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創業者先進事蹟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只有實踐過,才能深切的感受到創業的不易。如何在絕境中突圍,是創業者每天都思考的問題。看看那些餐飲行業創業者的事蹟,感受他們勇於創業的勇氣,從他們的故事中,激勵自己走出困境。

  一:

  湘潭80後女強人餐飲創業的故事

  “不是所有女人都願意做女強人的,之所以成為女強人都是因為環境所逼出來的,做女強人是件很累的事情”。這句話居然會出自一位80後的創業女強人之口,你會不會也跟我一樣詫異,如此陽光,如此強大的她究竟經歷了多少艱辛,才會發出如此感慨!她叫馮婷,現在是湖南湘潭一家餐館的老闆。

  初次見馮婷,在一個飯局上,全程鮮有言語的她,端起酒杯一飲而盡的時候,我在心裡默默的給她打上了“女漢子”的標籤。她雖然沉默少言,對於同席人的調侃與玩笑卻都從容的迴應著,始終仰著陽光的笑面。完全不似一個初入社會的80末女青年,更多了一份遊歷社會多年的沉穩,同桌人都笑稱她是湘潭的創業女神,由此,我對她充滿了好奇。

  有時候,緣分就是這樣的神奇,在一個宴席上分別的人還會相聚在另一個餐桌。我跟馮婷美女就是這樣,因為霸王餐活動,我倆多次在餐桌相逢。她的熱情支援令我受寵若驚,也一掃她在我心中的高冷形象。但每次活動都匆匆而來匆匆而散,也不曾好好跟這位有著傳奇名號的美女創業人取取經。

  近日得閒,我倆相約在基建營的“味角餐廳”小聚,跟這位創業女神面對面的深聊一番,也讓我看到了這位女漢子般的女強人的另一面。倘若不是一番深聊,有誰知道她曾為減輕家庭負擔而棄學,有誰知道她上大學就已經能獨當一面在職場奮戰,又有誰知道她為了業務在餐桌上像個漢子樣屢屢舉杯,更不會有人知道,她曾半根火腿腸吃一頓,三個饅頭過一天。而這些,她從沒跟任何人說起過,就像是一朵孤傲的向陽花,永遠只能看到她向陽的一面。

  她是一個倔強女人,哪怕是在最辛苦最拮据的時候,也是一副滿足的姿態,在家人、在朋友面前,她雖然很忙,但是什麼都不缺;她是一個強大的女人,當同年齡的朋友還在跟父母撒嬌時,她就開始為自己的小店奔波;她又是一個平凡的女人,在最美好的年華里她結婚生子,嚮往一份簡單的相夫教子的生活,但她的性格容不得她這麼閒散的生活。

  一切都因她是一個執著的女人,在婚姻事業雙收的現在,仍不忘曾經餓著肚子許下的諾言:“總有一天,我會開一家餐廳,做一切自己喜歡吃的。”如今,已經可謂人生贏家的她,毅然掏出全部積蓄做起了自己的餐飲店。

  “來御來三汁燜鍋”、“涮時候迴轉小火鍋”、“甜蜜轉身甜品”,這些成了她傾盡心血的全部,對店子的呵護更是甚過對年幼女兒的照顧。她說,“不是因為做而去做,而是因為以前很想做而做了。”作為餐飲行業的菜鳥,她始終抱著一顆謙卑的心到處向餐飲前輩取經,得到很多餐飲前輩的支援與鼓勵。

  她的執著成全了她的夢想,而現在,她用心的灌溉著她的夢想。她嚮往的簡單生活不再簡單,而變得更加勞碌繁忙,她總是力求什麼事都能親力親為,餐廳、廚房總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有時候保潔的工作她也一併包辦了。店裡的員工都稱遇上一個美女老闆已經不易,遇上一個如此敬業的老闆更是難得。

  對於餐飲,她在取經後也總結出自己得一番心得,“做餐飲,除了要食材新鮮、食物美味之外,服務很重要,我儘量讓我們的服務得到大家的認可。”為了保證服務到位,她在試營業期間就籌辦了三天的百人試吃活動,這是在檢驗自己的服務培訓成果,也是在檢驗店裡服務承載能力。這一活動得到了湘潭廣大吃貨的一致追捧,天天人氣爆棚!

