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翻譯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6日

  隨著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中國和世界之間的交流越來越頻繁。越來越多的國外新聞被國人知曉,這個過程離不開新聞翻譯。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從功能翻譯理論看英語新聞標題的翻譯

  論文導讀::研究國際新聞標題翻譯的必要性。功能翻譯理論。從功能翻譯理論看英語新聞標題的翻譯。

  論文關鍵詞:標題翻譯,功能翻譯,新聞把關

  1. 引言

  1.1研究國際新聞標題翻譯的必要性

  新聞翻譯的研究受關注程度遠低於文學翻譯,在這範疇內的研究專著和論文相對而言還不多。而事實上,在目前這個資訊全球化、資訊流高速流通的時代,我們幾乎每天都與新聞翻譯打交道。受成本等多方因素的制約,我們目前接觸的報紙、電視、網路等媒體的外事報道,大多都是外國通訊社的編譯、摘譯稿。因此,新聞翻譯的質量直接影響廣大公眾對資訊的準確接收,對此問題進行深入研究既有緊迫性又有必要性。新聞標題是新聞的“眼睛”,簡練、資訊量大,標題翻譯的成功與否往往決定了受眾會否閱讀新聞、能否有效接收新聞資訊。同時英文新聞的標題與中文有異,往往表現得更為精簡,常常使用縮略詞、逗號、冒號等標點符號,運用多樣化的修辭格,文化涵義豐富,這些都是新聞翻譯中的難點。

  1.2 研究範圍

  縱觀現有關於新聞翻譯的論著多從新聞文體特點、翻譯技巧切入,涉足新聞翻譯的傳播效果、跨文化分析以及新聞價值觀的討論不多。本文主要著眼於研究國際新聞標題的漢譯新聞把關,尤其是由於中西文化差異以及新聞價值觀差異所造成的“不對等”翻譯現象。

  2. 新聞翻譯研究的翻譯學與傳播學理據

  2.1 功能翻譯理論

  新聞報道是一種很特殊的文體。無論在中國還是西方其他國家,媒體都是一種特殊的輿論工具,擔負引導群眾價值觀的重大責任,因此英語新聞的漢譯必須符合中國的國情。譯者在翻譯英語新聞標題的時候,除了考慮準確地傳達原文的資訊外,還必須以譯文讀者為中心對譯文進行適當的調整,以符合譯文讀者的需求。這與功能翻譯理論學者所倡導的目的決定翻譯行為相匹配。

  德國的功能派翻譯理論家有三位傑出代表,分別是萊斯、弗米爾和諾德。1971 年,萊斯Reiss 在《翻譯批評的可能性與限制》中首先將文字功能列為翻譯批評的一個標準,提出要“把翻譯行為所要達到的特殊目的”作為翻譯批評的新形式,即從原文和譯文兩者功能之間的關係評價譯文,從而建立了功能翻譯理論的雛形。後來她的學生弗米爾在萊斯理論的基礎上又提出了翻譯目的論skopos theory ,強調翻譯方法和翻譯策略必須由譯文的預期目的或功能決定。1997年,克里斯蒂·諾德出版了《目的性行為———析功能翻譯理論》一書,系統概括了功能翻譯理論,並在強調翻譯功能的基礎上,提出了“功能加忠誠”兩大基石。諾德認為沒有原文就沒有翻譯,不應該讓目標文字完全獨立於原文。功能指的是使譯文在譯語環境中按預定的方式運作的因素,至於忠誠,諾德特別強調這與“對等論”中的忠實不同,“忠誠”指的是譯者、原文作者、譯文接受者及翻譯發起者之間的人際關係,而“忠實”指向原文與譯文的關係張美芳:83,88。

