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虎溪巖遊玩攻略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虎溪巖位於廈門虎溪路的盡端。滿山岩石,盡皆奇險天成,大若虎踞,小如羊蹲。石頂三米來寬的石溝便是“虎溪”。弓形石橋,稱“仙人橋”,亦稱“渡虎橋”。從渡虎橋再向前,鐫刻著“三笑”兩字巨石,這是借用廬山的典故。據《廬山紀》載,廬山東林寺,結白蓮社,有慧永、慧持、道生等3人蔘加。慧遠和尚每次送客以不過溪為約,若過溪,虎就吼叫,故名虎溪。虎溪巖是廈門人民中秋賞月的最佳去處。

  :

  交通:梧村汽車站火車站斜對面、湖濱長途汽車站湖濱南路59號、集美汽車站集美銀江路159號等

  最佳旅遊時間:屬於亞熱帶海洋性氣候,溫和多雨,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全年平均氣溫為21度,年平均降雨量在1100毫米左右,常向主導風為東北風。由於太平洋溫差氣流關係,每年平均受颱風影響5-6次,且多集中在7-9月。高溫期長,氣溫變化小,秋春相連,熱溼同季,水熱配合好,氣候溼潤。

  廈門虎溪巖遊覽特色

  虎溪巖位於醉仙岩西邊,巨巖下有一稜層洞,洞前石穴中流泉成溪,稱“虎溪”。山上巖寺,也名虎溪巖寺。

  虎溪巖滿山皆巨石,盡皆奇險天成。山門旁有一巨石如芽,其上鐫刻“先露一芽”。入得山門,順著蹬道,有“漸入佳境”、“三笑”等題刻,使人遊興倍增。蹬道盡處就是“虎溪”,虎溪上架著弓形石橋,俗稱“仙人橋”,亦稱“渡虎橋”。過了弓形橋,來到“靈則名”洞,洞名取意唐劉禹錫《陋室銘》中的“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之句。洞裡甚涼,使人有“入洞方知六月寒”之感。

  踏上石階,環視四周,但見山石奇形怪狀,如鬼斧神工砍削而成,故有“怪石環巖皆鬼斧”之詩。

  在寺之左側,有夜月洞,叫伏虎洞,洞頂刻“稜層”、“嘯雲”四字,洞中伏著一隻泥塑老虎。每年中秋,月光照到泥虎頭上,只見它雙目炯炯,眈眈注視洞外,令人望而生畏,故名“虎溪月夜”。

  左側有一石門,門外磐石夾峙,稱“夾天徑”,即“一線天”。從夾徑可攀上“虎牙洞”,勢若猛虎張口,洞口繞以石欄,與虎牙無異,又有古榕攀繞“虎牙”,緊貼“虎頷”,宛若虎髯,而氣根飄垂,恰似虎髯。虎口上齦刻著“劃然長嘯”、“凌空一漱”八字,下齦蹲著兩隻石虎,造形生動。

  再從虎牙洞轉彎,可達玉壺洞。石壁有林爾嘉詩刻:“幾度匡廬過虎溪,歸來還愛此山低,一登絕頂能觀海,不似雲深路易迷”。

  現在我們再看虎溪巖寺,寺為唐陳儔所建。明萬曆年間紳士林懋時集資拓建。清康熙年間,元飛和尚應福建水師提督吳英之請來廈門主持該寺,並大興土木,重建大雄寶殿,增建垂雲樓、大悲殿、一嘯亭、伏虎洞。經三十多年苦心經營,才頗具規模。

  繼元飛和尚之後,廈門海防同知李暲出資白銀5000兩,又興建了準提閣、彌勒樓、供佛泉、飛鯨石、渡虎橋等建築。因此,虎溪巖寺在清代盛極一時。

同安孔廟遊玩攻略
兩篇扶貧工作會議講話稿
相關知識
廈門虎溪巖遊玩攻略
廈門日光巖遊玩攻略
廈門白鹿洞遊玩攻略
紫雲巖遊玩攻略
萬石巖遊玩攻略
陽江崆峒巖遊玩攻略
澳門新馬路遊玩攻略
廈門南順鱷魚園遊玩攻略
廈門青礁慈濟宮遊玩攻略
廈門鴻山公園遊玩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