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姜的技術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6日

  姜耐陰而不耐強日照,對日照長短要求不嚴格。故栽培時應搭蔭棚或利用間作物適當遮蔭,避免強烈陽光的照射。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您有用。

  

  一、選種

  3月上旬把姜種取出來,放在太陽下晒5~6個小時,然後選擇比較肥壯,已有細細芽尖露出來的種姜,種姜芽尖要多。剔除爛蔸和爛莖的病蟲害姜。

  二、催芽

  經過晾晒精選後的生薑進行催芽。方法是:在室內兩邊各打兩根柱子,用條木紮成堅實的支架,寬度根據催芽種姜多少而定,支架距地面高2.3m.下面加溫的火一般以出煙不出明火為好,以免對姜造成損傷。種姜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加溫催芽處理後芽尖會很快長大,到4月後,把種姜取下來,選擇大而圓的芽頭,把塊莖用手掰開,每塊塊莖只留頂端健壯的一個芽尖。如果頂端沒有芽尖,側芽也可,但其餘的必須全部剝去。如果出苗率好,一般每100kg種姜可分2000棵左右。

  三、栽培管理

  栽培種姜要選擇稍有傾斜的山坡地,土質要比較良好,如果在平原地栽培,必須排灌方便。栽培時,先把地整好,備足農家有機肥,過磷酸鈣和複合肥要在前兩天用人糞尿與草木灰一起堆漚發酵,然後以行溝方式栽培。一般株距30cm,行距25cm.

  栽培時,要先把塊莖放穩,芽頭緊貼土面,不能上翹,然後把各種肥料漚制的草木灰丟在芽頭的旁邊,再用有機肥蓋住,一行行地種植。基肥要施足,開挖的行溝必須達到30cm深。

  四、田間管理

  生薑比較喜溼潤,忌積水。在苗高15cm左右時開始追肥,以後每隔15d左右追肥一次,在立秋至處暑間施最後一次,共施3~4次,畝用人畜糞500kg左右、尿素10kg、磷酸二氫鉀5~10kg.一般培土結合除草追肥進行,種姜培土要求淺些。

  五、病蟲害防治

  主要是地下害蟲和姜瘟病。防治地下害蟲,5月份在害蟲發生盛期用辛硫磷1000倍液灌根一次。防治姜瘟病,在5~7月份用77%可殺得可溼性粉劑600倍和5%井岡黴毒水劑200倍液或70%甲基託布津可溼性粉劑800倍液灌窩1~2次進行預防。

  種植姜的要點

  1溫度 姜喜溫暖,不耐霜,幼芽在16~17℃開始萌發,但發芽很慢。在22~25℃生長較好,高於28℃則導致幼苗徒長而瘦弱。莖葉生長期以25~28℃為宜,高於35℃以上,則生長受抑制,姜苗及根群生長減慢或停止,植株漸漸死亡。根莖生長盛期要求晝溫22~25℃,夜溫18℃以上,方有利於根莖膨大和養分的積累,溫度在15℃以下則停止生長。

  2光照 姜喜陰涼,對光照反應不敏感,光呼吸損耗僅佔光合作物的2%~5%,為低光呼吸植物。其發芽和根莖膨大需在黑暗環境進行,幼苗期要求中等光照強度而不耐強光,在花蔭狀態下生長良好,旺盛生長期則需稍強的光照以利光合作用。

  3水分 姜根群淺,吸收水分能力較弱,且葉面保護組織不發達以致水分蒸發快,因此不耐乾旱,對水分要求較嚴。出苗期生長緩慢需水不多,但若土壤溼度過大,則發育、出苗趨慢,並易導致種姜腐爛。生長盛期需水量大大增加,應經常保持土壤溼潤,土壤持水量以在70%~80%為宜。若土壤持水量低於 20%,則生長不良,纖維素增多,品質變劣。生長後期需水量逐漸減少,若土壤溼度過高則易導致根莖腐爛。

