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路線是中國夢的根本保證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在全黨深入開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是新形勢下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重大決策,是順應群眾期盼、加強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建設的重大部署,必將譜寫出黨的群眾路線新篇章。
  黨的群眾路線是實現“中國夢”的根本保證

  黨的群眾路線彰顯實現“中國夢”的底蘊和精神。“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來實現,必須不斷為人民造福。中國共產黨堅持人民是歷史創造者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在不同歷史時期創造性地形成和發展了“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這一路線在黨艱苦卓絕的奮鬥和追求中,顯示出驚人的歷史活力和異常深厚的社會根基。黨因之贏得了人民群眾的信任、擁護和支援,從而使民族獨立解放、國家繁榮富強的夢想一步步變成了現實。秉承和發揚群眾路線所蘊含的群眾觀點、領導方法、工作方法和寶貴經驗,就為繼續實現“中國夢”提供了歷史的座標和現實的路徑。

  黨的群眾路線激發實現“中國夢”的勇氣和熱忱。“中國夢”凝結了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的夙願和追求。黨的群眾路線飽含了黨與人民為之不懈奮鬥的豪邁氣概。無數仁人志士前仆後繼、鞠躬盡瘁,描繪了一幅幅壯美的畫卷,書寫了一篇篇不朽的華章,體現了我們黨為實現偉大的“中國夢”而團結和帶領群眾直面現實、改造現實、攻堅克難、開拓進取、勇於犧牲的堅定決心和信心,成為鼓舞人們不斷前行的動力源泉。堅持和發展黨的群眾路線,從歷史中汲取立足現實、邁向未來的寶貴經驗和精神營養,必然能夠激發人們奮鬥追求的壯志和豪情,使群眾為了中華民族復興的夢想煥發蓬勃朝氣、昂揚銳氣和浩然正氣。

  黨的群眾路線凝聚實現“中國夢”的智慧和力量。“中國夢”的實現靠的是人民群眾的聰明才智和躬身實踐。黨的群眾路線開宗明義把黨和人民緊密聯絡在一起,集政治目標、政治立場、行為訴求和行為準則於一體,鮮明體現了民主政治的本質和精髓。群眾路線的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把“問政於民、問計於民、問需於民”落到了實處,能夠把群眾的意願匯聚為一個共同的追求和願景,並在求同中尊重和保護差異。因此,堅持和發展黨的群眾路線,一定能夠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凝聚共識、整合力量。

  新形勢新任務對堅持和發展黨的群眾路線提出了新要求

  改革攻堅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任務要求堅持和發展黨的群眾路線必須形成新格局。一是指導思想上要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豐富群眾路線的內涵。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集科學發展、和諧發展之大成,綜合表達了人民對幸福生活的新期待。以這種思想的昇華開啟黨的群眾路線全新的視野和境界,已經成為教育和引導群眾辯證認識和處理髮展中各種問題的當務之急。二是實踐中要把“五位一體”總要求貫穿於群眾工作的始終。統籌協調各方面利益關係,增強全社會創造活力,實現全面發展和共同富裕,已經成為做好群眾工作內在需要。三是工作中要通過群眾路線突破改革攻堅的各種障礙。“中國奇蹟”使歷時性和共時性改革任務並存,加大了改革的難度和風險,亟需通過群眾路線集思廣益,彙集力量,掃清障礙。

  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要求堅持和發展黨的群眾路線必須有新舉措。一是要始終與人民同甘共苦。能不能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當做我們的奮鬥目標,始終依靠人民推動歷史前進,已經成為推進黨的群眾路線的重要課題。二是要以優良作風和反腐成效取信於民。
  黨風關係人心向背,反腐成效決定國運興衰。黨內不符合為民務實清廉要求的問題,特別是有的領導機關、領導班子和一些領導幹部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突出,奢靡之風嚴重,影響了黨在人民群眾中的形象和威信,損害了黨群幹群關係。這既是群眾路線執行不好的結果,也是堅持和發展黨的群眾路線必須消除的痼疾。三是要提高堅持和發展黨的群眾路線的素質和能力。我們黨規模大、分佈廣、新鮮血液多,展示了活力和力量。但是,“四大考驗”和“四大風險”對黨員隊伍素質和能力提出了嚴峻挑戰。能否戰勝考驗和風險,決定了黨能否鞏固執政地位,走向新的輝煌。

