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學的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9日

  中醫學是“以中醫藥理論與實踐經驗為主體,研究人類生命活動中醫學中健康與疾病轉化規律及其預防、診斷、治療、康復和保健的綜合性科學”。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析中醫醫學心理學

  【摘要】中醫醫學心理學源於《內經》,是祖國醫學的一部分。醫生運用於臨床,並進行系統的整理、提高。本文就其理論基礎、基本療法結合案例進行簡述。

  【關鍵詞】中醫醫學心理學;理論基礎;基本療法;案例

  1 中醫醫學心理學的理論基礎

  1.1 形神合一論中醫醫學心理學研究人的心理、生理,建立形神合一論。在狹義來講,形為身體,神為心理,形神合一。

  1.2心主神明論用藏象學說闡述人的心理和生理的假說。將人身之神依附於藏象之心,故心為“君主之官”。 [1]

  1.3 心神感知論《內經》闡明感知活動的中樞心神通過經絡與感覺器官聯絡,如心神能感知鍼灸的“針感”。[1]

  1.4五臟情志論

  1.4.1五志分髒論《內經》闡述五志分屬特定臟腑。不同臟腑精氣的盛衰導致不同心理活動的改變,五志的太過不及均可使臟腑受損。

  1.4.2七情致病論《內經》以氣機紊亂闡述“喜、怒、憂、思、悲、恐、驚”情志致病,有指導意義。[2] [3]七情生於臟腑,出於心神,當其強度超過生理調節範圍時可致病。[4]

  1.5人格體質的分型《內經》把人格、體質結合:①按陰陽屬性,分太陰、少陰、太陽、少陽、陰陽和平5型陰陽五態人。②按五行屬性,分25型陰陽二十五人。[5]

  1.6 陰陽睡夢論《內經》從形神合一論出發,以臟腑功能的陰陽五行屬性來釋夢。 [1]

  2 中醫醫學心理學的基本療法及案例

  2.1情志相勝心理療法《內經》始創此法,反映了中國的民族心理,丹溪、子和於此貢獻猶大。[6] [7]子和提出“悲治怒,以愴惻苦楚之言感之;喜治悲,以謔浪褻狎之言娛之”等,丹溪提出“怒以憂勝之以恐解之;喜以恐勝之以怒解之”等以情勝情的治療模式。[8] [9]

  2.1.1單獨運用 如怒傷肝,悲勝怒:張氏治療因怒而厥的燕姬,使她因灸法損毀面板而悲,而排解鬱怒。如喜傷心,恐勝喜:范進過喜而呈癲狀,岳父突然打耳光,他因恐而清醒。

  2.1.2綜合運用以情勝情療法要靈活運用。[10]一種情志刺激可調一種或數種情志致病;一種或數種情志可調一種情志致病。[11]某女思夫納呆,丹溪綜合“以怒勝思,以喜解思”讓其父使女怒,又詐以其夫將歸使女喜,女思得解。

  2.2言語疏導法用語言對患者勸說開導的精神治療方法。在能保護患者隱私的環境,使其暢言,順其意疏導,改善其負面情緒。

  2.3驚者平之法《內經》:“驚者平之”。張從正:“惟習可以治驚,夫驚以其忽然而遇之也,使習見習聞不驚”。[12]衛新妻每聞有響則驚倒不知人。戴人用以木擊幾等方法發出聲音,使之耳聞目睹,漸次為常,驚止病癒。

  2.4順情從欲法欲愈其疾,當先治心。室女傾心於某男,初其父不許,由此鬱悶而患瘰癧。其父遂許。婚後三月,其症大減,再稍加調治即愈。[13]

  2.5移精變氣法《素問・移精變氣論篇》講述運用精神療法轉移精神,梳理氣機。楊賁亨診患內障的貴人,用詭言令其凝神於足以降火,愈目疾。

  2.6導引運氣法讓患者安神靜志,摒棄不良情緒的干擾,梳理紊亂的氣機,恢復平衡的心理療法。盧不遠治療沈某的恐死症指導其禪宗參究法導引運氣法,百日病癒。

  2.7傳統音樂療法《內經》以五音對應五臟的模式,用相應的五音組合,調理憂愁、思慮、悲哀等異常情志及心身疾病。

  2.8祝由療法“祝說病由”以“移精變氣”,而“邪不傷正,精神復強而內守”; “祝其病所由來以告於神”,而“病由是可愈”。[14]祝由療法蘊藏合理的科學核心,藉助患者的信仰,掌握和改變患者的心理,達到治病的目的。[15]

  2.9針藥療法《內經》強調心神,重視針藥療法,如選用鍼灸肝經原穴太沖或服用逍遙丸治療肝氣鬱結的患者等被廣泛地運用。

  3 問題與展望

  中國古代醫學心理學存在發展連貫性,蘊含豐富的心理治療思想,然其內容支離破碎,系統性不強。我等應結合現代醫學心理學研究,形成本土化的心理治療體系。

  參考文獻

  [1] 閔範忠,何清平.新編中醫醫學心理學[M].廣西民族出版社1991,3.97-104,105-110,117-124

  [2] 周蓮菊.《黃帝內經》中的中醫醫學心理學理論探源[J]. 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誌,2002.87:3-4

  [3] 郭 倩,楊 潔,陳 剛,黃海健.朱丹溪的中醫醫學心理學思想探析[J].中 醫 藥 學 刊,2005,3. 233:462-463

  [4] 閔範忠.論情志致病的條件及機能[J].廣西中醫藥,1987,101:20

  [5] 郜 巒.《內經》中的醫學心理學思想內涵簡析[J].中醫藥學刊, 2003,9. 219:1496-1498

  [6] 曾智.中國古代情志相勝心理療法之研究[J].內蒙古師範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2,10. 315:12-15

  [7] 王金道,劉勇,郭念峰.臨床疾病心理學[M].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4. 60,61,69.

  [8] 胡永年.略論以情勝情療法[J].湖北中醫雜誌,2000.227:10

  [9] 李益生.以情勝情療法探賾[J].山東中醫雜誌1996.1512:533-534

  [10] 燕山高,朱文鋒,閔範忠,等主編.中醫醫學心理學薈萃.雲南:雲南科技出版社,1988;303-312

  [11] 李兆健.古代情志相勝醫案中的心理治療方法初探[J].上海中醫藥大學學報,2004,6.182:13-16

  [12] 陳 莉,劉靜宇.張子和心理療法初探[J].中醫研究, 2003, 10. 165:16-17

  [13] 李志庸,張景嶽醫學全書,1 版,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1999 ;206 、1305

  [14] 祁巨集.“祝由”探釋[J].浙江中醫學院學報,1996,6. 203:7-8

  [15] 林韶冰,李秀華,李秀雲.移精祝由療法淺識[J]. 江蘇中醫藥,2002.233:37-38

  >>>下頁帶來更多的

中醫學論文範文
關於中醫學的論文
相關知識
中醫學的論文
關於中醫學的論文
醫學的論文參考
現代醫學的論文
關於預防醫學的論文
醫學的論文發表
醫學的論文範文
關於醫學的論文免費範文
關於醫學的論文發表
關於醫學的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