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保險發展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2日

  一個國家農業的發展與農業保險的開展有著密切的聯絡,而農業保險的開展又得益於其法律、法規的完善。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談我國農業保險供需問題

  摘要:農業是弱質產業,受到自然和市場雙重風險影響,但是在保障農產品穩定供給、增加農戶收入、維護農村安穩中,農業保險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我國的農業保險發展存在一定的問題,主要體現在農業保險供給和有效需求雙冷,這對於我國這個自然災害頻發的國家而言,是一個亟待解決問題。本文從影響農業保險供給、有效需求的因素出發,試探討如何來有效的解決這對供需矛盾。

  關鍵詞:農業保險;供給;有效需求;對策

  1 農業保險供給、需求的概念

  “農業保險供給是指在一定時期內由經營保險的企業或機構提供的並已實現的農業保險種類和保險總量”[1]。可發現農業保險供給包括質和量兩個方面,質主要是指保險人所能提供的險種對被保險人即農業生產者帶來什麼樣的和多大範圍的保障;量主要是指保險提供者對社會經濟所承擔的風險責任的總和。“農業保險需求是指在農業生產過程中各類經濟組織對農業保險這一商品的需求總量,由農業生產風險不確定性及人們對風險造成損失的承擔能力所決定的”[2]。農業保險的發展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保障農產品的穩定供給,促進農民收入的增加,維護農村社會的和諧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它並不能消除小農經濟結構下的一系列比如金融服務短缺、道德風險、逆向選擇等問題。如果生產成本上漲、產品生產價格下降導致生產虧損就會帶來很多理賠,使得一輪生產過剩引發下一輪生產的不足,使整個市場始終處於波動之中。

  2 我國農業保險供給不足的原因

  2.1 制度性供給不足和道德風險的存在

  我國農業保險的制度性建設一直落後於國外很多國家,國內法律對農業保險的制度性供給也缺少正規性、明確的法律條文。《保險法》中也只是簡單的規定“國家支援發展為農業生產服務的保險事業,農業保險由法律、行政法規另行規定”,《農業法》也只是規定“國家逐步建立和完善政策性農業保險制度,鼓勵和扶持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建立為農業生產經營活動服務的互助合作保險組織,鼓勵商業性保險公司開展農業保險業務”。

  但是對於這些規定我們應如何去鼓勵、建立卻沒有明確規定。馮文麗認為,農業保險的制度性供給不足是我國農業保險市場失靈的根本原因。要解決農業保險市場供給主體缺損,就必須有效的增加農業保險供給,發展政策性農業巨災保險能較好的解決農業保險制度性供給不足問題[3]。“道德風險是指由於保險可以降低風險,被保險人在投保後作出的使不利事件發生概率上升或保險公司賠償金額增加的行為。”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的發生加大了經營成本和監管成本,影響了保險公司開展農業保險的積極性,使其業務萎縮,險種減少,供給不足[6]。許多農民買了保險後,高枕無憂,不積極參與防災防損,導致損失擴大,另外由於農業生產分散,保險公司監督力度不夠,少數農民法律意識淡薄,利用保險進行欺詐活動,把保險當作“搖錢樹”,農業保險的這種道德風險和逆選擇使保險公司在管理上面臨很大的不可控性,從而極大地影響了保險公司的供給意願。

  2.2 農業保險“準公共產品”性

  農業保險“準公共產品”性質和麵臨較高的巨災風險,導致其商業化的供給不足[4],客觀上要求政府在農業保險發展中發揮主導作用。然而,目前我國農業保險發展呈典型的“政府拉動型”特徵,政府對農業保險的扶持還遠遠不夠,因而不同程度地限制了農業保險的發展。這種商業化的供給不足也導致了農業保險保費的不穩定性,分幾個層次。小規模經營的農戶面對著一般自然風險都可以通過各種途徑來分散、轉移,但是對於巨災卻無能為力,而養殖、種植專業戶則更傾向於購買具有針對性的險種。這一分散性的市場使得以營利為目標的保險公司難以駕馭。農業保險的特殊性主要為“三高三低”,這使其經營者的風險集中,形成了農業保險的“小保小賠,大保大賠,不保不賠”的現象。農業保險經營主體不斷減少,政策性農業保險的缺失,農業保險的有效供給就出現嚴重不足[5]。我國是農業自然災害事故多發國,一旦出現災害,保險公司往往需要高達幾千萬元的賠償,甚至上億元人民幣,尤其是在自然災害比較頻繁的地區。保險公司對農業保險還是相當謹慎,趨利避害是任何一家贏利性商業執行機構的天性,而農業保險經營成本則相對其他保險均高,這使得農業保險的經營效果與商業保險的利益發生背離,這種高風險削弱了保險公司的積極性,是保險公司農業保險意願供給不足的決定因素。同時,保險公司經營農業保險的經驗極度缺乏。國內外商業保險公司經營農業保險的屢次失敗也給保險公司造成了一定的心理障礙。

  3 農業保險需求不足問題

  3.1 農戶的收入水平、農戶行為決定的有效需求不足

  農民是農業保險的物件主體,他們的文化程度、收人水平、收人結構、農民行為選擇等方面對農業保險的需求都有影響。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可知,隨著收入水平的提高,人們在基本生活有所保障後會產生更高一層次的需求,比如安全、發展的需要。保險需求首先取決於基本生活需求,在一定程度上講,保險對於收人低下的農戶來講是一種奢侈品,交不起保險費。農戶對農業保險的潛在需求能否轉化為現實的有效需求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農戶的行為。另外,農戶最擔心的問題是如果發生意外,能否及時獲得賠償。由於受其他非農業保險定損、理賠難的影響,參保而不能獲得賠償使得農民不敢輕易嘗試。在農業保險實施初期,一方面由於農民受傳統意識的影響,很難接受保險,使得很難形成有效需求:另一方面農民對農業保險的實施持觀望態度,國家實施的農業保險是否能真正有利於農戶收入、保障農戶利益等這些都是農戶所關心的問題。

