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醫學生就業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30日

  隨著國民經濟和醫學科學的發展,人們日益增長的醫療衛生需求不再單純滿足於延長生命,而是追求高質量的生活。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析臨床醫學教育與可持續發展

  摘要:近幾年來,創新教育理論研究與實踐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現代建構主義理論得到高度重視和實踐運用,教育體制與教育模式、教育方法、教育手段發生了深刻的變革。我們在運用現代建構主義理論為框架,開展創新教育理論研究與實踐過程中,在醫學本科生臨床理論課教學和臨床見實習帶教教學、研究生教學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經驗和進展,並認識到開展創新教育直接影響到醫院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創新教育臨床醫學可持續發展

  同志曾指出,一個民族的創新能力關係到民族的興衰存亡,教育在培養民族創新精神和創造性人才方面肩負著歷史使命。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創新教育,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振興、發展的動力源泉。同志的精闢論斷,推動了從上個世紀末到本世紀初、席捲全國的開展創新教育浪潮。全國各大院校紛紛開展創新教育研究和創新教育實踐,各級各類、各專業學者、教師參與創新教育熱情空前高漲,並紛紛在學刊學報雜誌上發表研究和實踐成果。創新教育研究與創新教育實踐,在我國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空前水平,教育體制與教育模式、教育方法、教育手段發生了深刻的變革。

  1.創新教育理論研究最新進展情況。

  教學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思想教育、教學理論和學習理論指導下,在特定教學環境和教學資源的支援下,教與學活動中各要素教師、學生、教學內容、教學媒體等之間穩定的關係和活動程序結構形式。

  許多學者是通過對東西方成功的教學模式的理論研究來探討、研究創新教育的。西方教育思想強調學生個性化教育,以學生為主體,支援鼓勵學生個別自主學習,為學生提供開放式學習空間,使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探索,積極培養學生的資訊處理和資訊運用能力。但更多的學者並不完全排斥傳統的教學模式,而是運用先進的教育思想和教學理論對傳統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和進一步優化,實現教學過程要素的轉變:

  首先,是教師角色的轉變,教師由教學過程的主導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和活動的組織者;其次,是學生學習地位的轉變,學生由被動接受的地位轉變為主動參與、發現、探索和知識建構的主體;再次,是媒體作用的轉變,媒體由作為教師講解的演示工具轉變為學生認識的工具;最後,教學過程也發生深刻轉變,由講解說明為主體的程序轉變為情景創設、問題探究、意義建構等以學生為主體的過程。

  簡單一點說,從教師角度來看,創新教育包含四大特徵:語言能力特徵形體語言、口語語言、表達能力特徵表達語言、板書表達、媒體表達師生互動特徵、啟發預見特徵;從學生角度來看,創新教育表現為四大主動:主動參與、主動探究、主動發現、主動進行知識建構;從教學管理者來看,創新教育包含兩大管理:創新教育過程管理、終末效果質量評價管理。

  2.我院的臨床醫學創新教育研究與實踐。

  現代建構主義認為,知識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景下如院校文化情景、社會文化背景等,藉助他人包括教師和同學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和學習手段,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

  現代建構主義理論把學習知識的主體稱作“學習者learner”而不是“學生”student。把學習知識的主體尊為主人地位,是因為在知識面前,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界限是很模糊的。在知識面前,教師既“教”且“學”,學生既“學”也能參加“教”。這與創新教育的顯著特徵———“師生互動”是一致的。我們在以東西方院校創新教育的成功經驗結合本院的具體情況,以研究學者最新研究成果結合我們自身的理論研討,以現代建構主義為理論框架,進行臨床醫學創新教育理論研究與實踐。

  2.1我院本科生臨床醫學教學中創新教育的理論與實踐。

  本科生教學水平是體現一個教學醫院綜合教學水平的重要標誌,主要涉及臨床醫學理論課教學水平、臨床醫學見習帶教水平、臨床醫學實習帶教水平三個方面。

  2.1.1臨床醫學理論課教學。

  現代建構主義理論,把知識教學過程分解為情景設計、問題探究、意義建構。這具有濃厚的機械論的味道,卻極易為人所理解和掌握,也極富創新性見解。所以現代建構主義只能成為創新教育的一個理論框架,而不能成為重要的理論依據。

  我們在實施創新教育過程中,特別強調教師的言語能力和表達能力,以師生互動、心靈溝通、啟發預見為手段,實施教學。主要在以下幾個教學法中進行了理論研究和教學實踐:

  以問題為中心,以症狀為主線新循證醫學教學法。新循證醫學教學法,打破常規教學法的侷限,打破常規課程設定順序,以症狀為主線,以問題為中心,以案例為切入點,主線突出、目標明確地實施教學。由於新循證醫學教學改革幅度大,涉及面廣,困難和問題也較多,我們只在2001年兒科學教學中進行了試點和實驗,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學生理論知識功底明顯得到提高,臨床綜合能力明顯增強,創新思維能力與創新綜合能力明顯優於以往學生。目前,我們仍在深入研究新循證醫學的實踐結果,並在教學模式、教學手段、教學方法方面作進一步研討。

  問題式教學法。源於20世紀50年代的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法,近年來在教學界重新得到廣泛重視。

  問題式教學法將學生設定到複雜的、生動的、有意義的問題情景中,通過師生互動、師生合作解決真實性問題,將學習隱含於問題背後的科學知識,形成解決實際問題的技能和自主學習的能力。我院已在內科學心血管內科學、呼吸內科學、消化內科學等、外科學普通外科學、骨外科學、泌尿外科學、婦產科學、兒科學等臨床醫學學科教學中,廣泛採用問題式教學法,師生互動,啟發預見,收到良好效果。

  虛擬現實情景教學法。虛擬現實情景教學法就是教師根據教學需要,製作相應的多媒體課件,模擬現實情景、達到傳統教學模式不能達到或達不到的一種教學法。虛擬現實情景教學法是國際教育界最尖端、最前沿、最富發展前景的教學技術和教學法,可廣泛應用於醫學理論教學和臨床實踐教學。我院領導非常重視發展虛擬現實情景教學技術,計劃斥資650-900萬元逐年投入建立建設“教學數碼港”,通過虛擬與現實交替、情景與空間交替、思維與技術交替、能力與實踐交替,實現教學全數字化,並以新循證醫學教學、問題式教學為教學主要手段,努力建成現代化的臨床醫學教學中心。

  2.1.2臨床醫學見習帶教教學。

  我院在實施臨床醫學見習帶教教學過程中,強調和注重實施問題式教學法和啟發式教學法。目標是使學生在臨床見習學習中,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基礎與臨床相結合、理論思維與臨床思維相結合,提升學生臨床思維能力和理論聯絡實際能力,提高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

  目前,問題式教學法和啟發式教學法已廣泛應用於各臨床專業學科的見習帶教教學中。

  2.1.3臨床醫學實習帶教教學。

  臨床醫學實習,是一個醫學生從學生成長為醫學人才的重要階段。臨床醫學實習帶教教學在醫學教學中,是具有相當重要地位的教學過程。

  我院在實施臨床醫學實習帶教教學中,特別強調和重視創新教育。主要採用以下手段:

  案例教學法。案例教學法是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教學目的的需要,採用案例來組織學生進行學習、鍛鍊能力的方法。在見實習帶教中,特別適合採用案例教學法實施教學。我院相關學科在見實習帶教中,已全部採用了案例教學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互動討論教學法。互動討論教學法是學生根據教師提出的問題,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相互交流個人的意見和看法,互相討論、相互啟發、相互學習、相互探討,不固定物理空間,不固定場所,邊討論邊學習。互動討論教學法,尊重個體,教學實現個性化,空間、模式完全開放,學生更加主動,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在互動討論中顯著提高。我院神經外科學學科、心血管病學學科、普通外科學科、兒科學科等學科在臨床醫學教學中廣泛應用互動討論教學法,創新教育收效顯著。

  探究教學法。探究教學法是由教師創設問題情景,學生進行資料檢索,對資料進行歸納分析,形成創意。對於同樣某一疾病,教師不引導、不暗示,而要求學生獨立完成。學生可進行網上、圖書館相關資料查詢,對病例和資料進行研究分析,提出自己的診療方案,最後由教師進行評講。探究教學法已廣泛應用於我院主任、教授教學查房教學中,效果良好。

  2.2我院研究生教學中創新教育的理論與實踐。

  在西方傳統的教育界,一般把大學本科作為普及性教育,碩士學位研究作為創新性教育,而把博士學位研究作為精英性教育。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知識的普及,碩士學位研究在原有的創新性教育的基礎上,也越來越向普及性教育靠攏。

  我院非常重視研究生創新教育。作為普及性的碩士研究生教學,注意運用現代建構主義理論,在科技創新、能力培養、綜合能力提高等方面,重點進行教育培訓;作為精英性的博士研究生教學,注意以現代建構主義為理論框架,以大師型和精英型為培養方向,實施創新教育。

