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第一學期育兒知識開學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2日

  小班的孩子在剛進入幼兒園的時候會遇到許多的問題,那麼有哪些問題需要注意的呢?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供大家閱覽!

  1、孩子無理取鬧大發脾氣,情緒難以控制,摔東西,哭叫,甚至背過氣去,我該怎麼辦?

  先分析孩子行為的原因,確實無理取鬧,不用管他,他發現哭鬧不解決問題一會就過去了。但是注意家長不要和孩子硬頂,某些原則性的問題可以堅持,但要注意態度溫和,行為堅決,不要羅嗦。合理的要求應當支援孩子,看孩子情緒不對了,先別理他,冷漠療法。孩子最怕的是別人都不理他。

  2、早上叫孩子起床老叫不起來,孩子還衝我發脾氣怎麼辦?

  首先保證孩子的睡眠。其次要滿足孩子的心理需求,早上開啟音樂,幫孩子按摩腳趾,後背,讓孩子感受自己的愛,獲得心理滿足。也可以自己裝不舒服,讓孩子負責聽鬧鐘叫家長起床,或與老師溝通讓孩子體驗遲到的滋味。

  3、家長問:我的孩子特別幼稚,依賴性特別強怎麼辦?

  五歲開始讓孩子幫家長做力所能及的家務。收拾玩具、倒垃圾、晚上上門的保險等,貴在家長持之以恆的要求。在孩子七歲以前要完成獨立睡覺的任務。在孩子感到安全,心理獲得滿足的基礎上。七歲以後不晚於十三歲,稱呼孩子大名,不要叫暱稱。不要什麼事都管,不要老盯著孩子。除非會造成很大的災難讓孩子受些挫折和委屈。

  4、家長問:孩子寫作業老粗心大意、丟三落四,常常把加號看成減號,怎麼辦?

  先觀察孩子的眼睛,能否盯住一個目標,許多這樣的孩子一般都有視覺振動現象,眼珠部能平穩地自左向右滑動,還會上下跳動,這樣他在看書時就會出現序列、丟字,不愛看字書,容易眼痠,寫字時會出現偏旁部首顛倒,計算粗心等等。那我們要注意訓練孩子的手眼協調性,如每天練拋接球、打羽毛球、籃球等,帶孩子去放風箏、尋找野外的目標,用線栓住一個小球在眼前擺動,讓眼球隨之轉動。經常長時間地看電視、玩電腦的孩子會加劇視覺振動現象。學習費勁了,就會產生厭學情緒。

  5、家長問:我的孩子特別愛吃手怎麼辦?

  兩歲以前吃手不用管他。兩歲以後的吃手問題是由於觸覺敏感、內心緊張造成的,要進行觸覺訓練,像游泳、玩土、水、沙子,夏天赤腳在沙地裡玩,騎羊角球,做墊上運動,打滾,翻跟頭等,多和小朋友接觸。不要強化孩子這一行為,不要當孩子談論這個問題,吃手現象發生時巧妙轉移孩子注意力,給孩子一個玩具或請他幫個忙……同時家長絕對不能呵斥孩子,在加強各種運動的同時,為孩子營造一個安靜、和諧的生活環境,然後慢慢等待孩子的變化。如果非常嚴重,也可以採用行為療法,或藉助心理醫師的幫助。

  6、家長問:孩子膽子小、愛哭、不敢發言、受欺負也不敢說怎麼辦

  1多做觸覺訓練,尤其要多做彈跳訓練,如跳大蹦床、在帶子裡跳、跳繩等。多帶孩子出去玩,串門,參加社交活動。

  2不要對孩子進行膽小的暗示,更不要當著孩子與其他人談論孩子膽小的事情,除非你真心誠意想讓孩子膽小下去。

  3尊重孩子選擇的行為方式。

  7、家長問:我的孩子動作特別磨蹭怎麼辦?

  先看孩子的動作協調性怎麼樣,動作笨拙的孩子都慢,要訓練孩子的動作協調性,如拍球、跳繩、爬行、打球、踢毽子等。再看孩子的注意力是否集中,要訓練孩子的大腦平衡能力來提高注意力,如走平衡木、旋轉游戲、大滑梯、坐獨腳椅等。還要看家長是否在孩子專注做事時經常干擾孩子。除了訓練孩子以外,家長還可以用獎勵的方法,激勵孩子每一點小的進步。

  8、家長問:我的孩子說話晚,還發音不清,表達能力比較差怎麼辦

  從小哭的少的孩子,聲帶的訓練不夠,影響孩子的發音和說話,奶嘴的孔太大,吸吮動作訓練不夠,口腔肌肉的訓練就不足,容易造成孩子說話發音不清,另外吃東西時讓孩子咀嚼、啃、咬的訓練不足,也會影響孩子嘴部骨骼和肌肉的發育,影響語言發展。動作協調差的孩子,大腦思維和語言部協調,說話容易表達不清,甚至口吃。3、4歲以上的孩子要通過訓練動作協調性來改善大腦的語言功能,效果神奇。

  9、我發現最近孩子會說謊,我們很著急,該怎麼辦?

