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在路上心得體會銀行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由中央紀委宣傳部、中央電視臺聯合制作的八集大型電視專題片《永遠在路上》在中央電視臺一套黃金時間播出。這是繼2014年登陸熒屏的四集電視專題片《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落實八項規定精神正風肅紀紀實》之後的又一力作。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給大家作為參考,歡迎閱讀!

  篇1

  中紀委、中央電視臺聯合制作了八節專題片《永遠在路上》,在10月17日起於黃金時段連續播出,各地都在按照上級要求組織黨員幹部認真自行觀看,以此加強黨員幹部廉政教育。昨晚第一節《人心向背》,很受啟發,覺得每一名黨員幹部都應當認真思考怎樣加持永遠守法守紀,做到一生清白、一生清廉。

  黨員幹部必須隨時保持清醒,警鐘長鳴在耳邊。因為作風建設是大事,律人律己要加鞭。

  觀看《永遠在路上》,我們可以看出黨中央堅持從嚴治黨的決心和意志,是中央的高瞻遠矚和深謀遠慮,是有為國為民謀良策的良苦用心的。要使紅色江山永遠鞏固,風清氣正並持之以恆,必須要明白民心向背是關鍵。製作和播放八節專題片《永遠在路上》的根本目的是拒腐防變,是為了讓普天之下的黨員領導幹部都引以為戒、牢記教訓、警鐘長鳴、遵規守紀保平安。只有政通人和、風清氣正才能實現國泰民安。當年黃炎培和毛澤東的著名的“窯洞對”,就指明瞭“全民監督促清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起“窯洞對”,我們不由得憶起了中國歷史上三國時期諸葛亮關於治國理政方略的著名的《隆中對》和《出師表》,其中關於政治清明、管理官吏、擔當責任、發展經濟等很多道理至今仍然值得借鑑。

  那麼,如何做到遵紀守法和清正廉潔呢?應該注意些什麼呢?

  如今,中國共產黨以壓倒一切的態勢和“零容忍”的態度堅持反腐,要求黨員幹部在嚴以修身和律己的同時,紀檢監察機關也必須要嚴以執紀和嚴以用權,要求全黨上線都務必踐行“三嚴三實”、“四講四有”爭當“四鐵幹部”,嚴守中央八項規定以及黨章等黨規黨紀和法律法規,並且加強宣傳和教育,巡查懲戒不手軟,“老虎”“蒼蠅”一起打,以顯黨紀國法的威嚴。因此,黨員幹部要管好自己戒貪慾,管好家人和身邊人;管好下屬和親朋好友,必須依規依矩立身處世。必須堅持正別人先正己,才能實現令行禁止。公正無私傳美名,根正苗紅留美談。青松高潔人敬仰,便是核心價值觀。豈不聞中國名言警句“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嗎?還有“心中無冷病,哪怕吃西瓜!”“根深不怕風搖動,樹正何愁日影斜!”心中如果沒有鬼,何必“求神”“擺香案”!那些落馬貪官們以為整日燒香拜佛鞥掩蓋和“減輕”自己的罪過,那兼職還是痴人說夢和痴心妄想,真的缺乏智慧哦!這樣的人應該明白這個道理——拯救靈魂只能靠自己,只有自身的廉潔公正和一心為民才能保平安。

  警鐘長鳴在耳邊,需要黨員幹部認真思考怎樣才能不迷失自我、不利慾薰心,不疏忽放縱釀禍患。正如曾經是高官因貪慾膨脹而落馬的原四川省委副書記李春城說的那樣:“人生就是一場現場直播,無法回頭和重返。”必須要算好政治自由帳,如入“鐵窗”則悔之晚也,任何人都無法拯救他了。無論高官和小官,只有把為民宗旨牢記在心間,珍惜親情名譽和一生清白,才能受人陳贊。“前事不忘,後事之師。”這些前車之轍是後車之鑑,我們黨引以為戒。

  為官為民都需要講誠信,要弘揚和傳承傳中華美德,要以艱苦奮鬥為政治本色和作風,以紅色精神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指導實踐,做人處世守住底線和紅線,才能名垂青史。文天祥說:“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個“丹心”運用到如今的時代,就是指為國為民、愛黨護黨、遵紀守法、大公無私、伸張正義、敬業奉獻、開拓創新、攻堅克難、嫉惡如仇、清正廉潔。只有如此才是“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否則就是“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

