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新課標理念心得體會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6日

  作為一名數學教師,針對對於新課程數學教學理念,結合自身情況,談談自己的體會。下文是數學新課標理念的體會,歡迎閱讀。

  篇一

  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 教師要積極的創造條件,在教學中為學生創設生動有 趣的生活問題情景來幫助學生學習,鼓勵學生善於去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養成運用數學的態度觀察和分析周圍的事物, 並學會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實際 問題, 讓學生學習有用的數學。我作為一名數學教師對於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教學也有了自己的一些體會。

  一、通過學習,掌握了新課程下數學教學的特點 重視情景創設,使學生經歷數學知識形成與應用的過程 。新課程理念下的 數學教學, 要結合具體內容, 儘量採取 “ 問題情境 ---- 建立模型 ---- 解釋 ---- 應用與擴充套件 ” 的模式展開,教學中要創設按這種模式教學的情景,使學 生在經歷知識的形成與應用的過程中,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營造動手實踐、自 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的氛圍 ,現代教育觀念 ---- 邁向學習化社會,提倡終身學 習 ---- 使學生學會認知、學會做事 ---- 讓學生學會交流、學會與人共事。新 課程理念下的數學教學,要努力讓學生做一做,從做中探索並發現規律,與同伴 交流, 達到學習經驗共享, 並培養合作的意識和交流的能力, 在交流中鍛鍊自己, 把思想表達清楚, 並聽懂、 理解同伴的描述, 從而提高表達能力和理解接受能力; 尊重個體差異、面向全體學生, “ 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 數學; 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 這是新課程標準努力倡導的目標, 要求教師要及時瞭解並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承認差異;要尊重學生在解決問題 過程中所表現出的不同水平;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交往、互動與 共同發展的過程,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 合作者。例如,學習 “ 生活中的軸對稱和中心對稱 ” 後,當學生交上自己用 圓規和直尺所畫的精美圖案時, 又是對幾何圖形特點的感悟和對圖形實用價值的 領會;當學生用自己製作的七巧板拼成一幅幅圖案,自取名字時,當學生知道和 瞭解許多的數學史話、數學家的故事時,你不能不說,學生真正體會到了學習數 學的樂趣。

  二、通過教學,認識到新課程教學中的 “ 雙基 ” 與傳統教學的 “ 雙 基 ” 的區別 傳統教學的 “ 雙基 ” 是以知識為本的。老師傳授的是系統的基礎知識, 學生接受、 儲存的是系統的基礎知識;系統知識的鞏固和運用就需要進行基本技 能訓練。近十幾年來,儘管我們強調了培養能力、發展智力,但是這種知識為本 的 “ 雙基 ” 並未改變。過分強調系統性、科學性,內容龐雜、專業性強,而 且脫離生活, 就像搞專門研究似的。

  在應試教育愈演愈烈的今天, 學應試的知識、 練應試的技能、 培養應試的心態成了時尚, “ 雙基 ” 成了升學的敲門磚。

  新課程理念下 “ 雙基 ” 學習本身決不是單純的學知識和練技能 任何一個學習過程總會有學習情感、學習態度、學習價值觀這些因素,任何一種 學習過程中總伴隨著學習方法、學習過程的監控等學習策略。因此,離開情感態 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的 “ 雙基 ” 學習是不存在的。過去,我們也強調思 想教育, 但是往往把思想教育遊離於雙基的學習之外,一說到學習情感就會把它 狹窄地理解為思想品德教育。

  處理教學中的思想教育總是從怎麼 “ 滲透 ” 來 考慮, 豈不知教學本身就包含著思想教育,一個 “ 滲透 ” 怎能包含得住?結 果是學生學了數學不愛數學。

  我們在新課程教學中要有意識地讓學生學學習過程 和方法之類的學習策略。所以,過去的 “ 雙基 ” 把學習的內容窄化了,只剩 下了單純的知識和技能。新課程是一種全面的學習。

  總而言之,我們堅持實施新課標,樹立全新的教學理念,確立 “ 以人為 本 ” 的思想, 這不僅對學生有益,對我們的國家和民族都將是一件意義深遠的 事情。

  篇二

  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應突出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 展性, 使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

  既要加強學生的基礎性學習, 又要提高學生的發展性學習和創造性學習。讓學生享受“快樂 數學”。因此,本人通過對新課程的學習,對如何讓學生學好 數學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下面談一下自己的感受:

  首先育人要有新理念, 新課程標準把全面發展放在首位, 強調小學生學習要從以獲取知識為首要目標轉到首先關注人的 情感、態度、價值觀和一般能力的培養,創造一個有利於學生 生動活潑,持續發展的教育環境。在教學中既要關注學生數學 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實踐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 感和態度。

  其次,教學要有新方法 1、 給學生提供動手實踐的機會, “聽數學” “做數學” 變 為 。

  學生對數學的體驗主要是通過動手操作,動手操作能促進學生 在“做數學”的過程中對所學知識產生深刻的體驗,從中感悟 並理解新知識的形成和發展,體會數學學習的過程與方法,獲 得數學活動的經驗。它是學生參與數學活動的重要方式。

