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前後吃什麼養生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立冬是一個寒冷的季節,因為寒冷,很多人冬季進補會選擇吃肉,但對於要維持身材又要維持容顏的女人來說,多吃肉並沒什麼好處,養生才是最重要的。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立冬前後養生相關飲食,希望對你有用!

  立冬前後養生食物

  山藥:性平、味甘,在中醫裡被列為“上品”藥材,除了有補肺、健脾作用之外,還能益腎、壯陽。

  大豆:素有“植物肉”的美稱。食用時可自制“五豆漿”,用大豆、黑豆、青豆、豌豆、花生一起磨漿,每天飲用。

  芋頭:質地細軟、容易消化,是冬季調養脾胃之佳品。

  紅薯:具有補虛乏、益氣力、健脾胃、強腎的功效。

  蓮藕:生吃能涼血散淤,熟食則補心益胃,具有滋陰養血的功能。與紅棗同食,則可補血、養血。和肉一起煨可以調養脾胃。

  板栗:栗子能養胃健脾、壯腰補腎、活血止血。栗子和粳米一起吃,可以健壯脾胃、增進食慾,還能補腎強筋骨。

  蘿蔔:味辛甘、性平,入脾、胃、肺經。民間素有“冬吃蘿蔔夏吃薑,不勞醫生開處方”之說。

  立冬前後養生食譜

  四物雞:

  當歸20克、熟地黃15克、炒白芍15克、川芎10克、枸杞子10克食材鹽、米酒各適量調味料烏骨雞1只。做法:雞洗淨、切塊、汆燙、沖涼備用。將藥材用過濾袋裝好,放入燉鍋內,再放入雞塊,加水蓋過,淋上水酒,燉熟。加鹽調味即可食用。四物湯是由當歸、熟地黃、炒白芍和川芎等四味組成,具有補血、活血和止痛之效用。當歸含揮發油及維生素E,有補血與活血之功效;熟地黃含有大量配糖體,具補血作用;炒白芍有收斂、止痛之功效;川芎有行氣活血作用,可加強當歸的補血功效。

  蘿蔔燉羊肉:

  蘿蔔被稱為平民人蔘,立冬吃蘿蔔有很好的滋潤作用。羊肉性溫,適合冬季食用。

  堅果類的食物中富含油脂,冬季進補是非常好的選擇,立冬的適合不放也適當吃一些堅果,諸如芝麻、花生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霸王花南北杏煲豬肚:

  中醫認為霸王花有清熱潤肺、除痰止咳、通腸利尿的功效,用以配南北杏煲豬肚更加強此功效,且老少皆宜。材料和做法:霸王花、南北杏、陳皮、蜜棗浸透,陳皮去瓤,蜜棗去核;豬肚衝淨,生粉擦洗淨,飛水,颳去白苔,洗淨,切塊。一起與生薑下瓦煲,武火滾沸後改文火煲2小時,下鹽便可。

  立冬養生吃這些食物好

  1、蘿蔔

  “冬吃蘿蔔夏吃薑,不用醫生開藥方”,人們經常用這句話來形容蘿蔔在冬季的食療保健價值。蘿蔔味甘性涼,冬季經常吃白蘿蔔可以有效的調理肝火虛旺,清肺熱,利肝臟。不僅清涼去火,還可以起到解毒消炎的作用。胡蘿蔔中富含芥子油和膳食纖維,可以促進消化,加快腸胃蠕動,提高食慾。消化不良或者便祕的朋友們冬季吃蘿蔔是最好的食療選擇。

  由於蘿蔔中富含維生素C和鋅元素,經常食用可以有效的補充肌膚營養,保持面板細膩紅潤,預防肌膚老化。補氣養血,也可以使乾燥的面板更加滋潤水靈。蘿蔔中含有的木質素和大量的酶,可以有效的起到降脂、軟化血管、穩定血壓等功效。由於富含的其他礦物質,也可以使自身的免疫力提高,冬季預防凍瘡,根治凍瘡。

