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世界經濟的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世界經濟復甦程序依舊緩慢,仍處於低速增長的態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中國發展對世界經濟的影響

  摘要: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高速發展,成為世界經濟大國。本章通過分析中國經濟發展在世界的地位和中國發展對世界經濟各方面發展著的貢獻,指出中國發展對世界經濟的穩定和影響作用。並且展望未來,預測中國未來10年至20年將會進入中高速發展階段,但佔全球比重仍將不斷加大,對世界經濟影響力加強。

  關鍵詞:中國發展 世界經濟 影響性分析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迅速開展,中國經濟持續保持著長期穩定發展的經濟勢頭,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持續上升。金融危機的爆發使得世界主要發達國家經濟發展速度減緩,其在全球經濟中的影響力明顯減弱,給發展中國家經濟崛起帶來了新的機遇。近年來,我國經濟實現了新的突破,國內生產總值躍居世界第二,成為促進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中國對世界經濟的影響日益明顯。而隨著新時期更加激烈的國際競爭,為了進一步提高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為世界經濟做出更多更大的貢獻,必須要準確把握中國發展在世界經濟中的貢獻,面向國際化不斷調整戰略定位。

  一、中國經濟發展在世界的地位

  第一,我國已成為全球經濟大國之一。根據資料顯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於2015年4月14日公佈了2014年世界各國GDP排名,資料顯示,2014年全球GDP總量77.3萬億美元,較上年增加3.3萬億美元,美國2014年GDP為17.149萬億美元,位居第一;中國GDP為10.380萬億美元,位居第二;第二,“MadeinChina”影響世界。在我國向全球經濟大國前進的途中,製造業的崛起尤其突出。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13年,中國完成工業增加值21.07萬億元,佔世界比重達20.8%,製造業淨出口居世界第一位。我國儼然已成為世界第一的“製造大國”;第三,中國貿易總額佔世界前列。早在20世紀80年代,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一的出口國和世界第二的進口國,2013年,我國進出口貿易總額首度超越美國,躍居榜首;第四,我國是投資大國。2015年中國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兼副部長鐘山16日在北京透露,2014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額達1029億美元,首次突破千億美元,同比增長14.1%,繼續保持世界第三位。中國對外投資規模極大,為全球的經濟發展起到了“中國作用”;第五,我國已躋身於金融大國行列。本國的錢幣在世界的影響是提升國家金融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我國穩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2015的境外人民幣儲量將會不斷增加。

  二、中國發展對世界經濟發展的貢獻

  1.中國經濟成為推進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

  我國經濟增長對世界經濟增長有著重要的作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資料表明,我國國內GDP總值從2005年至2014年不斷上升,呈穩定增長趨勢。2011年至2014年我國對世界GDP增長的貢獻率超過四分之一。而在過去的30多年間,我國的經濟增長佔全球經濟增長量不斷增加,由1980年~1990年的3.8%,到2000年~2010年的20.9%,以及近四年的四分之一。我們從資料分析中可以看出三點:第一,08年金融危機爆發後,中國經濟的增長帶動了全球的經濟增長,對全球經濟復甦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第二,雖然近幾年來我國經濟增長有所回落,但是經濟總量仍在不斷上升;第三,中國三十年來的經濟增長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不斷上升,逐漸超過其他發達國家,成為世界第一。此外,我國在製造業、進出口貿易、金融業等方面發展也呈穩定增長趨勢。作為製造大國,我國的製造業增長也成為全球製造業發展的主要力量。

