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加強護理病房護理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重症醫學監護是隨著醫療護理專業的發展、新型醫療裝置的誕生和醫院管理體制的改進而出現的一種集現代化醫療護理技術為一體的醫療組織管理形式。下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的範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談重症監護病房護理風險與防範措施

  【摘 要】目的:降低護理風險的發生率,為患者提供優質安全的服務。方法:分析護理風險發生的原因,提出相應防範措施。結果:提高了護士的風險意識和專業水平,減少了護理差錯的發生。結論:實施護理風險管理,對有效減少護理糾紛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重症監護病房;護理風險;防範措施

  重症監護病房是集現代化的儀器裝置對重症患者監護治療的一種先進醫療護理的組織形式。主要作用是當醫務人員憑他的感覺不能覺察或來不及覺察到的,而通過現代化的監護儀器能夠早期及時地發現患者潛在的致命或致殘的危險因素,從而及時處理、糾正或搶救,有效地提高醫療護理質量、減少併發症、降低病死率。護理風險是指醫院因病人在護理過程中可能發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1]。重症監護病房是一個高醫療護理風險的場所。病人病情危急且變化快,護士長期處於高度緊張的狀態,隨時面臨醫療糾紛的潛在風險。為了在維護患者權益的同時,用法律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預防杜絕因護理工作而引發的醫療糾紛,有必要進一步認識護理風險。

  1 重症監護病房護理工作中存在的風險

  1.1 護理操作中的風險 大量支援生命的儀器、裝置的運用技術操作多,使用過程中的不順利;大型檢查與採取緊急醫療措施誤傷其他臟器或各種侵入性操作導致感染;離開病房外出檢查或轉運途中心跳、呼吸的停止;約束帶固定身體或被動體位形成的壓瘡;多種藥物應用帶來的副作用;無過錯輸血感染、輸液反應、過敏反應等導致的直接致死或致殘。

  1.2 護理工作中的風險

  1.2.1非計劃性拔管 病人的監護儀器多,身上的管道多,在給病人做翻身或各種治療時各種管道如氣管插管、胃管、創腔引流管、導尿管、靜脈插管均可能出現意外脫管或者患者自行拔管。在上述管道中,以氣管脫落至體外或自動拔除的風險性最大[2]。氣管導管滑脫後病人出現缺氧煩躁,若再插管可能造成氣道損傷且操作難度加大。

  1.2.2 窒息 監護病人病情重,昏迷病人多或腦梗塞致球麻痺,咳痰無力,儘管行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若氣道溼化不夠、吸痰不及時、換管不及時、痰痂堵塞、嘔吐物誤吸等均可導致窒息。

  1.2.3 儀器裝置使用 醫生為病人使用調節好儀器裝置後護士更換管道需重新調節某些儀器,護士使用不熟悉出現問題。

  1.3 護理管理中的風險

  1.3.1護士應急能力不強 中心重症監護病房的護士需要有紮實的基礎知識、專業理論功底及較多工作經驗的積累,對不同專科的專業護理技能及對危重患者應急處理的能力。如肺性腦病的患者突然出現心律失常,應考慮為顱內壓增高或電解質紊亂的早期症狀,應及時報告醫生。如高位頸髓損傷的病人出現尿量增多,每小時300ml以上,應及時報告醫生是否有尿崩的可能。

  1.3.2 口頭醫囑多 重症監護病房搶救患者多,醫生常常來不及開書面醫囑;如微量泵注射藥液用完後需按照原醫囑執行,護士自行補充,醫生沒及時開書面醫囑;夜間護士請示值班醫生的臨時口頭醫囑,沒及時開書面醫囑。

  1.3.3 院內感染 危重患者全身免疫力低下、侵入性治療的實施、消毒隔離制度不落實或消毒隔離設施不合理等,患者院內感染。

  1.3.4 護士配置不足 重症監護病房夜班頻,加班多。年輕護士多經驗缺乏,病人病情重、變化快,一個護士要同時照顧幾個病人,有時忙於某個重病人,而對另外的病人可能無暇照顧或因病情變化未及時發現而給病人帶來嚴重的後果,由此帶來法律問題。因此,要保證護理質量,合理配置護士十分重要。

