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祛溼的方法效果最好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30日

  盛夏雨水多,人體很容易出現溼氣重的症狀,那麼夏季怎樣祛溼?以下是小編給你整理 夏季祛溼的相關方法。

  夏季祛溼的辦法

  1、按摩祛溼

  說起祛溼,最容易讓人聯想到的懶人招數就是洗桑拿。這種被動的出汗方式並不適合炎熱的夏季,尤其不適合頻繁採用。因為蒸桑拿雖可以加快血液迴圈,排除體內的溼邪,但因在洗桑拿的過程中,出汗過多,並不利於心臟健康。其實相對於桑拿,洗個溫水澡並稍事按摩是更健康的排水方式。

  溫水澡能讓身體微微汗出,配合簡單的按摩手法,不僅可以起到排出體內溼邪的作用,也是一種很好的放鬆方式。夏季運動後,等汗幹了再用與體溫相近的溫水洗澡,輔以排水功效的植物精油,有助於更快緩解疲勞,放鬆身心。

  2、適當午睡

  專家認為,睡好覺也能讓我們的身體更輕盈。因為過度勞累容易耗傷氣血,氣血不足會進一步加重水溼內停。而夏季晝長夜短,再加上許多忙碌的職業人晚上加班,夜間睡眠時間往往不足,應特別注意勞逸結合。

  對於白領們來說,適當午睡可以補充晚間睡眠的不足,讓大腦和身體各個系統都得到放鬆與休息,下午的工作效率得到極大的提高。利用公司的休息室,某個長沙發小憩一下,哪怕就是在辦公桌前打個小盹兒也好。而對於那些因受客觀條件限制,中午不能很好地進行午休的女性而言,更要保證充足的晚間睡眠。

  3、少鹽,幫助腎排水

  這主要是針對夏日從事劇烈運動、體力勞動的人,對很少出汗的白領們來說則未必合適。因為攝入體內的鹽主要通過腎臟排出,當攝入的食鹽太多或腎臟有病變的時候,就不能及時將攝入體內過多的鈉排出。血液中鈉離子濃度升高時較多的水進入血管,極易造成水鈉瀦留,水腫也就不請自來。你雖沒多吃,看上去卻比別人大一號。

  夏季祛溼吃的中藥

  1、茯苓

  茯苓味甘淡,性平,人心、脾、肝、腎經,具有健脾和胃、補腦健身、利水滲溼、寧心安神等功效,被譽為中藥“八珍”之一。茯苓特點是補而不峻,利而不猛。藥性平和,既能扶正,又能祛邪,是脾虛溼盛者必不可缺的健脾祛溼中藥。

  2、五指毛桃

  五指毛桃食藥兼之,在眾多祛溼食材中它的補虛作用較強,又能補脾肺之氣,中醫認為它能健脾補氣、養胃祛溼。體內溼氣較重時,利用五指毛桃煲湯煮水飲用,有助祛溼養生!

  3、蒼朮

  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茅蒼朮和北蒼朮的根莖。芳香能化溼,味苦也能化溼,故祛溼力較強,溼濁去而脾運健,故有健脾作用。適用於脾為溼困、運化失司引起的食慾不振、脘悶嘔惡、腹痛洩瀉、舌苔白膩等,常與厚朴、陳皮等同用。

  4、綿茵陳

  綿茵陳是廣東民間十分熟悉的祛溼類中藥,在春溼夏暑時常入藥入湯,它價格十分便宜且隨處可見,但它早在《神農本草經》時就被列為上品。中醫認為它能清溼退熱、利膽去黃,尤善治三焦溼熱,以及黃疸、肝炎、小便不利、風癢瘡疥等。

  5、五加皮

  五加皮為祛風溼類中藥,具有祛風溼、強筋骨和利水的功效,同時它還有補肝腎、壯筋骨的作用。五加皮的藥用主要為治疝氣、腹痛、男子陽痿、小便餘瀝、女人腰脊痛、兩腳疼等。地處潮溼的區域,特別適合在端午節喝五加酒。

  6、白朮

  白朮具有補脾益胃、燥溼和中、止汗、利尿、安胎的功能。《本草匯言》中記載,白朮“乃扶植脾胃,散溼除痺,消食除痞之要藥也”。白朮能改善脾胃虛弱、消化不良、食慾不振、易洩瀉等症狀,黃疸、容易出汗、水腫之人以及小便不利者亦可使用。

  7、赤小豆

  赤小豆味甘,入心、小腸經,具有利水除溼、和血排膿、消腫解毒的功效。它清熱作用比綠豆弱,但利水祛溼作用更強,不但可以治療一般的水腫,甚至可以治療“大腹水病”,即肝硬化腹水。赤小豆一般用來熬粥或做餡。

夏天怎樣去除腋臭的方法
春季怎樣減肥有哪些方法有效
相關知識
夏季祛溼的方法效果最好
夏季排毒的方法效果最好最簡單
秋季護髮的方法效果最好又簡單
冬季補腎的方法效果最好
夏季祛溼的方法
夏季祛溼的方法有哪些
夏季祛溼的方法有什麼
夏季如何祛溼的技巧效果最好
冬季怎麼養胃的方法效果最好
中藥祛斑最好的方法效果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