嫩姜種植的方法有什麼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嫩姜的種植即生薑軟化栽培,是在正常栽培的基礎上;採取‍增加栽培密度,加強遮陽降溫的措施,從而達到採收嫩姜的目的。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嫩姜種植的方法,一起來看看。

  嫩姜種植的方法

  1.選地:選擇連續3年沒種過姜的肥沃土壤。

  2.選種:選擇塊大、芽多、無病蟲害的新鮮姜塊,每667平方米需300公斤姜種。

  3.姜種處理:先用40%福爾馬林100倍液浸泡姜種30分鐘消毒,再用麻袋悶3-6個小時,接著晾晒2天,並且每天早晚各翻動1次,然後在屋內堆放4天,溫度保持在15℃。這樣反覆晾晒,堆放3次,有利於姜種萌芽。

  4.催芽:將風乾的麥殼穀殼等用1%石灰水噴溼溼度以70%為宜,在棚室內的地上鋪10釐米厚作為墊料。在最後1次晒姜種後,趁姜種還熱時將姜種擺在墊料上,一層一層地排擺,堆高1米,最上層覆蓋5釐米厚的乾淨稻草,再覆蓋地膜或塑料膜,溫度保持在20℃,溼度為75%,進行遮光催芽。待姜芽長到1釐米時,即可播種定植。

  5.定值前的準備:先將催芽的種姜切塊,每塊留2~3個芽,切後將切口蘸上新鮮草木灰,一是進行消毒,二是可補鉀素營養。然後整地做畦,每667平方米施優質粗肥5000公斤,普施肥後深翻犯釐米,平整好土地後做1米寬的畦,隨後覆蓋地膜烤地,當地溫穩定在15℃以上時定植。

  6.定植:按行距50釐米、株距15釐米開溝栽植,每畦栽2行。栽時芽尖朝南,深度以芽尖與地表平齊,然後噴溫水以潤溼姜塊為度,再覆蓋一薄層細沙,以蓋嚴姜的芽尖為度,隨後覆地膜保溫保溼以促芽生長。

  7.田間管理:出苗前控制床溫為15℃以上,出苗後適當遮陽防強光照。姜苗長出3個側校時,要追肥澆水,每667平方米追50%大糞水1000公斤和尿素10公斤,莖葉生長盛期每20天追肥1次。

  8.病蟲害防治:姜的病害主要是姜瘟,防治姜瘟可用複方姜瘟淨200倍液對姜塊消毒,發病初期每10天用複方姜瘟淨200借液灌根,每667平方米用藥液量300公斤。危害姜的害蟲主要有姜螟和地老虎,可每10天噴1次90%的敵百蟲800倍液進行防治。

  9.軟化措施:一是培土軟化。一般每次追肥水之後,要對姜根進行培土,以防倒伏和促姜軟化,經過3~4次培土,姜畦逐漸變成姜壟,可進一步促姜軟化。二是遮陽軟化。在高溫季節來臨之前,在姜壟畦上支好遮陽棚,蓋上遮陽網,防止強光直接照射姜苗,這樣可降溫保溼,還起到遮陽軟化的作用。

  經軟化栽培的姜不宜收穫母姜,只可收嫩姜。一般在4月份播種,8月份就可採收嫩姜,一直可採到10月底。每667平方米產嫩姜3000公斤。

  姜的種植方法

  一、植物學特徵

  生薑根系不發達,入土淺,主要分佈在30釐米左右的範圍內。莖為肉質根狀莖,腋芽不斷分生可發生一、二、三……次,次生根莖,叢生密整合塊狀,一般苗數愈多,姜塊愈大,產量愈高。地上莖是葉鞘抱合成的假莖,高70—100釐米,直立不分枝。葉披針形.具葉鞘,綠色,葉互生,排列兩行。姜在熱帶能開花,花黃綠色或紅色,很少結果,以根莖繁殖。

  二、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姜喜溫暖溼潤的環境條件,不耐低溫霜凍,16℃以上開始萌芽,幼苗生長適溫20一25℃,莖葉生長適溫25—28℃,15℃以下停上生長。而泥槽、莊科、阿那黑等村委會終年氣溫基本在15℃以上,最低熱河谷區域,對生薑的生長非常適宜,產量也相對較高。

  姜喜弱光,不耐強光,在強光下,葉片容易枯萎,農諺有“生薑晒了劍新葉等於要了命”。對日照長短要求不嚴。

  姜喜肥沃疏鬆,富含有機質,排灌方便的壤土為好,喜微酸性的土壤。對水分要求嚴格,既不耐早也不耐竊,受早則莖葉枯萎,生長不良,高溫高溼,排水不良易致病害。對三要素的要求,鉀最多,氮次之,磷最少。

