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上冊語文補充習題蘇教版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3日

  有事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歸楚;我們做七年級語文補充習題時要仔細認真的做,直道自己能舉一反三。小編整理了關於,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一***

  《夢溪筆談》二則補充習題答案

  預習提示

  一、課文大意***略***。

  隨文練習

  一、1.A B B 2.D***一種*** 3.***1***D***2***B***3***C***4***A 4.C5.***1***忽然有一種昆蟲產生了,樣子像泥土裡的“狗蠍”。 ***2***十天後,子方蟲全部被殺盡,年成因此獲得大豐收。 ***3***正要危害秋田裡的莊稼。 6.D***詳略錯位***7.青蛙吞食害蟲保護莊稼;啄木鳥食樹洞裡的害蟲,保護樹木;蛇吃老鼠,減輕鼠害等。

  二、1.A C A 2.***1***統治 ***2***才,剛剛 ***3***所以 ***4***祕密地***5***贈送 ***6***走,踩踏 3.***1***匠師就祕密地派他的妻子去見喻皓的妻子,拿金釵送給她,要她向喻皓打聽木塔晃動的原因。 ***2***因為釘牢了木板,上下更加緊密連線,上下、左右、前後六面互相連線就像個箱子,人踩在那樓板上,上下及四周板壁互相支撐,***塔***當然不會晃動。 4.只要逐層鋪好木板,用釘子釘牢就不會晃動了。

  問題探究

  一、1.***1***製造方法***技藝*** ***2***到,超過 2.***1***指代開寶寺塔 ***2***指代塔不正的原因 ***3***指代向西北微傾的開寶寺塔 ***4***結構助詞“的”3.***1******開寶寺塔***是工匠總管預浩所建造的。 ***2***宋朝以來,這樣的木工就只有他一個人罷了,到現在木工還都學習預總管建築方法。***或以他為榜樣***4.是指一個人。“都匠”是“工匠總管”的意思。 5.是同一個人。根據:兩個人都是宋朝人,都精木工。文中“國朝以來,木工一人而已”,可見預浩與喻皓是同一個人。古人的名字往往有同音替代現象。

  二、1.作者的辦法,是向當地老人請教。這種調查研究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但當地的老人只能證明海市蜃樓現象的存在,而並不知其科學原因。在今天,由於科學的發展,其祕密已被揭開了:大氣中由於光線的折射作用而形成的一種自然現象。當空氣各層密度有較大的差異時,遠處的光線通過密度不同的空氣層就會發生折射或全反射,這時可以看見在空中或地面以下有遠處物體的影像。這種現象多在夏天出現在沿海一帶或沙漠地方。

  2.在海邊。***據資料,在山東海邊***

  小卡片

  示例:沈括是一位積極參加改革的政治家,也是歷史上一位有名的博學多聞的科學家。《夢溪筆談》是一部中國文化科學史上的綜合性的筆記體鉅著,總結了北宋以前自然科學所達到的高度成就。***大意如此***

  ***二***

  春補充習題答案

  預習提示

  一、作者從春草、春花、春風、春雨、春天裡的人們等幾個方面來描繪春天的景象。

  隨文練習

  一、C

  二、1.烘托 拱門 哄騙 2.錦繡 綿綿 棉花 3.趕趟兒 淌水躺下 4.悄悄 稍微 樹梢***不拘泥於這個答案***

  三、1.春水用“漲”描述,表明春天水多,再現了冰消雪化後春水渙渙的樣子。“高”用在各種物體、各種情況下均可。

  2.“鬧”不僅有嗡嗡的聲響,而且呈現出一派喧鬧沸騰的熱鬧景象,一個“鬧”字,境界全出。“叫”只表明喊叫,用在這裡感情色彩也不濃。

  3.“散”有分散的意思,比“開”字含義豐富。

  4.“撫摸”,寫出了溫柔的感受,“吹”則表達不出來。

  四、1.“近”準確地寫出春天還沒有到來,照應了“盼”字。 2.“鑽”寫春草衝破土層的擠勁,表現春草旺盛的生命力。

  五、樹葉兒卻綠得發亮,小草兒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時候,上燈了,一點點黃暈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靜而和平的夜。在鄉下,小路上,石橋邊,有撐起傘慢慢走著的人,地裡還有工作的農民,披著蓑戴著笠。他們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裡靜默著。 1.多 2.密 亮 細 3.“看,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人家屋頂上全籠著一層薄煙。” 樹葉小草 雨中的行人 勞作的農民

  六、1.排比 寫草地上兒童的嬉戲,揭示春草勃發給人帶來的歡樂。

  2.擬人 賦予春天以感情和生命,把無形的春天寫得具體、生動了。

  3.比喻 寫出野花多,閃閃發光,輕輕擺動,色彩明麗的特點。

  4.引用 強調春天給予人們奮發向上的勇氣,表達了作者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和辛勤勞動的力量。

