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即將失傳的飯桌禮儀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2日

  隨著我們現代人緊跟潮流的腳步,所以很多的禮儀都要被我們以遺忘,導致即將失傳,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能夠幫到大家哦!

  

  在中國的飲食禮儀中,坐在哪裡非常重要。主座一定是買單的人,主座是指距離門口最遠的正中央位置,主座的對面坐的是邀請人的助理,主賓和副主賓分別坐在邀請人的右側和

  左側,位居第三位。

  古人吃飯的禮儀

  毋摶飯.毋放飯.毋流歠.毋吒食.毋齧骨.毋反魚肉.毋投與狗骨.毋固獲.毋揚飯.飯黍毋以箸.毋嚃羹.毋絮羹.毋刺齒.毋歠醢.客絮羹.主人辭不能亨.客歠醢.主人辭以窶.

  這句話大概意思是說:“不要搓飯糰,不要把剩飯放回食具,不要喝的滿嘴淋漓,不要吃的嘖嘖作聲,不要啃骨頭,不要把吃過的魚肉放回盤子,不要把骨頭 扔給狗,不要專門只吃一種飯,不要在飯裡攪拌,吃小米不要用筷子,不要大口吞嚥的喝湯,不要自己調和羹湯,不要剔牙,不喝醬醋之類的調料。客人調和羹湯,主人就要說做的不好;客人喝醬醋之類調料,主人就要說食物準備不足。”

  邀請人可以指定客人的座位,自己的部下或晚輩也可被按排在比自己更重要的位置上,通過分配座位中國人暗示誰對自己最重要。

  哪些事情不可在餐桌上做?

  打嗝

  在席間打嗝是非常不禮貌的,若真是無法控制,則可以喝水,屏息方式使症狀減輕,若仍無效,則最好去洗手間打個夠,等廢氣消了之後再返回坐位。

  打噴嚏

  若只是暫時性之噴嚏當然可以以餐巾掩口方式,將汙染減至最低。若是噴嚏不斷則最好離席至它處處理,若真的無法處理則不妨先行離席,沒有任何人會介意的。

  補妝

  國人女性同胞有不少均不知此項禮儀

  補妝應該在洗手間或是人較少之處為之.公開場合補妝就好比是在梳頭髮.穿衣服...等一般是不妥的.

  吸菸

  幾乎所有的餐廳均以劃分「吸菸區」和「非吸菸區」,為了避免其它人吸二手菸,癮君子最好盡力剋制煙癮,如果真的煙癮太大則可利用正餐用完,在場人士已開始用甜點、咖啡時再離席前往室外吞雲吐霧,如此既不算失禮亦不會妨害別人健康。

  剔牙

  剔牙也要注意,相當噁心,真的要吐也請以餐巾紙掩口,吐在紙巾上。牙籤用完放在盤中即可,千萬不要口中咬著一根牙籤與人交談,狀似流氓無賴狀,非常難看。有些人甚至用完餐後,口中仍叨著牙籤到處走動,那更是離譜的舉止了。

  刀叉掉落

  進餐時若刀叉不小心掉落地面,此時只需要告之服務人員換一干淨的即可,不自行清理掉到的刀叉,更不可以用餐巾擦拭過再繼續使用。

  其它

  挖鼻孔

  抓頭皮

  整理服裝

  打哈欠

  簡單的說,凡是會給他人不佳感覺的事情在餐桌上都最好別做。

  中國餐桌上的禮儀歸納有如下:

  第一:入座的禮儀。先請客人入座上席,在請長者入座客人旁依次入座,入座時要從椅子左邊進入,入座後不要動筷子,更不要弄出什麼響聲來,也不要起身走動,如果有什麼事要向主人打招呼。

  第二:進餐時,先請客人,長著動筷子,夾菜時每次少一些,離自己遠的菜就少吃一些,吃飯時不要出聲音,喝湯時也不要出聲響,喝湯用湯匙一小口一小口地喝,不宜把碗端到嘴邊喝,湯太熱時涼了以後再喝,不要一邊吹一邊喝,有的人吃飯喜歡用咀嚼食物,特別是使勁咀嚼脆食物,發出很清晰的聲音來,這種做法是不合禮儀要求的。特別是和眾人一起進餐時,就要儘量防止出現這種現象。

  第三:進餐時不要打嗝,也不要出現其他聲音,如果出現打噴嚏,腸鳴等不由自主的聲響時,就要說一聲“真不好意思”“對不起”“請原諒”之類的話,以示歉意。

  第四:如果要給客人或長輩佈菜,最好用公筷,也可以把離客人或長輩遠的菜餚送到他們跟前,按我們中華民族的習慣,菜是一個一個往上端的。如果同桌有領導、老人、客人的話,每當上來一個新菜時就請他們先動筷子,或著輪流請他們先動筷子,以表示對他們的重視。

