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在路上觀後感2017_永遠在路上觀後感範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觀看《永遠在路上》,我們可以看出黨中央堅持從嚴治黨的決心和意志,是中央的高瞻遠矚和深謀遠慮,是有為國為民謀良策的良苦用心的。下面是為大家準備的永遠在路上觀後感2017,希望大家喜歡!

  永遠在路上觀後感2017範文1

  在將會對全面從嚴治黨作出戰略部署的十八屆六中全會召開前夕,中央紀委宣傳部、中央電視臺聯合制作的八集專題片《永遠在路上》於2017年10月17日晚間在央視綜合頻道正式開播。

  專題片共分八集:第一集《人心向背》,第二集《以上率下》,第三集《踏石留印》,第四集《利劍出鞘》,第五集《把紀律挺在前面》,第六集《拍蠅懲貪》,第七集《天網追逃》,第八集《標本兼治》。

  引人關注的是,在央視10月17日晚播出的第一集《人心向背》中,全國人大環資委原副主任、雲南省委原書記白恩培,河北省委原書記周本順和四川省委原副書記李春城等三名落馬的省部級官員同時“亮相”,現身說法。在視訊鏡頭中,他們對自身的違紀違法行為進行自我剖析和懺悔。

  在《人心向背》視訊鏡頭中,白恩培說,“我1985年就是延安地委書記。副部級以上都二十多年了,正部級崗位上也十多年,沒想到老了老了,放鬆了對自己的要求。慢慢隨著職務的提升,再加上環境的影響,考慮自己的就越來越多了。尤其是2005年以後,自己也60歲了,又生了一場大病,這個時候思想就拋錨了,就追求物質的金錢的。他們就住豪華的房子,坐豪華的車,個人還買的私人飛機。我也追求像他們一樣的生活,這思想就變了。”

  “我自己一年也有十來萬塊錢,我愛人她是央企的領導,一年收入也有幾十萬,完全夠了。但是理想信念丟失了,精神追求沒有了,突破了做人的底線,連法律的紅線也觸摸了。我悔恨,共產黨多年培養的省委書記,怎麼變成這樣子,我給黨組織帶來的損失太大了。”白恩培說。

  白恩培1946.9是陝西清澗人,曾任青海省省長、省委書記,雲南省委書記,十二屆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等職務。2014年8月29日,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宣佈“白恩培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組織調查”。

  2015年1月13日,中央紀委公佈了對白恩培的立案審查結果:“經查,白恩培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為他人謀取利益,收受鉅額賄賂。白恩培的上述行為已構成嚴重違紀違法,並涉嫌犯罪。依據《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等相關規定,經中央紀委審議並報中共中央批准,決定給予白恩培開除黨籍、開除公職處分;將其涉嫌犯罪問題及線索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處理。”

  2017年2月26日,最高檢釋出訊息稱,“白恩培涉嫌受賄、鉅額財產來源不明一案,由最高人民檢察院指定河南省人民檢察院偵查終結後,移送河南省安陽市人民檢察院審查起訴。近日,安陽市人民檢察院已向安陽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公訴。”

  隨後,2017年6月16日,河南省安陽市中院一審公開開庭審理了白恩培受賄、鉅額財產來源不明一案。經審理查明:2000年至2013年,被告人白恩培先後利用擔任青海省委書記、雲南省委書記、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等職務上的便利以及職權和地位形成的便利條件,為他人在房地產開發、獲取礦權、職務晉升等事項上謀取利益,直接或者通過其妻非法收受他人財物,共計摺合人民幣2.46764511億元。白恩培還有鉅額財產明顯超過合法收入,不能說明來源。

  2017年10月9日,河南省安陽市中院公開宣判白恩培受賄、鉅額財產來源不明案,對被告人白恩培以受賄罪判處死刑,緩期2年執行,剝奪政治權利終身,並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在其死刑緩期執行2年期滿依法減為無期徒刑後,終身監禁,不得減刑、假釋;以鉅額財產來源不明罪判處有期徒刑10年。決定執行死刑,緩期2年執行,剝奪政治權利終身,並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在其死刑緩期執行2年期滿依法減為無期徒刑後,終身監禁,不得減刑、假釋。對白恩培受賄所得財物和來源不明財產予以追繳,上繳國庫。

  永遠在路上觀後感2017範文2

  中共第十八屆六中全會即將召開前夕,大陸中央電視臺特別推出「永遠在路上」的大型反貪汙腐敗專題片,並首次公開了原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郭伯雄和徐才厚落馬後的畫面。藉以顯示由中共領導的反貪決心,以此告誡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事關「人心向背」,打擊腐敗「永遠在路上」。

