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的十三勢單操芋法訣是什麼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太極拳原理就是:“由人太極以剛柔兩儀兩種勁路,用打八方八卦的手和跳踏五位五行的足來完成的一系挒動作,在格鬥中必須由五行、八卦來指示,八種勁法與先天八卦圖相對應,各屬基性,五種步法與五行相對應,各適其理,並遵循陰陽、五行八卦太極圖原則。”歸納起來講就是:“胸懷太極、手按八卦、足踏五行”。 由此可見,太極十三勢不是一些固定的動作和指式,而是一些技擊的法則,勁力的性質和用勁的方法,筒稱技法。

  太極拳的十三勢單操芋法訣

  太極原自無極生;

  陰陽雙分二儀成。

  動則生陽終復靜,

  抽坎填離乾生機。

  風雷搏激母相救,

  山澤通氣穩如鍾。

  五行生剋合一處,

  乾坤定位太極功。

  掤捋擠按採肘靠,

  轉扭換變捌勁生。

  道法自然合心易,

  入門五步拳勢精。

  欲覓神功根何在,

  古泉脈傳紫霄宮。

  回傳終南無極子,

  清虛自然元貞承。

  煉丹悟道演九真,

  飛步金闕朝玉京。清虛自然太極拳十三勢動作名稱

  1、敬無極

  面南站立,兩足距與肩同寬,足尖向前,重心調至湧泉穴上。其它要求同三圓功樁法。心中要敬。

  2、清太極

  兩膝彎曲135度,頭頸不動,微上領,對拉腰脊,胯根鬆開,臀部下坐,襠內撐圓。清氣上升,濁氣下降。心中要恭。手指不要下墜,勞宮下塌外吐;

  3、陰陽雙分 稍微右轉體,再向左轉體,兩次轉動角度為90度,再向右轉45度。雙手隨身的轉動自下向右向左,向左上向前上方擺動,雙手自轉方向為右外左內,右內左外,再右外左內。定勢為雙手心斜向外前下方,雙臂嚴格按照三圓樁身法要求做,雙臂不可向前伸直,亦不可內收太過,身樁構架均成45度。左足劃內弧裡收右足旁約一足寬,成左四右六的後虛馬步,兩手左右分開45度,分別置於身體的左前和右前方,手型不變。呈下收上放勢。

  4、一陽來複全身鬆靜

  提左膝,右轉體,雙手隨轉體向右上劃弧,左手微向外撐,收左肘尖於自身45度角處左肘前方,手心斜向上,手指尖斜向外左上方,左足尖微勾,右膝下曲合住勁,眼看左前方正南方。全身皆鬆,唯左膝尖向上頂勁,似一點元陽生於純陽之中,故名之。

  至此,習者多疑而惑之,此三勢太簡,不足以演道。請允許筆者詳言之。臨敵搏擊,其要何在?有言在力者,有言在速者,吾卻言貴在靜、敬、淨,心靜神寧,則能觀敵六路,聽敵八方;心敬神恭,則能令敵知難而退,知恥而卻。唯心淨則招活,若搜腸應敵,思而後戰,孰有不敗者。

  應敵之法貴在活變,面對之敵多由右出,故微右轉誘敵出右,左轉化力,再右轉可用右手接敵,左手擊敵右側空虛處。看似招勢無奇,卻簡潔實用,應敵快捷,手隨身動,自然而然,隨手而發,敵莫能應。此非招猛,實為勁巨集,不可小視。我上盤虛空,內實意氣,敵若盲然進之,則後引敵勁,左膝正頂敵腹、肋、襠等要害之處,由於我勁領敵向左後上方,使敵勁氣上浮,上下脫節,躲此突然一擊,實有費力之處,一驚之下,身形散亂,既不著傷,亦為我後繼勁力所乘,所謂得機造勢者也。

  5、出水英蓉身微右轉

  左足向左前方下側橫踢踹出,左胯根沉合,落腳,腳尖向南方,左臂向左前方微沉落,再向左前方揮出,手心向斜右後上方。成右六左四的右側方步,右手外旋向下沉落與右足相合,高與膻中齊,肘微收,眼看左臂外側。

  此勢為順敵後退之時打擊法。若敵上勢所進之右手為我右手接,若高勢,我左手置敵右臂下,若低勢,我左臂置敵右臂肘彎處。敵勁後退之時,我則上左足,左發靠、擠、挒、肘諸勁,右手為捌、採、按勁,將敵擊出。不可用肩臂之力,實用右後腰處勁。

  6、龍火燒身

  左為青龍木,右為白虎金,芙蓉出於水。水生木,木生火,此為本勢之理法。

  身順勢向左轉,外擺左足成左盤步,左手內旋向左下後方劃弧,左肘尖沉下,右手向左前下塌按於小腹前,眼看前方。

  敵遇我勁奮力抵抗,我則向左轉身化勁,發採、例、擠、肘勁,右手正擊敵之前胸腹部位。

  7、風雷搏

  左轉體45度,左手向左下捋帶,右手外旋向右前下穿伸,同時收右足於左足旁,兩腳間距與肩同寬,眼看南方。然後向前方邁右足成前右回後左六的側馬步,塌左胯向左轉體45度,右手向右前上方南劃弧揮出,手內旋45度,手心斜向左前下方。左手置於左腳上方相合,左肘與左膝相合。

  8、艮如山右手內旋外撐

  向右前下方按出,右轉體45度,左腳裡收右腳旁,兩腳間距與肩同寬,置於右腳正東方,左手向右下塌按,手指尖斜向外下,大拇指指向右前上方,手心斜向右前下方。步型為左四右六的右小盤步。右手與肩同高,左手與右脅同高。

