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審計方面發表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加強對企業會計審計和會計財務稽核工作的解析研究,有利於企業更好的適應激烈的市場競爭要求,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有助於企業金融風險的規避,提高企業經濟效益。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會計審計發展新曆程

  一、會計審計準則體系釋出實施的重大意義

  會計工作是經濟、財政工作的重要基礎。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傳承創新、強化管理,加快建立企業會計準則體系和註冊會計師審計準則體系,是黨中央、國務院對我們提出的殷切希望,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必然要求,也是會計法和註冊會計師法賦予財政部門的神聖職責。兩大準則體系的釋出實施,對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具有重大意義。

  一會計審計準則體系的釋出實施,有利於貫徹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質量就是生命,會計資訊質量和註冊會計師審計質量,關係經濟資源合理配置,關係資本市場健康發展,關係社會公眾切身利益。新發布的企業會計準則體系,以提高會計資訊質量、維護社會經濟秩序為宗旨,按照國際會計慣例對會計資訊的生成和披露作了更加嚴格和科學的規定,必將進一步強化對資訊供給的約束,有效地維護投資者的知情權,有利於社會公眾作出理性決策。註冊會計師審計準則體系,借鑑國際審計理論與實務的最新成果,對業務質量控制、審計程式和工作底稿等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必將促使註冊會計師更加勤勉盡責,努力防範審計風險,不斷提高執業質量,從而為維護社會公眾利益提供了更好的制度保證。

  二會計審計準則體系的釋出實施,有利於完善市場經濟體制。我國會計審計準則建設,始終與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互促進、相得益彰。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為適應建立市場經濟體制的客觀要求,我們制定了“兩則”企業會計準則和企業財務通則“兩制”企業會計制度和企業財務制度,標誌著我國會計由計劃經濟模式向市場經濟模式的轉換,實現了我國會計與國際會計慣例的初步接軌;新世紀伊始,為適應經濟全球化、會計審計國際趨同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新形勢、新要求,我們立足國情、放眼世界、兼收幷蓄、繼承創新,建立了適應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需要、與國際會計審計慣例趨同的會計準則體系和審計準則體系,這不僅有利於更好地發揮會計審計工作引導資源配置、支援科學決策、加強經營管理、推動合理分配、構建和諧社會的職能作用,而且對促進深化企業改革,推進金融改革,健全財政職能,建設現代市場體系和完善巨集觀調控體系具有重要作用。

  三會計審計準則體系的釋出實施,有利於提高對外開放水平。會計是國際通用的商業語言。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深入發展,生產要素的國際間流動和產業轉移的跨地區發展日益加快,我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的相互聯絡、相互依存和相互影響日益加深,迫切需要我們從深化經貿合作、維護國家利益和長遠發展的大局出發,在認真總結我國會計審計改革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大膽借鑑國際通行規則,不斷完善會計審計準則,為深入實施“請進來”和“走出去”戰略,擴大互利合作、實現共同發展提供標準趨同、可比互通的統一資訊平臺。兩大準則體系的釋出,架起了密切中外經貿合作的會計審計技術橋樑,有利於進一步優化我國投資環境,有利於促進我國企業更好更多地“走出去”,有利於穩步推進我國會計審計國際化發展戰略,全面提高我國對外開放水平。

  二、貫徹實施會計審計準則體系的部署與要求

  會計審計準則體系的釋出,標誌著我國會計審計技術攻堅取得了重大突破,但是,如何推動兩大準則體系順利貫徹實施,任務更為艱鉅。希望財政系統、企業單位、會計師事務所和會計人員,積極投身到學習貫徹兩大準則體系的活動中來;希望有關部門、新聞單位和社會各界,繼續關心、支援財政和會計工作,推動兩大準則體系的宣傳貫徹。

  一切實抓好宣傳培訓。各級財政部門和註冊會計師協會,要把宣傳培訓、學習貫徹兩大準則體系作為當前及今後一段時間會計和註冊會計師行業管理的一項中心工作,精心組織,周密安排,切實抓緊抓好,抓出成效;財政部決定,要舉辦第三屆全國會計知識大賽,以引導和帶動宣傳培訓工作邁上新臺階;要通過廣泛宣傳和深入培訓,進一步提高會計審計人員的職業素養、法制觀念和風險意識,進一步增強有關單位及其負責人依法支援會計審計工作的自覺性。

