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中形意五行拳的要領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太極拳在我國曆史上已有多年,其中形意五行拳具有歷史性,也是太極拳的重要拳法。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五行拳法具有相生相剋的原理,這也體現了太極拳中的相互矛盾、互抵的關係,即陰陽變化,每個招式動作都有體現。

  如相生學說,劈拳生鑽拳***金生水***,鑽拳生崩拳***水生木***,崩拳生炮拳***木生火***,炮拳生橫拳***火生土***,橫拳生劈拳***土生金***。

  相剋學說,劈拳克崩拳***金克木***,崩拳克橫拳***木克土***,橫拳克鑽拳***土克水***,鑽拳克炮拳***水克火***,炮拳克劈拳***火克金***。

  練習太極拳具有補腎強身的作用,太極拳的運動特點柔和緩慢,對內臟具有按摩的作用,堅持練習可達到延年益壽的作用。

  另外,人秉五行之氣以成形,五臟各有所主,如腎主骨,心主力,肝主筋,肺主氣,脾主肉,懂得五行拳的相生與相剋學說理論,對養生及技擊有莫大之益處。

  習練內家拳,如果光實踐練習而不明白理論者,是個瘸子;而有理論卻不去真實地去實踐之人,是個瞎子。只有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才是完美的修行者。

  五行拳“本諸勁力育心理,證之生理與衛生”,先求其規矩,後順其自然,是求練實戰技擊內功、勁力的最佳途徑與練法,練習的順序與太極拳的修煉順序基本相同,由招熟—懂勁---神明,只不過是門派不同、師傳不一而提法不同而已。

  修煉太極拳要求周身一致,內外雙修,太極拳也是一項有氧運動,可以讓加快身體內外物質交換,提高身體免疫能力。

  如有的形意拳派提到的五行拳中“身法和步法是修煉的第一階段,”其實,細分析,身法和步法無非就是形,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外在之架勢。練習五行拳外不乖於形勁,內不悖於神氣,六合相抱,內外和順;技擊時,“勁”分懂勁和化勁。

  我能將對方之來力“聽懂”之,知曉其攻防變化之意圖,然後將其化解,形成人揹我順之局面,此為“懂勁”,將敵人之攻擊化解掉,然後將其打出,是為“發勁”。

  形意拳師所說的“心法”其實就是“神明”階段,雖然心法處處有,但修煉到上乘非神明而不足論矣。以我個人體會,形意拳的發勁在於身法,再進一步細說,發勁就在於人體的樞紐部位——脊柱。

  在實戰時,充分利用脊柱發力,才能達到“點緊身鬆”,重創對手。真正想練好“五行拳”,除了重點練習五拳之首---劈拳外,還要將崩拳放在重點上進行練習,因為全部拳法及勁力技能都可以從劈拳、崩拳中演化出來。

  同時在橫拳中求達五行合一,因為在五行拳裡,橫拳是最吃功夫的,也是極其特殊的單操拳法,“萬物土中生,”橫拳是將其他四拳之勁合而為一的特殊拳法,劈拳、鑽拳、炮拳和崩拳都可以由橫拳化生而出,只是拳勢外在的運動軌跡不同而已。

  形意拳勢合陰陽,形於自然,以之鍛鍊身體可平肝益氣,使人的思想不因寵辱、譭譽而引起情緒上過大的波動,為人坦坦蕩蕩,內心無欺,喜從心生,“無我相、無他相、無眾生相”。

  讓人活的自自在在、舒舒服服,進而促進氣血旺盈,經絡暢通、補益臟腑,自然達到滋潤保養, 頤養天年,長生久視。動靜以敬,指行為符合規範,有儀有節,這樣心火不會上升,其它各器官的功能也就能保持正常。

  但切記,練拳不是萬能的良藥,在加強修煉的同時,還要注意飲食起居,平時自己要有個良好的心態,快樂自己,健康無限。

  人們常說“養顏”,而我在這裡勸誡大家要“養言”,該說的話說,沒有用的話不要說,“禍從口出”,話多了可能要對別人造成傷害,同時對自己亦有損傷。從練拳的角度來說,少言益肺,身健體壯;多言肺勞,影響人的健康。

  腎為先天之本,脾胃為後天之本。腎出於耳和二便,主骨;陰虧正是腎虛的表現,淡泊寡慾,節制房事,這是腎的保養所必需的前提條件,更為養生家所重視的環節。

  以上五個方面,都是至關重要的養生法,心肝脾肺腎的功能增強了,體內正氣充足,邪氣不能侵體,疾病也就難以入內,延年益壽、命過百歲的理想與願望是可以實現的。

  人有“五質”,即骨、氣、肌、筋、血;性有“五常”,即仁、義、禮、智、信;拳有“五綱”,即金、木、水、火、土。由“五綱”生化內勁則能變化“五質”,“五質”之變化必將影響“五常”。