  以神經外科學學科為例,三個學科帶頭人一共五個主研方向、十三個主攻課題、數十個子課題。在碩士研究生培養中,以實驗操作能力、創新思維能力、綜合科研能力的提高為培養目標,實施創新教育;在博士研究生培養中,注重以現代建構主義為理論框架,以綜合醫學理論水平、綜合醫學臨床能力、綜合醫學最新創新和科研成果的整合能力、綜合專業的創新能力的提高為培養目標,培養大師級頂尖醫學專業人才。以神經醫學專業前沿發展方向為目標,以神經醫學專業尖端科技為發展方向,以頂尖專業課題為主攻方向,培養精英級頂尖神經醫學專業人才。所以學科學術風氣濃厚,學術思路活躍,學術方向廣闊,學術進步明顯,學術發展持續。

  3.創新教育與可持續發展。

  人才培養是教育界永恆的主題。創新教育,以其個性化、開發式、創新性而更注重人才的培養。但創新教育的人才培養概念是雙向性的,內涵包括創新型師資人才的培養和創新性學生的培養。實施創新教育,培養具有創新能力和臨床綜合能力的學生,必須要有創新型師資人才。而創新型師資人才既是新教育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也是醫院可持續發展的原動力。

  3.1創新型師資人才的培養。

  我們注意到,創新教育主題中,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界限是很模糊的。創新教育是由創新型師資人才進行實施的,而教師本人就處在一個不斷學習的過程中。所以開展創新教育的第一步是培養創新型師資人才。

  培養創新型師資人才,不可能一蹉而就。教學實踐證明,一個開展創新教學、教學能力強、教學效果好的創新型師資人才,是由其自身素質、業務能力、教學能力、上進心、學科學術氛圍和“悟性”等六個方面不斷進步提高而生長出來的。

  我們在創新型師資人才培養中,主要依靠輿論造勢、營造情景、創造條件和選拔重用等手段,使創新型師資人才首先脫穎而出,並帶動、引導其他教師逐步成長。

  輿論造勢就是通過院大會、院週會等會議形式和下發檔案等文字宣傳等形式,鼓勵、宣傳創新教育,表揚表彰開展創新教育的先進學科和先進個人,在全院形成一個良好的輿論氛圍,為開展創新教育造勢。

  營造情景就是鼓勵學科帶頭人在學科內帶頭營造良好的學術風氣,提倡、鼓勵教師進行創新教育研究和創新教育實踐,從而促進學科的發展和進步。

  創造條件就是給熱衷創新教育理論研究和實踐的教師,提供、創造良好的支援條件,在外出進修、學習和學術交流等方面予以優先安排優先考慮,從而促進創新教育理念在醫院內部進一步發展和深化。

  選拔重用就是選拔重用開展創新教育成效顯著、業務能力強的人才,直接在全院起示範表率作用。

  3.2創新教育與醫院可持續發展。

  培養創新型師資人才,開展創新教育,不僅對臨床醫學教學可持續發展關係重大,也對醫院本身可持續發展密切相關。

  首先,開展創新教育與營造學術風氣氛圍密切相關。開展創新教育,必須有或培養創新型師資人才,而創新型師資人才聚集,學科、醫院的學術風氣、學術氛圍自然濃厚,醫院學術活動活躍,醫院可持續發展就有了無窮的動力。

  其次,創新型師資人才本身就具有極高的創新進取意識,而這正是醫院開展醫學科研、開展臨床醫學新業務新技術所必需。而醫院的可持續發展,依靠的就是科技創新、業務創新。所以創新型師資人才本身就是醫院可持續發展的原動力。

  再其次,培養創新型師資人才是一個梯次鏈條,也是一個激勵機制,能量依次釋放又依次加強,是醫院可持續發展的迴圈動力和“發動機”。學科承擔臨床教學任務,必定促進學科教學風氣、學術風氣的提高;學科招收進修生,將臨床業務骨幹從一線臨床業務工作中解放出來,又使臨床業務骨幹有時間精力進一步提高業務工作能力;學科招收研究生,將科研骨幹從一線科研工作中解放出來,從而使科研骨幹有更大的精力進行科技創新和臨床業務創新。

  >>>下頁帶來更多的

臨床醫學實習論文
臨床醫學類畢業論文範文
相關知識
臨床醫學生就業論文
臨床醫學生畢業論文
臨床醫學生就業推薦表自我評價
臨床醫學類畢業論文範文
臨床醫學系畢業論文
臨床醫學的畢業論文
臨床醫學類畢業論文
臨床醫學生畢業生推薦自我評價
成人本科臨床醫學生畢業自我鑑定
臨床醫學生畢業實習鑑定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