  這部8集的大型電視紀錄片由中共中央紀律委員會宣傳部和中央電視臺聯合制作。首集「人心向背」在17日播出,強調中共反腐決心。電視特別引述的講話強調:「人民把權力交給我們,我們就必須以身許黨許國,報黨報國,該做的事就要做,該得罪的人就要得罪,不得罪成百上千的腐敗分子,就要得罪13億人民,這是一筆再明白不過的政治賬,人心向背的仗」。

  9成民眾滿意打貪效果

  電視專題並提出,2015年大陸國家統計局在22個省區市開展了全國黨風廉政建設民意調查,結果顯示91.5%的大陸群眾對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表示滿意。而2012年這個數字是75%。3年時間提高了16.5%個百分點,說明人們對反腐敗的信心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在第1集中,專題罕見的播出了多名因貪汙落馬的告白。例如原中共人大環資委原副主任白恩培的懺悔,他表示在其擔任雲南省委書記後,在和商人打交道的過程中,產生了心理不平衡。「他們就住豪華的房子,坐豪華的車,個人還買了私人飛機,我也追求像他們一樣的生活,這思想就變了」。

  為六中全會鳴鑼開道

  專題還特別重提毛澤東回答黃炎培談如何避免治亂興衰的規律,引出毛澤東自信能跳出歷史規律靠的是人民起來監督。因此反腐敗必須保持高壓態勢,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就是為了不讓人亡政息的歷史重演,它關乎那4個字:「人心向背」。

  專題還特別提到了周永康,薄熙來,郭伯雄,徐才厚,令計劃,蘇榮等高階領導幹部落馬,表明了中共中央堅定不移懲治腐敗的決心和壯士斷腕的勇氣。分析人士指出,這是為即將召開的六中全會從嚴治黨鳴鑼開道,為中共領導層設立「政治規矩」的基調做出鋪墊。

  永遠在路上觀後感2017範文3

  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即將召開之際,由中央紀委宣傳部、中央電視臺聯合制作的大型電視專題片《永遠在路上》日前在央視綜合頻道播出,迅速掀起收視熱潮。昔日權傾一方的高官,如今端坐在鏡頭前痛陳自己的貪腐心跡,這樣的畫面,令不少觀眾直呼震撼。

  在傳播日益分眾化、物件化的新媒體時代,一部傳統的電視專題片緣何能集聚起如此廣泛的注意力,成為輿論熱議話題?仔細推究,除了作品本身採訪紮實、案例典型、故事鮮活,呈現了多名因嚴重違紀違法而落馬的省部級及以上官員現身說法等因素之外,更為關鍵的是,專題片以“零容忍”態度正風肅紀、懲治貪腐為主題線索,契合了全面從嚴治黨的時代背景,擊中了反對腐敗的社會心理。

  專題片第一集《人心向背》中披露了一些貪腐細節,可說是觸目驚心。白恩培任雲南省委書記期間,放任妻子借招商引資、地產開發等專案搞權錢交易,結果光清理從白家查獲的紅木、翡翠、玉石等藏品,辦案人員就花了十幾天時間。周本順一邊對河北幹部提出廉潔“四清”等要求,一邊卻熱衷結交各路“朋友”,以出面站臺等方式肆意斂財、為子牟利,同時個人生活奢靡享樂,竟然還配有專職照看寵物的保姆。凡此種種,直觀展現了腐敗毒瘤的巨大危害,也再次揭示了“貪似火,無制則燎原”的樸素道理。

  “我自己腐敗了,但是我非常期盼中央能夠加大反腐敗的力度”“從小就痛恨貪官,到最後自己成了貪官,我感覺這是一個莫大的悲哀”“在複雜的社會生活和執政實踐當中,思想變化了,走到這一步,這一生的追求真的是南轅北轍”……從白恩培、周本順到李春城,作為黨一手培養起來的高階領導幹部,他們在落馬後所作的懺悔不可謂不真誠。然而,無論怎樣反思,都無法彌補人生留下的遺憾,更無法挽回給黨的事業帶來的損失。事實表明,領導幹部一旦在理想信仰的關口失守,一旦放鬆對自己及身邊人的要求,就有極大可能被腐敗細胞吞噬,淪落為黨和人民的罪人。

