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人做生意的技巧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如何從做生意過渡到做企業,這是我們在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走商業化道路必須認可和思考的一個問題。接下來請欣賞小編給大家網路收集整理的。

  

  如果你漫步在深圳的街頭,你會很容易識別潮汕人開的店。首先他們的招牌店名一律是中國傳統的“誠、昌、達、高”等這些吉祥字的組合,並沒有特別的新意。潮汕人開的店形象設計一般也不很講究,他們的店面LOGO標誌一律是店面名字的拼音字母的組合,很少用英文的,一般也不專門設計。另外,店門口一律功夫茶的擺設,穿著拖鞋守店的老闆操一口難懂的潮州話,並且對不是說廣東話的顧客總是不冷不熱的態度,這些都構成了許多潮汕人開的店面的外在形象特徵。

  可是,就是這些形象不怎麼樣的潮汕人開的店,控制了深圳大部分的零售渠道。不僅潮汕人開的士多STORE商店的音譯店無孔不入,滿街都是,而且深圳主要的批發專業市場如深圳通訊市嘗電腦市嘗深圳小店的主要進貨地湖貝路批發市場等,大都是潮汕人在經營把持。

  很多深圳白領們開的店,還有一些大公司開的有著很好形象的正規連鎖店,很多時候往往就是競爭不過這些“散兵遊勇”。雖然他們心裡往往看不上上面所說的形象不怎麼好的“潮汕店”,甚至看低這些沒有多少文化的潮汕人,因為他們有著普遍的初中沒有畢業就經商的傳統所以一寫潮汕人的發家史就一定要說某某初中沒有畢業通過自己的努力做到了身價多少個億,包括華人首富李嘉誠先生。

  但白領們又不得不佩服這些潮汕人的店比他們的店活得“滋潤”多了,賺錢的本領高多了。敝人在打工之餘也曾在深圳開過一家手機店,周圍的競爭對手全部是潮汕人開的手機店,而且所有的手機批發商都是潮汕人,再加上本人曾經擔任一家著名保健品公司的深圳經理,面對的經銷商和小藥店大部分也是“潮汕系”,於是有意識地觀察與揣摩了一些潮汕人不為人知的開店“祕笈”,希望能給大家一些啟發。

  潮汕人開店成功,或者說會開店,首先是源於潮汕人開店經商的傳統優勢。開店成為潮汕人的一種最基本生活方式。“餓死不打工”是專門針對潮汕人說的。很多潮汕人都是十幾歲幫助家裡看店做生意,或在鄉親的店裡幫忙,很早就學會了經商的本領的。另外,很多潮汕人把開店賺錢作為人生的惟一目的,這種非常現實主義的對生活沒有其他幻想的專注心態,以及與生俱來的生意頭腦,是十分有利於他們的開店經商成功的。

  另外,一個眾所周知的優勢就是潮汕人的團結與他們特有的相互認同的人際關係,這個優勢是其他地方的人無法比擬的。批發渠道很多是潮汕系,零售渠道大多也是潮汕系,他們互相幫襯、互通有無、共同發財,總是能拿到最便宜的貨源,開店賺錢比其他的地方人更容易一些,況且他們往往還能吃苦耐勞。但這些因素不說大家也知道,而具體說到不為外人所知的開店賺錢的操作層面的技巧,潮汕人還是有著許多獨特的經營手段值得我們借鑑的。

  潮汕人做生意的手段

  換出財源

  換貨技巧是潮汕商人慣用的技巧。許多人門路不同,各走一經,能從廠家以最低價格拿到某種產品,但他絕不就此打住,而是積極與另外一些潮汕批發商彼此換貨。這樣他們通過交換,彼此手中就有了許多種最低價的產品貨源。於是,就有了更多的小店找他們進貨,他們也就賺到了更多的錢.

  汕頭人陳元朗找到深圳廣信酒店的業務主管,要租酒店門口一角賣水果,月租金1 000元。主管同意了,但囑咐保安員悄悄統計水果攤的銷售額。讓他萬萬想不到的是,陳元朗靠賣水果,一個月銷售額竟達1 7萬元,這使他 極度震驚和難以理解。於是,他軟硬兼施,以請吃飯和要趕他走為由,終於套出“祕訣”。陳元朗的拿手貨源是海南菠蘿,又運用換貨手段,從同鄉處得到進口洋桃等十幾種原價水果。廣信酒店屬寫字樓,每到上下班或中午休息時間,有大量女職員進出,陳元朗以微利出售洋桃,讓女職員個個瞪大了眼睛,踴躍購買。並且成了陳元朗的義務宣傳員,使陳記水果攤一時聲名四起。於是批發加零售,微利加暴利,陳元朗不動聲色,直忙得收不過錢來。

  現金為王

  潮汕人看重現金流,見利必出貨。用他們的話說就是“百賒不如五十現”。不像其他地方的商人,一定要賺到規定的利潤才肯出貨。

  深圳老東門大名鼎鼎的“萬順昌”電器店,是由汕頭人黃金炳開辦。“萬順昌”電器以按進貨價出貨著稱,但生意從不虧本,原因何在?實際情況是:雖然電視、洗衣機等大件電器不賺錢,但贏得了人氣。再靠人氣賣小電器和配件。恰恰是這些小電器的利潤都是很高,銷量一大,利潤自然可觀。這是典型的“送你燈,讓你買我油”的策略。

