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本科生畢業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3日

  高科技的發展、應用,把現代數學以技術化的方式迅速輻射到人們的日常生活當中,無論在城市還是在農村,如果你要更有效地參加社會生活,就要求必須具有更高標準的數學意識。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試談初中數學教育中的研究性學習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的開展,創新教學模式越來越受到倡導,在這種大的趨勢下,教育研究者和教育工作者也開始關注研究性學習,課程改革更是把研究性學習列入了四大綜合實踐活動之一,作為基礎教育階段的一門必修課。因此,研究性學習既是一門必修課程,也是一種教學模式,更是一種學習方式,是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創新思維的一種重要方法和途徑,本文從研究性的含義出發,探討了初中數學教育中引入研究性學習的可行性和重要性,並提出幾點研究性學習開展過程中應該注意的事項。

  關鍵詞:初中數學;研究性學習;引導;教材;可行性

  傳統教育中大部分都是以教師講,學生聽為主,忽略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導致課堂氣氛沉悶,學生對學習提不起興趣,這種傳統模式已經無法適應新時代的需求。因此,進入本世紀以來,創新教育越來越受到關注,尤其是針對基礎教育階段的學習這一塊。在2001年頒佈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提出,在基礎教育階段的學習過程中,要設定綜合實踐活動,並要求把包含研究性學習、資訊科技教育、社群服務與社會實踐以及勞動與技術教育四項內容在內的綜合實踐活動作為一門必修課程,在這種倡導創新教育的時代潮流下,數學教育研究者和數學教師們也開始在數學教育中引入研究性學習,設計相關的研究性學習課題。

  一、研究性學習的含義

  研究性學習是四項綜合實踐活動中的其中一門必修課程,更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這種模式強調的是學生的動手能力,即學生在教師所創設的課堂情境下,通過提出問題並自主解決問題,從而獲取新知識,這種模式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基礎教育階段,尤其是對初中學生來說,這一年齡段的學習正處於渴望獨立的階段,因此通過這種自主的研究性學習活動,恰好能夠滿足其心理特徵,讓他在研究性學習中體驗成功。

  二、引入研究性學習的可行性和重要性

  1.在初中數學教育中引入研究性學習的可行性

  從數學這門學科的角度看,數學是一門研究數量、結構、空間、資訊以及結構等內容的一門科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為什麼高壓輸電線的鐵塔是三角形的,為什麼窗臺前的晾衣架是三角形的,為什麼相機的三腳架也是三角形的,通過探究,我們會發現所有的這些都是因為三角形具有穩定性,其實不僅如此,生活還有很多事情,都是可以用數學知識去理解和解答的,也就是說,抽象的數學,並不是僅僅是一堆公式或結論,而是具有探究性的,也是可以進行研究的。

  2.在初中數學教育中引入研究性學習的重要性

  研究性學生是一種教學模式,更是一種學習方式。數學的學習過程其實本來就是一個提出問題並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比如當我們發現一個數不能被另一個數整除的時候,我們就引進了分數來解決問題。然而,傳統的數學課堂卻忽略了數學學科的這種特點,還是以老師講為主,告訴學生為什麼同旁內角互補,兩直線平行,告訴學生為什麼三角形三個內角之和等於180度,但是無論老師講得再好,學生也會出現注意力分散的時候,沒有辦法整節課從頭到尾聚精會神地聽,而且在聽的過程中,有些學生還可能跟不上教師思路,整節課聽下來也不是思路特別清晰,課堂學習效率低下。如果換一種教學模式,通過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提出問題,然後結合自己所掌握的知識,進行模擬科學家的方式進行研究,從而解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是去死記硬背抽象的公式,而是通過探究、研究,發現這個公式。這種通過自己自主的研究行為,通過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更有助於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助於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和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三、初中數學教育中研究性學習的注意事項

  1.注重教師的引導作用

  研究性學習雖然是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把課堂還給學生,但並不代表教師在課堂上就不重要了,其實在課堂上加入研究性學習,對教師各方面的素質的要求是更高了。基礎教育階段,學生掌握的知識和能力有限,而教師作為課堂的一個組織者,研究性學習能否真正達到學習的目的,教師在其中起著重要的引導作用,在問題的提出、解決問題的過程以及對研究性學習的成果進行交流、評價、總結這一系列過程中,教師都是全程參與的。

  首先,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定適合研究性學習的情境。比如說,根據初中階段學生好奇、好勝的心理特徵,教師可以採用合作式的研究性學習,分小組進行研究性學習,各個小組間進行小競賽。又比如說學生剛上了一門美術課,教師可以抓住這個點,從美術課中提煉出其中的數學應用部分,引導學生進行跨學科的探究。

  除了創造適合研究性學習的課堂請境外,在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教師也要隨時進行指導,幫助學生跨越一些難點。

  對於研究性學習的成果,一方面教師要對一些正確的思路、邏輯進行肯定,另一方面也要及時糾正一些錯誤的方向,進行引導,這都要求教師對研究性學習課堂有一個良好的引導和把控,而且教師還需要特別注意引導的方式方法,要以鼓勵為主,既不能打擊學生自主研究學習的積極性,又要把控好研究的方向,引匯出正確的研究成果。