  2.2 新聞翻譯的準則

  新聞傳播是一種典型的大眾傳播行為,其功能主要是傳播資訊、教導公眾、引導輿論。新聞的結構一般分為三部分,標題、導語、正文。就新聞本身分析,標題可起到“點睛”的作用,它是新聞內容的高度濃縮、吸引讀者注意力的重要部分;從版面主要指平面、網路媒體角度出發,它可以起到美化版面的作用郜書鍇,2003。基於本文篇幅有限,而且考慮到標題是新聞構成的重中之重,以下將著重從英語新聞標題翻譯入手研究。

  筆者綜合多方觀點提出,英語新聞標題翻譯的準則主要有四條:1、準確;2、精煉;3、到位;4、吸引。準確應該是新聞標題翻譯的首要要求,因為新聞報道最重要的在於其客觀性與準確性新聞把關,否則將會誤導群眾,歪曲性翻譯嚴重的將會傷害不同國家人民的感情。如上所述,由於新聞標題是新聞報道內容的高度濃縮,因此必須精煉而且僅僅圍繞新聞核心內容展開。從標題在新聞報道中的功能上看,它應該能激發讀者閱讀下去的慾望,因此必須具備吸引力。

  3.功能翻譯理論對新聞翻譯的指導意義

  功能翻譯論認為, 作為兩種獨立的具有不同價值的文字, 源語文字和目的語文字有其不同的目的和功能。作者通過源語文字傳達資訊, 譯者則根據譯文的預期功能, 結合譯文讀者的“社會文化背景知識、對譯文的期待、感應力或社會知識以及交際需要”來將源語的語言和文化資訊有條件地傳遞給目的語的接受者,有時甚至可以酌情改寫Adaptation Nord , 2001。

  鑑於原譯文及其各自讀者的不同的文化心理、思維模式、風土人情、價值觀和語言風格的不同, 為了實現翻譯的交際目的, 在翻譯軟新聞的過程中, 譯者還需要在理解原文的基礎上, 從譯文讀者的角度出發, 用譯入語的認知方式、思維方式和表達方式創造性地將原文轉換成易於讀者接受的譯文盧衛中, 2002。盧衛中關於軟新聞翻譯的論述同樣適用於英語新聞標題的翻譯,因此,遇到由於中英文語言差異、文化價值觀差異、修辭方式差異等造成的無法逐詞逐句“死譯”的情況,譯者可以酌情編譯,可以打破原文的詞彙詞性、句法結構、修辭方式等重組譯文,遇到中西新聞價值觀存在明顯差異的時候,譯者甚至可以改變新聞標題論述的角度。

  至於新聞標題編譯的技巧有很多,如直譯、意譯、增詞法、減詞法、巧用修辭格等等,以下將按照詞語、句子結構重組、修辭、輿論價值觀差異等四方面分別舉例具體分析。

  3.1 詞彙

  3.1.1增加詞語

  原文:索尼無頭公雞廣告嘲笑法國隊世界盃出局China Daily譯文:Sony headless chicken ad mocks French World Cup team

  該譯文使用了“增詞法”翻譯,完全忠於原文以及源語作者的意圖,保留了源語的語義和句法結構,而且還增譯了“出局”,令標題的意義更完整。標題是一篇新聞報道的“靈魂”,標題的作用是濃縮表達報道的主旨,如果單純將標題譯為“索尼無頭公雞廣告嘲笑法國隊世界盃”,會讓讀者看得一頭霧水,因此該譯文作者在通讀整篇新聞報道之後,補充了本文所指的具體事件“嘲笑法國隊世界盃出局”,實現了新聞標題傳達新聞核心資訊、便於讀者理解的功能。