  七、示例:夏天像梔子花,帶來滿園醉人的清香,它盛開著。夏天像蟬兒,熱烈奔放的,唱著,飛著。夏天像即將成熟的稻子,有著飽滿的穗子,帶給我們收穫的希冀。

  八、夏草: 綠油油的青草,無比的平展,就像風平浪靜的海洋。 秋草: 大地上黃蒼蒼的野草,像喝飽了甜酒的醉漢,東倒西歪地搖晃著。 冬草: 土地裸露,一些折斷了的像鋼絲一樣的枯草,被風吹著在地上滾動。***這答案只是示例***

  問題探究

  一、1.***1***春風本是無形、無味、無色的,但作者採用引用和比喻手法從觸覺角度寫出春風的溫暖和柔情。 ***2

  ***從嗅覺的角度將無味的春風寫成是有氣味的。***3***從視覺、聽覺的角度,用“繁花嫩葉”一詞寫出了春風輕拂下的色彩;又通過寫跟輕風流水應和著的“鳥鳴”和“牧童的笛聲”,寫出春風中和諧悅耳的聲音。

  2.從內容上看,兩個語段都寫出了春風的“暖”“溼”“軟”的特點,但是,李準還寫出了春風的“尖利”和不安分的動感***像喝醉了酒似的使勁地舞動著她滿身的嫩油油的枝條***。可以說,朱自清的春風是南方的春風,而李準的春風則是北方的春風。從寫法上看,兩者都運用了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從觸覺的角度寫春風;不同的是,除了用觸覺寫春風外,朱自清還從嗅覺、聽覺的角度寫春風,李準則從視覺的角度寫春風。

  二、1.頌***贊***、惜***憐*** 我不願,不甘,不能,讓這鑽石般流光溢彩的花季虛無地遠去。

  2.所有的鮮花都能長成果實。

  3.富於感情的讚頌、歌頌。

  4.本文最主要寫作特點是擬人化的寫法,給“花”予生命,把“花”當做人來寫,以第一人稱,來抒發感情。這樣寫,顯得生動形象,也很感人。

  5.我們每一個青年人,都要做能開花,也能結果的人。無論學習還是工作,都要有成果出來,不圖表面轟轟烈烈,而實際空空如也。***大意如此,不求統一答案***

  小卡片

  建議背誦篇目:唐·孟浩然《春曉》、唐·杜甫《春夜喜雨》、唐·白居易《大林寺桃花》、唐·杜牧《江南春》、宋·寇準《江南春***波渺渺***》、宋·黃庶《探春》、宋·晏幾道《玉樓春***東風又作無情計***》、宋·蘇軾《惠崇春江曉景二首***其一***》、明·楊基《春草》、清·王士?《初春濟南作》

  ***三***

  《論語》十二章補充習題答案

  一、

  1. 悅 愉快

  2. 惘 迷惑

  3. 怠 疲倦

  4. 又 連線整數和零數

  二、

  1. 按時

  2. 檢查,反省

  3. 規矩

  4. 忍受

  5. 粗糧

  6. 改變,換

  三、

  1. 錶轉折,卻

  2. 代詞,它。這裡指學問和事業。

  3. 哉:嘆詞,啊

  4. 用在句末,了

  四、

  1. 30

  2. 40

  3. 50

  4. 60

  5. 70

  6. 耄耋:80

  7. 鮐背:90

  8. 期頤:100

  五、

  1.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2.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3.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4.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一、

  不是。仁者需具備大智慧,人格魅力,慈愛之心。

  二、

  樂:就是以學習為樂,愛好學習。

  啟迪:人們只有真正的熱愛學習,學習才能得到大智慧。

  三、

  1.

  ***1***教誨,教導

  ***2*** 以……為恥

  ***3***通“志”,指記住

  ***4*** 滿足

  ***5*** 啟發

  2.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誨人不倦、舉一反三

  3.

  ***1***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樣才是真正的智慧。

  ***2***勤奮學習而不感到滿足,教誨學生從不倦怠。

  ***3***知道怎樣做符合道義卻不能改變自己,有缺點不能及時改正,這些都是我憂慮的。

  4.

  ***1***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2***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3***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4***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七年級語文上冊補充習題

江蘇鳳凰出版七年級語文上冊補充習題答案
七年級語文上學期補充習題答案蘇教版
相關知識
七年級上冊語文補充習題蘇教版答案
七年級上冊語文補充習題蘇教版
蘇教版七年級上冊語文補充習題答案
七年級上冊語文補充習題答案蘇教版
七年級上冊語文補充習題的答案蘇教版
蘇教版七年級上冊語文補充習題答案參考
蘇教版七年級上冊語文補充習題答案參考
蘇教版七年級上冊語文補充習題參考答案
七年級上冊語文補充習題答案
七年級上冊語文課本目錄蘇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