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大學財務報表課程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7日

  財務報表分析是通過收集、整理財務會計報告中的有關資料,並結合其他有關補充資訊,對單位的經費使用情況、經費效益和現金流量情況進行綜合比較和評價,為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提供管理決策和控制依據的一項管理工作。下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的範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析增值財務報表

  隨著全球經濟的迅猛發展,企業的社會效益日益突出,必然要求對外披露所應承擔的社會責任。做為社會責任報告形式之一的增值表,是現行財務報告體系的有力補充,能夠提供相當有用的財務資訊,它豐富了企業對外報告的內容。本文針對現行增值表所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改進增值表編制方法的幾點建議,以期提高增值表的使用價值,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一、增值表編制的意義

  一補充完善現有財務報表體系

  現行企業財務報告的服務主體主要是投資者和債權人,所披露的內容主要是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的情況,但是,對於企業的社會貢獻情況反映不足,例如無法清除明瞭的反映企業實現利稅、上繳利稅、勞動就業率、全員勞動生產率等情況。因此,現行企業財務報告無法滿足全部利益相關者對於企業會計資訊的需求,這已成為企業會計資訊披露的重大缺陷,而增值表的編制正可以彌補這一缺陷。

  二明確企業承擔的社會責任

  企業應當承擔哪些社會責任,取決於那些與企業有著密切關係的利益相關者。一般來說,主要有以下利益相關者:投資者、債權人、職工、政府、消費者、供應商、競爭者、社群環境、自然環境等。現行財務報告體系無法滿足所有利益相關者的要求,而增值表則可以反映出企業經營活動產生的淨增值額在各利益相關者之間進行分配的情況,明確企業應承擔的社會責任。

  三調動各利益相關者的積極性

  增值表反映了企業對各利益相關者所應承擔的社會責任,並將其社會責任充分披露,這就提高了各利益相關者的積極性。例如,對企業職工而言,在增值表中,企業職工處於受益者的地位,這就把職工當成是企業的利益相關者,與企業是合作關係,休慼與共,而不是簡單的被支付勞動報酬的商品,因此,更易於被職工接受,能夠充分調動職工的積極性。

  二、現行增值表中存在的問題

  一現行增值表的一般形式 增值表所反映的增值額,是一個經濟主體在一定時期內所創造的價值,用公式來表式:增值額= 銷售收入-外購材料和勞務-折舊= 工資+ 利息+ 稅金+ 股利+ 留存收益。增值表根據以上的公式分兩部分內容編制而成見表1。第一部分反映增值額的形成,第二部分反映的是增值額在對其創造過程中作出貢獻的各方的分配,包括職工的工資、債權人的利息、政府的稅金、股東的股利與公司的留存收益。

  二現行增值表存在的問題

  一是沒有反映出全部利益相關者的情況。增值表的最終目的是要反映企業對於所有利益相關者所應承擔的社會責任情況,而現行增值表僅反映了企業的一部分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分配情況,例如股東、政府、職工、企業留存,但是還有一些利益相關者的利益情況沒有反映出來,例如消費者、供應商、競爭者、社群環境、自然環境等。這些沒有反映出來的利益相關者的情況對於企業來說也是至關重要的,例如,企業對自然環境所應承擔的社會責任,主要包括企業為防止或者減少環境汙染所負擔的環境保護支出等。

  二是沒有反映出利益相關者的全部內容。增值表的最終目的是要反映企業對於各利益相關者所應承擔的全部社會責任,而現行增值表僅反映了各利益相關者的一部分資訊,例如,對於職工來說,只反映出了職工的工資和薪金,而企業對於職工所應承擔的社會責任遠遠不止於此,對於工作時間、工作條件、培訓機會、福利設施等方面都沒有反映出來。

  三是沒有反映出增值額的變動情況。增值表做為企業的第四張財務報表,必須能夠提供足夠的財務資訊,而現行增值表僅反映了增值額分配情況的絕對數,而沒有反映出企業對各個利益相關者所應承擔的社會責任的比例,以及與以前年度相比較的變化情況。這些相對數的充分披露,能夠使企業明確自己所應承擔的社會責任,並從中分析出這些社會責任的變化情況,以找出問題,提高增值表的使用價值,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三、增值表完善的相關建議

