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小學美術的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小學美術是小學中比較重要的藝術學科,許多學生對於美術的興趣都是從小開始的,因此,小學美術老師要做好對學生的美術教學,提高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資訊科技輔助教學小學美術論文

  一、在“造型、表現”學習領域中,藝術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現能力

  高年級可從認識體驗提升到運用形、色及空間等美術語言,以描繪和立體造型的方法選擇適合自己的工具和材料。記錄與表現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發展美術構思及創造能力,在這個過程中,同樣可運用資訊科技的有利因素為學生創設情境,多給學生感悟藝術作品的機會。讓學生認識與理解明暗、色彩、線條、空間、形狀、質感等基本造型要素。在電腦、投影、錄影等多媒體組合的教學中,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新意識;通過製作過程的探究實踐,發展學生的藝術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現能力。其他教學手段無法達到如此顯著快速的效果。

  二、在“設計、應用”美術學習領域中

  激發學生情趣,活躍設計思路《小學美術課程標準》倡導用電腦等多媒體手機進行對文體活動海報、書籍封面的設計。當然,設計的範圍非常廣泛,比如說郵票設計、賀卡設計、黑板板報的設計等,都可以採用計算機設計的手段。如採用畫圖、金山畫王等軟體進行較為簡單的圖案設計,封面設計,招貼畫設計,並利用計算機光碟中大量的影象,照片以及材質資料。利用計算機字型檔中豐富多彩的藝術字,各型別字型等,設計更多更精彩的作品,如美術第八冊“課程表設計”的教學,按傳統教學設計,每個學生準備大小一樣的紙張或卡紙,通過尺子繪畫製作!由於學具的限制,只能獲得一些常見的設計圖形,繪製艱難,許多學生因製作過程繁瑣,格子又多而失去耐心,對整個課程表設計的造型缺乏新穎奇特的構想,畫不出精緻的作品,與資訊科技整合的教學設計卻能夠克服上述缺點,方法是:首先在word中插入自選圖形、圓形、方形和三角形等,並設定成無填充顏色;再通過複製、貼上獲得數個基本圖形,然後隨意移動這些基本圖形,把它們組織成新的圖形,學生可在計算機上反覆嘗試,直到滿意為止。最後把構成的圖形組合在一起,複製到畫圖軟體中,並填上自己喜愛的顏色,這樣,學生興趣濃厚,設計思路活躍。

  三、在“綜合、探索”美術學習領域中

  整合各學科為動聽的交響樂“綜合、探索”目的是發展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綜合性是美術新課程的重點與難點,真正體現了美術教學素質教育的實施。綜合性說的是美術學科與其他學科的融合,它既把各個領域融合在一起,也是美術教學與其他學科的聯絡結合,並且與現實生活聯絡起來,與資訊科技教育的整合不但豐富了學習的內容,也拓展了學習的途徑,大大促進了美術教育和資訊科技教育的發展。首先是出現了電腦美術,包括繪畫、設計、動畫等內容,教師可以根據美術教學內容開展形式靈活,多元化的美術教學,引導學生進行簡易的電腦繪畫、設計等,這樣既可以著重於認識、理解和參與,激發學生持久的學習興趣,還可以讓學生結合數學、語文、體育等學科開展綜合性研究性學習。如美術第十一冊古詩配畫以及給兒歌,童話、神話、日記等配畫、插圖。這一課就要求學生不僅僅能掌握美術技能,並且要有文化知識素養。另外也可以用綜合材料製作頭飾,面具並投入表演等。如美術新課程有一課是《化妝晚會》,引導學生利用資訊科技進行對簡易的佈景、海報、校園或社群的宣傳專欄及專題性的手抄報,以及校內外的文娛、體育、少先隊等專案活動的設計研究、展示,在這個過程中進行探索性的學習與研究,可以使學生的學變得更為主。他們在交流探討中,不僅學習他人的研究成果,而且對自己所研究的成果有喜悅感、成就感,同時還感受到了與他人討論合作、探索的樂趣。當然,我們不能一味依賴現代資訊科技,在與之整合的同時,我們也應保持傳統的精華部分。例如,在《水墨花鳥》一課中,應該讓學生沿用毛筆宣紙來作畫,使其瞭解中國畫的魅力精髓。事實證明,現代資訊科技在美術教學中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我們應該更深層次的去探索和研究。

