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團財務危機預警系統探析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1日

 內容摘要:企業集團經營中面臨著其特有的財務風險,本文對企業集團財務危機預警體系的方法、系統設計、指標體系、執行機制等方面進行了研究,並對財務預警體系的進一步發展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企業集團 財務預警系統 財務指標
  
  集團財務預警系統是指企業集團財務管理機構以財務指標體系為中心,通過專門的方法監測、分析集團經濟活動和理財環境,預測和及時反映企業經營情況和財務狀況的變化,對企業各環節發生或將可能發生的經營風險發出預警訊號,為管理提供決策依據的監控系統。
  
  財務預警的方法

  
  財務預警模型因選用變數的不同,分為單變數預警模型和多變數預警模型。企業集團可以根據集團的特徵和各種方法的適用範圍來進行方法的選擇。
  (一)單變數模型
  單變數預警方法通過尋找最佳預警指標,使用單一變數對企業財務風險進行預警,最早通過單變數模型研究公司失敗問題的是美國比佛(Beaver)。他通過研究發現,現金流量與債務總額的比率對財務危機預測的效果最好,其次是資產負債率。單變數分析法計算簡單,但卻因不同財務比率的預測方向與能力經常有相當大的差距,有時會產生對同一公司使用不同比率預測出不同結果的現象,而且不能全面反映企業的風險。
  (二)多變數模型
  多變數預警方法通過多個變數的組合來綜合確定企業發生財務風險的可能性,其從企業集團的巨集觀角度出發運用多個財務指標衡量企業風險,為管理決策提供幫助,進而規避風險或延緩危機的發生。相對於單變數模型而言,多變數模型預警財務指標能多方位反映企業經營狀態,揭示企業產、供、銷各環節可能存在的風險,適合企業集團的財務預警系統的要求。其中值得借鑑的多變數模式是美國阿爾曼(Altman)的z計量模型,該模型實際上是通過5個變數,將反映企業償債能力的指標、獲利能力指標和營運能力指標有機地聯絡起來,綜合分析並預測企業失敗或破產的可能性。
  上述不同型別模型的差異主要體現在:針對點不同,單變數模式強調流動資產專案對企業財務危機的影響,而多變數模式更注重企業盈利能力對企業財務危機的影響;預測方法不同,單變數模式是以單個財務比率的分析考察為基礎的,而多變數模式是以多種財務比率的分析考察為基礎的,並對各種財務比率進行加權;預測內容不同,單變數模式分析模型所預測的財務危機包括拖欠償還賬款、透支銀行賬戶、無力支付優先股股利等微觀層面,而多變數模式僅預測企業的破產危機。
  財務預警系統設計
  多變模式可以從總體巨集觀角度發現風險,而單變模式則多方面、多方位反映企業經營狀態,揭示企業產、供、銷各環節可能存在的風險,從微觀上反映企業發生財務危機的可能性。企業集團規模大,情況複雜,在設計企業財務預警系統時,應首先結合現實情況,考慮採用多變模式與單變模式相結合的方法,分別從巨集觀和微觀兩方面對企業的財務狀況進行監控,使財務預警系統更具綜合性。
  (一)指標設計
  根據指標的靈敏性、先兆性、關聯性要求、通過借鑑實證研究分析篩選出符合實際的財務預警指標,是建立高效的財務預警方法體系的重要環節。財務指標的選取是與集團財務風險成因密切相關。
  從現實情況看,企業集團發生財務危機的原因包括以下幾方面:第一,無法償還到期債務本息。財務風險的最根本表現都是不能償還到期債務的可能性,因此,在構建財務風險預警指標體系中,應選取較多的償債能力指標。可以選擇流動比率、速動比率、資產負債率、利息保障倍數、借款依存度等常見指標;同時考慮到企業集團固定資產和長期投資規模較大,可以增加長期資產適合率指標。第二,企業獲利能力持續降低,導致財務風險發生。這由獲利能力指標進行預警,淨資產收益率指標是反映企業獲利能力的綜合指標,考慮到集團的行業特點,還應該包括主營業務利潤率指標。第三,企業現金流入不敷出,持續借債導致資金惡性迴圈,導致企業出現財務風險,企業現金流入流出的變異性,對判別企業是否發生財務危機具有顯著性,而在現金流量指標中,經營活動現金流量顯得更為重要,現金營運指數、銷售營業現金流入比率。第四,企業市場環境惡化,業務萎縮,導致企業財務出現風險,這由企業成長能力指標來預警,可以選擇主營收入增長率,總資產增長率指標來關注企業的成長能力。第五,企業資產管理效率低下,導致企業陷入財務危機。這可由企業運營能力指標進行預警。包括總資產週轉率和淨收益營運指數(經營淨利潤/淨利潤)指標;考慮到集團應收賬款問題比較突出,應收賬款週轉率指標也應納入。第六,由於我國企業集團內母子公司之間,兄弟單位之間相互擔保以及對集團外擔保總額較大,以對外擔保為主的或有負債很可能變為現實負債,所以應該將擔保比重這一表外指標作為預警指標。