  反腐倡廉是一件順應民心民意的事,黨風廉政有助於促進經濟社會的和諧穩定發展。黨員幹部要以八項規定作行動指南,以接受監督為幸福,以廉潔為立身之本,以心底無私天地寬和一生勤儉贏得名節榮譽和尊重稱讚。要贏得太平盛世萬民安,就要不懼任重和道遠,嚴查違規和違紀,嚴執法紀和制度,嚴懲貪汙和腐敗。

  篇2

  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即將召開之際,由中央紀委宣傳部、中央電視臺聯合制作的大型電視專題片《永遠在路上》日前在央視綜合頻道播出,迅速掀起收視熱潮。昔日權傾一方的高官,如今端坐在鏡頭前痛陳自己的貪腐心跡,這樣的畫面,令不少觀眾直呼震撼。

  在傳播日益分眾化、物件化的新媒體時代,一部傳統的電視專題片緣何能集聚起如此廣泛的注意力,成為輿論熱議話題?仔細推究,除了作品本身採訪紮實、案例典型、故事鮮活,呈現了多名因嚴重違紀違法而落馬的省部級及以上官員現身說法等因素之外,更為關鍵的是,專題片以“零容忍”態度正風肅紀、懲治貪腐為主題線索,契合了全面從嚴治黨的時代背景,擊中了反對腐敗的社會心理。

  專題片第一集《人心向背》中披露了一些貪腐細節,可說是觸目驚心。白恩培任雲南省委書記期間,放任妻子借招商引資、地產開發等專案搞權錢交易,結果光清理從白家查獲的紅木、翡翠、玉石等藏品,辦案人員就花了十幾天時間。周本順一邊對河北幹部提出廉潔“四清”等要求,一邊卻熱衷結交各路“朋友”,以出面站臺等方式肆意斂財、為子牟利,同時個人生活奢靡享樂,竟然還配有專職照看寵物的保姆。凡此種種,直觀展現了腐敗毒瘤的巨大危害,也再次揭示了“貪似火,無制則燎原”的樸素道理。

  “我自己腐敗了,但是我非常期盼中央能夠加大反腐敗的力度”“從小就痛恨貪官,到最後自己成了貪官,我感覺這是一個莫大的悲哀”“在複雜的社會生活和執政實踐當中,思想變化了,走到這一步,這一生的追求真的是南轅北轍”……從白恩培、周本順到李春城,作為黨一手培養起來的高階領導幹部,他們在落馬後所作的懺悔不可謂不真誠。然而,無論怎樣反思,都無法彌補人生留下的遺憾,更無法挽回給黨的事業帶來的損失。事實表明,領導幹部一旦在理想信仰的關口失守,一旦放鬆對自己及身邊人的要求,就有極大可能被腐敗細胞吞噬,淪落為黨和人民的罪人。

  黨的以來,中央懲治貪腐毫不手軟,正風肅紀久久為功,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強力反腐、剛性執紀,證明了“老虎蒼蠅一起打”絕不是空話,黨風政風為之一新,黨心民心為之一振。但現實中,仍有一些人抱有僥倖心理,“三觀”損毀、價值錯亂、行為失範。有的人一味追求個人利益最大化,嘴上講的是理想信仰,實際上卻是“雙面人”;有的人貪圖安逸享受、怕苦怕累,享樂在前、吃苦在後,有半點委屈就打“退堂鼓”;有的人以公帑入私囊,為一己之私不惜多貪多佔,屢屢觸碰黨紀國法的“紅線”。這些人不妨看一看郭伯雄、徐才厚、蘇榮等人落馬後的幡然悔悟,相信會有很深的觸動。

  反腐敗是一場攸關執政黨前途命運的持久戰,是“絕不能輸”的價值觀較量。觀察梳理近年來中央紀委對違法違紀黨員幹部的通報,“理想信念喪失”往往被置於“嚴重違法違紀”之前,是首先需要強調的問題。今年正值紅軍長征勝利80週年,當此之時,全面深化改革風潮已起,實現民族復興的夢想漸行漸近。以長征精神凝聚信念信仰,永葆奮鬥精神、永懷赤子之心,真正做到敬畏人民、敬畏組織、敬畏法紀,公正用權、依法用權、為民用權、廉潔用權,才能永葆共產黨人拒腐蝕、永不沾的政治本色。

  不難預見,隨著八集專題片的陸續播出,“全民追劇”的現象將會持續。案例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正如李春城在專題片中感慨,“人生都是現場直播,沒有辦法重來”。這樣的“金句”,又何嘗不是對每一位黨員幹部的深刻警醒?