  黨的以來,中央懲治貪腐毫不手軟,正風肅紀久久為功,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強力反腐、剛性執紀,證明了“老虎蒼蠅一起打”絕不是空話,黨風政風為之一新,黨心民心為之一振。但現實中,仍有一些人抱有僥倖心理,“三觀”損毀、價值錯亂、行為失範。有的人一味追求個人利益最大化,嘴上講的是理想信仰,實際上卻是“雙面人”;有的人貪圖安逸享受、怕苦怕累,享樂在前、吃苦在後,有半點委屈就打“退堂鼓”;有的人以公帑入私囊,為一己之私不惜多貪多佔,屢屢觸碰黨紀國法的“紅線”。這些人不妨看一看郭伯雄、徐才厚、蘇榮等人落馬後的幡然悔悟,相信會有很深的觸動。

  反腐敗是一場攸關執政黨前途命運的持久戰,是“絕不能輸”的價值觀較量。觀察梳理近年來中央紀委對違法違紀黨員幹部的通報,“理想信念喪失”往往被置於“嚴重違法違紀”之前,是首先需要強調的問題。今年正值紅軍長征勝利80週年,當此之時,全面深化改革風潮已起,實現民族復興的夢想漸行漸近。以長征精神凝聚信念信仰,永葆奮鬥精神、永懷赤子之心,真正做到敬畏人民、敬畏組織、敬畏法紀,公正用權、依法用權、為民用權、廉潔用權,才能永葆共產黨人拒腐蝕、永不沾的政治本色。

  不難預見,隨著八集專題片的陸續播出,“全民追劇”的現象將會持續。案例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正如李春城在專題片中感慨,“人生都是現場直播,沒有辦法重來”。這樣的“金句”,又何嘗不是對每一位黨員幹部的深刻警醒?

  永遠在路上觀後感2017範文4

  昨晚,繼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又一部從嚴治黨專題片《永遠在路上》已於全國觀眾見面播出第一集,從嚴治黨將再度成為觀眾特別是黨員幹部熱議的話題,從《人心向背》、《踏石留印》到《利劍出鞘》、再到《拍蠅懲貪》,《標本兼治》,從受訪專家學者、紀檢幹部到落馬官員的典型案例剖析,將為觀眾全景式呈現"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這四年來不平凡的歷程。相信接下來的七集和第一集一樣每集都是“鏡”,每案更是“鑑”。

  變化是最紮實的答卷,事實是最有力的證明。“”四年多來,從嚴治黨“收穫”頗豐:一竿子插到底”的向基層延伸,全面“體檢”基層政治生態的“拉網式全覆蓋”,查處群眾身邊腐敗問題“拍蒼蠅零容忍”,“扎籬笆謀長遠”的健全防治基層貪腐長效機制。那些從嚴治黨之下的一樁樁、一件件,新舊對比“兩重天”,都是老百姓看得見、摸得著、體會得到的實惠。從嚴治黨純潔了黨的幹部隊伍,順應了民意,贏得了民心。

  “全面從嚴治黨,核心是加強黨的領導,基礎在全面,關鍵在嚴,要害在治。”全國民眾將通過專題片《永遠在路上》領悟“支點”:黨中央堅定不移反對腐敗的決心沒有變,堅決遏制腐敗現象蔓延勢頭的目標沒有變,全面從嚴治黨更是任重道遠。如果把全面從嚴治黨比喻成“千斤重擔”,最給力的就是落實主體責任這個“支點”。只有將“支點”立起來、實起來、硬起來,才能真正把這個“千斤重擔”扛起來,才能不辜負黨和人民的重託和期望。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只要我們管黨治黨不放鬆,切實擔負起全面從嚴治黨的政治責任,就一定能贏得這場輸不起也決不能輸的鬥爭。

  風清則氣正,氣正則心齊,心齊則事成。廣大觀眾將從專題片中感悟之深:遏制腐敗蔓延,用好巡視監督利器,形成高壓威懾的“利劍出鞘”;“任何國家和地區都不應成為腐敗分子和腐敗資金的‘避風港’,不應成為他們的‘避罪天堂’”再現反腐敗國際合作“永遠在路上”的“天網追逃”;可見從作風建設到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永遠沒有休止符,惟有把“紀律挺在前面”,才會不斷形成清風正氣的大勢,只有“踏石留印”抓常、抓細、抓長,才能持續努力、久久為功,不斷壓縮歪風邪氣的空間。

  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緩;滴水穿石,一滴不可棄滯。從嚴治黨是攻堅戰,也是持久戰,《永遠在路上》專題片以多個領導幹部違紀違法典型案例為“鏡”,以蘇榮、白恩培、呂錫文等案件當事人現身說法為“鑑”,通過“標本兼治”警示教育黨員領導幹部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築牢理想信念的根基。在即將召開的十八屆六中全會播放此部專題片,表明了黨中央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的政治決心,釋放出進一步加強黨的制度建設的明確訊號,將為推動管黨治黨從寬鬆軟走向嚴緊硬注入強大動力。