  3.1.2 變更詞意

  原文:The Chinese Market, A Bottomless Pit 王曉、黃春蘭,2009

  譯文:中國市場潛力巨大

  該新聞標題的翻譯難點在於“A Bottomless Pit”,從字面意來看要譯為“無底坑”,但中文並沒有這樣的說法,意思相類似的表達有“無底洞”。新聞的翻譯切忌拋棄原文,任意發揮,譯者應將句子放在源語的語境中去重新分析。那是國際運動品牌Nike的總裁在上海視察時所說的原話,他想表達的意思是中國市場潛力很大,假如用“無底洞”去翻譯,那是個貶義詞新聞把關,與源語意思不符。譯者建議將其核心資訊抽取出來,重組語言,將標題譯為“中國市場潛力巨大”,而筆者則認為譯作“Nike總裁:中國市場潛力無限大”更為合適。因為新聞標題應該是能獨立存在,闡述清楚新聞報道的事件或者對事件留有懸念引起讀者的關注,如果按照原譯文去翻譯,句子缺乏主語,事件模糊不清,難以抓住讀者的注意力。

  3.2 重組句子結構

  原文:Spending Valentine's Day alone? These scientificsecrets of seduction could make all the difference China Daily

  譯文:情人節“誘人”指南 教你取悅心上人 源語的新聞標題是個一問一答的設問句,如果一字一句緊扣原文翻譯,譯語標題將會很冗長又缺乏焦點,而且在中文新聞標題中鮮見一個完整句子,這樣在表達方式上會顯得很怪異。譯者重組了句子結構,首先將標題最吸引眼球、最核心的資訊抽取出來——情人節“誘人”指南,然後再作補充說明——“教你取悅心上人”,採用對偶句式,既能表達原文資訊,又能抓住讀者眼球,撩起讀者讀下去的慾望。

  3.3 修辭

  3.3.1 借代原文:Barcelonamoves to keep bikinis off the streets China Daily

  譯文:巴塞羅那不歡迎街頭“泳衣客”

  ‘bikinis’屬於名詞,字面意義為比基尼游泳衣,但根據新聞報道的上下文可以推斷,源語作者想表達的並非巴塞羅那要將泳衣掃出街,而是用bikinis來借代“穿泳衣的人”,用借體的特徵形象地代替本體事物。譯者充分理解‘bikinis’的內涵意義,簡潔地將其譯作“泳衣客”,生動傳神地傳承了源語標題的形象性與味道,整個標題既忠於源語作者,可能讓譯文讀者正確理解源語作者所要表達的“不歡迎”的態度。

  3.3.2 押韻和活用諺語

  原文:A bowl of soup a day could keep the pounds at bay.China Daily

  譯文:“一天一碗湯, 脂肪減光光”

  修辭手法在新聞標題中的恰當運用可增加報道的趣味性, 從而吸引讀者關注訊息。中英文的修辭手法有異,很多時候往往難以找到完全相對應的表達方式,譯者首要任務是保證源語資訊能夠準確、充分地表達,然後儘可能根據譯語文化特點,尋求在目標語中達到類似效果的表達方式。該新聞的源語標題用了押韻 day &bay 和活用諺語 源自: an apple a day keeps doctor away ,而譯文既保留了源語資訊,還運用了對偶句新聞把關,以及押韻、諧音雙關—“湯”與“光”等修辭手段, 令譯語標題琅琅上口。該標題能充分體現源語作者的意圖——引導讀者每天喝一碗湯消脂,倡導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與理念。

  3.4價值觀差異

  除了上述的技巧、策略外,新聞翻譯由於文體的特殊性,對譯者在新聞價值判斷方面有較高的要求。在傳播學中,學者盧因在1947年曾發表文章提出著名的“把關人”理論,他指出,“資訊總是沿著包含有‘門區’的某些渠道流動,在那裡或是根據公正無私的規定,或是根據‘守門人’的個人意見,對資訊或商品是否被允許進入渠道或繼續在渠道里流動作決定”。

  在中國內地的新聞事業領域中,所謂的“把關人”,即採集、製作資訊的過程中對各個環節乃至決策發生影響的人,主要是指媒體中工作的記者、編輯、總編輯等。對國際新聞的翻譯,當中涉及到選材、編譯的過程,哪個新聞具有新聞價值,應該採用哪種體裁報道,予以多大的篇幅,既然有新聞文體本身的一般規律,也牽涉到媒體經營的理念和宗旨,還需要符合國家、地方方針政策的相關規定,最終的報道形態和方式是多方因素綜合作用的最終結果。