  篇3

  近幾天,按上級要求觀由中央紀委宣傳部與中央電視臺聯合制作的四集電視專題片《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落實八項規定精神正風肅紀紀實》。本部專題片以大量翔實的第一手材料,展現了中央堅決整肅"四風",推進作風建設的堅定決心,展現了各級紀檢監察機關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嚴格監督執紀的堅決行動,展現了中央八項規定實施兩年來黨風政風改進、社風民風轉變的重大成果。

  這部專題片共分四集:《承諾與期盼》、《正風肅紀》、《狠抓節點》、《黨風正民風淳》。該片對話違紀人員,感受他們的反思痛悟;傾聽專家學者,洞察作風之變後的深層律動.近百位受訪者中,還有腐敗分子身邊人、會所服務員、舉報人、暗訪記者和紀檢監察幹部、普通群眾等,不同觀點,多元視角,為您全景式呈現"作風建設在路上"這兩年來不平凡的歷程。

  為什麼說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呢?下面筆者來和大家共享下我個人的心得體會:

  所有的結束,都是新徵程的開始。"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永遠沒有休止符"、"活動收尾絕不是作風建設收場"、"全黨要以此為起點,在從嚴治黨上繼續探索、不斷前進".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上,的重要講話,深刻總結了教育實踐活動的成功經驗,對新形勢下堅持從嚴治黨提出了明確要求,為我們在新的起點上把作風建設不斷引向深入作出了全面部署。

  變化是最紮實的答卷,事實是最有力的證明。通過一年多的教育實踐活動,廣大黨員、幹部精神上補了"鈣","四風"得到有力整治,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影響群眾切身利益的癥結難點得到突破,嚴肅黨內政治生活探索出了有效途徑,以轉作風改作風為重點的制度體系更加完善,黨風、政風和社會風氣為之一新。這些實實在在的成績,使黨在群眾中的威信和形象進一步樹立,黨心民心進一步凝聚,形成了推動改革發展的強大正能量。

  風清則氣正,氣正則心齊,心齊則事成。黨的形象和威望、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不僅直接關係黨的命運,而且直接關係國家的命運、人民的命運、民族的命運。我們這樣一個擁有8600多萬黨員的大黨,在一個13億多人口的大國長期執政,必須堅持從嚴治黨,才能使黨始終成為總攬全域性、協調各方的堅強領導核心。從嚴治黨必須具體而不是抽象、認真而不是敷衍地落實到位,這是這次活動給我們提供的最深刻的啟示。這些啟示和經驗,其重大意義必將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顯現出來。

  在充分肯定這次活動取得的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看到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全黨改進作風有了一個良好開端,但取得的成果還是初步的,基礎還不穩固。作風有所好轉,"四風"問題有所收斂,但樹倒根存。現在,廣大幹部群眾最擔心的是問題反彈、雨過地皮溼、活動一陣風,最盼望的是形成常態化、常抓不懈、保持長效。我們要增強憂患意識,以鍥而不捨、馳而不息的決心和毅力,把作風建設不斷引向深入,把目前作風轉變的好勢頭保持下去,使作風建設要求真正落地生根。

  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緩;滴水穿石,一滴不可棄滯。作風建設是攻堅戰,也是持久戰。這次總結大會上,就新形勢下如何開展黨內集中教育活動,總結了"六個必須"的經驗;就新形勢下堅持從嚴治黨,提出了八個方面的要求。這是我們深入推進作風建設、加強黨的建設的行動指南。廣大黨員幹部要深入學習領會重要講話精神,切實把講話精神落到實處,才能開創黨的作風全面純潔的新局面,不斷增強黨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不斷提高黨的領導能力和執政能力、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