  永遠在路上觀後感2017範文5

  中紀委、中央電視臺聯合制作了八節專題片《永遠在路上》,在10月17日起於黃金時段連續播出,各地都在按照上級要求組織黨員幹部認真自行觀看,以此加強黨員幹部廉政教育。昨晚第一節《人心向背》,很受啟發,覺得每一名黨員幹部都應當認真思考怎樣加持永遠守法守紀,做到一生清白、一生清廉。

  黨員幹部必須隨時保持清醒,警鐘長鳴在耳邊。因為作風建設是大事,律人律己要加鞭。

  觀看《永遠在路上》,我們可以看出黨中央堅持從嚴治黨的決心和意志,是中央的高瞻遠矚和深謀遠慮,是有為國為民謀良策的良苦用心的。要使紅色江山永遠鞏固,風清氣正並持之以恆,必須要明白民心向背是關鍵。製作和播放八節專題片《永遠在路上》的根本目的是拒腐防變,是為了讓普天之下的黨員領導幹部都引以為戒、牢記教訓、警鐘長鳴、遵規守紀保平安。只有政通人和、風清氣正才能實現國泰民安。當年黃炎培和毛澤東的著名的“窯洞對”,就指明瞭“全民監督促清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起“窯洞對”,我們不由得憶起了中國歷史上三國時期諸葛亮關於治國理政方略的著名的《隆中對》和《出師表》,其中關於政治清明、管理官吏、擔當責任、發展經濟等很多道理至今仍然值得借鑑。

  那麼,如何做到遵紀守法和清正廉潔呢?應該注意些什麼呢?

  如今,中國共產黨以壓倒一切的態勢和“零容忍”的態度堅持反腐,要求黨員幹部在嚴以修身和律己的同時,紀檢監察機關也必須要嚴以執紀和嚴以用權,要求全黨上線都務必踐行“三嚴三實”、“四講四有”爭當“四鐵幹部”,嚴守中央八項規定以及黨章等黨規黨紀和法律法規,並且加強宣傳和教育,巡查懲戒不手軟,“老虎”“蒼蠅”一起打,以顯黨紀國法的威嚴。因此,黨員幹部要管好自己戒貪慾,管好家人和身邊人;管好下屬和親朋好友,必須依規依矩立身處世。必須堅持正別人先正己,才能實現令行禁止。公正無私傳美名,根正苗紅留美談。青松高潔人敬仰,便是核心價值觀。豈不聞中國名言警句“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嗎?還有“心中無冷病,哪怕吃西瓜!”“根深不怕風搖動,樹正何愁日影斜!”心中如果沒有鬼,何必“求神”“擺香案”!那些落馬貪官們以為整日燒香拜佛鞥掩蓋和“減輕”自己的罪過,那兼職還是痴人說夢和痴心妄想,真的缺乏智慧哦!這樣的人應該明白這個道理——拯救靈魂只能靠自己,只有自身的廉潔公正和一心為民才能保平安。

  警鐘長鳴在耳邊,需要黨員幹部認真思考怎樣才能不迷失自我、不利慾薰心,不疏忽放縱釀禍患。正如曾經是高官因貪慾膨脹而落馬的原四川省委副書記李春城說的那樣:“人生就是一場現場直播,無法回頭和重返。”必須要算好政治自由帳,如入“鐵窗”則悔之晚也,任何人都無法拯救他了。無論高官和小官,只有把為民宗旨牢記在心間,珍惜親情名譽和一生清白,才能受人陳贊。“前事不忘,後事之師。”這些前車之轍是後車之鑑,我們黨引以為戒。

  為官為民都需要講誠信,要弘揚和傳承傳中華美德,要以艱苦奮鬥為政治本色和作風,以紅色精神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指導實踐,做人處世守住底線和紅線,才能名垂青史。文天祥說:“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個“丹心”運用到如今的時代,就是指為國為民、愛黨護黨、遵紀守法、大公無私、伸張正義、敬業奉獻、開拓創新、攻堅克難、嫉惡如仇、清正廉潔。只有如此才是“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否則就是“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

  反腐倡廉是一件順應民心民意的事,黨風廉政有助於促進經濟社會的和諧穩定發展。黨員幹部要以八項規定作行動指南,以接受監督為幸福,以廉潔為立身之本,以心底無私天地寬和一生勤儉贏得名節榮譽和尊重稱讚。要贏得太平盛世萬民安,就要不懼任重和道遠,嚴查違規和違紀,嚴執法紀和制度,嚴懲貪汙和腐敗。