  2.中國發展促進全球經濟格局的變化。

  二戰以來,全球經濟呈現“南北”格局,發達國家經濟發展佔世界經濟發展比重較重。到20世紀70年代左右,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全球經濟發展的比重基本持平。此時發達國家的GDP是發展中國家GDP的三倍到四倍。20世紀末期,發達國家所佔全球經濟的比重上升至85%,發展中國家發展稍顯滯後。但21世紀以來,發展中國家尤其是中國經濟發展迅速促使了全球經濟格局的變化,發展中國家佔全球比重急速上升,據估計,到2015年年底,發展中國家GDP將佔全球的50%。另一方面,中國經濟近年來的迅猛發展也加速全球經濟重心向東亞方向遷移。中國經濟增長一直是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在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後,世界資本和產業很明顯的向中國偏移,這也是形成中國製造業的不斷髮展和經濟高速增長的重要原因。從整體上看,一方面,全球經濟資本和產業的轉移促進了中國的經濟增長,另一方面,中國的經濟增長反過來推動了全球經濟重心的轉移,中國經濟在全球經濟發展中的影響不斷加大。

  3.中國發展促進了全球的技術革新。

  科學技術對全球的經濟增長起著推進作用。中國的發展促進了全球的技術革新,提高了技術創新的效率。在過去的三十年間,中國一直依靠技術的模仿和追趕提高技術效率,但是其全要素生產率的增長速度遠遠超過其他前沿發達國家。發達國家一直是科學技術的創新領導者,其創新產品層出不窮,且廣泛應用於發展中國家。尤其中國對外貿易的擴大為發達國家擴散科技成果提供了廣闊的市場,增加其市場規模和收益。隨著中國改革開放政策的不斷深化發展,中國吸引了大批的外來跨國公司。中國良好的基礎設施和豐富的人才資源、健全的產業體系等都為發達國家和跨國企業的技術創新提供了良好的平臺,加速創新技術的產業化和市場化,提高了其經濟收益和發展效率。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其在科技創新方面的投入也在加大。據報道,我國2014年,全年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13312億元,比上年增長12.4%,佔國內生產總值2.09%。除了加大資金投入,中國現今已成為國際專利申請大國,2014年中國企業在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專利合作條約》PCT框架下共提交2.5539萬件專利申請,較2013年增長18.7%,中國企業已成為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專利申請大戶。

  4.中國發展對穩定全球經濟有重要作用。

  中國的廉價勞動力有利於穩定全球價格水平。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以廉價的勞動力成本在世界經濟競爭中處於優勢地位,雖然近年來人力成本略有提高,但是與過去和其他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的勞動力仍然處於較低水平,加上其他的因素影響,使得中國的出口長期保持較低的價格。與其他國家出口價格漲幅較大對比,中國長期的低漲幅必然對控制全球通貨膨脹有著重要的作用。與此同時,中國經濟的增長還能夠減弱全球經濟的波動。上世紀出現的金融危機使得全球發達國家經濟遭受重創,但是中國經濟仍然維持著自己的增長,對促進全球經濟幅度、抑制全球經濟波動、穩定全球經濟增長有著重要的作用。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髮展,在全球經濟的比重不斷加大,這種穩定作用將會越來越明顯。有研究針對不同國家經濟增長速度波動程度做了調查分析,研究表明在全球經濟發展規模加大的十個國家中,中國的經濟增長波動最小,說明了中國經濟受全球經濟的影響較小,對穩定全球經濟有重要的作用。

  三、中國未來的發展與世界經濟

  1.中國發展佔全球比重將不斷加大,對世界經濟影響力加強。

  預計在中國未來的10年至20年,中國在基礎設施、能源原材料工業等領域的投資空間會減小;部分技術創新追趕的後發優勢將減弱;人口老齡化加劇和剩餘勞動力的供給不足將會導致人力成本的增加。未來的十年到二十年我國經濟增長率有可能出現回落,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步伐將減緩,中國經濟增長進入中高速發展時期。同時,發達國家由於長期積累的結構性矛盾仍然是制約發達國家經濟恢復的重要因素,這一問題發達國家至今未取得實質性的進展,全球經濟也經進入發展相對緩慢時期。雖然中國增速將會減慢,但是仍然保持著相對全球更高的增速,中國未來的發展佔全球經濟比重將會不斷極大,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力將加強,未來有可能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