  歷史使命越光榮,奮鬥目標越巨集偉,執政環境越複雜,我們就越要增強憂患意識,越要從嚴治黨,使我們黨永遠立於不敗之地。這一次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基本結束了,但貫徹黨的群眾路線、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絡的歷史程序永遠不會結束。一心一意謀發展,聚精會神抓黨建,繼續打好黨風建設這場硬仗,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我們必定能以好的作風保障黨和國家各項工作順利開展,贏得更加光明燦爛的未來。

  篇4

  昨晚,繼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又一部從嚴治黨專題片《永遠在路上》已於全國觀眾見面播出第一集,從嚴治黨將再度成為觀眾特別是黨員幹部熱議的話題,從《人心向背》、《踏石留印》到《利劍出鞘》、再到《拍蠅懲貪》,《標本兼治》,從受訪專家學者、紀檢幹部到落馬官員的典型案例剖析,將為觀眾全景式呈現"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這四年來不平凡的歷程。相信接下來的七集和第一集一樣每集都是“鏡”,每案更是“鑑”。

  變化是最紮實的答卷,事實是最有力的證明。“”四年多來,從嚴治黨“收穫”頗豐:一竿子插到底”的向基層延伸,全面“體檢”基層政治生態的“拉網式全覆蓋”,查處群眾身邊腐敗問題“拍蒼蠅零容忍”,“扎籬笆謀長遠”的健全防治基層貪腐長效機制。那些從嚴治黨之下的一樁樁、一件件,新舊對比“兩重天”,都是老百姓看得見、摸得著、體會得到的實惠。從嚴治黨純潔了黨的幹部隊伍,順應了民意,贏得了民心。

  “全面從嚴治黨,核心是加強黨的領導,基礎在全面,關鍵在嚴,要害在治。”全國民眾將通過專題片《永遠在路上》領悟“支點”:黨中央堅定不移反對腐敗的決心沒有變,堅決遏制腐敗現象蔓延勢頭的目標沒有變,全面從嚴治黨更是任重道遠。如果把全面從嚴治黨比喻成“千斤重擔”,最給力的就是落實主體責任這個“支點”。只有將“支點”立起來、實起來、硬起來,才能真正把這個“千斤重擔”扛起來,才能不辜負黨和人民的重託和期望。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只要我們管黨治黨不放鬆,切實擔負起全面從嚴治黨的政治責任,就一定能贏得這場輸不起也決不能輸的鬥爭。

  風清則氣正,氣正則心齊,心齊則事成。廣大觀眾將從專題片中感悟之深:遏制腐敗蔓延,用好巡視監督利器,形成高壓威懾的“利劍出鞘”;“任何國家和地區都不應成為腐敗分子和腐敗資金的‘避風港’,不應成為他們的‘避罪天堂’”再現反腐敗國際合作“永遠在路上”的“天網追逃”;可見從作風建設到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永遠沒有休止符,惟有把“紀律挺在前面”,才會不斷形成清風正氣的大勢,只有“踏石留印”抓常、抓細、抓長,才能持續努力、久久為功,不斷壓縮歪風邪氣的空間。

  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緩;滴水穿石,一滴不可棄滯。從嚴治黨是攻堅戰,也是持久戰,《永遠在路上》專題片以多個領導幹部違紀違法典型案例為“鏡”,以蘇榮、白恩培、呂錫文等案件當事人現身說法為“鑑”,通過“標本兼治”警示教育黨員領導幹部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築牢理想信念的根基。在即將召開的十八屆六中全會播放此部專題片,表明了黨中央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的政治決心,釋放出進一步加強黨的制度建設的明確訊號,將為推動管黨治黨從寬鬆軟走向嚴緊硬注入強大動力。

校園安全隱患學習心得體會
校園法制教育心得體會
相關知識
永遠在路上心得體會銀行
永遠在路上心得體會標本兼治
做合格黨員永遠在路上心得體會
觀看反腐紀錄片永遠在路上心得體會
永遠在路上心得體會
永遠在路上心得體會外交部
公司職員永遠在路上心得體會
永遠在路上心得體會《把紀律挺在前面》
《永遠在路上》黨員心得體會_學習永遠在路上心得體會
黨員學習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