  世界格局新變化要求堅持和發展黨的群眾路線必須有新思路。一是怎樣整合群眾由於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多樣而產生的多元價值追求。“全球化”帶來的文化和價值觀念的多元、多樣,改變了黨聯絡群眾的內外環境和條件,深層次、寬領域地要求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必須有新理念。二是如何依靠群眾向世界說明中國。中國的發展引發了世界褒貶不一的評價,“華盛頓共識”和“北京共識”的論辯此起彼伏,依靠群眾講好“中國故事”不可避免。三是如何引領群眾解決好世界性難題。經濟危機、環境汙染、恐怖主義、疾病傳播等世界性問題使各國更加緊密地聯絡在一起。怎樣在這些問題上展示中華民族的智慧和力量,作出貢獻,成為堅持和發展黨的群眾路線必須解決的問題。

 深刻把握實現黨的群眾路線與時俱進的時代主題

  以為民務實清廉凸顯黨的群眾路線的價值取向。為民務實清廉是我們黨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為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而提出的重要指導原則。堅持為民務實清廉,就在於凸顯黨堅持和發展群眾路線的價值取向和精神支撐。一是以為民務實清廉系統而完整的思想為堅持和發展黨的群眾路線提供價值理想和行為理念。二是以為民務實清廉明確的目標定位為堅持和發展黨的群眾路線確定努力方向和行為規範。三是以為民務實清廉高度的社會認同為堅持和發展黨的群眾路線提供價值原則和評價標準。

  以為民務實清廉豐富黨的群眾路線的內涵。為民務實清廉是黨執政自覺的總要求,體現了黨的執政宗旨、執政作風和執政資格的統一,是一個相輔相成、環環相扣的執政思想體系。堅持為民務實清廉,就是要明確堅持和發展黨的群眾路線的重點和主線。一是以為民務實清廉豐富黨的群眾觀點。為民務實清廉的辯證關係使黨的群眾觀點自然拓展,我們不僅要確立“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思想觀念,使各項建設充分體現人民意願。還要確立“求真務實為群眾”的思想觀念,以“空談誤國、實幹興邦”普惠民生。還要確立“清正廉潔為群眾”的思想觀念,確保幹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二是以為民務實清廉提高教育和引領群眾的能力和水平。“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為民務實清廉所揭示的不僅僅是承諾,更是共產黨人行動的軌跡,是以執政的實際效果取信於民,對群眾具有強烈的感召力和凝聚力。三是以為民務實清廉拓寬黨的群眾路線發揮作用的領域。為民務實清廉以執政自覺和要求,自然融合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各個方面,為黨的群眾路線發揮作用開闢了舞臺。

  以為民務實清廉優化黨的群眾路線的載體和方法。為民務實清廉觀照黨的全部執政實踐,是對黨的執政行為和執政品格的“頂層設計”。不僅是執政的世界觀,也是執政的方法論。堅持為民務實清廉,就是要在載體和方法上賦予黨的群眾路線以鮮明特色,增強黨的群眾路線實效性。一是促進群眾路線與民主政治相契合。要以人民為旨歸,體現群眾路線與民主政治的結合點,既使民主更科學、更真實、更廣泛,也使群眾路線制度化、規範化、程式化。二是突出重點。要加強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群眾路線教育,提高幹部為民服務的思想意識和工作能力,為黨的群眾路線深入開展輸入“正能量”。三是建立常態化服務群眾機制。要通過基層組織建設年、創先爭優等一系列活動,使幹部聯絡群眾有載體、深入群眾有平臺、服務群眾有渠道。四是探索群眾工作規律。要適應群眾工作新特點,把轉變工作作風和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結合起來,善始善終、善做善成,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讓人民群眾不斷看到實實在在的成效和變化。

  河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

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思考
深刻認識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重大意義
相關知識
群眾路線是中國夢的根本保證
堅持群眾路線是實現中國夢的根本保證
群眾路線是實現中國夢的堅強保證
群眾路線是最重要的軟實力
群眾路線是實現中國夢的基本工作路線
走群眾路線是提高黨建實效的基本保證
為什麼說群眾路線是黨的一切解讀
群眾路線是最為重要的軟實力
中國夢的基本內容及內涵是什麼
黨的群眾路線指導思想的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