  創業女神就是陽光、執著、堅強又力求完美的人,她的親力親為也給店裡員工起了很好的帶動作用,她也希望,通過自己與團隊的努力,能讓服務行業被大家所稱讚。在此我也恭喜創業女神成功圓夢,也祝福她越來越強大!

  二:

  一杯2元現榨豆漿,賣進50所高校,月入十萬

  這家僅15平米的小店,只有1個店員,從清晨到晚上,只賣豆類粗糧產品,一月營收竟有10萬元之多。它是怎麼做到的?

  現在,“豆漿記憶”主立足於重慶,已經有50多家店,再加上沒有營業和開在四川、貴州的店,已經有70家店,今年的預計新增店面200家,營業額衝刺4000萬。它是怎麼做到的?

  這家名不見經傳的早餐飲品店,相比校內其他飲品店。雖然位置比較偏,但是卻更為拉風惹眼。成立不到一年的高校小店竟把時尚潮流的奶茶店和甜品店的風頭搶了大半,2元“屌絲”豆漿產品逆襲“高富帥”到底憑什麼?

  豆漿記憶是怎樣練成?

  說起豆漿記憶,就不得不提起它的“幕後運作者”——劉斌。劉斌是誰?

  這個81年出生的重慶崽兒長得敦厚老實,不善言談,卻是重慶的活地圖。用他的說法,這都是“讓學生喝到品質豆漿是他畢生追求”。2006年,不滿1週歲的兒子對牛奶過敏。他為了讓兒子營養均衡,有一天早上,家裡剛好打了豆漿,抱著試試的心態,餵了兒子豆漿。第二天,他又換了幾種穀物,發現兒子兩眼直勾勾地望著豆漿。原來兒子又想喝豆漿了。經過這樣幾次反覆地嘗試,兒子真的愛上了豆漿,也沒有再出現過敏的症狀,懸在心中的問題,一杯小小的豆漿便幫他解決了。

  憑藉多年經商的直覺,當時劉斌就想,豆漿的植物蛋白其實更適合國人的需求,既然不滿週歲的兒子都愛喝,應該有市場。現在回頭看看,或許這就是他想要創業的初衷。

  放眼全國,尤其是高校細分市場,學生們更需要營養的早餐,加上豆漿平價的屬性,符合學生的消費水平。另一層意義,豆漿也是他與兒子甜蜜回憶的載體,每次一想到兒子,他更堅信,一定要做好豆漿的品質,所以取名叫“豆漿記憶”。

  所謂的商業之美,就其本質而言,是人們對自然與物質的一種敬畏,並在這一敬畏之上,讓自己的匠心為供奉,投注一生。

  產品:打造老乾媽式品質

  眾所周知,老乾媽成名前,有個小故事。當時陶華碧用省吃儉用積攢下來的一點錢,開了個簡陋的餐廳,專賣涼粉和冷麵。憑藉風味獨特的辣椒醬,聞名而來的顧客越來越多。

  一次偶然的機會,很多客人吃完涼粉後,又取出錢來買一點麻辣醬帶回去,甚至有人不吃涼粉卻專門來買她地麻辣醬。她心裡又納悶了:麻辣醬充其量只是一種食品作料,這些人買這麼多回去,吃得完嗎?

  一天中午,因麻辣醬賣完後,吃涼粉的客人也沒有了。她心裡憋得慌,就關上店門,想出去看看別人地生意怎樣。她走了10多家賣涼粉地餐館和食攤,卻發覺人家地生意都非常紅火。原來這些人的麻辣醬作料都是從她那裡買來地!

  思來想去,最後陶華碧下定決心,關掉涼粉兒店,開辦了一家辣椒醬的工廠,“老乾媽誕生了。現在產品遠銷海內外,成為名副其實走出去的民族品牌。

  與老乾媽成名之路不同的是,劉斌一開始就想到為其他店家供貨,既節約成本又能瞭解顧客對豆漿的喜愛程度,這種經營方式適合初創企業用來打磨產品。因為剛創業那段時間他大部分資金都投入到豆漿的原材料、裝置上,實在沒有更多開店資金。在他看來,只要將產品做到極致,顧客自然會愛不釋手。

  劉斌至今還記得那個場景,當時他給第一家店供貨豆漿,沒想到一天下來只賣出了一杯豆漿,滿心失落。但是他沒有想到就此放棄。一月過後,他供應的豆漿成為了招牌。“甚至有食客來了只是為了點杯豆漿。”劉斌說,當時自己一天的銷售額就能達到五千元了。

  為什麼定位高校?