  範文二:小學美術課程改革論文

  一、小學美術課堂教學的現狀

  在實施新課標後,一些老師對新課標沒有完全吃透,只熱衷於表面的形式上,而沒有深入學習和研究根據新課標編定的美術教材,搞華而不實的花架子,使教學的形式與教學內容嚴重脫節。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多媒體教學運用不合理

  一些教師過份地強調了多媒體的教學輔助功能,把很多精力放在製作課件上,看誰的課件做得漂亮,而對課堂教學中最重要的教材、學生、教法指導、學法指導反而沒有下多少工夫,使一些課變成了圖片展示,點按鈕課,效果很不理想。

  二教學方式方法運用不當

  新課標裡談到“充分發揮美術教學特有的魅力,使課程內容與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的情景和認知特徵相適應,以活潑多樣的課程內容形式和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使這種興趣轉化成持久的情感態度”。這些方法必須是在教師瞭解了教材、學生後有針對性、選擇性地制定的,不能盲目生搬硬套。

  三忽視“雙基”教學

  在推進素質教育的過程中,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美術教育在提高與完善人的素質方面所具有的獨特作用,但我國義務教育階段的美術教育還有許多不能適應素質教育要求的地方,如課程綜合性和多樣化不足;過於強調學科為中心,過於關注美術專業知識和技能;在一定程度上脫離學生的生活經驗,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課堂評價

  單一在美術課堂的評價較單一。什麼都是“棒棒棒”,獎勵式評價沒有針對性、多樣性,評價不注重階段性,沒有全面兼顧個性培養性原則,厚此薄彼。

  二、小學美術課堂教學效率提高的策略

  一尋求現代資訊科技與美術的完美結合點

  美術課程標準中要求教師應努力掌握現代資訊科技,利用其視聽結合、聲像一體,形象性強,資訊量大,資源寬廣等優點為教學服務。因此,在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時應注重以下幾點:1在教學過程中體現實用的原則,使多媒體起到加強、拓展教學效果的作用。2在備課時要會備多媒體教案,把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學生的認知與課件有機結合起來,使它們相輔相成,而不是割裂的兩部分。3加強學習,掌握更先進的多媒體的知識技能,更好地為教學服務。如:湘版美術教材《五面對稱紋樣》一課教師若採用傳統步步演示的教法,素質差的學生需老師一步一步下位巡迴檢察,指導.教學效率低.而採用互動功能的FLASH動畫課件,可以動態,直觀,分步驟演示摺紙製作步驟,學生還可以選擇學習的進度,一步一步的按演示步驟摺紙,學生還可反覆操作演示步驟,突破學習難點.素質好的學生能高效率地完成摺紙步驟,提早進入花紋設計環節學習.不同素質的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進度及掌握情況,選擇作業難度:完成套色五面對稱紋樣作業或單色五面對稱紋樣剪紙作業.這樣充分發揮了網路教學因材施教的優勢,讓每個學生都"學得好","學得飽".

  二淡化“雙基”

  即淡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加強學習活動的綜合和探究性,注重美術課程與學生生活經驗的密切聯絡。應從以下幾點去做:1要改變單純片面的講美術知識、技能的傾向,把知識技能與學生美術實踐活動有機結合起來,在愉悅輕鬆的氛圍中體驗、探究。2符合學生認知、情感、態度的規律,注重課堂設計,充分利用美術學科“直觀性”強的特點,創設情鏡,從多角度,多方位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三課堂評價的策略

  在美術課堂的評價中要主意以下策略:1針對性、多樣性原則。不能什麼都“棒棒棒”,比如“想法真獨特、思維真敏捷、畫的真有創意”等,而獎勵式評價也應該是有針對性、多樣性的,比如在美術教學中製作各種小圖章、小獎狀、小卡片、這些獎狀卡片所代表的含義各不相同,有創意類、繪畫類、合作類、表達類等。這能使學生在細化多樣的獎勵機制裡找到明確的努力方向。2評價要注重階段性,可以細分為課堂評價,周評、月評、學期評價。3全面兼顧個性培養性,不厚此薄彼。5每一堂美術課的評價都應以學生自評為主,學生互評為輔,再加上教師的鼓勵性評價,使學生學有所得、學以致用,激發並提高學習興趣。