  2.中國未來的定位。

  不斷髮展是我國的核心利益,也是促進世界經濟發展的需要。我國戰略定位的總體目標時全面提升我國的國際競爭實力,打造互惠共贏的國際環境,促進本國經濟發展,同時為全球經濟增長長期提供正能量。為此我國需要對未來定位做出適當調整:首先,中國未來的定位將從被動開放轉向主動開放,實現經濟轉型升級;其次,中國將從貿易大國變成貿易強國,成為世界核心消費市場以及商品、技術等主要供給基地;再次,中國要從資本輸入國轉變為資本輸出國,成為全球重要的資金提供國家。最後,中國要發揮大國優勢,發揮一體化程序的主導者作用。

  四、結語

  三中全會做出了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總體部署。結合我國發展在世界經濟的影響和當前局勢來看,中國將來的發展戰略必須準確把握我國開放型經濟體系建設的根本方向,在全球化市場中合理配置我國戰略資源,提高利用外資的綜合優勢和總體效益,構建互利共贏的國家合作體系,大力發揮我國在全球中的大國主導作用。

  參考文獻:

  [1]賀力平.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世界經濟史學科發展綜述[J].社會科學戰線,2014,10:59-72.

  [2]《中國發展對世界經濟的影響》課題組,趙晉平,胡江雲,趙福軍.中國發展對世界經濟的影響[J].管理世界,2014,10:1-16.

  [3]郭曉東.新時期中國和平發展戰略的外部挑戰及對策研究[D].南京師範大學,2014.

  [4]閻三虎,駱華鬆,劉雲.中國和東盟經濟增長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分析[J].綠色科技,2014,02:246-249.

  [5]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發展對世界經濟的影響"課題組,趙晉平,胡江雲,羅雨澤.中國利用外資對世界經濟的影響[J].發展研究,2014,09:8-11.

  [6]權衡.開放的中國與世界經濟——邁向一體化互動發展[J].國際展望,2014,05:1-15+150.

  [7]關慶凡,崔建偉.論重商主義對世界經濟發展的影響[J].企業經濟,2012,05:67-69.

  [8]陳永傑.世界影響中國發展方向,中國改變世界發展格局——經濟全球化與中國改革開放[J].經濟研究參考,2011,49:45-50.

  範文二:人民幣國際化對世界經濟的影響

  引言

  現如今,我國社會經濟快速發展,我國在國際貿易中扮演著越來越關鍵的角色,人民幣幣值趨勢保持穩定,促使人民幣國際地位逐步提升,人民幣國際競爭力不斷增強。伴隨人民幣在國際範圍流通的擴大,人民幣國際化儼然得到了我國決策層、世界各國的高度關注。由此可見,研究人民幣國際化對世界經濟的影響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理論意義。

  1.人民幣國際化含義

  人民幣國際化指的是人民幣不受國際限制在國際範圍流通,進一步轉變成在國際上獲取廣泛認可的計價、結算以及儲備貨幣的過程。現階段,人民幣國際上流通已經在諸多國家展開,但這還不能完全說明人民幣已經形成了國際化,伴隨人民幣國際流通逐步擴大,相信勢必會促使人民幣國際化,使人民幣真正意義上轉變成世界貨幣。人民幣國際化含義可概述為以下三方面內容:I.人民幣在國際上流通需要一定程度流通度享有基礎;II.以人民幣計價的主要金融產品轉變成眾多國際金融機構的投資工具,此點作為人民幣國際化的核心內容,應當逐步對以人民幣計價的金融市場規模進行開拓,以為人民幣國際化提供便利。III.在國際貿易中,通過人民幣結算的交易額應當達到一定的份額。上述三方面標準主要作用於衡量人民幣國際化,且後兩方面相對更為重要。