  4土壤。姜適應性強,對土質要求不很嚴,無論砂壤、壤土、粘壤均可種植。但在土層深厚、疏鬆、肥沃、有機質豐富、通氣而排水良好的土壤上栽培姜產量高,姜質細嫩,味平和;砂壤土種植的姜塊更光潔美觀。姜對土壤酸鹼度的反應較敏感。姜適宜的土壤pH值為5~7.5,若土壤土層pH值低於5,則姜的根系臃腫易裂,根生長受阻,發育不良;pH值大於9,根群生長甚至停止。

  5養分 生薑在生長過程中,需要不斷地從土壤中吸收養分,來滿足其生長的要求,養分中以氮、磷、鉀三要素最大。生薑屬喜肥耐肥作物;它對土壤養分的吸收利用具有一定的規律。生薑全生育期吸收的養分鉀最多,氮次之,然後是鎂、鈣、磷等。不同生長期對肥料的吸收亦有差別,幼苗期生長緩慢,這一時期對氮、磷、鉀三要素吸收量佔全期總吸收量的12.25%;而旺盛生長期生長速度快,這一時期吸肥量佔全生育期的87.25%。

  姜的栽培技術

  一種姜處理:

  1、選種消毒:在上年的留種地選擇健壯植株的姜塊採收貯藏,播種前選形狀扁平、顏色好、節間短而肥大且無病蟲害的姜塊,用草木灰溶液浸泡15~20分鐘進行消毒,防止腐敗病姜瘟的傳播危害。在選種消毒時,凡發現姜塊有水漬狀肉質變色,表皮容易脫落的,說明已經受病害感染,必須淘汰。

  2、晒種催芽:為了出芽快而整齊,在播種前一星期左右,選擇晴天,將種塊翻晒數天,使姜皮變幹發白,放入墊有稻草的籮筐內,使其頭朝內、腳朝外,一層層放好後,再蓋草簾或稻草,用繩子紮緊,放於灶的上部,利用柴草的熱煙加溫,保持筐內溼潤和20~30℃的溫度,經過20余天幼芽長1釐米左右取出。也可放於溫室或塑料大棚內,維持20℃以上的溫度進行催芽。催芽後把種姜切成小塊,每塊有1~2個芽子,沾上草木灰即可播種。

  二整地施肥

  姜喜歡土層深厚,富含腐殖質的肥土,由於姜的根系少,分佈範圍小,因此用來栽姜的土地還須實行深翻曝晒,使其風化疏鬆,以利根系生長髮育。姜的產量高,生長期長,故需肥量多,每畝應施放腐熟牛、豬圈肥2000~2500公斤,或濃人畜糞水70~80擔作為底肥,有條件還可增加20公斤的複合肥效果更為理想。姜不宜連作,應與其它蔬菜進行3年以上的輪換栽培,防止姜瘟發生危害。

  三播種栽培

  1、播種:

  1播種期:一般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種,低熱河谷地區以3月上、中旬為宜。經過催芽或用地膜栽培的可適當提早。

  2播種量:種塊的大小與產量關係甚大,使用較大的姜塊作種不但出苗早,加快發育生長提早成熟,而且產量高,因此每塊種姜應以50~100克為宜。若以50×15釐米的田間栽培行株距計算,每畝可用姜種150~250公斤。雖然用種量較多,但姜種以後還可以收回利用。

  2、栽培方法

  為了避免在生長期間根莖露出土面,降低品質,在栽培時必須適當進行深播,其栽培方法如下。

  1高廂栽培法:將土地平整開溝,做成廂寬1.2米,溝寬30釐米的高窄廂,每廂均勻縱開種植溝3條,施入底肥與土壤混合後,按15~18釐米的株距進行播種栽培,每畝可栽8000~9000株。這種 方法在地勢平坦,地下水位較高的地帶如稻田,可以增強土壤透氣性,提高土溫,防止積水爛根。

