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技校計算機教學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6日

  當前社會對技校畢業生的需求量日益增加,而計算機技術滲透到社會的各個領域,要使技校的學生能適應科技的發展和社會的需求,技校計算機教師就要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以實用為標準,培養出適應社會需求的實用型人才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淺論技校計算機教學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淺論技校計算機教學全文如下:

  【摘 要】 技校的計算機教學要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目的明確,而且以實用為標準,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關鍵詞】 計算機教學 改進 優化 提倡

  當今世界是知識型的社會,日益受到新的科學技術的衝擊,科學技術迅猛發展造成資訊量劇增,“知識爆炸”,這對於21世紀的人才來說,不在於他掌握了多少知識,而在於他探索、研究、創造能力的高低,因此,在計算機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成為教育的重要的價值取向。

  1 準確定位技校的計算機教學

  技校計算機教學如何定位,事實上就是技校計算機課程如何設定,因為課程的設定決定了教學的定位,不少計算機教學對此持有不同的看法,爭論的焦點是:技校計算機專業要不要開設語言課和計算機最底層的技術原理課,如C語言和資料結構等;要不要講授一些計算機的硬體組成原理課,如計算機組成原理、微控制器等,如果開,應該佔多大比例,如果不開,技校的計算機又應開設什麼課程。

  站在技校學生的角度和實用的角度則主張不開設計算機語言、計算機原理課程。因為技校學生培養的方向是應用型人才,教學的目的是學以致用,另外受技校生源限制,技校學生的文化理論知識相對薄弱,思維能力、邏輯推理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為他們開設這些課程往往起不到“授之以漁”的效果。所以,在開設課程的問題上、在計算機教學如何準確定位的問題上我比較認同英國教育家斯賓塞對知識的看法:我們認為最重要的問題並不在於這個那個知識有無價值,而在於它的比較價值。計算機課程的設定,自然應考慮哪些課程對學生比較有價值,而非課程本身的價值。

  首先應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師為主導,所開設的課程應該能給學生一定的自由空間,讓他們的學習熱情、學習能力、創造力在短時間內迸發出來,只有照顧到了學生的興趣,學生學習才有動力;其次,課程設定要考慮實用,就是怎麼樣把學校學的知識和技能用到工作上。比如,計算機文化基礎能教給學生最基本的文書處理、資料處理的能力;能讓學生掌握最基本的計算機的軟體和硬體知識;能讓學生初步瞭解有關網頁製作、工具軟體的使用等有關知識,這些對於今後日常事務的處理能有一定幫助,也是讓學生對計算機入門的一門最簡單易學的課程,所以這門課在技校中一般作為一門公共課來開設。在營銷專業中,考慮到學生將來可能會涉足營銷策劃、廣告策劃等行業,就需要掌握一些影象處理技術,鑑於此,在營銷專業中可開設類似Photoshop、Flash等課程。正是由於技校是面向就業,我們在進行計算機教學定位時不得不考慮市場、社會需要什麼,就如一個商店,必須考慮顧客需要什麼,而不是我這個商店有多少貨物,只有瞭解了市場的需求,才能科學的設定計算機課程。

  從上述看來,技校的計算機教學應定位在計算機是一種工具,要讓學生能充分的使用計算機,而不是讓學生去解決為什麼能用計算機,一切課程的設定都是圍繞著如何能更好的使用計算機而展開。

  2 改進教學手段,優化課堂教學

  2.1 教會學生學習的能力。計算機課程最明顯的特點就是“條條大道通羅馬”,為了實現一個操作可以採用多種操作方法。比如要進行“複製”,可以通過“編輯”選單中的“複製”;也可以通過右鍵單擊物件,從彈出的快捷選單中選擇“複製”;也可以按住右鍵拖動物件,從快捷選單中選擇“複製到當前位置”。教師在講授這一部分Windows操作的基礎知識時,只要講一種操作,例如只講“複製”的多種方法,然後由學生思考、講述類似操作如“移動”等的多種方法,這樣就改變了那種“填鴨式、滿堂灌”的教學方式,有利於學生髮揮學習自主性,融會貫通各知識點,起到比較好的教學效果。

  2.2 興趣引導學生參與學習。計算機教學本來就是一個寓教於樂,上機實踐的活動過程,所以如何調動學生學習興趣,保持學生的興趣就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我們應該針對教材的特點,精心設計自己的教學過程,充分考慮各個教學環節,把知識性和趣味性融合在一起,從而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3 注重師生互動,提倡案例教學。案例教學法是由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最早開創。原是討論問題的方式,即從意見對立中尋求矛盾,在矛盾中尋找新的意見,在歸納的基礎上,形成對真理的表述,也就是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教學目標和內容的需要,利用案例組織學生進行學習、研究,讓學生在具體的問題情境中,積極思考,主動探索,以鍛鍊學生的分析、歸納、總結的綜合能力。我們在計算機教學中也要提倡案例教學,注重師生互動。比如我在講述計算機組成這部分內容時,可以採用討論的形式,增強師生互動,加強學生的理解:計算機的硬體組成應該不難,主要是比較抽象,它的五個部分與具體的電腦很難劃上等號,所以我把這節課安排在多媒體教室上的,主要是想利用投影儀,然後,為加深學生的理解,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學習。

  計算機的教學應該是靈活多樣,目的明確,而且教學內容也因人而異,以實用為標準。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高速發展,計算機教師必須不斷提高,以自己過硬的素質、寬廣的知識面對每一位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實現教師與學生的共同提高。
 

計算機教育的實施論文
淺論高中計算機教學論文
相關知識
淺論技校計算機教學論文
淺論高中計算機教學論文
淺談中職計算機教學論文
淺談技師學院計算機教學論文
高校計算機教學淺析論文
淺談中職計算機教學創新論文
淺議小學計算機教學論文
淺議中學計算機教學論文
高校計算機教學專業學術論文
關於建構主義理論下高校計算機教學的探索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