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一年級品德與生活上冊教學計劃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一年級學生雖然掌握的品德與生活基礎知識比較牢固,但有些綜合應用、實踐性較強的知識知道的少,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應如何制定工作計劃?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希望對您有幫助。

  篇一

  一、 指導思想

  以進一步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為核心,以課堂教學研究為重點,以新課程教學評價研究為突破口,圍繞教研室工作的總體部署,確立“深化課改,服務課改,以課改推動各項工作展開”的整體思路,認真學習、落實《“品德與生活”和“品德與社會”課標解讀》精神,促進課程改革理念與行為的統一,促進我市小學品德學科教學的優質均衡發展。

  二、工作目標:

  經過努力,能夠促使小學品德學科任課教師業務素質和部分教師綜合素質有所提高;促使薄弱學校教學水平、教學質量有所提高;促使小學品德課堂教學質量及教師研究水平逐步提升。

  三、具體措施

  1、繼續深入開展小學品德與生活社會新課標精神的宣傳、學習、研究工作,更新教學理念,探討教材教法。

  2、加強品德學科教學思想建設,提高教研活動質量,加強教研工作的時效性。

  3、 進行品德課教材教法研究,充分利好教材這個範例。

  4、加強對農村相對薄弱學校的教學指導,繼續進行送課下鄉活動。

  5、對部分學校品德學科教學進行調研,發現和解決課程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總結和推廣課程改革實施過程中的寶貴經驗。

  四、主要工作

  1、加強學習,豐厚底氣,促進學科整體教學質量的提高。

  2、加強常態課課堂教學研究,以示範和典型案例分析為基本方式,從解決問題走向經驗提升,從經驗走向研究,從封閉走向開放。真正使教師的教學感性與理性交融,使教學研究成為教師實現自己教育理想的舞臺。

  3、引領教師專業發展。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是品德學科教研的重要工作。做到培養有層次,努力有方向,促其儘快成長;同時強化學科教研,使學校的校本教研走向規範,走向科學。

  4、做實課題研究。抓實區級課題“小學品德課堂教學生活化的研究”子課題的研究。在具體操作中,加強對課題指導,走實研究的過程,強化過程的監控,規範檔案的管理,使課題研究制度化,規範化、科學化。

  5、優質資源下鄉。藉助網路研討、送課下鄉、調研和具體的指導,使我市品德老師得到薰陶,品德課堂教學再上新的臺階,實現優質資源效益的最大化。

  五、充分發揮網路教研優勢

  1、認真總結上期網路教研工作的成績與不足,發揮好小學品德學科網路教研中心組的核心作用,將小學品德學科欄目做得有聲有色。

  2、認真組織網路教研活動。

  3、加大網路教研的宣傳力度,讓廣大小學品德學科教師用好網路這個平臺。

  篇二

  一、學情分析:

  小學生活和幼兒園生活是大不一樣的,對於剛上學的一年級新生來說,面對新環境,新同學、新老師,新的學習方式……他們會有很多的不適應,甚至不知道該做些什麼。然而這些都需要學生儘快去適應,否則很容易給新生的學習和生活帶來一定的困難,嚴重的還會使學生產生厭學、懼學等不良情緒而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和長遠發展。這就要老師有耐心和信心幫助他們克服自身的侷限,使他們能儘快地融入到新的集體生活中來。並以自豪、愉悅的心情面對新的變化。那麼老師要做到時刻關注學生的行為習慣,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教育。幫助學生順利地實現由幼兒向小學生的角色轉換,使學生能夠在學校裡情緒安定、心情愉快,並更快地適應小學生活。

  二、教材分析:

  教材第一單元 我是小學生啦:通過一系列生動活潑的活動,幫助新生形成對入學的正確認識和態度,緩解新生中普遍存在的“入學不適應”現象。逐步適應並喜歡小學生活,為入小學學習創設一個良好的開端,以愉快、積極的態度迎接新生活。

  第二單元 學校的一天:本著以生為本的原則,時刻關注學生的行為習慣,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教育。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本單元以“上學的一天”為主線,按照上學路上→學校生活→放學的線索展開,旨在配合小學的入學教育,幫助學生順利地實現由幼兒向小學生的角色轉換,使學生能夠在學校裡情緒安定、心情愉快,並更快地適應小學生活。

  第三單元 我愛我家:“家”是兒童成長的重要場所,兒童對“家”有著很深的情感依戀。要培養兒童健康、積極的生活態度和良好的生活習慣,使其獲得基本的健康意識和生存能力,從兒童的情感入手、從兒童對“家”的熱愛入手是十發明智和有效的。

