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法讀書筆記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讀活法,你可以這樣做筆記:人的一生要經歷許多苦難,但正是這些苦難才能磨鍊我們的靈魂。那麼其他人會如何做讀書筆記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希望你喜歡。

  篇一

  讀完稻盛和夫的《活法》後,深深被他的哲學觀和人生觀所折服。其實他的企業經營哲學和生活哲學都很簡單,就是不許撒謊,不許給他人添麻煩,要正直,不得貪得無厭,不許只考慮自己的私人利益等等。就是這些簡單的理念,幫助了稻盛和夫走向成功,也幫助了京瓷走向成功。而很多精於算計,一切以自我為中心的人最終在商業世界中慢慢地消失了,甚至成為了商業醜聞的主角。

  其實有的時候,做人是很簡單的,成功也是很簡單的。稻盛和夫談到他自己的成功時,也說自己並沒有什麼過人之處,也就是擁有強烈的願望,推崇高尚的價值觀,並執著地對待工作而已。

  當稻盛和夫談到成功的兩大要素時,他列舉了樂觀與悲觀這對矛盾的極致應用。在事情的推敲設想階段,需要積極的樂觀心態,像李嘉誠所說的一句話:光景好時決不過分樂觀,要帶點悲觀去看待它;光景壞時決不過分悲觀,要帶點樂觀去看待它。這種平衡的思想用我們的古話說則叫中庸。

  在稻盛和夫的經歷當中,他要我們牢記有意注意的人生,具備準確的判斷能力。要能抓住事物的本質和核心,具備準確的判斷能力。這給我的啟示就是凡事要多用心,要多注重細節,去觀察到一些別人看不到的東西。

  稻盛和夫先生有一道“人生方程式”:人生、工作的結果=思維方式x熱情x能力,思維方式指一個人的原則和方向,在今天的企業用人當中,思維方式可能不是企業一開始就能看出來的,所以企業招攬人才之初,主要著重人在熱情與能力上的顯現。一個人有能力,有熱情才能為自己所在的公司或集團做出價值。在我個人的觀點裡,在這兩者間,我是覺得熱情比能力更重要,因為有熱情至少說明你是認同公司的文化和價值觀的,你也能夠為公司的成長而努力工作,如果能力不夠,只要你有熱情,那麼能力是可以在公司的成長氛圍中慢慢提升起來的。但空有能力的話,如果你不能付出百分百的的熱情,那對公司的作用也不會很大。有些人自恃能力卓越,不會站在團隊的角度把一些機會讓給其他人,從而帶動整體的成長,甚至會不把公司和其他同事放在眼裡,結果影響了整體的協作效率。這種人在公司和團隊當中也只會起到負面作用。

  稻盛和夫先生是一位高尚的企業家,他也主張把對領導者的考核標準中加進更多“德”的比重,不能一味地強調“才”。他強調人格第一,勇氣第二,能力第三。然而,他說道,目前的領導挑選方法本身還是存在著問題的,很多組織的領導不是以人格而是以才華和能力作為單一的選拔的標準。與人格相比,現在的人才配置普遍更重視用考試結果和測評成績表示的能力。其實這也可以理解,因為能夠在紙上顯現出來的東西通常比較直觀,而人格這些東西卻只能靠慢慢去挖掘,因此企業招攬人才之初通常偏向於選取最為直觀的辦法。他們想,與其重視人格這種模糊的因素,還不如重視才華這種容易直接帶來成果的要素來選拔領導。然而小贏憑智,大贏靠德,無德者對整個企業來說最終也將會成為阻礙因素,因此雖然選人之初難以直觀地看出一個人的品格,但是在之後的日子裡,加強對人思想道德的考核是非常重要的。無德者,難擔大任。商界當中,很多一時叱吒風雲的企業家就敗在“德”字之下。黃巨集生、黃光裕等人因為過不了“德”這一關而走偏了,鑄下大錯。而柳傳志、王石這些人因為恪守企業家精神,不違背企業道德而受世人推崇至今。我們的古人一直強調德才兼備,到了現在,這些傳統觀念都依然是值得我們永遠恪守的金玉良言。