  2.靈活運用教材

  教材是依據課標編寫出來的可以供我們教學時候使用的一種教學材料,是我們教學內容的一個最重要的載體之一,因此我們在進行研究性學習的時候,我們要立足於教材,更要在擺脫教材的束縛下,靈活地運用教材。通過翻閱教材,我們不難發現,教材中其實有很多看著簡單的一些問題,其內涵卻是很豐富的,教師可以通過對其進行改造,把教材的內容變成適合學生開展的研究性問題,讓研究性學習更加順利地進行。

  四、結語

  因為數學學科本身的特點,在初中數學教育中引入研究性學習是可行的,也是一種有效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重要手段,在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我們要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和靈活運用教材,讓學生的研究性學習中激發自身潛能,在自己動手、動腦的過程中感受數學的魅力,學習的魅力。

  參考文獻:

  [1]鄧文虹.沙沙.頓繼安.初中數學主題探究性學習模式的研究[J].數學通報.201251:17.

  [2]買買提江·玉山.探究性教學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赤子.201405:083.

  [3]楊菊.初中數學優秀課教學設計研究[D].河南.信陽師範學院.2014.

  篇2

  淺析小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培養

  小學數學所學的知識是入門級別的基礎知識,在難度上處於中下水平,是大多數小學生都可以學好的。小學時期,許多學生的數學水平都差不多,但一旦進入初中,就顯而易見地看到曾經成績差不多的孩子在數學成績上拉開了巨大的差距。究其原因,就是在小學階段學習的方式不同,如果在小學階段沒有培養自己的數學知識,那麼一旦進入初中就為時已晚了。初中數學不再同於小學數學,沒有一定的數學思維就難以學好。但只要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數學思維,數學學起來也會簡單許多,因此,小學數學課堂應該注重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思維。

  一、數學思維的內涵

  數學思維就是一種將具體的數字形象化,並結合具體的情景進行數字運算。而數學思維能力就是就具體的數學問題而言,將題目中的數字形象化,並結合具體的題目情景,運用邏輯性的數學思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種能力的培養必須依存於現有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推理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培養數學思維能力的重要性

  小學生在認知水平方面的差異較大,並且就同一個學生而言在不同的方面水平也不同。有的學生的理解能力好,可以迅速理解題目的意思,快速接受教師所教授的知識,並將其運用於其所能碰到的題目上。但有些學生卻不然,他們的理解與接受能力顯然不行,無法進行知識的淺議,靈活地將教師上課所講的內容運用於實際的問題之中。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就可有效改善這一情況,讓學生們學以致用、提高課堂效率。

  三、培養數學思維能力的實踐運用

  大多小學生沒有獨立思考學習的能力,許多學習方法習慣的養成都要依賴教師。比起其他時期,教師的引導更加重要。

  1.數形結合,拓寬思維。培養數學思維能力,需要將各類數學知識進行關聯溝通,數形結合可以很好地將抽象與形象、數量與空間的關係進行轉換。有許多數學公式都過於抽象化,小學生難以理解,在沒有理解的基礎上更談不上靈活運用。如教授長方體的體積,有許多不同的表示,可以用長乘寬乘高或用底面積乘高來表示,許多學生可能就對這個單一的公式難以理解。這時教師可以用教室來作比較,可以讓學生印象更加深刻,也更方便理解。通過數形結合的方法,拓寬學生的思維,培養數學思維。

  2.創設情境,引導實踐。小學生的社會實踐與社會認知都不是特別全面,在培養數學思維時,要結合具體情景才能更好地理解。特別是面對剛剛接觸到的東西,直說名稱與書本上的平面圖形,對於學生的學習是遠遠不夠的。在教學有關空間幾何的認知課上,教師如果只是指著書上的立體圖形告訴學生這是立方體或長方體,他們可能會迷茫地聽完整節課。但如果教師以一種搭搭樂的形式來上課,帶一些積木,給學生們觀察、遊戲,就很容易理解了,具體情境結合實踐更容易培養出學生的數學思維。

  3.聯絡生活,實踐教學。理論來源於實際也高於實際,教師在教授知識或講解題目時可以聯絡自己的實際生活,對題目做一些指導。講解一些課本上比較深澀或難以理解的知識,可以類比一些自己生活中的事,將題目變得更加簡單。講解完例題,也可以出一些貼近生活的數學題目,來加深鞏固所學的知識。小學奧賽的經典題目雞兔同籠問題就很貼近生活,儘管有一定的難度,但因貼近生活其難度有了一定的下降,也方便教師對學生做出一些正確的引導。這樣很容易將抽象的問題變得更加形象具體,方便理解。

  在小學數學的教育過程中,培養出小學生的數學思維十分重要。作為小學數學教師,一定要運用合理的方式來引導學生形成數學思維,並教會他們運用數學思維發現問題、觀察問題、解決問題。數學本身是一門枯燥的課程,但如果擁有數學思維,就會將抽象的數學形象化、具體化,會漸漸感受到數學的魅力。因此,沒有學好數學只是沒有用對方法而已。

 

數學畢業論文
數學本科論文代發
相關知識
數學本科生畢業論文範文發表
數學本科生畢業論文
機械大學本科生畢業論文
統計學本科生畢業論文
法學本科生畢業論文題目
法學本科生畢業論文
藥學本科生畢業論文
企業文化建設大學本科生畢業論文
企業文化建設大學本科生畢業論文
數學系本科生畢業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