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寶島阿里山的旅行故事隨筆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編者按:寶島上的阿里山,埋藏著多少的故事,需要多少人去挖掘。下面是介紹阿里山的景色,彷彿那首阿里山的山歌還縈繞耳旁。

  寶島阿里山,樹木的搖籃

  幾十年前我就知道祖國寶島有一座阿里山,還會唱幾句“阿里山”的歌。這幾年常有到臺灣旅遊的宣傳,我也動心了。剛剛辦完退休手續,我就和老伴報名去臺灣觀光。找了一家旅行社,推薦了六日西線精華遊,不是環島遊,環島要八天。於是,我們從香港飛到臺北旅行四天當地。我特別關注天氣預報,期望這幾天不要下雨,據說十一月份是雨季。天氣預報上說這幾天都有雨,我上了飛機,憂心仲仲,有雨多麼不便,難道真是“冬季到臺北來看雨”的歌詞?結果沒有下雨,在臺灣幾天都是晴天,陽光燦爛。陪同我們的臺灣導遊風趣地說:“你們來到臺灣,帶來了陽光。共產黨像太陽,照到哪裡哪裡亮。”惹得大家一起大笑。

  第三天的行程安排就是去阿里山。我們乘坐大巴上山,一路上可見高高的檳榔樹,我想起那首著名的歌曲《採檳榔》。有兩句歌詞是:“高高的樹上採檳榔,誰先爬上誰先嚐。”其實檳榔樹又高又細,人是無法爬上去的,寫詞的人肯定沒有看過檳榔樹,只要曲子好聽,詞是否準確也就無所謂了吧。

  盤山路較寬,有二車道,不是那麼驚險,沒有遇到塌方之類的事。當我們的車開到高處往下看,方知阿里山之高。臺灣的阿里山並不是一座山,而是一條山脈,由18座山峰組成。主峰大塔山,海拔2663米。阿里山最著名的應該是森林鐵道,有火車可以穿山越嶺,這是世界聞名的三條登山鐵路之一,從嘉義那裡的海拔30米運轉至阿里山頂部海拔2216米,真是奇蹟。

  公路的上山路段危險處已修建了保護長廊,安全可靠。大巴車開了四個小時,順利到達阿里山火車站,這車站可是在海拔2274米處。我們參觀了車站的售票處和設施,火車站不大,都為木質結構,因為這裡木材太多,所以就地取材吧。因為時間限制,我們沒有坐火車去體驗穿越森林,比較遺憾。這裡鐵路很有特點,火車是以推進方式運轉上山;火車又以螺旋型環繞獨立山三週約五公里,升高200公尺。

  到了阿里山,我們開始四處尋找,以為阿里山旅遊區會有少數民族的表演,那就可以看到阿里山的姑娘和小夥,然而此地並沒有表演。阿里山的山歌太好聽了,大家認為阿里山的姑娘是一朵花,像睡蓮仙女一樣的美。後來導遊告訴我們那首高山族的民歌正版歌詞是“高山青,澗水藍。阿里山的姑娘沒有睡呀,阿里山的少年闖進山,啊……啊……”。其實多年來,沒有遊客見過真正的阿里山的姑娘和小夥。“那是以前吧,阿里山還沒那麼多人去的時候,能看到阿里山的姑娘”,這是一位資深的臺灣人說的。

  我們沿著森之道遊覽,山裡霧氣濛濛,在一片片的蔥綠裡,白色的海芋花很漂亮,特別鮮豔。我們見到了有百年曆史的阿里山賓館,賓館建築很普通,不是那麼豪華。賓館的旁邊是一處很大的櫻花園,園裡有一棵老櫻花樹王,這裡還有許多數十年的老樹,受蟲害腐朽了,當地人們組織搶救,期望它能夠再次盛開花朵。

  阿里山的環境氣候潮溼,這裡是真正的森林,有千奇百怪的古樹,有一棵古樹叫“三代木”,是一種檜木,三代同一根系。第一代木樹齡1500年,枯木死後250年有一顆種子落在枯木上,又生長為第二代,第二代木枯朽又過300年便成為第三代木,現在古樹生長還十分茂盛,它也是阿里山的寶貝。我們還參觀一下阿里山的博物館,長長知識,瞭解阿里山的歷史,知道了日本人曾在這裡大肆掠奪木材等資源。

  這裡最有趣的是山上有一所小學,叫香林國民小學,旁邊立一塊牌子“最高學府”,因為此處海拔2195米,說它是最高學府不為過。當然大陸的西藏拉薩小學比這還要高啊!

  阿里山有五奇:“鐵路、森林、雲海、日出、晚霞”,我們觀賞重點是香林神木,這是二代神木選票活動選出來的,在2007年命名的樹。樹種:紅槍;胸圍:12.3米;樹高:45米;樹齡:2300年。這是太讓人震驚的神木,所以人們爭先恐後留影紀念,也是一種期望,能夠像神木一樣長壽。

  我們在阿里山用了一天的時間,比較倉促,但也非常滿意。臺灣的第一高峰是玉山,那也是一座著名的山峰,風景優美,以後有機會一定要去。

  我是愛山的人,我期望能登遍祖國所有的名山。

  作者:孫一峰

  公眾號:南粵作家

  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學會幫助別人的生活故事隨筆
大都市的環境得真本領個人隨筆
相關知識
描寫寶島阿里山的旅行故事隨筆
關於新塍古鎮的旅行故事隨筆
關於遊桂林灕江的旅行故事隨筆
貴陽河濱公園的旅行故事隨筆
貴陽花溪溼地公園的旅行故事隨筆
十八歲那年的旅行故事隨筆
關於大青山的歷史故事隨筆
關於母親的遠行故事隨筆
臺灣寶島阿里山導遊詞
描寫春雨回家的腳步故事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