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會禮儀座次安排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5日

  中國作為一個文明古國,中餐禮儀源遠流長,一直流傳至今,在餐桌禮儀中,無論是座位的安排還是菜品的擺放都是由規矩的。下面是為大家準備的,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一由多桌組成的宴請桌次排序

  在安排多桌宴請的桌次時,除了要注意“面門定位”、“以右為尊”、“以遠為上”等規則外,還應兼顧其他各桌距離主桌的遠近。通常,距離主桌越近,桌次越高;距離主桌越遠、桌次越低。

  在安排桌次時,所用餐桌的大小、形狀要基本一致。除主桌可以略大外,其他餐桌都不要過大或過小。

  為了確保在宴請時赴宴者及時、準確地找到自己所在桌次,可以在請柬上註明對方所在的桌次、在宴會廳懸掛宴會桌次排列示意圖、安排引位員引導來賓按桌就坐,或者在每張餐桌上擺放桌次牌用阿拉伯數字書寫。

  二單主人宴請時的位次排序

  在本排法中,以主人為主心,住房其餘座位和客房人員各自按“以右為貴”原則一次按“之”字形飛線排列,同時要做到主客相間。

  三男女主人共同宴請時的座次排序

  男女主人共同宴請時的排序方法是一種主副相對、以右為貴的排列。男主人坐上席,女主人位於男主人的對面。賓客通常隨男女主人,按右高左低順序依次對角飛線排列,同時要做到主客相間。國際慣例是男主賓安排在女主人右側,女主賓安排在男主人右側。

  四同性別雙主人宴請時的座次排序

  第一、第二主人均為同性別人士或正式場合下宴請時用的方法,是一種主副相對、按“以右為貴”的原則依次按順時針排列,同時要做到主客相間。

  飯桌中的“排座次”

  中國的飲宴禮儀號稱始於周公,千百年的演進,終於形成今天大家普遍接受的一套飲食進餐禮儀,是古代飲食禮制的繼承和發展。

  飲食禮儀因宴席的性質、目的而不同;不同的地區,也是千差萬別。古代的飲食禮儀是按階層劃分:宮廷、官府、行幫、民間等。而現代飲食禮儀則簡化為:主人東道,客人了。

  作為客人,赴宴講究儀容,根據關係親疏決定是否攜帶小禮品或好酒。赴宴守時守約。抵達後,先根據認識與否自報家門,或由東道進行引見介紹,聽從東道安排,然後入座:這個“排座次”,是整個中國飲食禮儀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從古到今,因為桌具的演進,所以座位的排法也相應變化。總的來講,座次是“尚左尊東”、“面朝大門為尊”。家宴首席為輩分最高的長者,末席為最低者。

  巡酒時自首席按順序一路敬下。若是圓桌,則正對大門的為主客,左手邊依次為2、4、6……右手邊依次為3、5、7……直至匯合。

  若為八仙桌,如果有正對大門的座位,則正對大門一側的右位為主客。如果不正對大門,則面東的一側右席為首席。然後首席的左手邊坐開去為2、4、6、8,右手邊為3、5、7。

  如果為大宴,桌與桌間的排列講究首席居前居中,左邊依次2、4、6席,右邊為3、5、7席,根據主客身份、地位,親疏分坐。

  宴請客人座次禮儀

  宴請客人,一般主陪坐在面對房門的位置,主賓坐在主陪的右手,次賓坐在主陪的左手,其他客人按一右一左的順序排座。以上主陪的位置是按普通宴席掌握,如果場景有特殊因素,應視情況而定。

  安排桌次時,所用餐桌的大小、形狀要基本一致。除主桌可以略大外,其他餐桌都不要過大或過小,各張宴會桌之間的距離要適當,各個座位之間距離也要相等,既要突出主桌,又要佈局合理。宴會佈局合理就是指桌席擺放不但要方便賓主和服務員進出、走動和敬酒,而且要讓各個角度的來賓都能看到宴會致詞或舞臺演出。

  國際慣例,桌次的高低以離主桌位置遠近而定,同時要注意以下四點:  其一,居中為上。即各桌圍繞在一起時,居於正中央的那張餐桌應為主桌。  其二,以右為上。即面朝正門,主桌右邊的桌次高於主桌左邊的桌次。  其三,以遠為上。即距離宴會廳正門遠的桌次高於距正門近的桌次。  其四,臨合為上。即臨近舞臺的桌次高於距離舞臺遠的桌次。

宴會的服裝禮儀你必須要知道
婚宴新人領導致辭
相關知識
宴會禮儀座次安排
商務禮儀座次安排原則
宴請禮儀席位安排
商務宴請禮儀之座次安排
宴會禮儀講座範文
金正坤宴會禮儀
西餐宴會禮儀
宴會禮儀的來源
宴會禮儀常識
歐洲的宴會禮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