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培養適應行業需要的物流人才的思考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5日
摘要:人才是影響產業發展的關鍵因素。如何培養適應物流業發展需要的人才,為物流業快速發展提供充分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援,已成為高校和物流業界共同關注的課題。本文從對物流人才特徵、建立和完善物流人才培養體系及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等方面進行分析研究,並對物流人才的知識基礎、素質能力要求進行了比較深入的討論,從而對物流人才培養提出具體的意見建議,對於科學開展物流人才培養進行了有益的思考與探索。
關鍵詞:適應;行業需要;物流人才;思考 
國務院在《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中明確提出:要以“加快物流人才培養”作為調整和振興物流業的保障措施之一。可見,人才是影響產業發展的關鍵因素已成為大家的共識。隨著物流產業的快速發展,社會和企業對物流人才的需求與日俱增,但當前物流人才供需上卻出現了:一方面物流企業因物流人力資源短缺而制約企業的發展,另一方面高校培養的物流專業畢業生就業難或選擇了其他行業,導致畢業生就業對口率低的現象。擔負人才培養職責的高等學校在實施《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應該認真思考如何“滿足經濟社會對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問題,有針對性地培養出適應行業需要的高素質人才。本文就如何培養適應物流行業需要的人才問題開展探討。
一、現代物流人才的特徵及素質
現代物流是利用資訊化高科技手段將運輸、儲存、裝卸、搬運、包裝、流通加工、配送等物流的基本功能實施有機結合的新興產業,因而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它涉及到管理學、運輸學、經濟學、社會學、工程技術、電腦科學等學科。按國家統計口徑, 所謂物流業人才主要是指具有大學專科學歷 學位 或中級職稱及以上的物流業從業人員[1]。現代物流人才是能將物品的資訊、規劃、生產、庫存、包裝、運輸等整個流動過程綜合起來的整合式的管理人才,並以一體化管理手段在物料生產或商品流動中,實現優化資源、降低成本、提供優質服務的專門人才。因此,為了培養既能完整、系統瞭解和掌握專業學科知識,又能將其應用於物流實踐的應用型人才,高等院校應該對所開設的物流專業開展教育教學改革,認真研究如何培養適應行業實際需要的各類物流人才,助推我國現代物流業的健康發展。
物流人才是多型別、多層人才的綜合體[2]。根據物流企業崗位的需要,我們主要將物流人才劃分成基層操作人員、基層管理人員、中層管理者和高層決策規劃人才等四個層次。基層操作人員主要是指物流作業一線的操作人員,他們從事具體的物流作業和營運,如貨物的出入庫存、裝卸搬運、堆垛、打包、分揀、配送等工作,這類人員具有專業技能或較好的體能,在企業中人數最多;其次是基層管理人員,他們具有一定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主要崗位是庫房管理員、車輛排程員、物流客戶服務人員、採購員等,這部分人員數量也較多;再次是中層管理者,這部分人員的主要崗位是企業的物流業務經理、運輸經理、採購經理等,他們與基層管理者的區別是熟悉並掌握部分物流流程,並能對其中某個環節或某個結點進行計劃、組織、決策等管理活動,人數相對較少,通常是企業或部門的業務骨幹;高層決策規劃人才是企業物流系統的設計、掌控者,人數鳳毛麟角。物流業對人才的需求呈現“金字塔”形狀,中、高層管理人才位於人才需求金字塔的頂部,總的需求量不大,但對企業的發展影響重大,是企業的靈魂。物流企業需要的是大量高素質的中下層管理人才和基層的操作應用人員,有資料統計這類人員佔到企業人員總數的75%左右。
物流人才素質具有綜合性。物流產業的綜合性決定了所涉及的領域的廣泛性和掌握技術的先進性,現代物流業不僅要求其管理人員要掌握企業內部物流管理以及外延的供應鏈管理的綜合知識,而且要精通現代資訊科技和熟悉生產的工藝流程。隨著現代物流以及供應鏈管理的發展,物流專業人才不僅要熟悉物流的具體運作,還要求具有一定的管理、經濟、法律、資訊科技等相關知識背景和工作能力,才能適應現代物流工作需要。
物流人才培養途徑的多樣性。物流產業是一個跨行業、跨部門的複合產業,同時它又是具有勞動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相結合的產業,物流業的這些特性決定了物流業發展對人才需求的多樣性,即物流業既需要高層的決策、規劃管理人才,也需要大量工作在第一線的基層管理及操作人員。只有實現了對物流人才培養途徑的多元化,才能滿足物流業對人才的多樣化需要。
二、建立和完善物流人才培養體系,科學有效地開展人才培養工作
