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對春分節氣記載了什麼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4日

  我們都知道春分這一天太陽直射地球赤道,那麼古代人有沒有發現這一點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春分,古時又稱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明史·歷一》說:“分者,黃赤相交之點,太陽行至此,乃晝夜平分。”所以,春分的意義,一是指一天時間白天黑夜平分,各為12小時;二是古時以立春至立夏為春季,春分正當春季三個月之中,平分了春季。

  《逸周書·周月》:“春三月中氣:驚蟄,春分,清明。”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至於仲春之月,陽在正東,陰在正西,謂之春分。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

  宋 蘇軾 《癸丑春分後雪》詩:“雪入春分省見稀,半開桃杏不勝威。”

  明 王鏊 《震澤長語·象緯》:“二節為一時,陽氣上升共四萬二千里,正天地之中、春分之節也。”

  邢樹本《二十四節與農事·春分》:“春分時節, 河北 大地春色更濃,溫度升高,雨量增加。”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夏曆二月中,分者半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秋同義。”

  漢董仲舒《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至於中春之月,陽在正東,陰在正西,謂之春分。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

  古代黃河流域與之相應的物候現象為“玄鳥至,雷乃發聲,始電”見《農桑通訣》。這時我國大部分地區越冬作物進入春季生長階段。華中地區農諺:“春分麥起身,一刻值幹金。”春分亦是傳統節日。在周代,春分有祭日儀式。

  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載:“春分日,民並種戒火草於屋上。有鳥如烏,先雞而鳴,架架格格,民候此鳥則入田,以為候。”明代山東淄川於是日栽植樹木,作春酒,釀酷。《文水縣誌》載:“春分日,釀酒拌酷,移花接木。”

  中國古代將春分分為三候:“一候元鳥至;二候雷乃發聲;三候始電。”便是說春分日後,燕子便從南方飛來了,下雨時天空便要打雷併發出閃電。春分在中國古歷中的記載為:“春分前三日,太陽入赤道內”。

  春分有什麼氣候特徵

  陽光光線

  春分這一天,太陽幾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幾乎晝夜等長。春分過後,太陽直射點開始進入北半球,北半球各地開始晝長夜短。春分是個比較重要的節氣,它不僅有天文學上的意義:南北半球晝夜平分,在氣候上,也有比較明顯的特徵,春分時節,我國除青藏高原、東北、西北和華北北部地區外都進入明媚的春天,在遼闊的大地上,楊柳青青、鶯飛草長、小麥拔節、油菜花香。

  氣壓狀況

  春分節氣,東亞大槽明顯減弱,西風帶槽脊活動明顯增多,蒙古到東北地區常有低壓活動和氣旋發展,低壓移動引導冷空氣南下,北方地區多大風和揚沙天氣。當長波槽東移,受冷暖氣團交匯影響,會出現連續陰雨和倒春寒天氣。 [3]

  氣溫降水

  春分時節,除了全年皆冬的高寒山區和北緯45°以北的地區外,中國各地日平均氣溫均穩定升達0℃以上。此時嚴寒已經逝去,氣溫回升較快,尤其是華北地區和黃淮平原,日平均氣溫幾乎與多雨的沿江江南地區同時升達10℃以上而進入明媚的春季。遼闊的大地上,岸柳青青,鶯飛草長,小麥拔節,油菜花香,桃紅李白迎春黃,而華南地區更是一派暮春景象。從氣候規律說,這時江南的降水迅速增多,進入春季“桃花汛”期;在“春雨貴如油”的東北、華北和西北廣大地區降水依然很少,抗禦春旱的威脅是農業生產上的主要問題。

關於春分的典籍記載
春分的習俗是什麼
相關知識
古代人對春分節氣記載了什麼
春分節氣養生吃什麼水果
春分節氣養生吃什麼蔬菜
春分節氣要預防什麼疾病
春分節氣要多吃什麼東西
春分節氣適合吃什麼食物好
春分節氣食譜吃什麼養生推薦
春分節氣養生有什麼要注意
春分節氣養生有什麼要注意
春分節氣適合喝什麼茶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