  1.3.5 醫護記錄不相符 護理記錄書寫與醫療記錄時間和內容出現差異,導致不對應,使病歷所具有的法律作用失效。

  2 防範措施

  2.1 護理操作中的風險防範

  組織落實,完善各種操作規程 對事故的易發點把好關,針對危重患者具有突發性、艱鉅性和不可預見性的特點,科內成立風險監控小組,制定相應的防範處理措施。對護士常使用的支援生命的儀器、裝置的運用技術、侵入性操作、對各種意外情況發生的應急處理進行反覆操作培訓,考試考核;使用過程中如有疑似輸液、輸血、注射、藥物等引起的不良後果的,醫患雙方及時共同現場實物封存送檢。患者離開病房外出檢查或轉運等各個環節應事先評估患者的病情、生命體徵,提前通知所到科室及時安排接待。轉運中必需的器械、急救物品備齊備足。電梯等後勤保障應準備到位。防範途中可能發生的管道扭曲、移位等。這些細小的環節稍一疏忽,就有可能引發醫患糾紛,使護士成為責任人。

  2.2 護理工作中的風險防範

  2.2.1 護患合作,防止非計劃性拔管 對於神志清醒合作的患者應耐心講解各種管道的正常不適反應及使用的必要性,對於煩躁、意識不清楚、的病人進行適當約束,防止亂抓亂拔,必要時遵醫囑使用鎮靜劑。在為病人治療、護理及翻身等操作時,防止管道滑出,操作完畢後要檢查和固定好各導管。

  2.2.2 避免窒息 ,及時清除嘔吐物 患者嘔吐時頭偏一側,床邊備好吸引器及用物。氣管插管及氣管切開患者要充分溼化氣道,防止痰液結痂。氣管導管定期更換。定時翻身叩背,使痰液鬆動易吸出。

  2.2.3 定期培訓,熟練使用各種儀器 對護士進行專業知識的培訓,熟練掌握危重患者搶救技術,特別是對各種裝置儀器的使用,在急需搶救時,能夠以嫻熟的精湛的技術迅速有效地解決病人的疾苦,挽救生命。

  2.3 護理管理中的風險防範

  2.3.1 提高素質,增強護士應變能力 對護士進行持續的急救護理繼續教育和培訓,提高他們對施救工作中的潛在風險的認識;幫助他們養成積累經驗,總結教訓的習慣;培養他們善於思考,樂於總結,用時應變的能力。

  2.3.2 嚴格醫囑,正確執行口頭醫囑 護士在執行醫囑時嚴格按制度執行,認真做好三查七對。在搶救病人時執行口頭醫囑,執行口頭醫囑要複述一次確認無誤後方可執行,搶救結束後要督促醫生及時補開醫囑,非搶救時不能執行口頭醫囑。

  2.3.3 把好關口,落實消毒隔離制度 防止院內感染須認真執行消毒隔離制度,進行護理操作時嚴格遵守操作程式。儘量使用一次性用品,防交叉感染。

  2.3.4 優化管理,充分發掘人力資源 合理控制人力資源成本,根據職業身份分層次使用護士。如主管護士、高年資護師、低年資護士分清職責,合理搭配,提高人力利用效率。實行兩班制,減少交接班環節,降低由此帶來的護理風險。實行彈性排班制,做到忙而不亂。醫院成立藥品、物資配送中心,由非專業人員下送到臨床科室,減少護士從事非護理工作所佔用的時間。聘用文祕或助理護士承擔間接護理專案[3],把護士的時間還給病人。但是應配足護理編制,減少護士的超負荷工作,才能減少護理風險發生的概率[4],確保護理安全。

  2.3.5 醫護交流,避免出現記錄不符 醫療護理記錄的時間與內應及時核實,避免醫護記錄衝突。書寫時應做到客面、準確、及時、完整,禁止出現遺漏、塗改現象。容不符比較常見,其主要是因為醫護雙方對患者資料來源的誤差及醫護溝通不及時所造成。對於關鍵性的操作發現、病情突變的時間等重要方面護士同醫生核查一致後再記錄。特別是在病歷歸檔前主任、護士長應做常規審查,發現書寫記錄中存在不一致。

  參考文獻:

  [1] 李曉惠.臨床護理風險事件分析與對策[J].中華護理雜誌,2005,405:375-376.