  3.2 由供給不足決定的有效需求不足

  目前我國農業保險僅僅是保障部分種植業和養殖業在生產過程中遭遇自然風險所造成的產量或者成本損失的風險,而很少包括價格風險市場風險和政策風險等,同時由於險種較少、保障水平較低,農戶對農業保險的需求沒有明顯慾望。農業保險供給的不足會阻礙農戶有效需求的形成。首先,保險公司提供的農業保險種類少,無法滿足農戶對農業保險多樣化的需求;其次保險公司覆蓋的地區範圍窄,地區農戶保險需求無法滿足;最後農業保險的供給不足,農戶保險意識差,使得對農業保險需求小。另一方面,農業保險的有效需求不足和供給不足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有效需求不足會導致農業保險業萎縮,經營主體不願供給,使得供給進一步的減少,形成惡性迴圈,最終農業保險停止發展。我國農業保險業發展的現實情況是:農業保險無論是在保險覆蓋的地區範圍和涉及的生產經營門類與環境,還是在保險產品的品種結構等方面,都難以適應農業現代化發展的需要。   3.3 農業保險的正外部性、風險因素、價格因素等

  農業保險的正外部性主要體現為農戶購買農業保險的邊際私人收益小於邊際社會收益,而邊際私人成本大於邊際社會成本,兩者之際出現差異性導致正外部性的產生。“農民進行農業保險消費時,利益外溢使邊際社會收益大於邊際私人收益”這表明,農戶即使有購買農險的需求,但是在思量後還是會選擇不購買的,就是說農戶對農險的有效需求不足。一般來說,風險概率越大、範圍越廣,損失的可能性越高,保險的需求量就越大;反之相反。農業地域自然災害的能力差,某一自然條件的變化都會給農業生產帶來一定損失,所以說農業的風險概率大。而且農業風險造成的損失程度大容易出現巨災損失。由於自然災害的發生往往具有地域的遼闊性、時間的同時性,在同一風險事故中許多承包單位發生損失以及損失的程度具有高度的相關性,這使得農業保險很難在投保人之間進行分數和轉移,致使農業巨災無法避免。農戶的保險意識和對農業保險價格的認知程度也會影響到對農業保險的有效需求量。保險意識越低、保費越高,需求量就會減少;反之,如果保險意識很濃厚,則需求就會增大。

  4 改善供需矛盾完善我國農業保險市場的對策分析

  4.1 法律定位及政策支援

  各級政府要配合保險公司,通過應用賠付案例等手段積極宣傳農業保險在促進國家經濟,發展農業方面的重要意義以及在防範農業風險恢復農業生產提高農民生活水平方面的重大作用,大力普及農業保險知識,增強農民的農業保險意識,以提高農業保險的社會地位。農業保險具有很強的社會公益性,國家應通過各種政策鼓勵保險公司經營農業保險,研究農業保險,加強對農業保險的正確認同,使農業保險成為保險公司業務拓展的新的切入點。

  從政策上給農戶信心,有利於提高農戶的有效需求。在政策上明確保障實施農業保險的保險公司的利益,給予一定的優惠政策,減少保險公司的損失,增加保險的供給。由於農業保險的準公共品的性質,決定農業保險的展開必須要有國家支援。加大國家對農業保險的財政支援力度可以提高保險公司供給農業保險的積極性,又可以增加農戶的相對收入,增大需求。

  4.2 提高農戶的收入水平,建立多層次體系

  收入是潛在需求能否轉換成有效需求的決定因素,只有農民的收入提高了,才能真正提高有效需求。因此,一方面要加快農業的發展和農業產業化的程序,提高農民的收入;另一方面要鼓勵種植業和養殖業進行規模化經營,統一投保,這樣既能增加投保數,又有利於保險工作的展開;同時,要廣泛開展農業保險知識的宣傳,加強農民對農業保險的認識,提高農民投保的意識。

  建立符合國情的多層次的政策性農業保險體系,分層次建立全國性和區域性的政策性農業保險制度,分別開發相應的農業保險險種。在推行農業保險時也要因地制宜,根據地區的不同情況及時調整相應的保險條款,使之更加滿足農民的需求。

  參考文獻

  [1] 王雅鵬.現代農業經濟學.[M].中國農業出版社.2008.318

  [2] 王雅鵬.現代農業經濟學.[M].中國農業出版社.2008.319

  [3] 馮文麗.中國農業保險制度變遷研究.[D].廈門大學.2004

  [4] 田少波.我國農業保險商業化運作初探[J].保險研究,2004,09

  [5] 崔巍.我國農業對保險的需求與制度供給[J].柴達木研究,2007,02

  [6] 文小才.我國農業保險發展的窘境與政府在農業保險發展中的作用[J].金融理論與實踐,2007,07

  [7] 龍文軍.對當前中國農業保險面臨的矛盾的認識[J].農業經濟問題.2003,04

  >>>下頁帶來更多的

農業保險論文
農業保險制度論文
相關知識
農業保險發展論文
農業保險制度論文
淺談我國農業保險發展問題與對策研究
有關農村區域發展論文
失業保險制度論文
農村區域發展論文
探究職業教育發展論文
試論保險公估在漁業互保中的理性發展論文
農業保險論文
農業保險的論文參考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