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人生哲學的讀書筆記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20日

  人生問題是道家哲學的一個內在主題。道家哲學以“重生輕物”為出發點,其思想體系以“道”為核心,其基本精神卻在“自然”兩字。下面就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希望大家喜歡。

  一:道家思想的核心,道家哲學思想的現實意義

  一個人的幸福和人生成就與自身的品德以及價值觀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道家哲學代表人物“老子與莊子”的著作,給出了人類品德提升的方法和價值觀。分享道家思想的核心,道家哲學思想的現實意義。

  下面舉幾個方面來加以說明

  第一:虛榮心帶來的痛苦

  如果以品牌,炒作,證書來證明一個人或某件物的價值。人們往往會被矇騙。人們應該去發現一個人或一件事物真正價值所在。因為虛榮心的關係,人們往往會花大價錢買價效比超低的東西。好比一個人買了一件名牌花了兩千,而他去在別人面前炫耀時,別人卻會認為這件衣服值兩佰元。這是因為別人是以這個人的水準來橫量這件衣服的。這樣花大價錢不僅沒得到快樂反而得到痛苦。有的人去有名的大學校花幾萬學知識,只是為了證書。而在名氣小的學習班可能只要幾千就能夠學到同樣多的知識。往往學習班的老師在教授時會更用心。等畢業大學校當然有證書,可是應聘去,老闆要的卻是實力,那個證書就沒有用了。而且如果以證書來評價一個人的水平時,往往會有一些人花錢買來假證書,濫竽充數。使很多真正有才華的人不能去發揮自己的價值。只有去掉虛榮心才能遠離這些痛苦。

  第二:無私的人才能成就自己

  老子用天地做比喻,天地因為無私所以才長久。這個道理其實以經證實了,很多偉人就是以群眾的利義為第一,所以他就有了人民群眾的擁護。而且會名垂千史。就算老百姓,一個尊重別人,能夠站在他人角度思考事情的人,人際關係就不會變壞。一個喜歡幫助人的人,自然也是受人喜愛的。

  第三:去掉對物質過份追求,找到自己真正的人生價值

  一個人的成就和人生觀,如果建立在以金錢數量衡量和物質享受上。就不容易樹立自己發展的目標。很容易變成那種如同無頭蒼蠅一樣亂竄沒有目標的人。還會因為自己的慾望,給社會和他人造成很多的不和諧。這樣就容易危及到自身的安危了。一個人的人生觀應該建立在個人價值體現與社會貢獻上面。有很多科學家,藝術家等。他們追求是建立在發揮自己的專業領域上面。他們更關心的是自己的價值與人類發展這樣的事情上面。這樣的人,對於物質享受非常淡泊。他們創造了巨大的成就,也因此而名利雙收。不僅僅科學家,就是一個職位不是很其眼的人,做好自身的本質工作也會給自己帶來很大的快樂的。物質享受這種東西是未不是本,不應本末倒置。

  第四:不要從外表去衡量

  被揭懷玉這一章里老子用聖人外面穿著粗布的衣服裡面揣著寶玉這個比喻。 表達了人的行為和外表某些時候與內在本質不一樣。好比一個在人群中喜歡譁眾取寵的人,這樣的人比較不可靠。一個太容易打動女人的男人,在感情方面往往是隨便和不付責任的。一個太注重外表著裝體面的人,內在有可能是空虛的。某些時候這樣的人因為要掩飾內在的空虛和迂腐。所以說人不能看外表。現在人們往往會注重一個商品的包裝,可是包裝越好,價效比越低。

  第五:穩重很重要

  重為輕根,靜為躁君。這是說重是根本,靜是主宰。一個人的言行舉指。太過於輕浮,很容易喪失人格。沒有人格的人對他人而言是沒有威信的。如果一件事的大原則輕易改變,對這件事而言是不穩定的。一個說話不算數的人,會失去信譽。失去信譽,就容易失去了做事的根本。

  第六:懂得考慮全盤

  道的思想其實很多就是從全盤來考慮事情。人們往往會過於重視一時的情況而忽略整體。有句話常說,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越容易得到的利益帶來的弊端就越大。進展的太快,就容易出不穩定。正所謂物極必反。圖一時享樂而做出不道德的事,往往會很痛苦。第二層意思,是指事物的發展是迴圈式上升的。就是每件事都有上升期和下降期。周而復始,從整體上看是上升的。有時候人們會受到感情和事業的挫折,卻不知道這些挫折是為了上升又一個高度而存在的。好比夫妻吵架,從整體上看是增進感情,增加了解。事業不順是為了讓自己的能力有所提升。正所謂一陰一陽為之道。

  二:道家的人生哲學

  道家思想中有關人生的哲學,含義之深邃,涵蓋面之寬博,確實令人歎為觀止,無怪乎古今中外的許多哲人為之傾倒,並奉之為立身行事的座右銘。我們把它概括為道家所追求的處世態度、養生之道、自然觀和精神境界等幾個方面,談談我們膚淺的認識。

  “重生”“貴生”與“養生”,是道家整個哲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充分體現了道家對生命和現實人生的高度關注,就這方面而言,道教與道家達到了其他宗教、其他古典哲學所難以企及的高度。我們總覺得道家這方面的相關哲學理念,與我們今天所倡導的建設和諧社會的目標,及“以人為本”的指導思想是完全吻合、息息相通的。引導人們合理、睿智地安排人生,汲取道家有關“重生”“貴生”與“養生”哲理思想的精髓,使之在現實的道德建設中發揮其應有的積極作用,當是現代道家思想文化的研究者和廣大道教信徒們不可推卸的崇高責任。

  一、道家的處世態度。

  據《史記•老莊申朝列傳》載,孔子曾問禮於老子,老子這樣說:“君子得其時則駕,不得其時則蓬累而行”。後來,儒家的另一位代表人物孟子,據此演繹為“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

  據此,我們可以認定,道家的處世觀,既是“出世”的,也是“入世”的。道家歷來主張“濟物利人”、“扶危濟困”和“追求大同”,“入世”,應該是沒有問題的。重要的是對老子那段話裡的“時”的正確理解與把握。我們認為這裡所說的“時”,指的是機遇,亦即客觀條件的成熟與否。具備一定的客觀條件其中甚至包括自身的智慧、能力,“得其時”了,就應該努力多作功德善舉,為社會作貢獻,為天下蒼生謀福祉;如果客觀條件不具備,“不得其時”,則應該保持虛靜,完善自我的身心修養,甚至包括去創造條件,以待時機,而不作非分之想,或輕舉妄動。總之,在“出世”與“入世”的問題上,道家所尊崇的是“順其自然”,亦即不違背萬事萬物的客觀規律,持科學的、切合實際的態度。

最後一頭戰象讀書筆記
關於人生好句摘抄
相關知識
道家人生哲學的讀書筆記
馮友蘭人生哲學的讀後感
淡定的人生不寂寞讀書筆記範文
關於小學一年級學生寒假的讀書筆記精選範文欣賞
大學生讀市場營銷學的讀書筆記
教育教學的讀書筆記
把笑臉帶回家概括本文的讀書筆記
關於國學的讀書筆記
孫權勸學的讀書筆記
智取生辰綱的讀書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