  隨著劉斌的豆漿被更多的餐館接納,在第一年3家聯營店的基礎上,每年都有新店加入,平均每年業績按40%的速度增長,這些沉甸甸的資料背後全是顧客對豆漿的喜愛,堅定了他做豆漿的心。

  聯營的模式走通了,但並沒有滿足劉斌的理想。為了加速“豆漿記憶”的發展,他開始關注高校市場。

  2010年,健康飲食的風潮推動了全國餐飲行業的變革,綠色、安全成為消費者選擇飲食的首位。在劉斌眼中,這成就了他進入高校市場的優勢。

  “因為豆漿濃稠度。”劉斌說,要達到濃稠的口感,需要精準把握製作的時間和溫度,這些細節如果做不好,就會有食物中毒的危險。因此,各大高校食堂為了保證安全,通常就會熬得比較淡,也導致口味不好。如果既能保障安全又能滿足口味,就成了我的機會。

  後來,“豆漿記憶”果然以濃稠的高品質豆漿得到學生的認可。雖然進駐的第一所高校——重慶大學,當年其食堂的豆漿只要3毛錢,但“豆漿記憶”2元的價格,還是沒能阻擋絡繹不絕的學生。

  截至目前,“豆漿記憶”已覆蓋重大、重師、理工大、重郵、川外、西南大學等50多所學校,為50萬學生服務,業績以每年2~3倍增長。中國有高校、高職、高中學生7000萬人,市場潛力無限。

  經營:合夥人模式解決員工為誰幹

  在劉斌進軍高校的過程中,也遇到了很多困難。

  首先,早餐本來就早,而製作豆漿的速度又比較慢,必須要凌晨4點就進店準備,洗豆子、挑選、熬製等,這樣才可以保證學生起床後,喝到香濃的豆漿。

  其次,為了節約人力成本,更多的高校店裡只有1個營業員,熬製豆漿、收銀、銷售等店裡的所有工作流程,全部落到一人身上。起得早,工作時間相對較長、枯燥。

  由於工作辛苦,大多數店員幹不了一個月,便主動辭職了。員工離職了,只好管理層們自己上陣,不能因為沒人上班,耽誤學生早餐和營養。不能老是這樣,必須想個辦法解決人員流失的問題。

  後來,他想到一個既能提高店員收入又能調動員工積極性,每月還能多賣出豆漿的方法:合夥人制。即,將學校店委託給經過各項考核的店員經營,根據當月的營業額,按照一定的比例分享收益。當時,一線店員平均工資3000多,最高的接近1萬。

  那時候,在西南大學有位夥伴叫李命琴,店面生意被她經營的紅紅火火,為了賣出更多的豆漿,凌晨3點就進入食堂工作,因為天色太早,食堂是不開門的,她就偷偷爬窗戶溜進去。

  劉斌每次回憶起這些故事,心裡總是很感動、很溫暖。在他看來,小夥伴是和他是站在一條線上的,心是在一起的。所謂得人心者得天下,人心齊泰山移,大概說的就是像這樣的故事。

  像豆漿記憶這樣堅持做好一個產品的創業者還很多,他們在創業的路上簡單地長跑,簡單地做一件事。

  他們做事,只為意義本身,所謂的成功,只是一個結果,它也許水到渠成。

2017中餐廳第一季插曲背景音樂BGM所有歌曲
女孩楚辭詩經取名氣質的名字
相關知識
餐飲創業者先進事蹟
創業者先進事蹟材料
農村創業者先進事蹟
創業者先進事蹟
農民創業的先進事蹟***2***
餐飲創業者的成功故事
餐飲創業失敗故事
餐飲創業致富的事例
優秀黨務工作者先進事蹟範文
女企業家先進事蹟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