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環保節能型複合柴油的探究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31日

  1.概述

  複合柴油是將水和柴油通過複合劑和複合裝置複合形成的油包水W/O型乳液。早在100多年前,就已有人摻水使用柴油,但是因為那時的柴油摻水技術水平較低,收益不夠明顯以及石油危機尚未突出等原因,而使柴油摻水技術處於緩慢發展的狀態。50年代末,由於環境保護需要以及石油危機等原因,柴油摻水應用技術才獲得重視。到了70年代,柴油摻水技術進入到實用性的發展階段。美國、前蘇聯、日本等工業發達國家競相把柴油摻水技術列為國家重點開發研究專案,對摻水複合柴油的複合手段、複合工藝、複合裝置、表面活性劑、複合機理及其燃燒動力學和對內燃機的磨損腐蝕以及規格化、商品化等多方面都進行了大量的實驗和深入研究。大量的研究表明:油水混合燃料能極大地改善排放汙染,節省燃油。同時,柴油摻水複合燃料對內燃機不但沒有腐蝕和增加磨損的問題,反而能起到清洗劑的作用,可以降低內燃機維修費用。目前,世界各國研究燃油摻水技術的專業機構空前增加,專利文獻和學術論文如雨後春筍般地湧現。在日本、美國、德國等,柴油複合劑早已作為商品銷售,現已開發出第三代或第四代產品。日本專營複合油的薩米特公司推出的H一106 , H一107複合劑產品,銷往東南亞各國。縱觀柴油摻水技術的過去和現在,它已顯示出了強大的生命力。

  2.複合柴油的節能、降汙原理及複合機理

  2.1複合柴油節能、降汙原理

  2.1.1“微爆”效應二次霧化

  目前,國內外大多數專家認為複合柴油的節能是由於乳液內部的微小水珠的“微爆”效應引起的或稱二次霧化。微爆是在高溫環境下,由兩種或多種有不同揮發性的液體的汽化引起的。由於液體的擴散速度是有限的,穩定性差的液體就會覆蓋在表面,從而導致液滴迅速升溫。一旦溫度達到某個組分的過熱極限,微爆就會伴隨連續產生並變大的泡核而發生。微爆的作用是提高油滴的表面活化能。複合柴油為油包水W/0 型乳液,外相為柴油,內相為水。由於油的沸點比水高,所以受熱時水總是先達到沸點而沸騰或蒸發。當油滴內部的壓力超過油的表面張力和環境壓力之和時,水汽將衝破油膜的阻力而使油滴爆炸,形成更細小的油滴。爆炸後的油滴更細小,因此燃燒更完全,從而達到節能效果。

  2.1.2化學效應

  有文獻對複合油的燃燒化學進行了研究,提出了水煤氣反應的重要性,燃料中由於高溫裂解產生的碳粒子,能與水蒸氣反應生成CO和H2,使碳粒子能充分燃燒,提高了燃燒效率,降低了排煙中的煙塵含量。複合柴油在柴油機燃燒室高溫高壓條件下發生化學反應,由於複合油中水的存在,促使產生了許多OH"基團,使得消除積炭的反應速度加快,從而達到降汙的目的。有文獻提出了其他一些用於解釋複合油節能降汙的觀點,例如摻混效應、汽提效應、改善燃料與空氣的混合比例減少過剩空氣係數以大幅度降低氮氧化物的產生等。