  一明確企業對全部利益相關者應承擔的社會責任

  改進後的增值表應在現行增值表的基礎上增加對消費者、供應商、競爭者、社群環境、自然環境等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分配情況的披露。例如,應對消費者披露產品質量安全責任、消費者的選擇權和知情權;應對供應商披露合同履行情況、定價和銷售情況;應對競爭者披露公開市場的建立、公平競爭的環境;應對社群環境披露企業參與社群建設活動所承擔的支出情況;應對自然環境披露企業為防止或減少環境汙染所負擔的環境保護支出情況等。但是,並不是所有的資訊披露都能夠用數字來衡量,對某些難以用數字衡量的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分配情況,本文認為可以在增值表中增設文字附註的形式進行輔助說明。文字輔助說明雖不如數字直觀、精確,但能夠較全面地反映出企業所應承擔的社會責任,是對數字披露的有力補充。

  二明確企業對各利益相關者承擔的社會責任

  改進後的增值表應將企業對每個利益相關者所應承擔的全部社會責任進行補充,以達到充分披露的目的。例如,針對企業職工的披露,就應在現有的工資和薪金的基礎上,增加員工工作時間、工作條件、培訓機會、升遷機會、福利等方面的披露。企業承擔這些方面的責任,是為了給員工提供健康、安全、舒適的工作環境,這是企業的首要責任。

  三明確增值額的變動情況

  改進後的增值表應增加一部分比率指標,包括橫向的、縱向的。例如本年度各項金額與上年度各項金額的比率,這些比率能夠反映出企業本年度所承擔的社會責任與上年度相比較發生的變化,通過這些變化可以分析出企業未來努力的方向。另外,還可以增加各利益相關者所得到的分配額與總分配額之間的比率,例如職工所得率、投資者所得率、政府所得率等,這些比率能夠反映出企業對各利益相關者所承擔的社會責任的不同情況,通過這些可以發現企業存在的問題,提高增值表的使用價值,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隨著我國對企業行為所產生的社會影響的不斷關注,增值表必將會得到廣泛應用。通過對增值表進行改進,一方面能夠保留原有增值表的優點,繼續提供足夠的財務資訊;另一方面通過增加更多的專案,能夠更直觀更全面地反映企業承擔的社會責任資訊,提高各利益相關者的積極性,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王秋霞:《增值表與利潤表的比較分析》,《財務會計與導刊》2007年第8期。

  篇2

  淺談財務會計報表與統計財務報表的異同

  【摘 要】 在日常工作中,各行各業的財務工作中都有會計和統計,由於會計和統計的工作目的不同,因此,統計財務報表與財務會計報表在口徑、計算範圍、計算方法等方面也不完全一致。文章僅對統計財務報表與會計報表的異與同談談自己的認識。

  【關鍵詞】 財務會計報表; 統計財務報表; 差異比較

  眾所周知,統計與會計是兩門不同的學科,二者在研究物件和基礎理論等諸多方面存在著明顯的差異,但同時又在技術方法和實際應用中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絡。在實際工作中,會計主要服務物件是各類企業和經濟組織,統計的服務物件則側重於服務國家巨集觀調控;

  在使用方法上,會計主要用於價值形態的管理,反映的是價值形態,而統計既反映價值形態,也反映實物形態;在特點上,統計及時、全面、靈活,會計則實際、準確、嚴謹。雖然統計和會計存在差異,但財務統計核算離不開會計核算,財務統計是以會計核算為基礎,結合統計核算的需要而建立的,是統計與會計緊密結合的具體體現。

  一、會計報表與統計報表的相同點

  一資料來源基本一致

  資產負債部分,資料來源主要取自該單位的資產負債表;利潤及分配部分,資料來源主要取自該單位的利潤及利潤分配表;其他部分,資料來源主要取自該單位的會計賬戶核算資料。

  二指標名稱基本相同

  統計財務指標的名稱除個別指標外,基本都和會計科目名稱一致。

  三部分稽核關係相同

  統計財務狀況表中有些稽核關係和會計公式是相同的。如:“所有者權益合計=“資產總計-負債合計”是會計恆等式“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的變型;“營業利潤=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成本-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其他業務利潤-營業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也和營業利潤的形成過程一致。即使兩者有些不同,也是根據會計表中關係轉變而來。