  當讀到第四章的時候,我被稻盛和夫先生那種利他精神所感染了,我甚至一度相信,他的活法,是一種超越世俗的禪道,是一種無人能及境界。稻盛和夫先生是這麼對待利他精神的:為家人工作,幫助朋友,孝敬父母,通過這種虔誠而細小的利他行為一點點地延展為為社會、為國家、為世界那樣的大規模的利他行為。稻盛和夫先生是那麼想的,也是那麼做的。他主張降低長途電話費,不求利潤的最大化,有一定合理的利潤就好,讓廣大國民都能付得起錢,打得了電話。他還為了整體的國民利益而不惜放棄公司產品競爭,把市場拱手讓給對手。這種利他境界,我想能夠匹敵的人寥寥無幾。有的人說,人生性就是自私的,當連自己的需求都不能完全滿足的時候,怎麼去進行利他呢?其實,就如同書上所說,利己和利他總是辯證的關係,利他的同時也是利己。如果我們從更廣闊的視角去看事物,立足於更大範圍的個人行為上面,我們就可以發現,小單位中的利他在大單位看來就轉變為利己了。稻盛和夫先生認為,人生受“看不見的手”所駕馭,第一隻手是命運,第二隻手是從根本上掌控人生的無形巨手,叫“因果報應的法則”,簡單來說,就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命運和因果定律,這兩大原理支配著每一個人的人生。他認為,思善事,做善事,就能將命運引向美好。人類一方面受命運的支配,另一方面通過自己的善事善行來改變命運。可能大家會認為這是迷信,但從某種角度來說,這是一種良性的生活態度,是心靈上的一種有利趨向。因為這個法則可以不斷地去鞭策人們去拼搏進取,戰勝困難,同時日積一善,積善成德。三尺之上有神明,不要拋棄對上天、對自然基本的敬畏,這樣才能做到自律,做到謙遜,做到佈施,做到忍讓。有人說自己做了很多善事,平時也很努力工作,可生活卻屢遭不幸,為什麼做好人沒好報,付出之後沒有收穫呢?其實不是這樣,這只是命運一時凌盛與因果法則罷了,只要他不放棄,到時他一定會得到應得的收穫的。有的時候,因果報應法則難以被人看清並輕易相信,是因為人們只用很短的時間來衡量和判斷事物。思想、言行作為結果表現出來還需要相應的時間,在兩三年這個短暫的時間單位裡難以看出結果。這正應了中國的古話:不是不報,時辰未到。長遠地來看,誠懇地不吝惜善行的人不會永遠時運不濟,而懶惰、敷衍了事的人不可能榮華一世。

  寫到這裡,我想也差不多結尾了,但我對稻盛和夫先生的崇敬之情卻不會到達盡頭。在這裡,我以對稻盛和夫先生的一個整體評價來作為我讀書筆記的結尾,以此表達我對他的尊崇。在《活法》通篇當中,我讀到了稻盛和夫先生是這麼的一個人:心態良好,為人豁達,富有原則,公私分明,懂得感恩,為人謙遜,善於自省,樂於進取……當然,還有許許多多我尚未發現的品質,我會努力進行進一步的鑽研與探討的,在此也感謝老師所提供的閱讀材料。

  篇二

  春節期間,遵照董事長的指示,我用三天時間通讀了稻盛和夫先生的《活法》一書。閱讀的結果讓我喜出望外——原來著名企業家稻盛和夫先生還是一位傑出的哲學家,原來文化與哲學可以如此服務於企業!

  具體有兩大收穫。首先,我從書本上認識了這位未曾謀面卻似乎稔熟無比的稻盛和夫先生。稻盛先生是一位技術出身的成功企業家,是一位有機化學專業畢業卻在無機化學領域乃至哲學領域有著卓越貢獻的當代名家恰巧我也是學化學專業,現在也正在企業從業。縱覽全球,能將自己的企業引領進世界500強者有幾人?能在引領企業進入500強的同時,創造獨步天下、影響世界的企業文化與哲學精神的人又有幾人?能將企業家、哲學家雙重身份兼具一身的人更有幾人?恐怕除了稻盛和夫之外怕是沒有第二人了。

  其次,我從書本中深深感受到了稻盛先生簡樸卻厚重的哲學思想。其中飽含他70多年人生閱歷、生命體驗的一些原理原則,諸如極度認真、利他、單純、敬業、正當性、感激之心等最基本的人生準則,如同光芒閃爍的哲學精神,充盈全書字裡行間,內涵豐富,意蘊綿綿,令我受益良多,感觸深切,從中汲取精神力量、開闊胸襟,從中採納正氣、鼓舞士氣。

  現將讀書點滴體會簡述如下:

  一、人為什麼活著?針對物慾橫流的當下不安寧時代,稻盛先生提出這個最簡樸的人生命題。記得去年曾經在湖南衛視一次娛樂節目中聽過這樣一段對話。主持人:你覺得人活著為什麼?嘉賓:為了活著而活著。

  聽過這樣的對話,我們只能啞能失笑——這必定是缺乏思想的一類人的答案。倘若讓日本著名企業家、哲學家稻盛和夫先生聽了這樣對人生“活法”的理解,他必定是失望之極的——這正是找不到人生意義和價值,迷失了人生方向的人才說的話呀。

  稻盛和夫先生是一位一生都在積極思考人生的人,是一位一生都在倡導做人最基本的倫理觀和道德觀的高尚的人。道德高尚的人與道德缺失者之間的反差為何有如此之大?臺灣著名學者南懷瑾先生說過:人之與其他生物不同,就在於有沒有人文文化。所謂人文文化,即受過人文教育,有思想有理想講道德講倫理。僅僅為活著而活著的人,毫無文化內涵,這種人生活法有什麼意義呢?

  當代,絕大多數人極端現實而毫無思想境界,一味自私自利,毫不利人利他。可以說,當今社會道德已經荒漠化,倫理之泉早已乾涸。俗念成林,物慾橫流,“思想與真理的木樁在人生的激流中根本無法打進”。沒有人生目標,沒有前行的方向,沒有理想可追求,沒有道德可遵行。稻盛先生告誡我們,不能只為活著而活著,不能只為生存、利潤而奔波,不能只為市場、份額而努力。心中要有理想,要有一個高尚、巨集大的思想理念來支撐我們的企業發展,要往只顯自我的奔波、努力中注入大境界、大力量。這種大境界、大力量可以引導我們人生有意義起來,可以引導我們企業走入更大更強的行列。

  二、敬天愛人。稻盛和夫一生中最鍾愛“敬天愛人”四個字。

  這四個字影響了他的一生,他也常常以此四字書贈他人、影響他人。

  稻盛的“敬天”,即遵循自然規律,遵循天理、王道;“愛人”即發掘人的良知、去除人的私慾,主張利他、利社會、利世界、利自然的博大情懷。“王道”即自然法則,“天道”即良知。“良知”一詞源於明代中國著名哲學家王陽明的哲學思想“致良知”。用稻盛的話來理解,“致良知”就是將“作為人應該做的正確的事情,用正確的方式貫徹到底”。

  篇三

  好句摘抄:

  人生只能在路上,夢想只能在前方,適合自己的活法,就是最好的活法。人生的要義,一是欣賞沿途的風景,二是抵達遙遠的終點;把每一天過好是最大的幸福,快樂源於每天的感覺良好。

  人的交往,其實很簡單。人與人之間,就是一種緣分;心與心之間,就是一種交流;愛與愛之間,就是一種感情;情與情之間,就是一顆真心;人人有自尊,個個有苦衷,想法、做法和活法都不不一樣。

  人得擺正自己的位置,大人物有大人物的活法,小人物有小人物的活法,有錢人有有錢人的生活,沒錢人也有沒錢人的樂趣。上天在造人時是平等的,在這方面給這人多一些,而這另 一方面給少一些。

  生命有無數種形式,活法不止一種。別人看著自然,自己活得彆扭是一種;自己活的自然,別人看著彆扭又是一種。過自己喜歡的日子,是最好的日子,活自己喜歡的活法,是最好的活法。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活法,我們沒必要去複製別人的生活。有的人表面風光,暗地裡卻不知流了多少眼淚;有的人看似生活窘迫,實際上人家可能過得瀟灑快活。幸福沒有標準答案。

  優雅的人生,是一顆平靜的心,一個平和的心態,一種平淡的活法,滋養出來的從容和恬淡。你可以跑在時間的前面,但不要跑在寧謐的心前面。人生的風景,說到最後,是心靈的風景。

  我的活法積極而且正面:我常常充滿信心,對自己對環境;我常常按捺不住自己的笑意。我的挫折與悲觀是我積極與正面的起跑線。一個經歷過如許挫折與悲觀的人,結果摒棄的是不切實際。


 

麥琪的禮物讀書筆記
關於革命電影的讀書筆記
相關知識
活法讀書筆記
孫子兵法讀書筆記有哪些
活著讀書筆記範文
有效教學方法讀書筆記
活著讀書筆記
爺爺一定有辦法讀書筆記
教師法讀書筆記
孫子兵法讀書筆記
關於生活的讀書筆記
商鞅變法讀書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