  第五::吃到魚頭、魚刺、骨頭等物時,不要往外面吐,也不要往地上仍,要慢慢用手拿到自己的碟子裡,或放在緊靠自己餐桌邊或放在事先準備好的紙上。

  第六:要適時地抽空和左右的人聊幾句風趣的話,以調和氣氛,不要光著頭吃飯,不管別人,也不要狼吞虎嚥地大吃一頓,更不要貪杯。

  第七:最好不要在餐桌上剔牙,如果要剔牙時,就要用餐巾或手擋住自己的嘴巴。

  第八:要明確此次進餐的主要任務,要明確以談生意為主,還是以聯絡感情為主,或是以吃飯為主。如果是前者,在安排座位時就要注意,把主要談判人的座位相互靠近便於交談或疏通情感。如果是後者,只需要注意一下常識性的禮節就行了,把重點放在欣賞菜餚上。

  第九:最後離席時.必須向主人表示感謝,或者就此時邀請主人以後到自己家做客,以示回謝。

  即將失傳的傳統禮儀用語

  “問人姓名用貴姓,問人年齡用貴庚。讀人文章用拜讀,請人改文用斧正。請人批評說指教,求人原諒用包涵。”週末,筆者在新華書店購書時,對一本叫《中華禮儀用語》的少兒讀物產生了濃厚興趣。該書著眼對少年兒童進行禮儀教育,精選上百條常見的“中華禮儀用語”,配以插圖,宣傳普及中華禮儀知識。

  中國素有“禮儀之邦”之稱,中國人自古以來十分注重禮儀禮節,使用文明禮儀用語。即使是在脣槍舌劍的論戰中,我們的先人也同樣講究語言美。《禮記?儀禮》道:“言語之美,穆穆皇皇。”穆穆者:敬之和;皇皇者,正而美。就是說,對人說話要尊敬、和氣,談吐文雅。現在我們用“你”和“您”稱呼對方,而古代,雖然有“汝,爾、若、而、乃”等好幾種稱呼,但是無論對長輩,還是平輩,從來不用這些詞,認為這樣稱呼不禮貌。

  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西方文化的入侵,網路用語的衝擊,傳統禮儀用語面臨失傳的危險,特別是很多年輕人已經不會使用傳統禮儀用語。

  有人認為“文縐縐”的傳統禮儀用語,如“自身意見用拙見”、“暫時充任說承乏”等,聽起來有點“酸”。有人認為,有些傳統禮儀用語已經過時,用起來給人一種虛偽做作的感覺,比如說,現在如果別人的讚揚與事實相符,與其回答說“過獎”,不如說“謝謝”更真實貼切。還一些傳統禮儀用語,被網路詞語和英文代替,比如,“贊人見解說高見”,變成了微博和微信上常用的“點贊”;“向人道歉用失敬”,被演繹成英文“sorry”,等等。

  由於傳統禮儀的缺失,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失禮的行為,比如說有人詢問老人的年齡,不用“您老高壽?”,而直接就問“你今年多大了?”有人問路,不用“請”字,而直接問“喂,到××怎麼走?”弄得別人不痛快。因此,時代發展到今天,學好傳統文明禮儀用語,顯得尤為重要和緊迫。

  學好傳統禮儀用語,是體現自身文明素養的需要。古人說“不學禮,無以立”、“禮多人不怪”,文明禮儀是個人素質、教養的體現,語言文明是縮短與他人距離、加強與外界溝通的“綠色通道”,每個人都願意與講文明、懂禮貌的人打交道。

  學好傳統禮儀用語,是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的需要。禮儀用語是中國傳統禮儀文化的積澱和再現,是中國延續了幾千年的文化血脈。事實證明,學習傳統禮儀用語,就是一個發掘傳統禮儀精華的過程,就是一個弘揚現代文明風尚的過程。雖然有些傳統禮儀用語與現代文明存在衝突,顯得“不合時宜”,但大部分仍有恢復使用的必要。更何況,傳統禮儀用語中蘊涵的許多優秀品質和精神價值,更應該是我們炎黃子孫大力傳承和弘揚的。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無愧於“文明古國”、“禮儀之邦”的美譽。

  
的人還:

即將失傳的中華禮儀
面試坐姿禮儀注意事項
相關知識
中國人即將失傳的飯桌禮儀
即將失傳的中華禮儀
職場人士要知道的餐桌禮儀知識介紹
高中關於即將畢業的心情說說
中國人文化性格的內傾性閱讀答案
中國人成功創業的故事
中國人壽命最長的多少歲
中國人壽命最長的城市
關於出彩中國人籃球寶貝的視訊
關於出彩中國人籃球寶貝的視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