  二、會計報表與統計報表的不同點

  在會計核算中,準確、嚴謹的觀念貫徹始終,這一點也體現在會計報表中。而統計報表根據國家巨集觀調控需要決定指標的取捨。因此也就決定了統計報表和會計報表的不同。

  一報表設定不同

  1.價值量的計量單位設定不同:由於統計與會計的服務物件和工作目的不同,價值量的計量單位設定也有所不同。統計財務狀況表價值量的計量單位為“千元”,而會計報表的價值量的計量單位一般為“元”。

  2.定報報告期別設定不同:按會計制度規定:會計期間分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按公曆起訖日期確定。統計財務報表與會計報表年報的報告期是一致的,但在定報報告期別的設定上有所不同:定報的報告期分別為“1-2月”、“1-5月”、“1-8月”、“1-11月”。

  二指標資料取得的依據不同

  1.根據會計賬戶餘額填報的統計指標

  “現金”與“銀行存款”指標在財務統計報表的資產負債部分,雖然此部分的資料來源主要取自該單位會計的資產負債表,但這兩項指標不能直接從資產負債表上取得。因為資產負債表上只有包括此兩個指標的“貨幣資金”指標,而“貨幣資金”指標是包括現金、銀行存款和其他貨幣資金三項指標的合計數,因此這兩項指標要根據其會計賬戶期末餘額數填報。

  2.根據會計科目加工填報的統計指標

  在會計科目中沒有現成的“本年折舊”指標,此指標應取自“累計折舊”科目,而“累計折舊”科目的期末餘額數,反映的是該單位自成立以來的累計折舊數。因此“本年折舊”指標是“累計折舊”科目中本報告期的折舊數額。在不存在固定資產報廢與轉出情況下,累計折舊賬戶期末餘額-期初餘額=本期的貸方發生額=本年折舊。而在有報廢與轉出的情況下,以上等式不成立。

  3.需要分析填報的統計指標

  會計科目中“實收資本”科目下是按具體投資者進行的明細分類。因此統計指標“實收資本”下的“國家資本”、“集體資本”、“法人資本”、“個人資本”、“港澳臺資本”、“外商資本”等指標就不能從會計科目中直接取得。要區分投入資本的性質,需要結合工商營業執照、公司章程和企業實際情況等進行分析填列,如企業填101表時的登記註冊型別為股份合作制企業時,不管是否存在個人投資,其控股情況都應填集體控股,103表中的資本型別也應填集體資本,否則稽核關係就不能通過。

  4.需要從會計科目中計算的統計指標

  會計制度上有很多會計科目沒有規定明細科目,各單位根據其具體情況進行明細分類。如“管理費用”中的“稅金”、“財產保險費”、“差旅費”、“工會經費”等指標,在單位沒有明細分類時是需要從會計科目中摘算的;再如:會計制度規定“財務費用”科目核算企業為籌集生產經營所需資金等而發生的費用,包括利息支出減利息收入、匯兌損失減匯兌收益以及相關的手續費等。因此統計“財務費用”中的“利息支出淨額”指標時若存在利息收入和匯兌損益的情況下是需要計算得出的。

  三報表的稽核關係不同

  1.資產負債部分

  會計資產負債表中指標存在關係都是相等的。如:流動資產合計=貨幣資金現金+銀行存款+其他貨幣資金+短期投資+應收票據+應收股利+應收利息+應收賬款+其他應收款+預付賬款+應收補貼款+待攤費用+一年內到期的長期債權投資+其他流動資金。而統計財務狀況表流動資產合計的稽核關係為:流動資產合計≥現金+銀行存款+短期投資+應收賬款淨額+存貨。類似這樣的關係還有一些,在此就不再一一列舉。

