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手抄報五年級圖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6日

  食品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必需品,食品安全是全人類共同關心的話題。你知道哪些食品安全知識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食品安全手抄報五年級圖片,希望大家喜歡。

  食品安全大事件

  臺灣公佈300多家品牌旗下900多種塑化劑超標的食品名單

  事件回放:

  2011年6月3日,國家藥監局的一則通知,讓公眾進一步意識到了“塑化劑”的威脅。藥監局的通知要求,各地暫停生產銷售含“鄰苯二甲酸酯”的兩種保健食品,分別為協和牌靈芝孢子粉片和美中清素牌的多種氨基酸片,對市場上正在銷售的這兩種產品,要立即下架。

  上述兩種保健品分別含有的“鄰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和“鄰苯二甲酸二乙酯”DEP,均為衛生部2010年第16號公告中點名的違法食品新增劑。儘管其與中國臺灣地區檢出的塑化劑DEHP略有不同,但同屬“塑化劑類”。這也是大陸地區首次在本土產品中查出塑化劑成分。

  國家藥監局要求,“凡配方中含鄰苯二甲酸酯的保健食品,相關保健食品生產企業應立即暫停生產,對市場上正在銷售的產品立即召回,並即時報告所在地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

  但“塑化劑”陰影,並不僅僅存在於保健食品之中,在藥品中亦可能普遍存在。6月6日,北大醫學院免疫學系博士王月丹稱:“對塑化劑最為濫用的,應該是藥品生產企業。”他列舉了多款含DEP成分的藥品,包括鈣片、阿司匹林等常用藥。

  塑化劑DEP,是藥典2010版中允許的藥用輔料之一。此次被停產、下架的兩款保健品,均在其成分中註明了含塑化劑成分。事實上,鄰苯二甲酸二乙酯DEP還是藥典2010版中規定的藥用輔料之一,主要用於藥片包衣的增塑劑。因此,上述兩款產品才會在成分中明確列示“塑化劑成分”。一家被處罰企業還聲稱,“大部分藥品和保健品的包衣,都廣泛使用了這種材料”。

  據業內人士介紹:“在藥品生產過程中,鄰苯二甲酸二乙酯DEP和鄰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均是片劑薄膜衣和腸溶空心膠囊的常用配方成分,只要是學藥劑的專業人員都知道這個知識,大學的藥劑學教材上,也能查到相關內容。”塑化劑,主要用於控制藥物在腸道中的釋放時間,起緩釋作用。

  “塑化劑”危害:

  衛生部2011年6月5日晚在其官方網站釋出就臺灣地區塑化劑汙染食品事件問答。衛生部指出,塑化劑對健康的影響取決於其攝入量,偶然食用少量受汙染的問題食品不會對健康造成危害。

  以60kg體重的成人來講,世衛組織WHO、美國和歐盟分別認為,終身每人每天攝入1.5mg、2.4mg和3.0mg及以下的DEHP是安全的。 DINP的毒性更低,即使每天攝入9.0mg,也是安全的偶然食用少量的受DEHP或DINP汙染的問題食品不會對健康造成危害。

  香港浸會大學生物系用白老鼠作進一步研究,發現曾經服食“塑化劑”的老鼠,誕下的後代以雌性為主,並會影響其正常的排卵;即使誕下雄性,其生殖器官較正常的小三分之二,而精子數量亦大減,反映“塑化劑”毒性屬抗雄激素活性,造成內分泌失調,影響其正常生育能力。專家表示,研究可以應用到人類身上,顯示長期攝吸“塑化劑”對男性的影響較女性大。臺師大研究團隊更發現,塑化劑會造成基因毒性,會傷害人類基因,長期食用對心血管疾病危害風險最大,對肝臟和泌尿系統也有很大傷害,而且被毒害之後,還會透過基因遺傳給下一代。

  圖一

  圖二

  圖三

  圖四

  圖五

  食品安全宣傳資料

  一,怎樣健康飲用桶裝水?

  桶裝水一旦開啟,應儘量在短期內使用完,通常在一週內用完為宜,否則應加熱煮開再飲用。桶裝水送上門後,即便是質量較好的桶裝飲用水,放置時間太長也易滋生細菌。尤其是在炎熱的夏季,溫度高,細菌繁殖速度也加快,更不能久存。桶裝礦泉水,最好放在避光、通風陰涼的地方,避免在陽光下曝晒。同時還要警惕飲水機的二次汙染,注意定期清洗飲水機。要求廠家每隔一段時間上門負責清洗飲水機。

  購買桶裝水要注意先看包裝桶是否晶瑩透明,質感硬。質量較好的桶瓶應由PC材質製成,桶體透明度高,表面光滑清亮,而使用或添加回收廢舊垃圾塑料為原料製成的桶,俗稱:“黑桶”,顏色發黑、發暗、透明性差。有部分廠家為降低成本,仍在使用這種明令禁止使用的包裝桶裝水,消費者應仔細選擇鑑別。水桶蓋應鮮亮光潔,硬度較高。

  另外,消費者可嘗試倒置水桶,應不漏水。當把水桶從飲水機上拔出時,水桶的內應恰好將水桶再次堵上。合格的飲用水應該無色、透明、清澈、無異味和異臭,沒有肉眼可見物。顏色發黃、渾濁、有絮狀沉澱或雜質,有異味的水產品一定不能飲用。

  二、哪些原因可導致食物中毒等食源性疾病發生?

  1.冷藏方法不正確,如將煮熟的食品長時間存放於室溫下冷卻,把大塊食物貯存於冰櫃中,或冷藏溫度不夠。

  2.從烹調到食用的間隔時間太長,使細菌有足夠的繁殖時間。

  3.烹調或加熱方法不正確,加熱不徹底,食物中心溫度低於70℃。

  4.由病原攜帶者或感染者加工食品。

  5.使用受汙染的生食品或原輔料。

  6.生熟食品交叉汙染。

  7.在室溫條件下解凍食物。

  8.廚房裝置、餐具清洗、消毒方法不正確。

  9.使用了來源不安全的食物。

  10.加工製備後的食物受汙染。

關於食品安全的手抄報的畫面
食品安全主題手抄報圖片大全
相關知識
食品安全手抄報五年級圖片
食品安全手抄報五年級圖片大全
食品安全手抄報一年級圖片內容
小學食品安全手抄報五年級
食品安全手抄報五年級
食品安全手抄報簡單的圖片五年級
講食品安全手抄報一年級_一年級食品衛生安全手抄報圖
初中食品安全手抄報內容與圖片
食品安全手抄報四年級
食品安全手抄報六年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