  學者彭學良1996年8月翻譯一篇題為“Victims Of History”歷史的受害者的報道時,發現文中談到二戰時日本的隨軍慰安婦時,閃爍其詞,甚至歪曲歷史事實。具備強烈的民族自尊意識的彭學良為此義憤填膺,從文字上來看,“歷史的受害者”排除感情色彩,符合類美國人的文化心理:自詡客觀公正,但卻忽視了東亞各國飽受日軍蹂躪的殘酷歷史事實以及深受傷害的民族情感。後來他把標題改譯為“含垢忍辱五十年,怒向倭國討清白”,清晰、堅定而自信地表明瞭我們民族的態度、感情以及立場,這是個難能可貴的創造性翻譯傑作彭學良,1998。

  結語:

  根據上述論證過程,筆者推匯出翻譯新聞標題的一些基本規律新聞把關,先通讀全文,瞭解新聞報道的基本內容,確保新聞標題的譯文清晰明瞭地表達最核心的新聞資訊;根據源語作者的意圖,以及在充分考慮讀者需求的基礎上,選擇合適的表達方式傳達源語資訊。譯者可以從詞彙、句子結構、修辭方式、價值觀差異、語篇內容等多角度去考慮如何組織譯文,以確保譯文既能充分反映源語的目的,又能忠誠於源語作者的意圖,以功能翻譯理論的“功能加忠誠”原則作為指導新聞標題翻譯實踐並評判翻譯質量的準繩。

  新聞標題翻譯是一個涉及多學科的研究課題,本文通過引入功能翻譯理論、傳播學的基本理念作分析,強調新聞翻譯的交際意圖和交際功能,希望豎立一種以受眾為中心、注重新聞傳播效果的翻譯觀。釋放了傳統翻譯追求源語、譯語完全對等的壓力,充分強調譯者“把關人”的能動性,以及通過多個新聞標題翻譯分析的例項,引證如何在原文作者、翻譯發起者、譯者和譯文讀者多邊關係中取得平衡,為日後的新聞標題翻譯實踐提供一些思路。

  從功能翻譯理論出發,以傳播學的本質去探討新聞翻譯是個有益的嘗試,但這只是起步,筆者希望將來可以從語篇的角度去深化研究,探討不同型別的新聞翻譯各有什麼策略;或者從受眾的角度作調查研究,探討評判新聞翻譯的標準應該如何制定等。

  本文作者鍾敏系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高階翻譯學院在讀研究生、廣州日報社記者

  參考文獻

  [1]Nord ,Christiane. 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 :Functionalist ApproachesExplained [ M ] .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2]張美芳.翻譯研究的功能途徑[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5

  [3]賈玉新.跨文化交際學[M].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7

  [4]許明武.新聞英語與翻譯[M]. 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 2003

  [5]張國良.傳播學原理[M]. 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1995.

  [6]陳明瑤、盧彩虹.新聞英語語體與翻譯研究[M]. 國防工業出版社 2006

  [7]錢葉萍、王銀泉.從功能翻譯理論看軟新聞的漢譯英[J].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外語版,20066:12

  [8]王虹光.從目的論看軟新聞的英譯[J]. 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58:639-642

  [9]郜書鍇.基於新聞學角度的英語新聞標題翻譯藝術[J]. 焦作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38: 229-230

  [10]彭學良.新聞翻譯中的跨文化思考[J]. 武漢教育學院學報, 19988: 93-97

  [11]王曉、黃春蘭.從功能對等理論看英語新聞標題常用修辭的翻譯[J]. 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912:92-93