  永遠在路上觀後感2017範文6

  中央紀委宣傳部、中央電視臺聯合制作的八集專題片《永遠在路上》已於10月17日晚8時播出第一集——《人心向背》。透過那直指人心、觸及靈魂的震撼與震懾,我們看到了黨中央對強化警示教育的高度重視,以及對黨員幹部的深切關懷和幫助、保護。

  是的,那些已經或者即將成為階下囚的落馬官員,在過去也曾有過輝煌、成績和榮耀,但是,在一系列耀眼的光環之中,他們卻迷失了黨性,或被金錢亮瞎了雙眼,或被美色拖進了漩渦,或被其他各種利益誘惑裹挾,背棄了組織,背棄了自己的入黨誓言,辜負了組織的信任和囑託,最終從他們引以為傲的權力之巔跌落,成為歷史和人民的罪人。對他們而言,這是一次不可逆的人生經歷,他們有責任、有義務、更有必要把這個過程交代清楚,是什麼讓他們從奮發有為的好乾部,一步步變成階下囚,是什麼讓他們違背了入黨時面對黨旗所立下的錚錚誓言,又是什麼讓他們逐步違背了自己的初心,從為人民服務,變成為自己的慾望服務……

  思想的滑坡是最可怕的滑坡。思想是行動的先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改造是每一個共產黨員永恆的課題,容不得絲毫放鬆。周永康、蘇榮、周本順、白恩培、蔣潔敏等等,這一個個高官的落馬,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自我的迷失、思想的偏差,有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位高權重的人一旦思想決堤,行動上便會一洩千里、潰不成軍,最終導致政治生命及自己的人生一敗塗地。所謂大道至簡,然而如此簡單的道理,受黨的教育這麼多年的落馬高官們豈能不知?是外界的誘惑太重,還是自身的定力不夠?答案應該一目瞭然。

  “物必自腐而後蟲生”,對腐敗分子而言絕不能將責任推給外部環境而對自己的責任避而不談。市場經濟大潮確實泥沙俱下,但不忘初心、廉潔自律、奮勇前行是每一個共產黨員的不變追求。為什麼那麼多黨員幹部在花花世界、五光十色中能夠堅若磐石、固守底線、擋住各種糖衣炮彈的侵襲而百毒不侵,為什麼總有極個別黨員幹部在權錢色的誘惑中弱不禁風、無法自持?戰爭年代,鋼鐵意志決定戰爭的勝利,和平建設年代,鋼鐵意志同樣決定建設成敗。而極個別黨員幹部沒倒在戰爭年代敵人的炮火中,卻經不起和平時期權錢色的考驗成為黨的事業中的落伍者,極其可悲。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這是清朝詩人鄭燮的名言,用在共產黨員的身上恰如其分。誠然,共產黨員就是用特殊材料做成的,可以迎著敵人的槍口勇往直前,可以冒著槍林彈雨決不後退,可以為人民服務而不顧自己的安危,因而贏得了人民的支援和擁護,贏得了歷次戰爭的勝利,建立了新中國,開闢了新天地。這一切,都源於中國共產黨的嚴明紀律以及堅韌不拔的頑強意志。

  落馬高官的蛻變,無不從思想的變化開始,而思想的變化,無不源於外部環境的誘惑。對共產黨員來說,共產主義信仰是發自內心的,決不是空談。極個別供奉神仙乞求保佑、瘋狂佔有金錢達到痴迷程度、生活作風糜爛縱慾無度者,一旦偏離了正確軌道,違背了黨章黨規黨紀的要求,便如同墮入不歸之路。

  從好同志到階下囚,落馬高官的懺悔直達心靈深處,觸動每一個黨員幹部的靈魂,所產生的震撼力、衝擊力是巨大的。中央紀委宣傳部、中央電視臺聯合制作的警示片《永遠在路上》,確實實現了預期效果。


永遠在路上觀後感2017的人還:

永遠在路上心得體會《把紀律挺在前面》
永遠在路上之把紀律挺在前面心得體會
相關知識
永遠在路上觀後感2017_永遠在路上觀後感範文
觀看開學第一課感受長征精神心得體會範文
幼兒園感恩節致家長的一封信範文
感恩節致家長的一封信範文
令人感動的教育故事演講稿範文
重點中學高三期中考試後家長會學生代表發言稿範文
高中生後空乘專業面試自我介紹範文
感謝老師的主題演講稿範文
感恩教師國旗下講話稿範文
感恩的心演講稿四分鐘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