  上兩勢是連續的化打動作,當敵方攻擊我左手,被我引向左前下方,敵趨我左足在前盤步不便靈活移動之時,順勢向我左後方進擊,以使我背勢,我右手急向左前下方穿伸,截擊敵勁,使其不能繼續攻擊,同時攻擊敵之左肘關節,敵勁後退,我右手順勢向右前上方揮出,靠擊敵左脅部,右手反擊敵面。敵若用右手接我右手,我則沉右肘裡旋右前下引按,左手按敵右肘部,左腳跟進一步向右轉身旋推切記不可直推,令敵跌出。

  9、兌澤復履左轉體

  左胯沉合,右手向下向左前下方劃弧,左手向上向右前上方劃弧,雙手交叉於胸前尺許,右足向右後方邁出,同時右手前穿,指尖向前,手心斜向左上,左手落於右肘彎處。 ’重心後移,右轉身成右反蹬弓步。左手前擠,右手後採。再右轉身,收左肘,手向右平擺,手外旋,手心向上,左足向裡劃弧收與肩寬,再向後邁出,落於中央部位土。

  重心後移,左手收採捋,右手向右前方略下劃弧自胸前伸出,同時左轉體45度,面向南方,右腳收回,兩腳相距與肩同寬。本勢步法由南斜向西北退,再退至五行中央部位,為火生土,技擊功用為退中有進,防守反擊,退非直退,斜中有橫。退步全靠腰帶動。敵方在受到我向右旋推攻擊時,上左步,左轉腰,右手向我右後方順勢擠靠,我則順其勢後撤右步,左手向右上推擊敵右肘部,右手旋擰敵左手,使敵右臂向左上翻轉。敵鬆肩墜肘領手化解我勁,我重心向右側撤後,右手順敵手向右前外採引捋,左手橫擊敵肘關節。敵鬆肩化勁,用左手由後向前擊我面門,我則用左手內接,向右後引棚,敵上右步化我左橫擊肘,墜肘沉肩右轉身肘靠,再上左步繞至我右後方用左手攻我右肘部。我後撤左足,左轉身化敵之靠擊,右手先棚,後撤重心化敵右擊之力,右肘順敵下沉,再向左上合,左手由右肘外擒拿敵左手,右手向左外揮出、下沉,向右前下方斜發肘勁擊敵左肘關節。

  此勢勁力多變,粘敵之勁如漆似膠,不頂不丟,步法輕靈,身法圓轉,退中有進,收中有放,棚、捋、擠、按、採、例、肘、靠諸勁皆運,五行步法表現的尤其突出,忽左忽右,似前實後,請習者多多留心。

  10、鳴天鍾 重心微右移,右肘微收,然後左轉體,雙手向左捋,變左手收肘向左上、上、右上劃弧,與右手合於胸前。

  右轉體90度,胸前正對西南,右胯沉合,雙手隨轉體向有劃弧棚擠捋采,雙肘微合、沉墜,眼看前方南方。左腳先向裡收於右足旁,間距同肩寬,再向左前劃弧伸出,成左虛步。

  此勢若雙手牽一繩向右引,似左前有一大鐘,鍾錘之繩為我右引而鳴。設左前方有敵用右手擊我,我用左手自下向上棚接之,向右引化,右手採引,右肘橫擊敵右肘部。

  11、天地泰 接上勢

  右手向右前上方採引,左手向左前下方擠按的同時,右轉體45度,胸前正對西南方,同時左足向左後方退一步。

  右手向下向左劃弧,左手向上向右上劃弧,兩手若轉旋一圓球翻轉,同時左轉腰45度,胸前正對南方,重心逐漸移向左腿,右腳微收於右前方成右虛步。

  此勢上實下虛,若乾上坤下之泰卦,內氣下沉小腹,上虛而下實,此陰陽和合,天地交泰。

  接上勢,敵右肘被我左肘橫擊,敵沉肘挑手,左手搭於右肘彎處,向我擠靠,我後退左足,右手採,左手順敵沉肘下按,同時,左手採拿敵左手向我左前下方,右手擊敵左肘。

  敵順我勁,右手前引,上左步插我襠內,右手搭左肘處擠靠。我後移重心,收右足勾掛敵左足,同時,右手採按敵左肘,左手採例敵左手右肘,敵必向我右前方跌出。

  12、歸根元

  雙手向前棚合交叉成十字手,內旋向下外採按,同時,右膝提起與襠平。

  此勢最簡,功效最大,在敵雙手封按我雙肘時,我雙手前棚,轉而分別向外下分採,敵必前俯,根盤必拔起,我提右膝攻擊敵襠部或小腹,敵必受重創而失去反抗能力。

  13、覆命蒂

  右足回落於左足右側,間距與肩同寬,雙手前合於腹前,左內右外,內外勞宮相疊。雙臂沉合。

  再接走逆五行,左右相交。不再詳述。

  十三勢單操以五行生剋、八卦變轉之理,法簡而效巨集,不可輕視之。內含手上八潑,足下八法,身法八要,需細細研修,方能悟其玄妙真機。

太極拳與道家九一真言
孫門八卦掌練法
相關知識
太極拳的十三勢單操芋法訣是什麼
修煉太極拳的十二個思想
修煉太極拳的十二要點
楊式太極拳的好處簡單分析
練太極拳的好處簡單講解
楊氏太極拳的十要是什麼
楊氏太極拳的十個要領有哪些
陳式太極拳的通三關和備五弓
太極拳的通三關和備五弓
關於陳式太極拳的十大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