  第四單元 銀色的冬天:本單元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讓兒童瞭解冬天裡的自然現象。知道當冬天到來時,季節變化的特點及其對動植物的活動、人類生活的影響。儘可能地幫助兒童通過親身做、實際的體驗產生對冬天的熱愛,讓兒童瞭解各地冬天不同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勃勃生機。同時引導學生探索瞭解“冰是怎麼來的?”的科學道理,並嘗試做一個小實驗和一個美麗的冰飾,以激發兒童從多角度多層面認識冬天。同時結合學生生活安排了新年聯歡活動,鼓勵兒童通過各種途徑作好新年聯歡活動的準備,並積極表揚和鼓勵孩子們主動參加活動,實際地感受新年的節日氣氛。除此外還可以組織堆雪人、做冰飾、滑雪等孩子們喜歡的活動感受冬天的樂趣。

  篇三

  一、學生現狀分析:

  在上學期的統一質量調研中,反映出了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學生雖然掌握的基礎知識比較牢固,但有些綜合應用、實踐性較強的知識知道的少,同學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強。在過去的教學中只知道在課堂中學品社,沒有讓學生真正走向生活、走向社會,感受大千世界的豐富多彩,這是我們教學中存在的弊端,今後的教學工作中必須克服。

  二、 課程教材內容和目標的分析:

  1小學階段,品德學科是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基礎課程,可分為《品德與生活》和《品德與社會》。品德與生活課程是在小學一二年級開設的,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具有良好的品德和行為習慣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的的一門活動型綜合課程。《品德與社會》是在小學中高年級開設的一門以兒童社會生活為基礎,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的綜合課程。

  2 課程標準體現了課程關注學生生活,教育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在兒童生活現實中,培養道德情感,形成正確的道德判斷,把引導學生熱愛生活、學會“做人”作為課程的核心,不僅關注生活體驗的本身,而且更加關注對兒童正確價值觀的培養,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和參與性,重視學生主體性的學習。

  3教學中追求的基本理念是:

  1道德教育存在於兒童的全部生活中,讓道德培養迴歸生活。2關注學生的現實生活,促進學生在發展中生活。3.選取有教育意義的教育內容,引導學生生活。4.追求情感、態度、行為習慣、知識技能培養的內在統一。5.體現課程標準的綜合性、社會性、生活性,倡導自主的體驗學習、探究性學習和問題解決式學習。

  三、實施措施

  1、全面把握課程目標

  品德與社會課程目標的三個方面是一個有機結合的統一體。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全面地把握目標,改變過去偏重知識學習,忽略能力和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的教學觀念,通過多種教學活動,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適應和參與社會的能力,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

  2、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

  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在現實生活中,學生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為習慣,積累了一些社會生活經驗,形成了相應的態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學時善於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結合學生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共同探究學習主題,不斷豐富和發展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在獲得內心體驗的過程中,形成符合社會規範的價值觀。

  3、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兒童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在各種活動中通過自身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實現的。為此,要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向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轉變,創設學生樂於接受的學習情境,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組織形式,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展提供充分的空間。注意引導學生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多種感官去觀察、體驗、感悟社會,獲得對世界的真實感受,讓學生在活動中探究,在探究中發現和解決問題,要及時鼓勵學生的各種嘗試和有創造性的思考,引導學生得出有價值的觀點或結論。

  四、評價方法

  1、教師觀察記錄描述性評語。教師對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現出的情感、態度、能力、行為進行觀察,並做記錄。在與學生進行充分交流的基礎上,教師對學生在一段時間內學習本課程的學習態度、表現等以描述性的語言寫成評語於素質報告冊上,鼓勵學生鞏固進步,修正不足,繼續努力。

  2、學生自評

  教師引導和幫助學生對自己在學習中的表現與成果進行自我評價,以提高自我認識、自我調控的能力。

  3、學生互評

  學生依據一定的標準互相評價,這種評價可以幫助學生逐步養成尊重、理解、欣賞他人的態度,相互促進。

  通過本學期的教育教學,要使品德課取得良好地教學效果。


蘇教版小學五年級小數的意義教案
蘇教版六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複習資料
相關知識
蘇教版一年級品德與生活上冊教學計劃
浙教版二年級品德與生活上冊教案
人教版二年級品德與生活上冊教學計劃
鄂教版二年級品德與生活上冊期末測驗試題
蘇教版一年級品德與生活小學生活開始啦教後反思
蘇教版一年級品德與生活教學反思
蘇教版一年級品德與生活我從哪裡來教後反思
蘇教版一年級品德與生活匹諾曹的鼻子教後反思
蘇教版一年級品德與生活盼盼遲到了教後反思
人教版一年級品德與生活教學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