發達國家物流業得以快速發展的一條重要經驗就是高度重視對物流人才的培養,其物流教育隨著物流業的興起而快速發展,並形成規模和體系,物流教育的發展反過來促進和保障了物流業的健康、持續、快速發展。目前,歐美和日本都已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物流人才教育培訓體系,他們首先是在大學內建立了從專科、本科、研究生系列的物流人才培養體系;再者就是企業及物流協會和學會大力開展物流職業崗位培訓,廣泛提高行業職工知識業務能力[3]。借鑑國外發達國家的這些成功經驗,我們在物流人才培養上同樣要抓好學歷與非學歷兩方面的教育工作,使之互為補充,通過完善物流人才培養體系,為物流業的快速發展提供充分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援。
1、大力發展學歷教育,完善物流人才的學歷教育體系
物流人才培養一方面需要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援和政府對基礎設施和經費的投入;另一方面高校也要牢固樹立為地方經濟建設服務,為行業發展服務的思想,為滿足物流業發展對不同層次、不同型別專業人才的需要,建立和完善層次結構合理的物流人才培養體系。
物流人才分為學術型、技術應用型和操作技能型三類,其中後二種型別人才的共同特徵是強調“應用”能力。高等教育承擔著培養多層次、多型別物流人才的任務,大多數高等學校的主要任務就是培養後二類人才(高等職業技術院校更是以培養操作應用型人才為其目標)。針對當前物流企業需要大量工作在第一線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實際,因此要增強學生的社會適應性,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在對物流專業人才的培養中,要注意人才的層次結構,以產學研結合培養作為切入點,把聯合培養高層次人才作為推進產學研結合的一個有效載體,通過把人才培養放到企業創新的主戰場,從而有效地提高人才的綜合素質、實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政府相關部門要鼓勵和支援從事物流科研和教育工作的專家,對做出突出貢獻的人員給予獎勵。社會有關方面可在高校設立相應的獎學金以鼓勵師生從事物流學習和研究。高等院校要加強與企業的聯絡與合作,幫助企業解決在生產和管理中的問題,對促進物流業的發展發揮作用。
教師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基本條件和根本保障,是影響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因此,要採取措施造就一大批優秀的“雙師型”教師隊伍。一是選派教師到物流公司掛職培養、鍛鍊,加強校企間的聯絡;二是選送教師到國內外院校進修培訓,學習國內外物流的先進理論和教學經驗;三是鼓勵教師積極開展物流科研,在科研中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四是選聘物流專家擔任高校兼職教師和教學顧問。
2、加強開展非學歷教育培訓,形成多渠道培養人才的社會環境
加強對物流從業人員開展非學歷的培訓工作,積極開展以提高在職員工理論知識和崗位能力為主要內容的短期培訓是培養物流人才的有效途徑。企業可根據現有職工情況,分層次、分工作性質制定相應的培訓計劃開展培訓,通過請進來,送出去等形式,培養行業急需的物流人才。此外,積極開展物流職業資格的認證培訓,完善職業資格准入制度,通過多種形式和途徑開展物流人才培養工作,以滿足物流業快速發展對人才的需要。
據調查瞭解,重慶市現有物流企業大都是由傳統的運輸、倉儲、貨代等企業發展而來,而在這些行業的從業人員特別是一線人員整體素質偏低,對現代物流業服務理念的理解和現代物流技術的掌握都不能適應要求,不能在思想上和工作中體現出現代物流業與傳統物流業的區別和優勢,這也是重慶市的部分物流企業為什麼不能很好地提供物流服務,導致企業競爭力不強的一個主要原因。要解決這一矛盾的最佳途徑就是加強對在職職工的培訓教育,通過提高職工的素質來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
整合社會物流人才培訓資源,加強產學研結合教育,建立由企業、高校、社會培訓機構相互溝通聯絡,形成規範有序的物流人才培訓體系。高等院校要在搞好學歷教育的同時,大力開展對企業物流人員的在職培訓;支援和引導社會培訓機構開展物流人才的培訓,不斷提高培訓質量;物流企業要重視對職工的培訓與提高,把職工培訓納入企業的發展規劃,分期分批有計劃地安排職工參加培訓;政府相關部門要加強對各類培訓和認證機構的監督和管理,加強培訓的規範要求和質量標準,使培訓工作真正對提高物流人才素質能力發揮出重要的作用。

試論大型企業人力資源管理資訊系統
論財務報表舞弊的審計對策
相關知識
對培養適應行業需要的物流人才的思考
如何構建適應未來需要的課堂
淺談企業工商管理類人才應用能力的培養
對汽車維修行業發展趨勢的看法
電腦科學與技術專業人才的培養與教學體系的建設研究論文
如何培養音樂專業學生的素質
對崗位適應度英文自我評價
商務英語複合應用型人才的培養
五行屬火的人適合行業
生肖鼠屬水適合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