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五號的作文觀後感想作文2016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航空航天技術是現代科學技術高度綜合整合的體系,如阿波羅計劃是人類有史以來規模最大、耗資最多的科技專案之一。11月3日,長征五號首飛成功。今天,小編為大家推薦2016長征五號的作文觀後感。

  2016長征五號的作文觀後感 篇【1】

  中國,本是在這個世界上最先發明瞭火箭的國家,但由於長期的閉關鎖國加上苦不堪言的百年捱打史,最終卻落個火箭幾乎為零的下場。多少人在著急!多少人在渴盼:火箭,你何時才能重返故鄉?

  終於,1960年,中國的火箭將士們,忍著飢餓的肚子,開始了從仿製蘇聯導彈到自己設計導彈的艱難跋涉,當中國宣佈導彈核武器發射成功的訊息時,全世界都被震動了。從此,中國航天在艱難中步向輝煌!

  1992年,我國載人飛船正式列入國家計劃進行研製,這項工程後來被定名為“神舟”號飛船載人航天工程。僅僅7年後,北京時間1999年11月21日凌晨3時41分,我國發射的第一艘試驗飛船“神舟”號在完成了空間飛行試驗後在內蒙古自治區中部地區成功著陸。作為我國航天史上的又一里程碑,神舟一號試驗飛船的成功發射與回收,標誌著我國載人航天技術獲得了新的重大突破。

  2003年10月16日6時23分,“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在內蒙古主著陸場成功著陸,實際著陸點與理論著陸點相差4.8公里。返回艙完好無損。航天英雄楊利偉自主出艙。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圓滿成功。全世界震動了! 中國的航天事業在蒸蒸日上,在中國航天幾十年的發展歷程中,取得了輝煌業績,使我國成為世界上有重要影響的大國,在長期奮鬥中,我國航天工作者不僅創造了非凡的業績,而且鑄就了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載人航天精神是“兩彈一星”精神在新時期的發揚光大,是我們偉大民族精神的生動體現,永遠值我們學習。 看到我國的航天事業,這麼突飛猛進,做為一個二十一世紀的小主人,我們更應該好好學習,長大了為祖國航天事業的發展做出貢獻。

  我國目前運載能力最大的火箭——長征五號運載火箭10月28日通過垂直轉運從總裝廠房轉運至發射塔架,即將展開首次飛行試驗。這是我國首次發射直徑達到5米,起飛推力超過1000噸的大運載火箭,標誌中國航天邁向全新的時代。

  2016長征五號的作文觀後感 篇【2】

  長征五號3日成功首飛,開啟了我國深空探測的新時代。作為我國目前推力最大的運載火箭,長征五號擁有強大的“中國芯”,其動力系統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第六研究院自主研製。

  長征五號是實現未來探月工程三期、載人空間站、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等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和重大工程的重要基礎和前提保障。按計劃,2017年嫦娥五號落月取樣返回、2018年發射空間站核心艙、2020年發射火星探測器等任務都將依靠長征五號來實現。

  從2006年立項至今,長征五號衝刺了10年。但是,從提出論證到如今,長征五號整整走了30年,可謂30年磨一“箭”。

  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時任長征三號甲系列運載火箭總設計師龍樂豪,帶領團隊深入研究國際航空發展方向,結合我國當時的技術基礎,提出了發展大火箭的設想。從那時起,中國開啟了大火箭的漫漫征途。

  1986年,在國家“863”計劃支援下,我國開始了論證研製新一代運載火箭。

  1995年,我國開展新一代運載火箭方案論證以及液氧煤油與氫氧兩種大推力火箭發動機關鍵技術研究。

  2000年,120噸級液氧煤油發動機立項研製。

  2001年,50噸級液氫液氧發動機立項研製。

  2006年,國務院正式批准新一代運載火箭基本型長征五號立項研製,從此開始長達10年的攻堅磨礪。

  航天科技一院長征五號運載火箭總設計師李東告訴記者,僅就火箭捆綁結構而言,由於長征五號火箭芯級推力每個捆綁點高達330噸,比以往的中型火箭增加了3倍多,這就意味著大火箭必須採取全新的設計。在沒有任何經驗可以借鑑的情況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的設計人員,進行了上千次的結構模型分析和優化,歷時數年終於完成了“大推力捆綁結構設計”,實現了我國火箭結構設計史上的重大突破。