  2.我國人民幣國際化發展現狀

  2.1分析綜合經濟實力

  改革開放30多年以來,我國國民經濟總量年均增長幅度連續多年超過國際平均增長速度。2013年上半年年,全球經濟逐步回暖,新興經濟體下行風險提升,一些國家實行量化寬鬆貨幣政策退出預期等造成國際金融市場進一步出現不穩定局面,資本流出、貨幣貶值壓力不斷衝擊著新興經濟體。然而,總體上我國經濟發展相對穩定,各項重要經濟指標仍舊處在預期的正常區間範圍[1]。

  2.2金融環境推動程序

  經歷30多年來國家金融體系逐步轉變的衝擊,我國金融業在國家金融改革、貨幣外匯政策管理以及金融風險控制等相關管理獲取了極為豐富的經驗。我國金融環境獲得了系統充分的改善,改善的內容分別有提升金融監督力度、提升金融體制改革速度、促進國內金融市場良性發展及加快構建國際金融中心等。儘管如此,相較於西方市場經濟發達國家,我國金融經濟、金融市場依舊存在顯著的不足,而該類情形勢必會對我國金融業融資功能、股票市場等快速發展帶來不便,這也意味著人民幣國際化發展切忌操之過急。

  2.3“匯改”後腳步放緩

  2005年7月21日,改革人民幣匯率產生機制體系,我國全面推行基於市場供求,結合一籃子貨幣展開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2011年,摩根大通中國資金及證券服務副主席羅麗莎指出,人民幣匯率眼中不再只是美元,而是結合自身對外經濟發展實情,認準多種相關貨幣,附加針對的權重,構成一個貨幣籃子,在結合市場內外金融發展情況,對人民幣匯率展開調節、管理,實現了人民幣匯率在科學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2]。

  3.人民幣國際化對世界經濟的影響

  貨幣競爭屬於現階段各個國家相互經濟競爭的一種主要表現形式,倘若相較於其他貨幣人民幣的替代性不斷提升,這有利於強化對應鑄幣稅利益、轉變各個國家儲備貨幣分配格局,並且會對世界經濟形成深遠的影響。

  3.1有利於緩解當前國際貨幣體系的缺陷

  國際貨幣體系屬於佈雷頓森林體系的產物,它一方面存在相應的先天缺陷,另一方面顯然難以呈現世界經濟發展的新特徵,致使新興經濟體在國際貨幣體系中不具備對應一定的話語權。由於美國經濟發展放緩、日本經濟發展長時間不前進、歐元區引發主權債務危機及國際金融市場的波動,國際貨幣體系改革迫在眉睫。現階段國際貨幣體系亟需展開科學有效的革新,然而要使一些既得利益國家積極投身國際貨幣體系改革中存在極大的難度,鑑於此,在人民幣國際化的影響下,國際貨幣體系改革腳步得以向前邁進一大步。

  3.2有利於世界經濟的多極化發展、國際貨幣多元化

  在對現階段國際貨幣體系進行改革過程中,想要實質性地對美元進行制約,回至金本位或者金匯兌本位等,這顯然無法實現,更為合理的手段是藉助國際貨幣多元化和國際貨幣相互競爭的外部約束來對美元起到制衡作用。在人民幣國際化發展程序中,勢必會引出一系列國際化貨幣幣種的出現,如此可有效促進世界經濟發展尤其是作用於促進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人民幣國際化發展期間,中國還能夠與亞洲周邊國家進行不同種類金融貨幣交流,探尋建立區域內匯率維穩體系及區域性貨幣,以為日後亞元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礎[3]。就亞洲及世界經濟發展而言,不僅能夠為中國貿易、投資提供有效便利,促進中國與周邊國家或者以外國家在更大範圍內開展經濟交流;還能夠在人民幣升值或者穩定的前提下,其他國家儲備人民幣是合算的,促進資產保值增值,在美元不斷貶值的背景下,為貨幣儲備提供了又一選擇。