  2、鯽魚

  民諺也有“冬鯽夏鯉”之說。鯽魚可開胃健脾、利水消腫、滋養通乳、清熱解毒,對治療脾胃虛弱、食少乏力、腎炎水腫、肝病腹水、產後缺乳、痢疾、便血等症有直接或輔助療效。烹食鯽魚,方法較多,以紅燒鯽魚與鯽魚豆腐湯尤其鮮美。在煮鯽魚湯的時候,最好不要放姜,可以少放一點點蔥白去腥。喝的時候,建議再放一點醋,因為醋有收斂和助消化的作用,這樣對於保養腸胃和緩解腹瀉都有好處。

  中老年人包括所有需要補鈣的人,吃鯽魚是個非常不錯的補鈣食療方法。從吃法上來說,最推薦燜酥魚,這樣就不用擔心鯽魚刺多的問題了,因為經高壓燜煮過的魚刺,早已變得非常酥軟。從營養成分上來看,100克的鯽魚大約含鈣79毫克,而鯉魚只含50毫克。一般一次吃一兩條普通大小的鯽魚,攝入的鈣就接近400毫克,相當於推薦全天鈣攝入量的一半。一袋250毫升的牛奶通常含鈣量也在300~400毫克之間,因此,喝不了牛奶的人,就多吃點鯽魚。

  3、木耳

  民間有冬令吃木耳滋補的習慣。營養學家指出,黑木耳的營養價值十分高,每100克幹品中含蛋白質12克,脂肪1.5克,膳食纖維9.9克,糖類35.7克鈣247毫克,鐵97.4毫克,及多種維生素。有滋補健身功效,因其活血祛痰、減低人體血液凝塊,故能防治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

  黑木耳與各種葷素菜入伍,適於炒、燉、燴、和煲湯等多種烹飪方法。用於配菜時只需冷水浸泡,家庭常備常食很是方便。最簡易挑選方法是挑質地輕的黑木耳,一般講,質地較輕的黑木耳質量較好。

  4、蓮藕

  冬藕最補人,冬天上市的蓮藕營養十分豐富,對心脾的補益作用特別突出,還可入腎,是年老體虛者的理想營養品。老百姓冬季餐桌上最常見的就是蓮藕排骨湯了,固然用料和做法簡單,但補心益脾的功效十分好。用冬藕入湯時,可配點綠豆一起煲,去其溫燥;用來涮火鍋,可與性寒涼的青菜搭配著吃,寒溫互補,比較適中。

  另外,由於冬藕性溫燥滋補,較難消化,做菜時可加點醋一起食用。但對溼熱體質的人而言,則不宜多吃。冬藕的藕節也是寶,不要隨便就給扔掉了。藕節有止血的作用。從以形補形的角度來說,將藕節入湯,對一些關節不舒服的老年人有一定的食療作用。

  5、牛奶

  很多人以為,只有吃山珍海味才能起到健體的作用,但是專家告訴大家,其實冬季吃牛奶就是最簡單的養生法。立冬到來了,專家建議大家,從今天開始就養成每天喝牛奶的習慣,對於冬季最有益。

  牛奶憑藉其營養豐富、購買方便、食用簡單成為冬日滋補好食材的首選。特別是一杯熱牛奶,更能在調養身體的同時,驅走冬季的寒意。此外,冬季寒涼十分容易傷胃,而牛奶可護胃。全脂牛奶含有比例得當的脂肪,有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平時胃裡愛泛酸水的人可以喝一些。而脫脂牛奶完全脫去了脂肪,有刺激胃酸分泌的作用。所以,胃酸分泌能力差、消化慢、有萎縮性胃炎的人特別適合喝。

  6、羊肉

  寒風起,羊肉肥,立冬進補,羊肉是首選,又到了該吃羊肉的季節了。在眾多羊肉做法種,燉羊肉由於在煮的過程中保持了原湯原汁,能最大限度地保證營養不丟失。因此,冬季到了,不妨常為家人送上一砂鍋蘿蔔燉羊排,能起到益氣補虛,下氣化痰的作用。只需將羊排剁成5-6釐米長,加入蔥、姜,以慢火熬燉,再下蘿蔔即可。如果用砂鍋來燉,風味更佳。