  5米直徑大型箭體結構為我國運載火箭首次採用,是火箭實現運載能力重大跨越的基礎,無論是設計、製造還是試驗,難度都極大。據科研人員介紹,僅新型貯箱的焊縫就有近2公里長,是長征二號和長征三號兩種火箭的總和。這2公里的焊縫,可謂是長征五號集夢想與艱難於一體的攻關之旅的生動寫照。

  作為中國大運載時代的“開拓者”、深空探測的“主力軍”,長征五號開啟的未來將會更加精彩。展望發展前景,欒恩傑院士充滿信心。他設想:有了大火箭,中國將來還可以建設太空望遠鏡、太空發電站等設施。長征五號執行“一箭多星”式發射任務的能力更強,未來構建全球定位系統、全球通訊系統等,所花費的時間將大幅縮短。

  2016長征五號的作文觀後感 篇【3】

  中國航天人,用汗水和熱血,用青春和創造,鑄就了一次次騰飛與跨越,書寫了一部科技領域自主創新的輝煌歷史,不斷重新整理中國特色自主創新的高度。

  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週年的熱烈氣氛中,以“長征”命名的長征五號運載火箭一飛沖天,一鳴驚人。

  長征五號,是我國運載能力最大的新一代運載火箭,是實現“航天強國夢”的一次標誌性實驗,集成了多項最新的航天技術,首次採用5米直徑箭體結構,首次使用無毒無汙染的液氫液氧與液氧煤油發動機組合起飛方案。它的首飛成功,對我國運載火箭發展具有升級換代的里程碑意義,對我國探月工程三期、載人空間站、首次火星探測等國家重大科技任務起著重要支撐作用,標誌著中國航天進入大運載時代,標誌著我國在中國夢航天夢的偉大征程上又邁出了堅實一步。

  回首凝望,中國航天事業已經走過一甲子。60年來,一代代科研技術人員銳意進取、艱苦創業、頑強拼搏,昂首踏上獻身航天事業的新長征。從無到有,從一箭一星到一箭多星,從無人飛行到載人飛行,從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從太空漫步到交會對接、應用性飛行……長征系列、神舟系列、天宮系列、嫦娥系列交相輝映,璀璨奪目。中國航天人,用汗水和熱血,用青春和創造,鑄就了一次次騰飛與跨越,書寫了一部科技領域自主創新的輝煌歷史,不斷重新整理中國特色自主創新的高度。

  偉大的事業積澱偉大的精神,偉大的精神助推偉大的夢想。中國航天人不僅創造了非凡的業績,也鑄就了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這一偉大精神尤其是蘊含其中的創新精神,鼓舞著我們不斷創造新的歷史紀錄,激勵著我們向著中國夢強軍夢奮勇前進。

  一部航天史充分證明,鑄就強國強軍偉業,不能指望別國提供核心技術,也不能照別人的葫蘆畫自己的瓢,更不能把登山的保險繩交到別人手裡。只有大力弘揚自主創新精神,牢固樹立敢為天下先的志向,努力在獨創獨有上下功夫,敢於走別人沒有走過的路,勇於挑戰最前沿的科學技術,才能實現我國空間技術、空間應用、空間科學的長足進步。創新,永遠是引領航天事業的第一動力,永遠是放飛航天夢想的強大引擎。

  “為者常成,行者常至。”一路跨越,一路輝煌。對中國航天來說,每一個新高度都是新起點,每一個新起點都意味著新出發。可以自豪地說,隨著空間實驗任務的順利推進,隨著載人航天“三步走”戰略的科學實施,人類進入太空之旅必將出現更多、更活躍的中國身影。

  太空之路,無比廣闊;長征征程,無限華美。從昨天的長征七號,到今天的長征五號,再到明天的長征八號,中國特色自主創新之路一定會越走越寬廣,中國夢強軍夢一定會展現越來越美好的前景。

長征五號發射感想作文2016
長征五號發射成功的感想作文
相關知識
長征五號的作文觀後感想作文2016
人民的名義觀後感想範文
人民的名義觀後感想範文
關於長征五號觀後感想作文
看長征五號發射成功觀後感想作文
最新長征精神的時代價值感想心得
穹頂之下觀後感想作文
人民的名義觀後感想心得體會範文
人民的名義觀後感想心得體會範文
人民的名義觀後感想_看人民的名義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