  範文二:科技新聞英漢翻譯與文化語境

  論文導讀:英漢科技新聞語篇的翻譯不但是國際間科技資訊交流的一種重要手段,而且也是一種跨文化的交際活動。隨著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的發展,國際間科技資訊的交流越發顯得重要,但是由於不同國家間文化的差異,在科技語篇的翻譯中往往也會產生文化誤讀,因此在翻譯過程中,文化語境成為了翻譯所要理解表達的重要依據,即準確的解碼和編碼都依賴於語境,加之科技新聞英語具有句子長、結構複雜、專業詞彙較多的特點,由此給科技新聞英語的翻譯人員帶來了一種挑戰,即如何使譯文從文化角度更準確傳達原語文化所要傳達的意義和風格,成為翻譯工作者首先考慮的問題。語言學家馬林諾夫斯基被公認為西方語境學派的創始人,他認為語境可分為情景語境和文化語境。

  關鍵詞:科技新聞,翻譯,文化語境

  英漢科技新聞語篇的翻譯不但是國際間科技資訊交流的一種重要手段,而且也是一種跨文化的交際活動。隨著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的發展,國際間科技資訊的交流越發顯得重要,但是由於不同國家間文化的差異,在科技語篇的翻譯中往往也會產生文化誤讀,因此在翻譯過程中, 文化語境成為了翻譯所要理解表達的重要依據,即準確的解碼和編碼都依賴於語境,加之科技新聞英語具有句子長、 結構複雜、 專業詞彙較多的特點,由此給科技新聞英語的翻譯人員帶來了一種挑戰,即如何使譯文從文化角度更準確傳達原語文化所要傳達的意義和風格,成為翻譯工作者首先考慮的問題。

  1 文化語境概述

  語言學家馬林諾夫斯基被公認為西方語境學派的創始人,他認為語境可分為情景語境和文化語境。情景語境是指語言行為發出時的周圍情況,事情的性質,參與者的關係、 地點、 方式等。文化語境是指任何一個語言使用所屬的某個特定的言語社團,以及每個言語社團長期形成的歷史、文化、風俗、習俗、價值標準和思維方式等。因此,翻譯依賴著它本身所存在的語言文化環境,如地理環境、社會歷史、政治經濟、風俗民情、宗教信仰、審美取向價值觀念及思維方式等等,正因為不同民族文化背景下人們對事物認知的不同概念導致了包含不同文化意義的詞語的產生。可見,不同的文化語境決定著翻譯中不同語義的提取,也體現著譯者對不同文化的判斷和理解,這些便是文化差異的淵源, 也是造成文化理解和文化翻譯的障礙的因素,所以理解原作的文化語境是作好翻譯的首要前提。

  2 科技新聞英語的語言特點

  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的發展十分迅速, 科技人員在電腦科學、電子技術、工程技術、醫學、生物工程等方面不斷取得新的突破。對科技人員而言,科技新聞英語則滿足了科技人員瞭解國外科技資訊的需求。首先需要介紹一下科技新聞英語的語言特點:

  一是準確性。新聞英語的生命在於真實。科學是最講究實事求是的,對於實事,既不容許擴大,也不允許縮小。尤其是科技新聞英語,不但要真實,而且要求高度準確。二是新穎性。科技新聞英語要突出反映新成果、新思潮,多在“新”字上著眼。新聞記者除了報道新成果、新思想外,還應留意科技會議、教育園地等多方面出現的新東西,報道面不能侷限於一隅。三是其通俗性。科技新聞英語主要寫給一般讀者lay readers or general readers讀的,這是由大眾媒介的職能所決定的。因此,報道必須在準確的前提下儘可能通俗易懂。第四,新聞英語報道必須做到精煉。科技新聞英語不是科研報告、學術講座,一般無需反映研究過程或細節,只需酌情報道最重要、最精華的事實,即科技成果及其成功的意義和關鍵。最後是要體現科技報道的生動性。科技新聞英語應是有趣味的,吸引人的。所謂趣味性,說到底就是要求記者寫作時立意新穎,用某種有趣的方式,提出嚴肅的科技問題或文化知識,吸引讀者去思考,增加新聞的可讀性,有機地熔知識性與趣味性於一爐。