(二)財務風險預警的過程和機制
  有效實施財務風險預警管理還需有一個周密有序的行動步驟,並需要相應的財務預警實現機制來保證財務預警過程的實現。財務預警實現機制包括以下方面:
  第一,財務預警的總體設計和組織機制。企業應從總體上統籌規劃,設計符合企業特色的財務預警,為使財務預警得到正常執行,企業應建立健全預警組織機構。預警機構獨立開展工作,不直接干涉企業的經營管理,只對企業最高管理者(管理層)負責,預警組織機構的日常工作可由現有的某些職能部門(如財務部,企管辦,企劃部)來承擔,預警組織制度的實施使預警分析工作經常化、持續化,只有這樣才能產生預期效果。第二,風險訊號的捕獲和財務資訊收集、傳遞機制。針對每一類風險分析其早期的訊號,風險預警系統中應預設一個財務風險資訊子系統,在這一階段,應關注各種早期風險訊號,如企業現金流入量減少而現金流出量增加,財務結構不合理,過度負債,投資比例失當,企業信用下降,無力償債,市場競爭力減弱,產品積壓等等。財務資訊收集、傳遞機制,良好的財務預警分析系統,要能夠有效預知企業可能發生的財務危機,預先防範財務危機的發生。 第三,財務風險分析機制。如出現某些風險的訊號,對其進行甄別歸類,並根據建立起的財務風險評價指標體系中的評價指標計算公式,利用財務風險資訊子系統提供的資料,計算出具體的指標值。高效的風險分析機制是關鍵,通過分析可以迅速排除對財務影響小的風險,從而將主要精力放在有可能造成重大影響的風險上,經重點研究,分析出風險的成因,評估其可能造成的損失,當風險的成因分析清楚後,也就不難制定相應的措施了,並且為了保證分析結果的真實性,從事該項工作的部門或個人應保持高度的獨立性。第四,風險應對決策機制。在財務風險分析清楚後,就應立即制定相應的預防、轉化措施,儘可能減少風險帶來的損失,企業損失預警制度若要能夠有效運作,就必須要有正確、及時且合乎企業所需要的各種管理資訊系統,提供及時而完整的經營結構資料,供經營者及各部門負責人以實際經營狀況資料體系,來與財務指標資料相比較,當有超出或低於指標資料的情形發生時,就表示企業財務狀況將有不健全的症狀產生,企業就應早日對症下藥,以防財務惡化。此外,財務危機的責任機制,即將企業可能發生財務危機的責任落實到具體的部門及個人,並實施合理的獎懲制度,提高每個部門及個人防範財務危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財務預警系統正常而有效地運轉提供製度性保障。
  單變數模型與多變數模型的結合可以分別從巨集觀和微觀兩方面對企業集團的財務狀況進行監控,使財務預警系統更具綜合性,具有代表性的財務指標的選擇和切實可行的財務預警機制的設定和過程的控制是財務預警成功的關鍵所在。但是財務風險預警系統的建立在實施過程中,還要注意風險管理人才的培養,運用計算機輔助風險管理,實行動態監控以取得及時資訊,設計合理的風險資訊傳遞路徑和建立與之配套的內控制度等方面的問題。總之,要使財務風險預警系統及時、有效地發揮作用,不僅要求預警系統具備合理的財務風險預警指標體系作為對風險進行分析評價的依據,而且還需要有嚴密的風險預警管理程式以便對風險進行有效地分析和處理,同時還必須有與之配套的組織管理機構,唯有如此,財務風險預警系統才能及時發現和防範風險,確保企業集團全面提高防範、控制風險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傅俊元,吳立成,吳文往.企業集團財務風險預警方法的構建研究[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04.12
  2.何丹.現代企業集團現金流風險預警體系的構建[J].財會月刊(綜合),2005.8

淺析企業財務盡職調查
現行財務報表分析體系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相關知識
集團財務危機預警系統探析
淺談財務危機預警論文
中小企業財務預警系統探討
工業計算機控制系統探析論文
計算機作業系統探析的有關論文
經濟危機預警下企業財務管理現狀及應對措施
企業集團財務管理模式創新的問題及對策
如何完善企業集團財務管理
財務危機管理的基本原則
財務危機管理的基本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