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嘯怎麼辦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3日

  海嘯是一種災難性的海浪,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內、芮氏規模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那麼,你知道嗎?下面是小編帶來關於海嘯自救措施,希望能讓大家有所收穫!

  海嘯自救措施

  一、地震是海嘯最明顯的前兆。如果你感覺到較強的震動,不要靠近海邊、江河的入海口。如果聽到有關附近地震的報告,要做好防海嘯的準備,注意電視和廣播新聞。要記住,海嘯有時會在地震發生幾小時後到達離震源上千公里遠的地方。

  二、海上船隻聽到海嘯預警後應該避免返回港灣,海嘯在海港中造成的落差和湍流非常危險。如果有足夠時間,船主應該在海嘯到來前把船開到開闊海面。如果沒有時間開出海港,所有人都要撤離停泊在海港裡的船隻。

  三、海嘯登陸時海水往往明顯升高或降低,如果你看到海面後退速度異常快,立刻撤離到內陸地勢較高的地方。

  四、每個人都應該有一個急救包,裡面應該有足夠72小時用的藥物、飲用水和其他必需品。這一點適用於海嘯、地震和一切突發災害。

  海嘯的分類

  海嘯可分為4種類型。即由氣象變化引起的風暴潮、火山爆發引起的火山海嘯、海底滑坡引起的滑坡海嘯和海底地震引起的地震海嘯。中國地震局提供的材料說,地震海嘯是海底發生地震時,海底地形急劇升降變動引起海水強烈擾動。其機制有兩種形式:“下降型”海嘯和“隆起型”海嘯。

  “下降型”海嘯:某些構造地震引起海底地殼大範圍的急劇下降,海水首先向突然錯動下陷的空間湧去,並在其上方出現海水大規模積聚,當湧進的海水在海底遇到阻力後,即翻回海面產生壓縮波,形成長波大浪,並向四周傳播與擴散,這種下降型的海底地殼運動形成的海嘯在海岸首先表現為異常的退潮現象。1960年智利 地震海嘯就屬於此種類型。

  “隆起型”海嘯:某些構造地震引起海底地殼大範圍的急劇上升,海水也隨著隆起區一起抬升,並在隆起區域上方出現大規模的海水積聚,在重力作用下,海水必須保持一個等勢面以達到相對平衡,於是海水從波源區向四周擴散,形成洶湧巨浪。這種隆起型的海底地殼運動形成的海嘯波在海岸首先表現為異常的漲潮現象。1983年5月26日,中日本海7.7級地震引起的海嘯屬於此種類型。

  海嘯預警

  在大地震之後如何迅速地、正確地判斷該地震是否會激發海嘯,這仍然是個懸而未決的科學問題。儘管如此,根據目前的認識水平,仍可通過海嘯預警為預防和減輕海嘯災害做出一定的貢獻。

  海嘯預警的物理基礎在於地震波傳播速度比海嘯的傳播速度快。地震縱波即P波的傳播速度約為6~7千米/秒,比海嘯的傳播速度要快20~30倍,所以在遠處,地震波要比海嘯早到達數十分鐘乃至數小時,具體數值取決於震中距和地震波與海嘯的傳播速度。例如,當震中距為1000千米時,地震縱波大約2.5分鐘就可到達,而海嘯則要走大約1個多小時;1960年智利特大地震激發的特大海嘯22小時後才到達日本海岸。