  2.2柴油複合機理

  複合柴油是由普通柴油、水、表面活性劑、助表面活性劑組成。柴油和水是兩相互不相溶的體系,作為油包水的乳液,水是分散相,為使水的微小液滴在兩相交流中足夠穩定,須使用表面活性劑。柴油複合劑能使乳液穩定的因素有二:其一,降低了油一水介面張力,即降低了吉布斯函式,有利於乳液的穩定存在;其二,柴油複合劑的分子在介面處作定向吸附,生成具有一定機械強度的薄膜,阻止分散相液滴的合併聚集。由於乳液中液滴分子作不停頓的布朗運動,頻繁地相互碰撞,如果介面膜的強度較小,在碰撞中介面膜容易破裂成液滴合併。因此,柴油複合劑需要二種或二種以上的表面活性劑復配而成,這種復配的柴油複合劑所形成的介面膜有較高的膜彈性,所形成的乳液也比較穩定。目前柴油複合劑的配方根據其結構大致分為五種型別:①陰離子型有烷基磺酸鹽類、烷基苯磺酸鹽類、烷基蔡磺酸鹽類、脂肪酸皁類、烷基醋墟泊酸磺酸鹽類等;②陽離子型有簡單胺鹽類、季胺鹽類等;③非離子型有脂類,如脂肪酸聚氧乙烯醋、脂肪酸山梨醇醋;醚類,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烷基苯酚聚氧乙烯醚,脂肪醇山梨醇脂聚氧乙烯醚;酞胺類,如烷基醇酞胺等;$兩型離子型有梭酸類、硫酸類、磺酸類等;④高分子型有天然水溶性膠類、澱粉衍生物類、纖維素類、合成水溶性高分子類等。

  3複合柴油的配製及效能

  3.1複合劑配方成分的篩選依據

  1混合複合劑的效果往往比單一複合劑效果好。為了形成穩定的複合液,要求複合劑不僅能大量降低水的表面張力,而且能在油水介面形成堅固的保護膜。有些物質的表面活性大,能大量降低水的表面張力;有些物質表面活性雖然較差,但能在水微粒周圍形成堅固的保護膜。選擇具有相似分子結構的這兩類表面活性劑,把它們組合起來,就可以取長補短,達到更好的複合效果。因此,使用一種以上的表面活性劑加助劑製備的微乳液,比用單一表面活性劑加助劑製備的微乳液更穩定。因此採用了使用混合表面活性劑加助劑進行復合配方設計。

  2親油基團與油相具有相似結構的複合劑複合效果好。根據相似相溶原理,要求複合劑的憎水基團的結構和油的結構越相似越好。結構與柴油越相似,介面上的吸附作用也就越強,這樣就能既可使油水介面張力降低得多,又能使介面膜的強度大,因而穩定性就好。根據多種活性劑的效能試驗篩選最終選擇了與柴油的主要成分有相似分子結構的有機酸和複合劑且。

  3輔助表面活性劑是微乳液形成的一個不可缺少的組分。一般乳狀液的形成主要是由於複合劑在油/水介面的吸附,形成堅韌的保護膜,同時降低介面張力,使油或水較易分散。但無論如何仍有介面,從而有介面張力的存在,故此種體系是不穩定的。若再加人一定量的極性有機物,可將介面張力降至不可測量的程度;此後即形成穩定的微乳液。輔助表面活性劑是微乳液形成一個不可缺少的組分,它除了能降低介面張力外,還能增強介面膜的流動性,使介面膜的彎曲更加容易,有利於微乳液的形成。

  3.2複合劑配方的篩選

  雖然有以上這些理論依據,但關於複合劑中各種組分的具體確定,目前還沒有成熟完整的理論模式來測算指導,必須靠經驗積累和試驗實踐來確定每種組分的實際複合效果。因此,進行深人細緻的實驗選擇尤為必要。

  3.2.1實驗試劑

  ①主複合劑工:由有機酸酸值為123.3KOHmg/g和鹼溶液反應制成。

  ②複合劑n:非離子表面活性劑,上海大眾藥業有限公司,粘度:1 000一1 400mm2/s;

  ③助表面活性劑:醇類,濟南化工二廠,純度98 %。

  3.2.2實驗步驟

  通過大量的配製試驗,考察了各種組分的複合效果,從而最終找到了合適的複合劑配方。所找到的複合劑配方中陰離子型表面活性劑的比例佔絕大多數,而非離子型表面活性劑僅佔8%左右,這就使所配製的複合柴油成本大大降低。

  ①配製複合劑的小樣。向錐形瓶中加人5lg有機酸,再加人8.5g鹼溶液,振盪15 min,待反應完畢後,加人6g複合劑II ,3g助劑,蓋上塞子,然後採用手搖振盪的方法使錐形瓶內各種物質完全混合均勻。在室溫下靜置,待泡沫消失,即得到複合劑。