  2條壟栽培法:將土地深翻耙平,不做廂,按50釐米的行距開種植溝施放底肥,與土壤混合後,按15~20釐米的株距進行播栽,以後培土做成壟。此法每畝可植8000株左右,適宜在地下水位低,通風透氣性較好的梯地或斜坡地栽培。

  在播種時,若是經過催芽的種塊,應將芽子朝上放,未經催芽的種塊平放斜放均可。播種後覆蓋5~6釐米厚的細泥土,使其儘快出苗。

  四田間管理

  1、搭棚遮蔭:姜害怕烈日照射,但散射光對生長又有好處。因此在播種出苗,秧苗高達15釐米以後,應搭成高1米左右的平架,架上鋪蓋稀疏雜草,或插狼雞葉,擋住部分陽光,降低照射強度,以利植株生長。到了秋天光照強度減弱,這時由於地下部的根莖膨大,需要較多的光照,再撤去蔭棚,增加光合作用,提高產量。或者因地制宜在陰山坡栽培,效果均好。

  2、中耕培土:姜的地下部有向上生長的習性,且喜歡土壤疏鬆通氣,故在生長期間應進行中耕培土。一般中耕2~3次,結合培土進行。生長前期中耕適當深些,到了中後期植株較大,且地下部已開始膨大,應實行淺中耕。培土可增厚土層,防治姜塊露出土面降低質量。通過培土,將原來的栽植平行逐漸變成壟行,使土壤濾水和透氣,有利於生長,提高產量品質。

  3、追肥:姜在生長期間,應根據植株的長勢確定追肥,一般共追2~4次,結合中耕除草進行,掌握先淡後濃的原則施用。在生長的前期由於植株不大,需肥較少,一般應少施,到生長中後期植株長大,且地下部開始結姜塊,需肥較多,應多施勤施,可在人畜糞水中加進0.5%左右的複合肥,在晴天進行施用,既作肥又作水,效果良好。

  五采收與留種

  1、採收:姜的採收與其它蔬菜不同,可分嫩姜採收、老薑採收及種姜採收三種方法。

  1採收嫩姜,可作為鮮菜提早供應市場。一般在8月初即開始採收。早採的姜塊肉質鮮嫩,辣味輕,含水量多,不耐貯藏,宜作為醃泡菜或製作糟辣椒調料,食味鮮美,極受市場歡迎,經濟效益好。

  2老薑採收,一般在10月中下旬至11月份進行。待姜的地上部植株開始枯黃,根莖充分膨大老熟時採收。這時採收的姜塊產量高,辣味重,且耐貯藏運輸,作為調味或加工乾薑片品質好。但採收必須在霜凍前完成,防止受凍腐爛。採收應選晴天完成,齊地割斷植株,再挖取姜塊,儘量減少損傷。

  3種姜的採收,一般掌握在地上植株具有4~5片葉片時,大約在6月中下旬進行。採收時小心將植株根際的土壤撥開,取出種姜後再覆土掩蓋根部。若採收過遲傷根重影響植株生長。

  2、留種:留種用的姜塊,最好另設留種田進行栽培,在生長期間多施鉀肥草木灰等,少施氮肥如尿素等。採收時晾晒數天,降低種塊水分進行貯藏。也可在大田生產中選擇植株健壯、姜塊充實、無病蟲害感染、不受損傷的姜塊,進行晾晒後,貯藏作種。

 

這些

1.種植生薑的技術

2.生薑高產最新栽培技術

3.生薑怎樣種植才能高產

4.生薑怎麼種植

5.廣東生薑種植技術

6.生薑的種植技術

7.如何種植大棚生薑

姜花的作用有哪些
種植姜的技巧
相關知識
種植姜的技術
種植花的技術
種植姜的技巧
種植蔥的技術
木瓜的種植栽培技術要求有哪些
半夏的種植竅門_半夏的種植管理技術
火龍果種植方法_火龍果的種植管理技術
火龍果的種植經驗技術介紹
花生的種植管理技術_如何種植花生
芋頭的種植方法_芋頭的種植管理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