  如能利用地震波傳播速度與海嘯傳播速度的差別造成的時間差分析地震波資料,快速地、準確地測定出地震引數,並與預先佈設在可能產生海嘯的海域中的壓強計不但應當有佈設在海面上的壓強計,更應當有安置在海底的壓強計的記錄相配合,就有可能做出該地震是否激發了海嘯、海嘯的規模有多大的判斷。然後,根據實測水深圖、海底地形圖及可能遭受海嘯襲擊的海岸地區的地形地貌特徵等相關資料,模擬計算海嘯到達海岸的時間及強度,運用諸如衛星、遙感、干涉衛星孔徑雷達等空間技術監測海嘯在海域中傳播的程序、採用現代資訊科技將海嘯預警資訊及時傳送給可能遭受海嘯襲擊的沿海地區的居民,並在可能遭受海嘯襲擊的沿海地區,開展有關預防和減輕海嘯災害的科技知識的宣傳、教育、普及以及應對海嘯災害的訓練和演習。這樣,就有希望在海嘯襲擊時,拯救成千上萬生命和避免大量的財產損失。

  海嘯預警具有可靠的物理基礎,它不但在理論上是成立的,實際上也是可行的,並且已經有了成功的範例。例如,1946年,海嘯給夏威夷的“曦嶁”Hilo市造成了嚴重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於是,1948年便在夏威夷便建立了太平洋海嘯預警中心,從而有效避免了在那以後的海嘯可能造成的損失。倘若印度洋沿岸各國在2004年印度洋特大海嘯之前,能與太平洋沿岸國家一樣建立起海嘯預警系統,那麼這次蘇門答臘--安達曼特大地震引起的印度洋特大海嘯,決不致造成如此巨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以上所述的海嘯預警對於“遠洋海嘯”比較有效。但是,對於“近海海嘯”亦稱“本地海嘯”即激發海嘯的海底地震離海岸很近,例如只有幾十至數百千米的海嘯,由於地震波傳播速度與海嘯傳播速度的差別造成的時間差只有幾分鐘至幾十分鐘,海嘯早期預警就比較難於奏效。為了在大地震之後能夠迅速地、正確地判斷該地震是否激發海嘯,減少誤判與虛報、特別是“近海海嘯”預警的誤判與虛報以提高海嘯預警的水平,必須加強對海嘯物理的研究。

  怒吼巨浪

  根據現代板塊結構學說的觀點,智利是南極洲板塊與南美洲板塊相互碰撞的俯衝地帶,處在環太平洋火山活動帶上。這種特殊的地質結構,造成了智利處於極不穩定的地表之上。自古以來,這裡火山不斷噴發,地震連連發生,海嘯頻頻出現,災難時常降臨。1960年5月21日凌晨開始,在智利的蒙特港附近海底,突然發生了世界地震史上罕見的強烈地震。大小地震一直持續到6月23日,在前後1個多月的時間內,先後發生了225次不同震級的地震。震級在7級以上的有十幾次之多,其中震級大於8級的有3次。

  海嘯多發區

  據1900年到1983年的統計,太平洋地區共發生405次海嘯,其中造成傷亡和顯著經濟損失的達84次,即平均每年一次。還有人認為,這個區域每18個月就至少要發生一次破壞性海嘯。

  世界海嘯多發區為夏威夷群島、阿拉斯加區域、堪察加—千島群島、日本及周圍區域、中國及其鄰近區域、菲律賓群島、印度尼西亞區域、新幾內亞區域—索羅門群島、紐西蘭—澳大利亞和南太平洋區域、哥倫比亞—厄瓜多北部及智利海岸、中美洲及美國、加拿大西海岸,以及地中海東北部沿岸區域等。

  預警系統

  地震能引發海嘯,因此海嘯的預警資訊要由地震監測系統提供。在全球地震多發地帶如太平洋沿岸、印度洋沿岸都應該有完善的地震監測網路。

海嘯來臨怎麼辦
海嘯預防措施
相關知識
海上遇到海嘯怎麼辦
海嘯怎麼辦
遇到海嘯怎麼辦
腦筋急轉彎針掉大海該怎麼辦
海嘯來了怎麼辦
海嘯來襲怎麼辦
海嘯來臨怎麼辦
海爾膝上型電腦黑屏怎麼辦
海爾路由器密碼忘記了怎麼辦
海爾路由器設定好不能上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