  又因銷量可觀,廠家為“萬順昌”無償打廣告,熱熱鬧鬧的燈箱、霓虹燈等全不花錢。而且,許多電器廠家按銷量返利。所以,黃金炳不但白白賺下人氣落下物美價廉的好口碑,更是雜七雜八沒少盈利。

  商者無域

  “商者無域”,是說潮汕人頭腦靈活,什麼賺錢做什麼。表現在開店方面,就是隨時準備變化,靈活適應市場。在深圳,當年的怡景花園小區剛剛建起,潮汕人看準新居家裝的空檔,立即潮水般在周圍開起了系列店鋪。各種裝飾材料店、五金店、窗簾店等滿街都是,對新居民狠狠賺了一筆。而一兩年後,待小區居民已經住穩,潮汕系們又及時改頭換面,紛紛將原有店鋪變為餐廳、藥店、髮廊等,其靈活經商頭腦可見一斑。

  潮汕人往往在生意之餘,三五成群地聚在店裡喝功夫茶。每每這時談論的是誰怎麼發財、哪裡又有賺錢的機會等,小店此時變成了“資訊中心”。當時怡景花園南門邊的“榮昌記”五金店便是典型的潮汕會所,他們操著難懂的汕頭話聚在那裡喝茶,並爭論不休。忽然,幾乎一夜之間,所有的裝飾店全部向日雜店、服務店“轉軌”,彷彿經過開會決議一般。

  造勢高手

  潮汕人開店喜歡將店面與倉庫連在一起,表面看去很雜亂,到處堆滿貨物,甚至難以落腳。有些人可能覺得店堂存貨影響形象,其實有時反而會有利銷售。在典型的“潮商區”,給人們的普遍印象是那裡人頭攢動,極為熱鬧。他們在店鋪大量堆貨,並將店鋪牆體打通,製造貨源充足、人氣旺盛的境況。

  以潮州商販賴明旺為例,他開的“旺達鑫”服裝店索性打掉所有牆體,只留下水泥框架柱,且攤位大面積延伸出店面,服裝甚至掛滿外牆,本來30平方米的鋪面讓人看上去足有7 0平方米開外。他從不租賃庫房,貨全部堆積在店鋪的中心部位,甚至賣完的空箱也故意不搬走,而是高高摞起。這看起來簡直就是最生動的廣告:瞧,我的生意多火!就靠這些手段,賴明旺的店鋪給外地人極火爆的印象。

  潮汕人做生意的竅門

  1.需要勇氣,更需要智慧。 謀定而後動,不做半路出家的和尚。

  想創業就要考慮風險,怎樣有效的規避創業初期的風險問題呢?中國商界有句俗語:"做熟不做生",創業者對於自己熟悉行業的運營過程早已深諳不惑,行業風險的巧妙規避應該遊刃有餘,反之,這創業的第一步沒等邁出,就被風險絆倒了。

  2.豐富的資源, 資源是一個企業成功的基本因素,其中最重要的幾個資源分別為人力資源、資金和公共關係。 人力資源:人乃萬物之靈,只要有企業,有商業活動,就必然有人的存在。人力資源是企業發展壯大的決定性因素,優秀的人主要的核心人物完成優秀的工作,一個企業在創業初期,需要優秀的人更多指的是優秀的管理者來"指點江山",而企業在度過創業期之後,從優秀到卓越更需要有優秀的人管理者來完成。 資金:雄厚的資金實力是企業創業、發展、壯大的堅實後盾,其作用如同水、糧食之於人體一樣,毋庸質疑,沒有資金自有、融資等,還是不要衝動的好。

  公共關係:中國現有的政治、經濟體系決定了大多數企業如果沒有良好的公共關係就別想把企業做好極個別除外,只要你辦企業,哪怕開個小商店,工商稅務等各種政府職能部門盯著你不放,什麼時候"喝"夠了你的油水,什麼時候算你有好日子過喝得夠嗎?。還有市場競爭不公平、新聞媒體的失實報道等,就是得罪了街頭上的小混混你也別想好。中國的公共關係啊,只能用兩個字表達--複雜。

  3.創業者,首先,創業者具備應有的基本商業素質嗎?懂得經營管理嗎?能有效利用好已有的各種資源嗎? 素質在於教育,只要肯學習,每個人都會有很大的提高。而經營管理則是一門"藝術",這門"藝術"中,重要的是經營者是否能玩轉各種資源,當然,重要的是人力資源。優秀的人可以幫助經營者管理企業、制定商業計劃,甚至可以搞融資,可以搞公共關係,經營者只要聽報告、做決策就可以"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了。比如三國時期的劉備,文有諸葛亮出謀劃策,武有關羽、張飛、趙雲等攻城略地,豈能不獨霸一方?再看今日的阿里巴巴創始人、執行長馬雲,其不懂得技術,但尊重專家和技術人員的意見,所以有今日之成就。

  

潮汕人做生意名言
擺地攤做生意的經驗
相關知識
潮汕人做生意的技巧
潮汕人做生意的專案有哪些
潮汕人做生意名言
合夥做生意的技巧
擺地攤做生意的技巧
誠信帶人做生意的名言
溫州人做生意的方法
女人做生意的專案
一個人做生意的專案
客家人做生意的專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