  3 文化語境在科技新聞英語翻譯中的影響

  科技新聞翻譯是把用一種文字寫成的科技新聞用另一種語言表達出來,經過再次傳播,使譯語讀者不僅能獲得原語新聞記者所報導的資訊,而且還能得到與原語新聞讀者大致相同的教育或啟迪,獲得與原語新聞讀者大致相同的新聞資訊。在這個翻譯過程中,有些人認為科技新聞英語中的單詞大多為單義詞,翻譯起來並非難事,語境的研究大可不必應用於科技翻譯領域。很明顯, 這是一種錯誤的觀點。實際上 ,語境包括文化語境都在科技翻譯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以下我們從社會歷史、思維方式和宗教文化三個方面來探討這個問題。

  3.1 社會歷史因素

  紐馬克曾說:“語境在所有翻譯中都是最重要的因素,其重要性大於任何法規、 任何理論和任何基本詞義。”由此可見語境對於翻譯的重要性,有時詞語的表層指稱意義相同 ,但深層所承載的文化涵義卻不盡相同。例如在科技新聞英語中西方人常常會用“WhenGreeks meets Greeks , then comes the tug of war.” 形容兩種同類科技產品的競爭,譯為“兩雄相遇,其鬥必烈”。此諺語含有一定的歷史文化背景,源自17 世紀英國劇作家納撒尼·李1653 - 1692 的作品。在公元前八世紀到公元前五世紀間,古希臘分化成立了許多奴隸制的城邦。一些城邦為爭霸希臘互相角逐,戰爭不斷。一直戰到公元前338 年,希臘遭到北方馬其頓王國的侵略,各城邦才又團結起來進行頑強的抵抗。此語現在常用於指兩個同樣自負的人或兩個實力相當的黨派團體之間的爭鬥。又如:

  The efficacy ofthe vaccines is the Achilles’heel of India’s anti-polio campaign.

  這些疫苗的療效問題成為印度消除小兒麻痺症運動的最大障礙。

  Achilles’heel 典故出自希臘神話。傳說阿基里斯除腳踵外全身刀槍不入。因此“阿基里斯的腳踵”就成了“致命弱點”的代名詞。翻譯時,為了照顧讀者中的大多數,可意譯之,因為東西方文化融合的深度和廣度仍不足以採取直譯。再如:

  Tumours fall to aTrojan horse. Altered bugs can carry a lethal enzyme to skin cancer cell.

  直譯:腫瘤變成了一具特洛伊木馬。

  意譯:腫瘤組織內發生變化的病菌可能攜帶一種能夠殺死面板癌細胞的酵素。

  特洛伊木馬是特洛伊戰爭時希臘人做的木馬,希臘兵藏在木馬腹中,混入特洛伊城。後喻指內部的破壞集團。在該例子中,作者把腫瘤比作特洛伊木馬,因為其內部變質的病菌可能會間接地殺死癌細胞亦即這些病菌充當內部破壞者的角色。此典故可直譯,一則製造懸念,二則該典故為大多數受過教育的中國人所熟悉。以上例子表明在翻譯時一定要首先了解其文化語境所產生的具體含義。

  3.2 思維模式因素

  思維模式的差異也同樣影響著科技新聞的報道。中國傳統的思維方式是一種曲線或者螺旋思維, 習慣迂迴,重視形象思維;而西方的思維方式屬於直線思維,喜歡開門見山。對於同樣一件事情,由於思維方式和文化習俗上的原因,中國式的思維方式總是先有懷疑,再定論,最後驗證,而西方的思維方式是先有肯定,然後觀察,最後定論。例如,在2007年4月科技月刊《Scientific American》中,有一篇報道的標題是:

  SEEKING THE CONNECTIONS: ALCOHOLISM AND OUR GENES

  Identifyinggenetic influences on vulnerability to alcohol addiction can lead to moretargeted treatments and help those at risk to make informed choices about theirown lives