  2.利潤及分配部分

  會計利潤及利潤分配表是根據利潤形成和分配過程一步推算下來的,前面已說過到“營業利潤”指標,統計和會計核算關係都是一致的,但是“利潤總額”指標,統計與會計在報表設計上就存在著一定的差別。會計報表利潤總額是根據“利潤總額=營業利潤+投資收益+補貼收入+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得出的。而在統計財務狀況表上的利潤總額不含營業外收支,所以營業利潤和利潤總額之間不存在稽核關係。

  三、對於做好會計報表和統計報表的思考與建議

  財務統計是統計工作中一項重要內容,同時也是統計業務的一個難點。因此把握統計財務報表與會計報表的聯絡與區別,對於正確統計財務情況,提高統計資料質量是十分必要的。

  一加強統計報表制度建設

  現在各行業規模以上的單位都有上報統計年定報表的義務,其中很重要的就是上報統計財務報表。要保證上報的統計資料的真實性,對統計財務報表上報要求的理解就顯得十分重要。基層單位的實際情況千差萬別,沒有遇見過的問題很多,而會計處理方法的改變,定會影響到統計財務報表。因此應加強統計制度建設,對統計指標與會計科目的不同,作出明確和詳細的解釋。

  二建立統計報表資訊反饋平臺

  由於制度建設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建議建立統計報表資訊反饋平臺,利用網際網路優勢,讓基層統計人員把實際遇到的問題及時反饋上去,有利於上級統計部門隨時瞭解報表過程中的問題,及時做出指導。

  1.兼顧工業、商業、服務業等各個行業需要,設立各行業的問題反饋專欄,使各行業能將問題分門別類的及時提交上報,同時能瞭解到上報統計資料的問題和情況公告。

  2.保證反饋的具體資訊能夠得到高效率的處理,建立行之有效的處理機制。將各行業問題分類總結後,上級統計部門可以在第一時間在網上予以解答,也將減少政府統計機構工作人員重複解答問題,提高工作效率。一段時間後將有代表性的問題彙編成冊,下發到各下級單位。這樣可以利用網路提高統計報表填報的正確率和辦公效率,較好地滿足基層單位的業務應用需求。為資訊化建設打下基礎,以進一步建立具有特色的現代化統計資訊體系。

  三開展財務統計分析

  如何使用和分析財務會計指標,開展財務統計研究,更好地利用會計資訊為統計工作服務,是統計工作面臨的迫切任務。而解決此問題首先要解決統計教材過於專業化的問題。在統計學歷教育和職稱培訓中都有會計和統計課程,但課程都過於專業化:會計課程中沒有關於在統計工作中如何使用會計報表的內容;統計課程中沒有關於如何使用統計理論和大量的核算資源對會計指標進行分析的內容。建議編寫會計統計兼顧的統計人員繼續教育教材,且教材不能照搬統計和會計類課程教材,它應既包括統計和會計的基礎知識,又兼顧兩門學科的交叉部分,還應有統計人員如何利用所掌握的統計財務資料進行統計分析的內容。而統計知識與會計知識的融會貫通將會開啟一片統計分析的新天地。

  四加大對統計人員的培訓力度

  財務統計報表與會計報表的區別,對統計報表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在現有基礎上要加強對統計人員尤其是基層統計人員的培訓工作,要讓統計人員尤其是基層統計人員理解:統計和會計是兩個不同的專業,應當有跳出會計的觀念才能進一步瞭解統計、學習統計。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把握統計報表的要求,從源頭上提高統計報表的資料質量。

  【參考文獻】

  [1] 陳曉芳.淺談會計報表和統計報表之間的比較與聯絡[J].中國集體經濟,20094.

  [2] 浦東梅,吳濤.美國會計報表編制的幾個技巧[J].財會學習,200812.

財務報表分析課程學年論文
財務報表課程學年論文
相關知識
有關大學財務報表課程論文
有關財務報表課程論文
關於財務報表課程論文範文
財務報表課程論文例文
財務報表課程論文
財務報表課程論文範文
有關財務報表分析論文提綱範文
財務報表分析論文有關範文
關於財務報表課程學年論文
有關財務報表分析論文範文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