  二切實做好實施準備。財政部決定,企業會計準則體系,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範圍內施行,力爭在不太長的時間內,在所有大中型企業執行;註冊會計師審計準則體系,自2007年1月1日起在境內所有會計師事務所執行。兩大準則體系的實施,政策性強,涉及面廣,要繼續加強與有關部門的協同配合,爭取理解和支援;要繼續推進會計審計國際趨同,吸收借鑑國際上的先進做法和經驗,為我所用;要加快研究制定銜接辦法和管理制度,科學選擇部分企業和會計師事務所進行模擬執行和資料測算,確保新舊準則體系順利銜接、平穩過渡;廣大上市公司和會計師事務所,要充分認識貫徹實施兩大準則體系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支援會計審計人員參加繼續教育,不斷健全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和會計師事務所內部治理機制,為實施兩大準則體系作出積極努力。

  三切實加強誠信建設。誠信,是會計行業生存之基、發展之本、力量之源;加強誠信建設,牢固樹立獨立、客觀、公正的職業操守,大力弘揚以維護社會公眾利益為己任的職業道德,是會計行業永恆的使命。廣大會計審計人員,要以貫徹實施兩大準則體系為契機,既要加強學習、更新知識、增長本領,又要加強修養、恪守道德、永鑄誠信,更好地承擔起當家理財、監督服務的歷史重任。要把加強誠信建設和深入實施會計行業領軍人才培養工程結合起來,力爭通過未來五至十年的努力,使熟悉國際慣例、具有國際視野、精通會計審計業務、能夠開拓國際市場的會計審計領軍人才達到3000人,為會計行業的改革與發展做好堅實人才儲備。

  四切實加強監督檢查。配合兩大準則體系貫徹實施,今後一段時間,要把上市公司執行會計法和企業會計準則體系情況作為財政監督和會計資訊質量檢查工作的重點之一,並對有關會計師事務所執行審計準則體系情況進行專項檢查或延伸檢查。同時,希望有關監管部門加強協調配合,發揮監管合力,提高監管效能,更好地為經濟社會發展和會計行業健康發展服務。中國共產黨第十六屆五中全會,為我們描繪了“十一五”時期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巨集偉藍圖,也為進一步深化財政會計改革、發展財政會計事業指明瞭方向。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使命神聖,責任重大,信心百倍。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的黨中央周圍,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學習貫徹兩大準則體系,不斷推進會計和註冊會計師行業改革與發展,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範文二:會計電算化會計審計研究

  一、會計電算化的實施,帶來了會計行業日新月異的變化,也產生了普遍的、積極的影響和意義,提高了會計核算質量,降低了財務人員勞動量,使會計資訊的傳輸及時有效,大大增強了有用性。我們對會計電算化的實現帶來的實際意義作簡要介紹:

  1.計算機的高精度、準確性和邏輯性強的特點,大大提高了資料準確性。記賬過程由計算機完成,減少了人為因素造成的失誤,提高了會計核算的質量。

  2.計算機處理資料,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使財務人員從繁雜的資料抄寫和計算中解脫出來,提高了工作效率,也節約了社會資源。

  3.隨著資訊科技的發展,網路會計資訊系統實現了企業在內部與外部市場之間的資料共享,使資訊快速傳遞,極大提高了會計資訊的時效性,增強了資訊處理的深度,並且為會計資訊使用者準確、及時地獲取資訊提供了可能,這也便增強了會計資訊的有用性。

  二、會計電算化帶領會計核算和審計工作進入了一個新領域,首先我們需要對會計電算化的特點做一些瞭解,比較其與傳統會計方式的不同,對會計電算化的要求進行分析:

  1.在會計電算化系統中,會計資料是無紙化的形式儲存,不再象手工會計階段記錄在帳簿中,而是與其他電子資料一樣,具有儲存方便、修改與刪除不留痕跡的特點。但這也同時給會計資料的可靠性與安全性帶來了威脅,一旦出現問題難以尋找根源。

  2.傳統的手工會計方式管理人員可以通過職能分割、人員分工形成內部控制體系,與通過憑證、賬簿、報表之間的相互牽制制度結合來確保資訊的正確性。會計電算化由於資料處理的集中和連貫性,必須設立針對性的措施,確保憑證、賬簿、報表等一系列會計資料的真實可靠性。電算化會計對企業內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追求資料處理的集中化和自動化:手工會計崗位分工核算的各個工作,在電算化會計中都由會計資訊系統集中處理。隨著會計電算化的發展,系統的複雜性越高,資料的處理就越集中;人工操作和干預減少,會計系統自動進行控制處理,