  新教材非常注重學生操作活動的設計並提供了大量的素 材,教師要從“生動的直觀到抽象的思維”的認識規律來設計、 組織操作活動,並擔當好組織者和引導者的角色。不能把操作 流於形式,要讓每個學生都必須經歷每一個操作活動。還要引 導學生把直觀形象與抽象概括相結合,採取邊說邊操作,邊討 論邊操作等方式,讓手、腦、口並用,在操作和直觀教學的基 礎上及時對概念、規律等的本質屬性進行抽象概括。

  2、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從形式走向實質。教師要有目的地 選擇這些重演或再現的教學內容,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間 和時間,讓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等數學活 動。自主探索是在教師引導下的探索,教師不僅要精心設計自 主探索的情境,而且要關注學生探索的過程和方法。學之道在 於“悟”,教之道在於“度”,教師要處理好自主與引導、放 與收、過程與結果之間的辨證關係。對於那些估計學生通過努 力能探索求得解決的問題,應大膽地放,放得真心、實在,收 要收得及時、自然。如果只放不收,只是表面上的熱鬧,收效 甚微。如果失去教師有價值的引導,學生的主體性也不會得到 充分的發揮。

  3、注意運用現代資訊科技輔助教學。因為運用資訊科技, 有利於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作為一名一線數學老師,就必須對數學的課程標準完全了 解。在現在的教學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的新課標有了巨大的 變化,對於學生來說,到底是一門怎樣的課程呢?在這一輪小 學數學遠端培訓中,通過學習小學數學新課標,再結合具體的 教學實踐,我有了如下幾點體會:

  一、教師要成為終身學習者。

  教師要走進新課程,實現課程目標,其自身必須有先進的、 與新課程相適應的教育理念。為達成這一目標,教師首先要把自 己定位成一個 “學習者” 教師要在掌握紮實的專業知識基礎上, 。

  學習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識,還要 學習與提高對人的認識, 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運用以及教育研究 等方面的知識,構建多元化的知識結構,使自己不僅會教,而且 有自己的教育追求與風格。

  二、注重生活數學,切實提高數學素養。

  在應試教育面前,我們的數學教育工作者不同程度地存在 著抓尖子生,忽視“學困生”的現象,這即不符合素質教育的要 求,也嚴重影響著整體數學素養提高,在平時的教學中,一定要 面向全體學生,重心下移,從最後一名學生抓起,才能做到“水 漲船高”,學生智力存在著差異這是客觀的,我們要分層要求, 使每位學生都能在他的原有的基礎上提高,獲得成功。新課標提 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須的數學。”強調了 大眾數學學習的內容的應用價值——能適應未來社會生活的需 要。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是應用。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生產 實踐,所以數學教學除了系統的數學知識的教學外,還應密切聯 系生活實際,調整相應的數學內容,做到生活需要什麼樣的數學 內容,就教學什麼樣的數學知識,讓生活中學生所必須的知識與 技能成為數學教學的目標與追求, 使學生感悟到數學就在日常生 活中。 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多 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絡,使學生從生活 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用數學、理解數 學和發展數學。

  篇三

  新課改要求教師在授課時,要注意對學生創新效能力的培養。不搞一刀切,一言堂,要結合學科特點,充分、合理的創設問題情景,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要敢於讓學生提問,敢於讓學生髮言,敢於讓學生講盡興,敢於讓學生表現自己,敢於讓學生標新立異,充分肯定學生的優點,鼓勵學生的創造性,用積極的語言評價學生,要鼓勵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進行合作型學習,充分培養學生的探求能力及團結協作的能力,使學生在不斷的學習中,發現解決問題的方法,總結問題的規律,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要教給解決問題的方法,獲取能力的手段,充分相信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不包辦代替,絕不能扼殺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形成。

  實施新課改必須改變固有的評價模式。已有的對學生的評價模式只是對學生的課業學習情況通過考試分數來評價,而忽視了學生的能力、品質的評價,評價方式呆扳,不利學生的發展,打擊了一批學生的積極性.而新課改要求在評價學生時,不是隻看學生的考試成績,還要注重學生的學習品質、自主學習能力、合作學習能力、探究能力、思想品質等各方面的綜合評價,要以發展的眼光來評價學生,評價的是學生的綜合能力,注重學生的動手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而不是以一次 考試的成績論成敗,評價方式要科學、全面、客觀,要有利於學生的發展。

  充分提高自身素質,投身新課改,作為當代新形勢下的教師要不斷加強業務、理論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能力素質,以新理念新觀念,來適應社會的發展,培養駕御課堂的能力,適應新形勢的要求,及時汲取營養,豐富自身的素質,提高自身能力,力爭在新課改中有所作為。

  的讀者還:

中學校長培訓心得體會
學習新課標心得3篇
相關知識
數學新課標理念心得體會
初中數學新課標培訓心得體會4篇
初中數學新課程培訓心得體會3篇
小學數學新課程培訓心得體會3篇
數學新課程培訓心得體會3篇
數學新課程培訓心得體會3篇
小學數學新課標培訓心得3篇
學習小學音樂新課標幾點心得體會3篇
小學語文教師新課標培訓心得體會_小學語文教師新課標學習感悟
英語新課標培訓心得體會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