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虛體質的人如何養生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3日

  陽虛是指人體內的陽氣不足,陽虛體質的人養生關鍵在補陽。不妨和小編一起來了解下,歡迎大家的閱讀!

  陽虛體質的養生調理方法

  陽虛體質如何調理

  想要弄清楚如果身體出現陽虛體質應該如何進行調理,那我們就需要了解陽虛體質出現的原因以及症狀,這樣才能夠做到對症下藥,在治療的時候也能夠事半功倍。

  平時生活中,如果身體出現了各種異常症狀,例如大便變得稀溏起來,而小拜年則是更加的清長;除此之外,在天氣寒冷或者是季節變化的時候身體會出現各種疼痛,並且也會出現咳嗽的情況;平時生活中腸胃不舒服,下午以及傍晚的時候經常出現胃酸以及胃脹的情況,在睡覺的時候則是一直流口水;女性會出現痛經以及白帶異常等情況,那就說明身體很有可能屬於陽虛體質了。平時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區分,如果身體真的屬於陽虛體質,那麼要及時的接受科學治療。

  具體的陽虛體質調養方法如下:

  1、首先飲食上需要特別的注意,千萬不能夠吃一些寒涼的食物,無論身體感覺到多麼的燥熱或者是外界天氣多麼的炎熱,不能夠喝冷飲,同時也不要直接從冰箱中拿出食物服用,一定要將從冰箱中取出來的食物在常溫中放置一段時間之後在服用。

  2、注意保暖,一年四季無論天氣寒冷或者是炎熱保暖工作也一定要做好。一些重點部位的保暖工作很重要,例如胸腹部、腰部、膝部以及肩部等,女性朋友不能夠為了愛美而穿一些露臍裝或者是超短裙,特別是冬天的時候不要穿短裙。除此之外,夏天睡覺的時候也最好能夠蓋上薄被,這樣對身體更好。

  3、多做一些溫和性的有氧運動,陽虛體質的人群選擇的運動一定要是溫和性的,有氧運動是最好的,例如太極拳、慢跑以及快走都是不錯的選擇,千萬不能夠長期游泳。另外,這種體質的人群不能夠過度運動或者是選擇高強度的運動,因為大量的出汗會導致身體中陽氣外洩,不利於健康。

  4、夏天不能長時間吹空調,對於現代人來說夏天吹空調是一種很好的避暑方法,事實上對於陽虛體質患者來說並不好。除了吹空調之外,睡覺之前洗澡、頭髮沒幹睡覺等等都是不好的習慣,容易導致身體健康受損。無論是陽虛體質患者還是其他患者,熱水泡腳都是一個很好的養生方法。

  5、多吃一些熱性食物配料,生活中很多食物的配料都屬於了熱性的,例如香椿、蔥、姜、大蒜、花椒、胡椒、香菜等等。另外,冬天的時候可以選擇火鍋服用,對身體有好處。

  6、陽虛體質如何調理,平時可以服用一些具有滋補身體的湯藥,例如十全大補湯、理中湯、四君子湯、腎氣丸、右歸丸等等,這些中成藥服用之後都對身體有好處,同時還可以調養體質。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這些補藥在服用之前最好能諮詢醫生,而不是自己胡亂服用。

  適合陽虛體質養生的食物

  陽虛之人宜吃下列食物。

  狗肉

  性溫,味鹹,能溫補陽氣,無論脾陽虛或是腎陽虛,皆宜食之。民間早有“陽虛怕冷,常吃狗肉”的習俗。對平素四肢欠溫、腰膝冷痛者,每年入冬以後,經常食狗肉,最為適宜。

  羊肉

  性溫,味甘,為溫補佳品,有溫中暖下、益氣補虛的作用。陽虛之人宜在秋冬以後常食之,可以收到助元陽、補精血、益虛勞的溫補強壯效果。

  雀肉

  性溫,味甘,有壯陽益精、暖腰膝、縮小便的作用。凡陽虛羸弱、小便頻數、腰膝怕冷、四肢不溫者,食之最宜。《養老奉親書》中就曾介紹,對老人陽氣乏弱者,用麻雀肉煮粥食。

  海馬

  性溫,味甘,有補腎壯陽作用。《本草新編》記載:“海馬,入腎經命門,專善興陽。”明·李時珍還說:“海馬暖水髒,壯陽道,其性溫暖,故難產及陽虛多用之。”尤其腎陽虛弱之人,食之最宜。

  乾薑

  將生薑晒乾或烘乾後即為乾薑。生薑偏於散寒,乾薑更有溫中回陽,尤其是有溫暖脾陽的作用,著名古方理中湯即用之。《本草正》中曾說:“下元虛冷,而為腹疼瀉痢,專宜溫補者,當以乾薑炒黃用之。”凡陽虛怕冷、脘腹冷痛、四肢不溫者皆宜用之。