  除了可以配蘿蔔外,配山藥、栗子、核桃仁一起燉,更是營養全面。山藥益氣補脾、又助消化;栗子補腎壯腰、益胃平肝,根據《易經》中“以上補上、以下補下”的原則,栗子還是補腦的佳品;核桃仁溫補肺腎,定喘潤腸。此三樣與羊肉同燉,營養豐富,溫補而不燥,培元又固本。

  羊肉性溫熱,常吃容易上火,中醫講究“熱則寒之”的食療方法。因此,吃羊肉時要搭配涼性和甘平性的蔬菜,能起到清涼、解毒、去火的作用。涼性蔬菜一般有冬瓜、絲瓜、油菜、菠菜、白菜、金針菇、蘑菇、蓮藕、茭白、筍、菜心等;而紅薯、土豆、香菇等是甘平性的蔬菜。

  立冬養生飲食四要點

  1、鹹味入腎補益陰血

  根據“秋冬養陰”,“冬季養腎”的原則,冬季可以適量多吃點鮮味食物,如海帶、紫菜以及海蜇等,具有補益陰血等作用。

  2、進補前先引補

  立冬後進補要給腸胃一個循序漸進的適應過程,所以要做好引補。比如食用性質溫和的花生紅棗湯、生薑燉牛肉等。此外,冬季喝熱粥也是養生的好選擇。小麥粥可以養心除煩,芝麻粥可以益精養陰,蘿蔔粥可以消食化痰,茯苓粥可以健脾養胃。

  3、多溫熱少寒涼

  天冷的時候,適量增加蛋白質、脂肪以及維生素和礦物質的吸入,對抵禦低溫很有好處。例如多吃一些糯米、高粱、栗子、大棗、核桃仁、桂圓、韭菜、南瓜、生薑、牛肉、羊肉等溫熱性質的食物。

  4、增加維生素A、C的攝取

  增加維生素A、C的攝取,可以增強對寒冷的適應能力。維生素A主要來自動物的肝臟、胡蘿蔔、深綠色蔬菜等,維生素C則主要來自於新鮮水果和蔬菜。此外,冬天多吃點辣椒,可以促進血液迴圈,還能增進食慾。

  立冬節氣的故事

  立冬是24節氣中的第19個節氣,也是冬季的第一個節氣,其交節時間在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自太陽黃經到達225°時始。

  曆書中說:“鬥指西北維為立冬。冬者終也,立冬之時,萬物終成,故名立冬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則說:“立,建始也……冬,終也,萬物收藏也。”我國古時民間習慣以立冬為冬季的開始。其實,我國幅員遼闊,除全年無冬的華南沿海和長冬無夏的青藏高原地區外,各地的冬季並不都是於立冬日同時開始的。

  如果按氣候學上以下半年平均氣溫降到10℃以下為冬季的劃分標準,則“立冬為冬日始”的說法與黃淮地區的氣候規律基本吻合。而在我國最北部的漠河及大興安嶺以北地區,9月上旬就早已進入冬季,北京地區於10月下旬也已是一派冬天的景象,而長江流域的冬季要到“小雪”節氣前後才真正開始。但不管怎樣,立冬過後,北半球獲得的太陽輻射量越來越少,但由於此時地表下半年貯存的熱量還有一定的盈餘,所以一般還不太冷。晴朗無風之時,常有溫暖舒適的“小陽春”天氣,十分宜人。但是,這時北方冷空氣也已具有較強的勢力,常頻頻南侵,有時形成大風、降溫並伴有雨雪的寒潮天氣。

  從多年的平均狀況看,11月是寒潮出現最多的月份。劇烈的降溫,特別是冷暖異常的天氣對人們的生活、健康均有嚴重的不利影響。所以在此節氣期間應注意天氣預報,並根據天氣變化情況及時做好保暖防寒。


看了的人還看:

立冬應該吃什麼食物養生
立冬季節怎麼樣養生
相關知識
立冬前後吃什麼養生
立冬節氣吃什麼養生_六道補冬食療方
芒種到芒種前後吃什麼養生
冬至後吃什麼養生
立春以後吃什麼養生
芒種前後吃什麼養生
立秋以後吃什麼養生
立冬應該吃什麼養生
芒種前後吃什麼養生好
立冬後吃什麼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