  故習練五行拳可變化人的性情氣質。練習形意五行拳,以內勁為宗,法簡效巨集,技理合於醫理,功、法和一,近之於正道。在練功上要講究科學性和實效性,內養五臟,外練五拳。

  形順,內五行合,周身俱養,邪氣避之,頤養身心;形逆,氣奴傷體,臟腑紊亂,疾病侵之,病魔纏身。“外”即練習者外在的間架結構,俗稱架勢,在行拳練功時勢正勁遒,形順氣舒,符合拳理標準,這樣才能使技擊與生理不悖。

  “內”即指人體內的精氣神方面,要求在演習拳功時,做到內氣鼓盪、外形飽滿,內外和順統一,神志清爽。拳順心虛、氣勻神行,外靜內動,以氣催形,以形導氣,氣形合一,外柔內剛,意氣相連。

  達到練習形意拳,一招一勢都要以心神行拳,也就是形於手、妙在心,招招連貫勁整,式式不斷架順。在技擊實戰過程中,其要竅在於有意於無意之間,即古譜所謂的達到“拳無拳,意無意,無意之中是真意,”這樣才能在交手時。

  技由心生,皮肉如棉,筋骨如鋼,勁力生芒,隨敵而變,臻至自由無羈之境界,所謂“法無定法,萬法歸一”是也。

  有人以為五行拳是一個基礎拳,就是簡單的幾個動作技法而已!沒有什麼多重要的東西。這是特錯大錯的臆斷和無知的觀點。

  五行拳是形意拳的根本,也是形意拳重要的五種單操技法功夫,他遠遠不是可有可無的拳術,它外形簡單而內涵十分深奧,所求者甚多,它主要是練形***身法、步法***、勁和意三種。

  在對敵實戰時,五行拳的五種拳法可不是一成不變的單式,而是內意豐富、環環相扣、變化無窮的技擊法。不得明師傳教,不去刻苦練習,沒有超人的悟性,是很難將功夫練到身上的,甚至有人可憐的練了一輩子形意拳,也沒有得其箇中三味。

  形意五行拳內功正經

  卷一 總論

  內功之傳,脈絡甚真,不知脈絡,勉強用之,無益而有損。前任後督,氣行滾滾。井池雙泉,發勁循循。千變萬化,不離乎本,得其奧妙,功乃無垠。

  尻尾升氣,丹田煉氣。氣下於海,光聚天心。頭正而起,肩平而順,胸含而閉,背平而正。足堅而穩,膝曲而伸,襠深而藏,肋開而張,氣調而勻,勁鬆而緊。

  先吸後呼,一出一入,先提後下,一升一伏;內有丹田,氣之歸縮,吸入撥出,勿使有聲。下收穀道,上提玉樓,或立或坐,吸氣入喉,以意送下,漸至於底。

  通透穿貼,鬆悍合堅。按肩以煉步,逼臀以堅膝,圓襠以固胯,提胸以下腰。提頦以正項,貼背以轉鬥,鬆肩以出勁。橫勁豎勁,辨之明白,橫以濟豎,豎以濟橫。

  五氣朝元,周而復始,四肢無首,收納甚妙。天地交泰,水升火降,頭足上下,交換如神,精神光芒,動則飛騰。

  卷二 納卦經

  乾坤頭項效法乾,取其剛健純粹。

  足膝效法坤,取其鎮靜厚載。

  巽兌肩背宜於鬆活,是乃巽順之意。

  襠胯宜於緊靠,須玩兌澤之情。

  艮震胸要竦起,艮山相似;肋有呼吸,震動莫疑。

  坎離坎離之卦,是乃身內之意也,可以意念,不可以言傳。

  卷三 神運經 總訣四章

  第一章神運之法煉形而能堅,煉精而能實,煉氣而能壯,煉神而能飛。

  第二章神運之體先明進退之勢,復究動靜之根。

  第三章神運之用擊敵有用形、用氣、用神之遲速。

  被擊者有僕也、怯也、索也之深淺。

  第四章神運之意縱橫者肋中開合之式,丹田呼吸之間。

  卷四 地龍經地龍真經,利在底功

  全身煉的,強固精明。伸可成曲,住亦能行。曲如伏虎,升比騰龍。行住無跡,伸曲淺蹤。身堅似鐵,法密如龍。

  翻猛虎撲,搏疾鷹捉。倒分前後,左右分明。門有變化,法無空形。前攻用手,二三門同。

  後攻用足,踵膝通攻。遠則進擊,近則迎接。大胯著地,側身而成。仰倒若坐,尻尾單憑。高低任意,遠近縱橫。

 

鬆是太極拳內功心法最基本的要求
例假期間如何護膚例假前後護膚保養注意事項
相關知識
太極拳中形意五行拳的要領
形意五行單刀圖解
形意拳的五行拳和十二形拳
太極拳和形意八卦的不同之處
太極拳中有哪些步型的基本要求
練習太極拳五字決的要點
禇式形意五形連環拳
孫氏太極拳特點中的要領
孫氏太極拳特點中的要領
劈拳練就五行拳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