  孩子在九歲以前所說的話與事實不符的話我們不稱其為說謊,因為那時他們的想象力非常豐富,還不能分清事實與想象。在九歲以後存在說謊,主要原因是

  1家長管教過分嚴厲,不合情理,孩子為了達到自己目的只好說謊。那麼家長要理解孩子的正常需要,適當地滿足他。

  2家長管教方法不一致,孩子為了鑽空子,自然學會當面一套背後一套。那麼家長尤其是老年家長要注意方法一致。

  3逆反心理。當家長髮現孩子說謊後都十分生氣,有些家長的反應過分強烈,倒使孩子覺得莫名地興奮,逆反心理會使他們以後重犯,因此家長的態度一定要適度。

  10、家長問:我的孩子特別不聽話,說了半天也聽不見,這是怎麼回事

  如果家長經常對孩子大聲嚷嚷,孩子的聽覺會形成一個保護膜,對一般的聲音就聽而不見了,非得大聲才能聽見。還有的孩子是聽覺—大腦—行動不協調,雖聽到了聲音但就是沒有行動,除非他感興趣的事情。另外,孩子大腦前庭平衡能力發育不足的話,會使外界資訊無法進入大腦,尤其是和學習有關的資訊。有重要的事情可以看著孩子的眼睛,告訴孩子需要完成的任務,一次不要多注意循序漸進。如:把玩具放進書包裡,——把玩具放進書包裡,把書包拿過來,——把玩具放進書包裡,把書包拿過來,再把水壺灌滿水,——把玩具放進書包裡,把書包拿過來,再把水壺灌滿水,放進書包裡。

  11、要讓孩子學得好,是不是學得越多越好?

  要根據孩子的大腦發育的規律來學習,大腦既要工作又要休息好,而且在二十五歲以前大腦還在不斷地發育。那麼科學家研究發現,大腦發育需要兩種營養:一是物質,一是協調性運動在幼兒階段尤其重要的是感知運動訓練,那些認字、計算等技能,只是大腦工作的結果。例如,動手能力和運動協調性的訓練,與孩子大腦抽象思維能力發展的水平密切相關,就與數學、物理的學習相關。另外,大腦休息最好的方式是睡眠或體力勞動、體育鍛煉,這個時候大腦最放鬆,大腦放鬆了以後才可以清空,才能更好地記住新的東西和進行思考,而看電視、玩電腦、聽音樂、看小說、聊天時大腦依然在緊張地工作。所以,要會科學用腦。

  12、家長問:我的孩子好像有些多動,總是安靜不下來?

  有些孩子做旋轉運動時從來都不感覺到暈,也就是說他大腦前庭平衡功能對外界的資訊不敏感,資訊無法進入大腦,那麼這樣的孩子就會對老師說的話記不住,聽不進。那麼我們可以給孩子做一些旋轉運動,如轉椅、旋轉圓桶、平衡木、盪鞦韆等,要讓他們感覺到暈才有效。還有些孩子能接受資訊,但是行動特別慢,跟不上,或者聽見指令了但根本不行動,這孩子除了要做旋轉運動以外,還要多做協調性運動,使大腦與全身肌肉和神經系統能協調一致,這樣才能感覺到孩子在聽指揮。

  13、家長問:我的孩子上課老坐不住,愛動,怎麼辦?

  一種情況是:如果孩子沒有活動夠,那麼渾身的能量就無處去,尤其是男孩子,就應該讓他們在課間多出去活動,但是不是瞎跑,而是協調性運動要多做。還有一種情況是:大腦對四肢的控制不良,身體不聽大腦的指揮,那麼也是要多做協調性運動,所以對愛動的孩子不是要罰他靜站,而是要讓他出去動夠了。這樣的孩子一般一天需要做協調性的活動1—2個小時。

  14、家長問:我的孩子依賴性很強,膽小,晚上不願意自己睡覺,該怎麼辦?

  孩子最晚在七歲以後應該獨自在自己的房間裡睡覺,以培養獨立性,並促使孩子的心理正常地成熟起來。長大還和家長一起睡覺的孩子,在心理上幼稚、單純、軟弱、缺乏自信心。首先可以和孩子講道理,這是小孩子的行為,如果願意做大孩子的話,應該自己睡覺,否則第二天上學就穿開襠褲去上學,讓他選擇。第二,通過訓練來增加孩子的膽量,如跳大蹦床、滑梯、爬山、游泳等。第三,在孩子睡覺前可以開一點小燈,也可以聽一個故事再睡覺,逐漸讓孩子獨立。

  15、家長問:孩子總受欺負怎麼辦?

  增強孩子能量,讓孩子在某一方面充滿自信。教給孩子必要的保護自己的方法,並通過情境演練掌握保護自己的技能。請記住,有時候,挨欺負的一方也對事件付有責任。不要給孩子總受欺負得心裡暗示。

  

小班一月份育兒知識大全
託班新入園育兒知識
相關知識
小班第一學期育兒知識開學
小班第一學期育兒知識大全
小班第一學期育兒知識
大班第一學期育兒知識
小班上學期育兒知識
大班第二學期育兒知識
大班新一學期育兒知識
小班新學期育兒知識
大班新一學期育兒知識三篇
大班第二學期育兒知識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