  三、型別及品種

  根莖節多而密,姜塊數多,雙層或多層排列,代表品種有廣東密輪細肉姜,我省的玉溪黃姜,西疇細姜。此外,還根據姜的外皮色分為白姜、紫薑、綠姜又名水姜、黃姜等。長勢中等,分枝多,龍慶黃姜則屬密苗型黃姜。

  四、栽培技術

  一栽培制度及季節:生薑可以淨種,也可間套種,龍慶黃姜一般在清明前後,蠶桑樹地裡播種。

  間套種可利用高杆搭架作物如瓜、豆架下種植,也可以在包穀行間間作,起到遮陰作用。

  二選地,整地及施肥:姜忌連作,愚好與水稻、蔥蒜類及瓜、豆類作物輪作,並選擇土層深厚,肥沃,疏鬆,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壤土,姜畏強光,應選適當陰蔽的地方栽種。姜生長期長,產量高,需肥量大,每畝農肥不少於3000千克,並施人硫酸鉀20千克或複合肥30千克作底肥,以充分滿足姜對營養的需求,畦面一般作成高畦。

  三選種,播種:播種前要精選姜種,剔除黴變,腐爛,乾癟的病弱姜塊。種姜要選擇50—100克有1—2個壯芽的姜塊為好,太大的姜塊也可播種但需種量大,成本高,可以用刀切或用手擗開,但傷口應用草木灰或石灰消毒後再播。播種前最好用藥劑浸種催芽,方法將種姜攤開晾晒1—2天然後用1:l:120的波爾多液浸種10分鐘,然後將種姜撈出後,用潮砂子將其層層堆碼好用薄膜覆蓋,厚度約30—40釐米,使溫度保持在20—30℃,8—10天即可出芽,報據芽子的大小、強弱分級播種。每畝用種量300—500千克。

  一般排姜多用打溝條播,行距35—40釐米,株距26—30釐米,溝深10—12釐米。打塘播可按株行距33釐米,塘深7—8釐米。

  溝、塘打好後,將姜種斜放,芽朝一個方向排列,排好後用充分腐熟的農家肥或土雜肥覆蓋,厚度6—8釐米,肥上再蓋少量土壤即可。

  四田間管理:姜排好後如土壤溼潤不需澆水即可出苗,如果土壤乾燥應澆一次水,但不宜過多,出苗後視土壤墒情及植株長相適時澆灌,高溫期應提倡早澆,晚澆,雨季要注意排澇。

  姜在生長期中要進行多次中耕鬆土及迫肥培土工作,當苗高15釐米左右時結合中耕,除草進行培土,追肥以人糞尿為主,培土3釐米。隨著分櫱的增加,每出一苗再迫一次肥培一次土,培土厚度以不埋沒苗尖為度,總汁培土3—4次,使原來的種植溝變成埂。培土可以抑制過多的分櫱,使姜塊肥大。

  姜怕強光,可在行間套種包穀或上架豆類,也可搭蔭棚或插樹枝、蒿杆遮陰。

  五病蟲防治:蟲害有玉米螟,病害主要是姜腐敗病即姜瘟,主要為害葉及根莖部,以高溫期發病重,防治方法:實行輪作換茬,選用無病種姜,防治病田水流入灌溉,藥劑可用50%代森鋅800倍,7—10天一次。

  五、採收留種

  生薑一季栽培,全年消費,從7—8月即可陸續採收,早採產量低,但產值高,在生產實踐中,菜農根據市場需要進行分次採收。

  一收種姜,又叫“偷娘姜”,即當植株有5—6片葉時,採收老薑即娘姜,方法用小鋤或鏟撬開土壤,輕輕拿下種姜,取出老薑後,馬上覆土井及時追肥。種姜不蝕本,所以農諺有“姜夠本”之說。

  二收嫩姜子姜,立秋後可以採收新姜即子姜,新姜肥嫩,適於鮮食及加工,採收愈早,產量愈低,主要由市場價值規律決定。

  三收老薑:霜降前後,莖葉枯黃,即可採收,此時採收產量高,辣味重,耐貯藏,可作加工,食用及留種。南部無霜地區可割去地上莖葉,上蓋稻草等覆蓋物,可根據需要隨時採收或留種,但土壤溼度不宜太大。

  留種用的姜,應設採種田,生長期內多施磷鉀肥,少施氮肥。選晴天採收,選擇根莖粗壯.充實,無病蟲及損傷姜塊,單獨貯存,在貯藏期經常檢查,揀出病、壞姜。

 

嫩姜的種植技術有哪些
內蒙古土豆的種植面積有多大
相關知識
嫩姜種植的方法有什麼
河南玉米種植的方法有什麼
米斛種植的方法有什麼
爬山虎種植的方法有什麼
楠木種植的方法有什麼
百合花種種植的方法有什麼
奶油草莓種植的方法有什麼
棉花種植的方法有什麼
蜜桔種植的方法有什麼
檸檬種植的方法有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