  4.對會計人員整體業務素質有更高的要求:僅具備會計單方面知識的會計人員已很難勝任資訊化的會計工作。會計電算化對從業人員提出了更高的素質要求。

  三、會計電算化的普及和發展,也對會計審計產生了較大影響,表現為以下幾方面:

  1.在傳統的會計審計中,會計人員對經濟業務都可通過書面記錄加以審計。審計人員利用這些資料從原始憑證開始,通過記賬憑證、賬簿追蹤到會計報表,通過可見的審計線索檢查證、賬、表所反映的經濟業務的合法性等。但在電算化會計中,計算機的使用改變了會計記錄的儲存與處理,處理過程都在機內檔案間進行,審計人員難以像在手工操作環境下那樣對經濟業務進行追蹤審查。傳統的手工審計方法和會計電算化的發展已不相適應。

  2.會計核算軟體系統程式設計是否符合會計法律、規範要求,所以審計的範圍也應擴大到對會計軟體的設計等範圍,但這項工作複雜,且受審計人員綜合能力的限制而難以進行控制。這也對我國相關的約束制度和監督體系提出了更高要求。

  3.隨著會計資訊化的發展趨勢,審計的手段也要求與電算化相適應,進行計算機審計來進行應對。同時也要求完善新的審計標準和審計準則,來進行科學化、效率化的審計。

  4.電算化會計資訊系統的審計起決定作用的仍然是審計人員,審計計劃和程式的確定,審計技術、方法的採用,都必須由審計人員操作和指揮。審計人員要具有豐富的財務、審計、計算機等專業知識和技能,這對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提出了相當高的要求。

  四、為了維護良好的經濟秩序,在會計電算化的發展過程中,我們需要分析形勢,採取新的措施來保證審計質量:

  1.根據新形勢下出現的新問題完善法律法規,從制度上對電算化會計進行立法和規範,進行強制化要求和約束,使有法可依,並加大行政部門執法力度。如採取對電算化軟體的開發及二次修改實行備案審查等,建立嚴格的責任追究制度等。

  2.要求企業做好內部電算化會計行為的管理和控制

  1完善企業的組織機構,尤其會計部門的組織結構。經營負責人、主管人員、財會人員和有關監督人員職責分工明確,責任追究到位,制定合理的會計監督制度並執行到位。

  2要保護資產安全性。資產安全性會計控制包括資產控制和業務執行控制。資產控制:實物、現金、票據、債權等,包括實物控制和會計記錄的控制,可參考手工會計對各會計崗位行為的規定執行安全保護;企業經濟業務的執行都要有一套審批制度來進行控制。

  3保護會計資料和資料。嚴格保管會計檔案;資料修改應設立許可權,敏感資料的修改權應集中在會計主管或企業決策者手中;呼叫會計資料或調讀有關程式及說明,應該有一定限制措施;系統維護與資料錄入人員相分離,核對與錄入人員相分離等。

  4企業內部建立獨立的監督體系,設立內部會計審計部門,定期進行會計審計,經常檢查電算化會計系統的工作情況,審計人員應參與和了解會計軟體的開發工作。

  3.外部審計機構在採用傳統審計技術的同時,可將計算機輔助審計的手段與其他審計方法綜合使用,明確審計目標,確定好審計事項,並考慮如何採用調查、盤點、觀察、手工檢查等方法配合計算機輔助審計,落實審查問題。進行細緻的比較、核對和分析,判斷被審計單位的電算化會計核算是否真實、合法、有效,認真進行會計審計。會計電算化大大提高了會計工作的準確性和效率,也逐步向全面資訊化的趨勢發展,我們需要積極探索,完善會計資訊化趨勢下的會計審計工作,提高審計質量,為社會經濟的順利發展奠定基礎。

會計審計發表論文
有關會計審計方面的論文
相關知識
會計審計方面發表論文
審計方面發表論文
會計審計發表論文
關於基建會計方面畢業論文範文
基建會計方面畢業論文參考例文
關於金融會計方面本科論文
本科會計電算化方面畢業論文
審計發表論文
內部審計方面畢業論文
基於價值鏈的管理會計決策方法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