  標題和文中都開門見山地肯定了酗酒與基因的關係以及基因變異的研究對人類尤其是酗酒患者的益處,進而在文章中通過科學實驗和觀察得出定論。相比之下,在中國《環球科學》中該文章的標題是:

  DNA中的酒癮開關

  為什麼有人千杯不醉,有人卻一喝酒就臉紅?為什麼某些家族會有酗酒的“傳統”?答案或許會讓你大吃一驚:在我們的基因中,隱藏著一個個“酒癮開關”——基因變異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我們的飲酒習慣。

  標題很明顯地採用了迂迴的方式,形象地提出問題,然後引出結論,完全符合中國式的思維方式。這種翻譯策略被稱為編譯,是一種“最自由的翻譯形式”, 其目的是“努力使譯文對目的語讀者所產生的效果與原文對源語讀者所產生的效果相同”。Newmark,2001因此,也被稱作是一種“文化翻譯”。

  3.3 宗教文化因素

  宗教信仰對人們的生活有著重要的影響,特定的宗教信仰產生了詞語的特定含義,中西方的宗教信仰不同,也影響著英漢詞語的翻譯。在西方,以基督教為主的宗教文化深刻影響著人們的語言表達,不僅影響到社會的經濟、政治、科學、哲學、文學、藝術等各個領域,還積澱在人們深層的文化心理意識中。而源於《聖經》的典故不僅在文學藝術作品中俯拾皆是,就是在商貿、科技等新聞報道中也比比皆是。

  如:There are some good technical science tools onthe market today. However, you must remember that they are tools only, not “holygrails”.

  如今市場上確實有一些不錯的技術科學交易工具。然而,你必須記住,它們僅僅是交易工具而已,不是使你百戰百勝的寶。沒讀過聖經的人很難理解“聖盃”的含義,因此採用了意譯。據中世紀傳奇,耶穌在最後的晚餐使用的杯子或盤子,後來成為很多武士追尋的物件。

  可見宗教文化是構成英漢語言各自特色的重要方面,瞭解了宗教文化的差異,就能更準確地表達詞語的文化意義。

  在翻譯過程中,上述例子大多采用了意譯的方法,實際上翻譯策略的選擇往往取決於譯者對於原語文化和目的語文化的態度和立場以及目的語讀者的理解能力,而譯者無論採取何種文化立場都應熟悉掌握原語和目的語兩種不同的文化語境,提高語境認知能力。

  三. 結語

  文化語境對翻譯而言,是一個重要的概念,翻譯家尤金·奈達曾指出:“ 對於真正成功的翻譯而言, 熟悉兩種文化甚至比掌握兩種語言更為重要 ,因為詞語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義。 ”作為國際間科技資訊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之一,科技新聞語篇的翻譯是一種典型的跨文化交際活動,譯者同源新聞語篇的作者及譯文讀者之間的對話和交流是一種複雜的、以譯者的認知能力為基礎的動態的活動。因此,在翻譯過程中,科技翻譯工作者需要努力提高語境認知能力,尤其是要加強文化意識,培養對文化資訊的感應能力,提高科技新聞翻譯的質量。

  參考文獻:

  [1] Eugene A. Nida.Language and Culture: Context in Translating[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01

  [2] Peter Newmark. ATextbook of Translation[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01

  [3] 關孜慧。文化語境與翻譯[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33.

  [4] 張健。新聞英語文體與範文評析[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

  [5] 劉其中。新聞翻譯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6] 許明武。新聞英語翻譯[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3

  [7] 田傳茂,許明武。報刊科技英語的積極修辭及其翻譯[J]。中國科技翻譯,20011

新聞廣告論文
新聞傳播系論文範文
相關知識
新聞翻譯論文
新聞標題翻譯論文
電視新聞畢業論文
新聞編輯論文精選
新聞編輯論文範文
有關新聞編輯論文
新聞專業論文
新聞編輯論文
廣播電視新聞大學論文
廣播電視新聞分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