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文化基礎教學淺談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計算機基礎教育已經變成了高校學生的必修課,然而,由於學生的計算機應用水平參差不齊,為老師的教學帶來了一定的不便。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計算機文化基礎教學淺談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計算機文化基礎教學淺談全文如下:

  摘 要: 本文作者從實際教學角度,提出了個人在教學中使用的方法,詳細說明了理論課和實驗課的具體組織過程,同時闡述了對教學方法的改革以及對新式教學裝置的使用情況。

  關鍵詞: 計算機文化基礎 理論課和實踐課 教學方法 新式教學裝置

  自1946年第一臺計算機問世以來,電腦科學與技術的飛速發展大大推動了社會、經濟和科技的發展,並改變了人類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如今計算機已深入應用到人類社會的各個領域,能掌握計算機的基本操作顯得特別重要。

  目前,計算機文化基礎課是各高等院校非計算機專業學生所學的第一門計算機課程,教學目的就是要學生掌握計算機基本知識和基本操作技能,培養學生的計算機文化意識,並使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和探索方法。學好這門課,可以激發學生對計算機的興趣,為學習後續課程打好基礎。怎樣才能達到這一教學目的呢?我結合自己幾年來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的教學經驗,提出自己的觀點與大家探討,希望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促進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教學方法的提高。

  1.講好第一堂課

  第一堂課是展示課程內容的最重要的一節課,我認為第一堂課不宜講太多內容,而且最好不要講解概念。我的觀點是第一節課多和學生聊一下計算機的發展過程和計算機在生活中的應用。首先是計算機發展史,不要闡述概念,簡單說一下計算機的出現過程,重點是現在生活中出現的計算機方面的新聞,尤其是有娛樂性的新聞和學生一起聊一聊,當然,聊的內容要提前準備好,最好是結合課本內容,把要聊的內容按章節部分串聯起來,現在的學生接觸計算機的機會很多,本身對計算機有一定了解,只要你精心準備,相信你聊的內容很多學生接觸過或聽說過,具體的原理不要著急解釋,可以留下一句話:“具體原理我們具體講,到時再給大傢俱體解釋。”這樣,既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又可以後講解埋下伏筆,讓學生想去上下面的課。另外就是計算機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講解現在具體生活中計算機的應用,尤其是辦公中的應用,讓學生了解以後工作中可能用到的計算機工具,這樣能讓學生了解到計算機在實際工作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加學生對學好計算機基礎知識的渴望。

  2.整合教學內容

  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的教學內容一般包括計算機基礎知識、Windows作業系統、Office應用軟體及網路基礎與應用等幾大部分內容。其中教學內容非常多,而且知識點分散,但是往往每學期總課時並不多,比如我們學校一學期為72學時左右,其中還要有一半為實驗課,完整的講解理論知識是不可能的,而且理論課多為概念術語,直接講解就會枯燥乏味,學生難免會對這部分知識產生厭煩心理。因此,我們應該對理論知識進行整理和調整。首先,在不影響理解和操作的情況下,一些內容讓學生利用業餘時間自學。另外在授課順序上作調整,把需要動手操作的課程內容提前,而把計算機基礎知識放在最後,學生在前面上機實驗的過程中也會對一些基本知識有所瞭解或產生疑問,比如檔案屬性和磁碟管理部分遇到的“位元組”的概念等,帶著問題學習計算機基礎知識,這樣能提高這部分內容的教學效果,同時又不會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

  3.改變教學方法

  計算機文化基礎教學包括理論和實驗兩部分,兩部分內容應採取適當的教學方法。首先是理論課,理論課的教學最忌“照本宣科”,這種原始的教學方法會大大降低學生學習的興趣,現代的教學一定要把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結合,和實際生活結合。比如講到軟硬體的概念,教師可以讓學生列舉平時接觸過的各種軟硬體,由教師進行糾正和補充,講到軟體分類時也由學生提出,教師講解,這樣既能增加課堂互動,活躍課堂氣氛,又能讓常用電腦的學生有答對問題的滿足感,讓接觸電腦較少的學生有發現不足而渴望知識的急促感。實驗課是對理論知識的驗證和實際動手能力的鍛鍊,所以更加重要,但是也更難掌握。學生的計算機水平層次不一樣,而且往往差距很大,有的學生本身感興趣而且接觸計算機機會多,所以很多知識他們已經大致掌握,但是這部分學生往往容易產生自滿情緒,對這門課的重視程度不夠,在教師講課時就不容易集中精神聽講,而另外一部分學生平時接觸計算機很少,對計算機有一種特別神祕的感覺,容易產生畏難情緒,甚至不敢動手操作。這樣就需要我們區別對待不同水平的學生,在這裡我的經驗是對學生進行分組。

  我通過與學生交流和出幾道測試題測試瞭解學生的水平檔次,然後進行分組,根據水平較高人數分成若干小組,每組人數平均,每組有至少1個水平較高的,最多有2―3個水平很差的,這樣以後上機實驗課就分組進行。課程內容設定採取任務驅動方式,也就是根據考試和實用需要,每次課佈置相應題目,由學生先做,在第一次做之前,我先告訴大家:“計算機的各種設計都是人性化的,大家要敢於去猜操作,猜每一個操作會出現在什麼選單,什麼位置。”具體開始以後,水平較高的要去使用多種辦法實現,水平較差的則儘量先自己摸索著實現,實在不會則先在組內討論,仍不能解決則向老師提問,在此期間教師應多轉轉,瞭解所有學生的處理情況。等所有學生基本實現所有操作在進行綜合講解,這時就不需要具體每一步都講了,只需把學生感覺較難和沒用到但很實用的操作講解一下即可。這樣,既能增強學生之間的合作觀念,又能增強學生的成就感,而且有助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和興趣,培養其獨立求知與思維的習慣與能力。

  4.合理使用教學裝置

  現在的教學裝置越來越先進了,由最早的黑板寫板書到使用幻燈片,現在大多數學校已經開始使用“教師機”型別軟體,這樣教師就可以使用教師機進行幻燈片講解理論知識,牽涉到具體操作可以直接演示,進行試驗時,可以設計好題目,直接通過教師機發送到每臺學生機上,這樣既方便操作,又能讓學生有最直觀的感覺,可以把感性和理性理想的結合起來。

  以上就是我個人通過實際教學總結出來的一些教學方法,在實際教學中效果不錯,教學質量明顯得到提高。不當之處希望各位同仁指正,有更好的辦法也希望各位指出,一起討論進步,讓計算機文化基礎教學得到質的提高。

  參考文獻:

  [1]馮博琴.計算機基礎教育新階段的教學改革研究[J].中國大學教育,2004,9:7-10.

  [2]伏秋平.高校計算機基礎教育應轉向資訊科技教育[J].中國高等教育,2004,6:79-80.

  [3]韓烈琴.計算機創新人才的培養[J].人才培養,2004,5:41-42.
 

計算機網路應用基礎課經典實驗設計探析
淺析計算機遠端教育論文
相關知識
計算機文化基礎教學淺談論文
計算機基礎教學淺述論文
計算機軟體基礎教學的相關論文
計算機網路基礎課程改革論文
網路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論文
計算機基礎教學研究論文
計算機基礎教學初探論文
計算機網路基礎教程介紹以及視訊講解
職教計算機教學淺談論文
計算機資訊保安管理淺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