  [2] 錢淑清.ICU 病人非計劃性拔管的原因分析與護理防範[J].護理研究,2005,193:69-70.

  [3] 雲曉蕊,韓益平. ICU護理人力資源配置不足現狀分析及對策[J].現代臨床護理,2008,88:68-69.

  [4] 秦靜.康復護理實踐中風險的調查與分析[J].解放軍護理雜誌,2004,112:43-44.

  篇2

  淺探ICU患者氣管插管護理

  [摘要]氣管內插管術是指將特製的氣管導管,通過口腔或鼻腔插入病人氣管內[4]氣管插管術能保持呼吸道通暢,及時的清除氣管內的分泌物或異物,便於進行有效的人工通氣或機械通氣,氣管插管術已成為心肺復甦和伴有呼吸功能障礙的急危重症患者搶救過程中的重要措施。因此,做好氣管插管前的準備工作,病情評估,及有效的護理配合可有效減少氣管插管併發症的發生與術者的密切配合,嚴密觀察病情是ICU患者緊急插管減少風險的關鍵因素。

  [關鍵詞]重症監護病房;氣管插管;護理配合

  1臨床資料

  我科從2006~2010年5月共氣管插管70例,其中困難插管30例:出現心搏驟停5例,低血壓20例,口腔損傷5例,誤入食管10例。

  2插管時的護理配合

  2.1病情評估觀察患者的心電圖、SpO2、生命體徵,瞭解有無其他疾病及插管史,向患者家屬交待病情。檢查張口程度、頸部活動度、牙齒、咽喉部情況。選擇插管型號,評估插管深度、靜脈通道是否暢通。

  2.2用物準備喉鏡、牙墊、氣管導管及導絲、插管油、注射器、吸痰管、面罩、簡易呼吸器、吸引器、搶救車、無菌手套、插管輔助用藥。根據需要備好呼吸機,使一切處於完好狀態。

  2.3插管時的配合向清醒患者做好解釋工作,使其放鬆並積極配合。

  使患者去枕仰臥,SpO2低時予面罩簡易呼吸器輔助給氧,使SpO2回覆到較高水平。肩部可略抬高5~10cm,充分暴露聲門。按醫囑推注輔助用藥,藥量精確。口咽部分泌物多時要及時吸淨痰液,以免影響插管視野,密切關注患者的生命體徵,尤其是心電圖和SpO2的變化。遞喉鏡給醫生,插入後協助取出導管內芯,吸痰。一邊固定插管位置,一邊輔助輔助通氣,觀察胸廓起伏,聽診兩肺呼吸音是否對稱,觀察SpO2是否下降,然後向氣囊注氣4~5ml,用牙墊、膠布固定,測氣囊壓力,氣管內給氧,根據病情需要連線呼吸機。

  3氣管插管的護理

  3.1一般護理將患者置於安靜、清潔、空氣新鮮的病室內,室內溫度宜保持在21~22℃,溼度保持在60%~70%,氣管套口覆蓋2~4層紗布,室內經常灑水,或應用加溼器,定時用紫外線燈消毒室內空氣。手術之初患者一般取側臥位,以利於氣管內分泌物排出。但要經常轉動體位,防止褥瘡並使肺各部分呼吸運動不致停滯。備齊急救藥品和物品,以備急需。

  3.2謹防氣管導管引起阻塞阻塞原因一是氣囊滑脫堵塞,二是分泌物粘結成痂阻塞,如突然發生呼吸困難、發紺、患者煩躁不安,應立即將套管氣囊一起取出檢查。

  3.3及時吸痰氣管切開的患者,咳嗽排痰困難,應隨時清除氣道中的痰液,吸痰時要嚴格遵守操作規程,注意無菌操作。

  ①選用適當的吸痰管,可降低氣道損傷的發生率。吸痰管的直徑應小於氣管內套管內徑的一半,這樣在吸痰時空氣仍可進入肺部,大大減少窒息的可能,並防止負壓過大引起肺不張。所以吸痰多選擇有側孔可控或透明矽膠吸痰管,內徑約0.3~0.5cm,長度30cm以上。