  ②配製該複合劑的擴大樣。向錐形瓶中依次加人510g有機酸,85g鹼溶液及60g複合劑II , 30g助劑,然後按上述方法配製,得到複合劑的擴大樣。將錐形瓶內的複合劑靜置一段時間,待液麵上的泡沫完全消失後,且再用手振盪錐形瓶也無泡沫產生為止飛這大概需要3h左右。此時用手觸控錐形瓶壁已冷卻至室溫,待用。

  3.2.3實驗現象

  ①在加人鹼溶液的過程中,發現溶液液麵上會產生泡沫。

  ②在振盪錐形瓶的過程中,感覺到瓶壁是熱的。

  ③在振盪過程中,液麵上有白色泡沫產生,並隨複合劑量增加,泡沫層變厚。

  3.2.4實驗結果

  由上述實驗步驟得到含有機酸74 %質量分數,含鹼溶液12%質量分數,含複合劑11為9%質量分數,含助劑5%質量分數的複合劑。該劑為完全透明的棕色油狀液體,無特殊不良氣味,穩定性好,自配製起至今半年多無任何變化。

  3.3複合柴油的配製

  本此使用上面的複合劑配方來配製微複合柴油,在相同的實驗室條件下,分別進行了複合柴油配製的小樣試驗和擴大試驗。

  3.3.1試驗

  配製方式用天平分別稱取一定量的水、劑、油0#柴油按一定順序加人到燒杯中,攪拌一段時間後,靜置,觀察到體系為透明的均相液體後,繼續加人一滴劑,重複上述操作,直至體系出現渾濁為止。然後取體系出現渾濁的前一滴加劑量作為該微乳油的最終加劑量,重新按上述步驟配製乳油。從剛剛配製的乳油樣中取出一部分,倒人250m1帶磨口塞的錐形瓶中,儲存起來,觀察其穩定性如何。

  3.3.2配製結果

  3.3.3結果分析

  ①從表2可以看出:在水佔6%一20 %、複合劑佔10%一21%時,均可形成乳油。特別是其中的油樣1、油樣2、油樣3及油樣4和油樣6不但形成乳油的速度快,而且形成的乳油透明度高、穩定性好。

  ②試驗證明:在小樣試驗中所配製的複合劑,進行擴大試驗後,仍能實現對柴油的複合,這表明該劑的複合能力沒有改變。而且在小樣試驗中可以配成複合柴油的水、油、劑之配比,在擴大試驗中同樣可以配成乳油。

  3.3.4複合哭油指標以4號樣為例

  4.我國複合柴油的發展現狀及研究方向

  我國柴油複合技術研究起步較晚,最近幾年發展迅速,已開發出許多較好的複合劑配方並研究了複合複合劑的親水一親油值H LB值等性質,和國外技術相比,沒有合成反應,均採用多種表面活性劑復配而成,只是在複合劑的配方組成上略有差別。這些柴油複合劑配方組成的共同特點是:

  1以非離子表面活性劑為主體的高效複合劑達80%左右。此非離子表面活性劑的親水基團為聚氧乙烯。即一般所說的EO鏈。其醚氧可與金屬催化劑絡合,提高催化劑活性。

  2低沸點易燃有機物,如丙酮、甲苯、硝酸乙酷、正己烷等。其目的在於降低點火溫度,便於內燃機起動。

  3其它輔助複合劑,如十二烷基磺酸鈉等。通過表面活性劑復配,提高複合性能。

  未來複合柴油技術的發展可能會集中於以下幾個方向:①由於生物油的可再生性、可生物降解性和其良好的排氣效能,可將柴油和生物油植物油或動物油脂混合與水複合。②在選用複合劑方面,可以使用複合性能更好的但相對價格比較低廉的陽離子表面活性劑或高溫下可分解的生物表面活性劑。③從應用角度看應該向性質和柴油更加接近的微複合柴油發展。④相關研發機構會推出高效的磁力複合裝置,降低劑水比,提高複合速度。

試析抗滲混凝土滲漏分析及預防
論材料工程基礎課程改革
相關知識
論環保節能型複合柴油的探究
試論環保節能的低溫地板輻射採暖
試析中小型泵站電氣設計的環保節能與經濟性
環保節能手抄報資料
環保節能手抄報內容
大學生環保節能創業專案
企業環保節能標語口號大全
學校環保節能倡議書
淺析環保節能理念在建築給排水設計中的應用
環保節能手抄報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