉細胞長,間隔比例低,肌肉脂肪含量低,屠宰1000公斤的一頭公牛,牛油不到2斤,,肉質非常細嫩,是上等的牛肉食品,它不僅鮮嫩,而且蛋白質含量高,羶味小。獨龍牛的牛肉非常生態,綠色,可以生吃,是純有機食品,又因為數量非常稀少,全國不到3000頭,比熊貓還稀少,所以,更是稀有和珍貴,牛肉價格也自然不菲,在當地賣到200多元一斤,一頭600公斤的公牛,能賣到20萬人民幣。

  大額牛以竹子為主食,又表現出較好的生長速度,意味著大額牛瘤胃內定具有特殊的微生物,如:利用木質素的微生物,或者其瘤胃微生物的某些菌株、或者不同瘤胃微生物的特殊組成,導致利用纖維性飼料的能力較強。研究表明,瘤胃微生物降解纖維素的能力是工業生產纖維素酶的10倍以上,利用瘤胃微生物生產酶製劑或處垃圾等潛力巨大。但普通黃牛和羊對秸稈類低質粗飼料的消化率也僅為40%-50%。

  希望通過分子生物學技術改造瘤胃細菌來提高肉牛對牧草的消化率***提高5%***,從而提高牛肉產量***10%***,但由於轉基因細菌不能在瘤胃中正常生長而未獲得成功。瘤胃微生物是反芻動物消化代謝的基礎,要提高反芻動物的生產效能,提高瘤胃微生物對飼料的消化能力,對微生物發酵進行調控是關鍵。因此加強大額牛瘤胃微生物和消化代謝方面的研究具有很高的學術應用價值。

  獨龍牛養殖特徵

  外貌與印度野牛極相近似,但額部相對較寬平,兩角間額頂高較寬,這就是"大額牛"名稱的由來。

  大額牛體毛呈黑或深褐色,四肢下段為白色。體軀高大,肌肉沿肩部隆起至背中央,豐滿厚實,角向兩側平伸後略向上彎,四肢短勁,蹄小而結實。體型較印度野牛小,成體體重650~1000kg左右,體長2.5~3.3m,尾長0.7~1.05m,肩高1.65~2.2m[1] 。雌雄均具粗扁並向兩側平伸的中長銳角。額部灰白色不著,多呈沙棕色。肩部略微隆起,背脊稍凸,故站立時肩部略高於胃部,體毛短稀,呈油亮褐色,脣、鼻的灰白色淺淡;無明顯的暗褐脊紋;頸下有被粗長毛覆蓋的肉垂;尾相對短粗,尖部被毛較篷鬆;四肢短健,肘、膝以下呈汙黃白色。棲息於林緣灌叢,草地、疏林下,群居,具嗜鹽心性。

  有牙齒32枚,其中有門齒8枚,上下臼齒24枚,無犬齒。上顎無門齒,只有齒墊。胃分瘤胃、網胃、瓣胃和皺胃等4室,以瘤胃最大,反芻。蹄分兩半。

  大額牛棲息於熱帶、亞熱帶原始闊葉林中,棲息於林緣灌叢,草地、疏林下,常遠離有人居住的地方,具嗜鹽習性。有極強的攀登能力,公牛性猛,母牛臨產前隱蔽於叢林或草叢,離群獨居。相似於印度野牛, 但很少進人濃密大林區,主棲林緣灌叢和草坡地帶。

  大額牛主要晨昏活動,也有在夜間的。夏季在海拔高的山上,冬季則逐漸下降。喜群居,通常每群10-30頭,以雌獸、幼仔和亞成體組成,其中有一隻體形較大的雌獸為首領。成年雄獸在一年的大部分時間裡是獨自棲息,在交配期間才和雌獸接觸。性情凶猛。成年的自然天敵只有孟加拉虎。嗅覺和聽覺極為靈敏,性情凶猛,遇見敵害時毫不畏懼,群居。發現有人接近,會迅速逃走。在森林中,幾乎沒有動物可以傷害它。以啃食各種草、樹葉、嫩枝、樹皮、竹葉、竹筍等為食,也常舔食鹽鹼,具有嗜鹽習性。

  獨龍牛亞洲種類


杜高犬養殖前景
豆蟲養殖前景
相關知識
獨龍牛養殖前景
小龍蝦養殖前景
奶牛養殖前景
肉牛養殖前景
奶牛的養殖前景分析
肉牛的養殖前景分析
牛蛙養殖前景未來發展會好嗎
蝸牛的養殖前景
蝸牛的養殖前景
黃粉蟲的養殖前景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