  ②置入吸痰管至最深處,上提1cm,再開負壓邊旋轉吸引邊退出,吸痰動作宜輕柔,避免在氣管內反覆上下提插。如在進管時施壓可引起氣道損傷。吸引器的負壓不可超過0.01mkpa,因為壓力過高會導致嚴重的氣道損傷、肺不張和低氧血癥。

  ③每次吸痰最多連續持續3次,並且每次持續時間不超過10s。如果吸痰過於頻繁或持續時間過長,氧飽和度會下降,甚至出現窒息和氣道損傷。④每次吸痰均要先吸氣管內分泌物,再吸口腔及鼻腔分泌物。吸引負壓以6.7kPa50mmHg為宜。

  3.4充分溼化氣管切開的患者基本失去溼化功能,容易產生繼發性感染、氣道阻塞和肺不張等併發症。常採用下列方法溼化:

  1間歇溼化,生理鹽水250ml加鹽酸氨溴索15mg,每次吸痰後緩慢注入氣管2-5ml,每日總量約300ml,也可間斷使用蒸氣吸入器、霧化器做溼化;

  2持續溼化法,以輸液方式將溼化液通過頭皮針緩慢滴入氣管內,滴速控制在每分鐘4-6滴,24小時不超過300ml,可以根據病情,溼化液中加入其他藥物。

  3.5預防區域性感染嚴格無菌操作,每日更換氣管切開口處敷料,並以0.5%碘伏消毒,有汙染時及時更換,吸痰時注意無菌操作,防止交叉感染。

  3.6關心體貼患者,給予精神安慰氣管切開的病人不能發音,醫護人員可用書面交談或動作表示,以防患者因急躁而自己將套管拔出,必要時可設法固定雙手。

  4體會

  ICU患者病情變化快,因緊急氣管插管較多,插管困難也較多,至少出現一種併發症,時間長,多次插管均會增加ICU患者病情惡變的危險[1~3]。因此我們認為通過以下幾點可減少ICU患者緊急氣管插管出現併發症的風險。

  1平時要加強對氣管插管用物的檢查,使之處於備用狀態,一旦發現患者血氧飽和度下降要及時要查詢原因,當血氧飽和度低於90%時做好插管用物及藥品的準備,儘量縮短插管時間,從而避免併發症的發生。

  2護士要熟悉氣管插管的工作流程,常見併發症的處理要點,對醫師在插管時碰到問題要及時給予協助處理。

  3做好插管時的病情觀察並做好記錄,尤其要注意觀察心電及脈氧的變化,發現心跳驟停要迅速進行心肺復甦術的搶救。

  4ICU的病人在入室時簽好緊急置管協議,以免在需在緊急置管時須向病人家屬詳細交待病情而延誤插管時機。

  氣管插管術後護理十分重要,它關係到重大手術術後的康復和危重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康復的快慢,能真正體現“三分治療,七分護理”的理念。

  參考文獻:

  [1]劉芬,趙文輝,李聲華.手術室外緊急氣管插管併發症分析.中國誤診學雜誌,2006,619:3720-3721.

  [2]段惠玲,許寧蘭,揚玉巖.急救氣管插管併發症的預防與護理,寧夏醫學院學報,2006,286:557-558.

  [3]鄧曉明.困難氣管插管的處理.繼續醫學教育,2006,15:58-68.

  [4]邢桂枚,黃玉紅.危重患者氣管插管術應用進展[J].護理學報,2009,167:22-24.

重症病房護理論文
護理畢業論文參考文獻
相關知識
重症加強護理病房護理論文
關於加強社會誠信建設論文
重症病房心理護理論文
重症病房護理方面參考論文
關於重症病房護理方面論文
有關重症病房護理論文
重症病房護理論文
護士長病房管理工作總結
內科病房護理工作總結
內科病房護理工作年終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