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案例分析4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3日

  心理健康是人人應當享有的基本權利,是社會進步的重要標誌和潛在的動力,進入新世紀以來,社群健康教育已經成為人們重點關注的話題,下面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案例,希望對你有幫助!

 

  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案例篇1:性的迷惑

  小樊與小路是高校“夫妻部落”中的一員,兩人在校園附近租下一套房子,過起了同居生活。兩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坦言,雙方對未來都沒有太明確的想法,目前生活在一起只是為了“相互取暖”。最近一個對高校大學生的調查表明,在受調查的同學中,有13%的人坦言大學期間有過性行為。

  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案例篇2:減壓無術

  樑鵬是電影學院導演系的研究生,個子高高的,長得也很帥,但幾年下來他有一個很悲觀的想法:做導演需要出名,而真正出名的導演又有幾個呢。而且自己家是外地的,從本科到研究生一路走來實在太累了,要協調各方面的關係,這種壓力壓得他喘不過氣來。最終,他辦理了退學手續。學校的老師、同學無不為他惋惜。

  分析:大學生現在面臨的壓力過大,造成心理的落差比較大,與整個社會發展的形勢和家庭的影響是分不開的。首先是大學生的就業問題,大學的擴招,讓一些學生在上學的時候就對畢業後的就業問題產生焦慮。另外,自我和家庭對學生前途所定的目標過高,有的學生有一種為家長讀書的想法,想的是將來要怎樣報答家長,有的是給自己定了一個不太符合實際的目標,那麼都可能在最終結果上產生很大的心理落差。這需要學生找準自己的位置,要正確評價和認識自己,無論怎樣,知足常樂是不變法則。另外 不要好高騖遠,要腳踏實地一步步走好自己的路。

  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案例篇3:校園暴力

  不久前北京大學醫學部大三學生崔某被利器砍死,事發現場在北京世紀壇醫院南區教學樓。事後,死者一同學被警方帶走。據瞭解,此前兩人都追求過同一個女生,曾為一些過節大打出手„„

  分析:校園暴力的產生與社會文化背景有關。工作節奏、生活節奏加快,社會總體的速度也在加快,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跟上社會步伐的速度比較慢,這樣很容易讓人心情浮躁,恨不得一下子就奔向成功。相對來說,社會道德約束的力量就弱了。來自各方面的壓力最後積聚起來的破壞力是很大的,導火索可能就是平常人看起來很正常的一件事,在他看來就是很大的事了。所以覺得自己受到傷害時,本能地憤怒和攻擊,但他不是以一個社會認可的方式發洩,而是尋找一種極端行為進行發洩,那麼就可能對傷害他的人產生暴力傾向。對於在學校的老師和學生來說,需要加強心理這方面的監督,比如搞一些活動,讓人的能量能夠通過正常途徑轉化。如果老師和學生有心理健康的概念,那麼就可以早點發現別人的不對勁,幫他緩解問題,就可能避免極端行為的發生。

  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案例篇4:抑鬱情緒

  小林以當地第一名的成績考入北京某重點高校,第一學期期末,本來躊躇滿志準備獲取獎學金的她未能如願。她的情緒從此一落千丈,變得鬱鬱寡歡,無心學習,也無法處理好與同學的人際關係,還整夜失眠。最後不得不去醫院精神科檢查,結果診斷她是患了抑鬱症。

  分析:據日前一項對大學生抑鬱症的抽樣調查顯示,大學生抑鬱障礙疾患率為23.66%,據此推算,北京患有抑鬱症的大學生不少於10萬人。 在大學生中有抑鬱現象的比較多,究其主要原因,是由於自我價值沒有得到很好的體現,對自己進行了一些否定。一般這樣的學生情緒都比較低落、不穩定,不愛搭理人,做事情沒有興致,時間長了,容易造成心理情緒積聚,對學習、生活肯定會造成影響,嚴重的則會患上抑鬱症。如果沒有找到正常渠道發洩,可能會沉迷於一些自己覺得是正確的事物上面,比如網路。這就需要周圍的人群關注他們,給他們溫暖,生活中有這種情緒的大學生也要多和身邊的朋友談心、交流,釋放出自己的壓力,以緩解這些症狀,從而恢復到正常狀態。


小兒去火食譜
給藝考生的一封信
相關知識
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案例分析4篇
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探析論文
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標準論文格式範文
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標準論文
論音樂教育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論文
關於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調查問卷
關於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文章
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總結範文
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心得體會三篇
淺論音樂教育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途徑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