  胡椒

  性熱,味辛。明·李時珍稱其為“純陽之物,暖腸胃。”《本草經疏》亦云:“凡胃冷嘔逆,心腹冷痛,大腸虛寒,四肢如冰等,誠為要品”。清代醫家黃宮繡還說:“胡椒比之蜀椒,其熱更甚,凡因火衰寒入,治皆有效。”中醫理論認為,火衰與寒入是有區別的,火衰乃指人體本身陽氣衰少,而寒入當指寒邪侵襲。胡椒散寒力強而溫陽力遜,誠如黃宮繡所云:“胡椒止有除寒散邪之力,非同桂、附終有補火益元之妙。”然而,陽虛之人,寒邪易犯,故食之亦宜。

  肉桂

  性熱,味辛甘,是最為常用的調味食品,有補元陽、暖脾胃、通血脈、散寒氣的功用。李時珍認為:“肉桂下行,益火之原。”《奉草匯言》亦稱:“肉桂,治沉寒痼冷之藥也。下行走裡之物,壯命門之陽。”古代凡治療陽虛之名方,如右歸丸、金匱腎氣丸等,皆用肉桂為主藥。肉桂甘辛大熱,不僅能補陽氣,又能散寒邪,故凡陽虛怕冷、四肢不溫、腰膝冷痛之人,最宜食之。

  荔枝

  性溫,味甘酸,為一種溫補果品。《玉楸藥解》說它“暖補脾精,溫滋肝血。甘溫滋潤,最益脾肝精血,陽敗血寒,最宜此味”。《泉州本草》還說:“荔枝壯陽益氣。”若陽虛又兼氣血不足之人,宜經常吃些荔枝。

  茴香

  性溫,味甘辛。有大茴香與小茴香之分,兩者均有溫陽補火與散寒理氣作用。陽虛火衰和寒凝氣滯者,食之皆宜。金元醫家李東垣認為:“小茴香補命門之火”。《醫林纂要》也認為:“茴香,大補命門,命門火固,則諸寒皆散。”茴香辛甘溫,作為調味品,陽虛體質宜少量常食之,確有補陽散寒的效果。

  肉蓯蓉

  性溫,味甘酸鹹,有溫補腎陽的作用,中醫多用以治療陽虛便祕,或陽虛怕冷、腰膝冷痛。《藥性論》中說它“益髓,壯陽,大補益”。近代名醫張山雷認為肉蓯蓉能“溫養陽氣,補陰助陽”。肉蓯蓉主產地在中國的西北地區,當地民間對陽虛之人,常用肉蓯蓉同山藥、羊肉作羹服食,認為“食之勝服補藥”。

  冬蟲夏草

  善壯命門之火,益精髓,補肺氣,故陽虛體弱者食之最宜。

  人蔘

  性溫,味甘微苦,除有大補氣血的作用外,也兼有溫陽補火的功效。正如《本草正》所云:“人蔘,氣虛血虛俱能補,陽氣虛竭者,此能回之於無有之鄉。”《醫學啟源》認為人蔘“治脾胃陽氣不足”。《本草蒙筌》說它“滋補元陽”。大凡陽虛體質,均宜服食。

  蛤蚧

  性平,味鹹,有補腎壯陽益精血、溫肺止嗽定咳喘的作用。《本草再新》就有“蛤蚧溫中益腎,固精助陽”的記載。明·李時珍還認為蛤蚧功同人參與羊肉,他曾說:“補可去弱,人蔘、羊肉之屬。蛤蚧補肺氣,定喘止咳,功同人參,益陰血,助精扶羸,功同羊肉。”可見蛤蚧乃溫補之物,故陽虛體質宜食之。

  獐肉

  性溫,味甘,能補益五臟。《隨息居飲食譜》中記載:“獐肉甘溫,祛風,補五臟,長力,悅容顏。八月至十一月食之,味美勝羊。”由於獐肉屬溫補性食物,性同羊肉狗肉,故陽虛怕冷之人,食之尤宜。

  鹿肉

  性溫,味甘,為溫補性食品。《醫林纂要》中就說它“補助命火,壯陽益精”,對中老年人陽虛怕冷、四肢欠溫者,食之尤宜。鹿腎、鹿胎,功同鹿肉,陽虛之人食之亦宜。

  此外,陽虛體質還宜吃羊骨、牛鞭、狗鞭、海蝦、淡菜、韭菜、鮮生薑、大蔥、丁香、豆蔻、蓽澄茄、鎖陽、桂圓、黃芪、紫河車、白酒等。

四季養生法之秋季養生
陽虛體質夏季養生
相關知識
陽虛體質的人如何養生
陰虛火旺體質的人如何養生
血瘀體質的人如何養生
溼熱體質的人如何養生
陽虛體質的人喝什麼茶養生
溼熱體質夏季如何養生的好方法
不同體質的人怎麼養生
氣虛體質的表現及養生方法
溼熱體質秋季如何養生
寒性體質冬季如何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