  3.3有利於國際結算

  人民幣國際化將使得人民幣具備主權、信用、穩定性、可用性及便捷等特徵。人民幣持有者可通過人民幣買入任何中國製造的具備市場競爭力的商品。現如今,已有諸多國家購買人民幣作為自身外匯儲備,如此說明了人民幣國家化發展成效顯著。簡而言之,人民幣國際化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就好比一個消費者在百貨大樓中購物,倘若只有一種商品可供消費者選擇,那麼其自然要花費更高昂的成本,倘若出現了多種選擇,市場力量便會為其營造縮減成本的機會。人民幣國際化將為美國、日本等先進經濟體在內的全球貨幣消費者提供又一種選擇。人民幣國際化為世界經濟發展帶來機遇。

  4.人民幣國際化的發展策略

  4.1構建綜合風險管理體系

  人民幣國際化發展應當提升對構建綜合風險管理體系重要性認識,並結合人民幣國際化發展實際情況採取一系列改善規避綜合風險策略,包括:有效利用起匯率避險手段,對現有的外匯予以第一時間結算;使用不同幣種開展各式各樣業務;提升與金融機構合作力度,藉助金融機構提供的相關產品與服務,好比外匯期權產品、外匯期貨產品及資訊諮詢財務顧問服務等,有效開展好綜合風險規避工作[4]。要對綜合風險管理體系功能屬性展開全方位認識,結合自身風險承受能力及預期回報率,對對應的人民幣國際化規避手段展開選取,注重選取適宜的交易時機,經外匯投資對保值增值提供全力保障。

  4.2建設離岸金融市場

  倫敦、香港、新加坡、上海人民幣離岸金融市場建設,有著不同的優勢及特色。鑑於此,在開展發展規劃期間,同樣應發揮各自優勢,相輔相成,確保有效實現人民幣離岸金融市場群。應當進一步依賴倫敦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域、體量優勢,使得人民幣產品型別更加豐富,擴充套件人民幣離岸金融業務規模,將倫敦作為中心,將人民幣離岸業務擴充套件至全面歐洲至全球;突出香港作為最龐大人民幣跨境結算市場的作用,自服務實體經濟角度出發,強化香港與內地及東南亞周邊經貿合作力度;全力推進人民幣在新加坡離岸金融市場定價權的成形,顯現新加坡離岸金融市場輻射優勢,提升人民幣在東盟區域的使用、交易力度;規範上海人民幣離岸金融市場機制,開拓市場規模,推出更多金融產品,基於國內經濟發展,提升對人民幣的定價權,從而轉變成人民幣產品定價中心[5]。

  4.3資本專案有序開放

  人民幣國際化一步步深化對資本專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實現資本專案逐步放松管制,兩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鑑於此,要實現資本專案有序開發:I.推進資本專案漸進式開放,在開放期間確保經濟金融秩序穩定,有效適應我國國情及全面國際環境要求,同時防止太過謹慎造成的管制成本升高、效率降低,明確適宜的開放順序、內容,實現人民幣有效跨境流動。II.資本專案開放順序、內容,規範金融市場建設,對發行市場、非居民國內交易進行優先開放,再對流通市場、局面境外交易進行開放,採取穩步推進、靈活調節措施,促進完成以價格調控為中心的資本專案管理目標[6]。

  5.結束語

  總而言之,人民幣國際化屬於一個繁雜的系統工程,需要諸多因素的配合。為了實現人民幣國際化的發展有效性,相關人員務必要不斷專研研究、總結經驗,清楚認識人民幣國際化含義,全面分析我國人民幣國際化發展現狀,“構建綜合風險管理體系”、“建設離岸金融市場”、“資本專案有序開放”等。積極促進我國對外貿易的有序健康發展,促進我國人民幣國際化的深入開展,促進我國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及與各個國家互惠互利的國際貿易和諧經濟關係。


有關市場經濟的論文
有關旅遊經濟的論文
相關知識
有關世界經濟的論文
有關網路經濟的論文
有關市場經濟的論文
有關旅遊經濟的論文
有關市場營銷的論文經典
關於低碳經濟的論文
有關世界霸氣的勵志名句有哪些
世界經濟的全球化教學反思
有關情感教育的論文
學校教育有關柔性管理的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