  四創設情景

  小學生好奇心強,課堂上,針對小學生的特點,利用遊戲、錄影等多種手段,建立良好的情景,使學生都能參與其中,樂在其中,這樣不但能激發學生的主動學習興趣,而且能極大地調動學生主體質疑、探索、創造的熱情,是學生的思維形象化,這樣更有利於美術教學的進行。例如:《高大的長頸鹿》這一課的教學目的是要求學生根據長頸鹿的特點,用簡單的線條畫出長頸鹿。但為了讓學生們畫出更美麗的長頸鹿,筆者利用電視片《動物世界》中的部分鏡頭製成形聲教材,讓孩子們隨著逼真地畫面“走進”奇妙的大自然去“觀賞”高大可愛的長頸鹿,以此來強化學生感官上的刺激,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播放時,背景上再配上一些現代生活的鏡頭,比如“飛機在空中飛”、“汽車在地上跑”、“小船在水上游”等。以此來培養他們的想象能力。學生在老師創設的情景中,“高大的長頸鹿”的各種形象就在孩子們的畫中展現:有脖子上扎蝴蝶結的、有背上背小花籃的、有腳上按輪子的、有坐飛機遊玩的、有長脖子表演的等等,這些情趣盎然的繪畫作品就是在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中創造出來的。

  五強化訓練意識

  教學鼓勵學生“親自動手實踐”是培養學生自主發展的根本方法。小學生的特點:活潑好動,而教材的知識內容是“靜止”的,為了解決這一矛盾,關鍵是教師要創設一個讓學生自由表現實踐的機會,把“靜”的教材內容轉化為“動”的活動,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學的全過程,並樂於、敢於表現自己的所知、所想、所做,使課堂形成了和諧、融洽、無拘無束、自由發展的氛圍。要為學生提供一切機會,給足夠的時間和空間,放手讓學生動手實踐。在拼拼、擺擺、折折、剪剪、摸摸、做做、畫畫等活動中觀察、思考、體驗、切磋、練習,這樣的教學方法既滿足了學生好動、好奇的需求,又培養了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

  六靈活運用教材

  在新課程理念下,教學活動不僅僅是對教材的簡單處理和傳授,而應該將教材作為一種範例,把它放在一個更廣闊的社會文化背景下。作為教師,要能獨具慧眼,敏銳地發現生活中、大自然中、人類社會歷史文化遺產中與教材有關的重要資源,並進行收集和整理。再根據自身和學校的條件,對這些資源進行整合和處理,有選擇地運用到具體的課堂教學之中,來不斷豐富和拓展以現有教材為依託的具體的教學活動。這樣,就能很好地豐富我們的課堂教學,提升課堂教學的容量和質量,進而達到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

  七創設小組學習情景,提高合作意識、培養合作能力

  學生通過集體合作,更容易從可視的作品中,感受集體的力量,體驗與人合作的樂趣,提高合作意識。由此可見,在美術教學中應充分採用“同桌交流、小組交流、全班交流”等形式,在美術“四個領域”學習中,進行自由評述、辯論、質疑,讓學生敢於懷疑、大膽想像、把自己的想法、見解、情感充分地表達出來,讓學生在集體的力量中探究問題、解決問題、掌握知識和技能:在交流中,學會相互尊重、相互啟迪、相互學習;在合作中培養能力、發展思維。

  三、結語

  我們的教學活動如果始終讓學生有一種期待,有一種耳目一新的新奇,有一種無法抗拒的吸引,那樣的課堂教學效率肯定非常高。作為小學美術教師,要全面考慮學生心理智力發展水平和不同年齡階段的知識經驗和情感需要,不斷的反思自己教學是否有吸引力,是否高效,然後不斷地調整自己的教學,不斷地改革和創新自己的教學行為,以積極參與、學以致用、輕負擔、高質量為原則,激發小學生的興趣、合作學習、大膽創新為手段,鼓勵學生動手實踐,大膽探究,合作學習,讓他們不斷體驗成功的喜悅。


心內科護士心得體會_心內科護士工作個人感悟
地理調查報告範文3篇
相關知識
關於小學美術的論文
關於小學教育的論文範文
關於民間美術的論文代發表
關於民間美術的論文參考範文
關於民間美術的論文
關於小學美術教學論文
關於小學美術教的學反思
關於醫學方面的論文
關於小學教育類論文範文
關於化學實驗的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