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政策改革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會計政策是指企業在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中所採用的原則、基礎和會計處理方法。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會計政策改革也愈來愈多地體現“靈活性”,企業選擇會計政策的空間也越來越大。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深化會計改革及其政策制定有關問題的研討》

  【摘 要】 文章在探討我國深化會計改革客觀必然性的基礎上,指出在制定深化會計改革政策時,必須重視三個政策問題:一是要制定因建立“大會計”學科而進行會計改革的相關政策;二是要推動“對內會計”改革政策的制定;三是應有促進會計文化建設與改革的政策。文章最後提出了深化會計改革紅利問題。

  【關鍵詞】 會計; 改革; 政策; 紅利

  伴隨我國經濟體制改革而進行的會計改革,迄今已有三十多年了,並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而今天為什麼還提出必須深化會計改革這一課題?在制定指引深化會計改革的政策時,有哪些政策問題值得重視?深化會計改革有否紅利?這些是本文所要研討的問題。

  一、為什麼必須深化會計改革

  在筆者看來,這是由於我國會計在前進大道上既存在一些老問題,又面對著許多新情況所決定的。

  一先從當前會計工作所存在的老問題說起

  當前會計工作存在的老問題,主要有以前說過的三個方面:

  第一,世界的科技史已充分證明,許多科學技術問題的進步,取決於研究方法的突破,研究方法被看作是一種更為本質的理論。但我國目前會計理論研究的方法還比較陳舊與落後,迄今基本上沒有創新。現在被我國所運用並引為自豪的所謂“實證法”也是舶來品,多數人在運用它時,仍處於依葫蘆畫瓢的階段。

  第二,會計問題的解決,離不開科學與先進的會計理論的指導。由於受到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這種轉型時代浮躁風氣的侵蝕,會計學界急功近利幾乎成風,使我國在會計理論研究的許多成果和觀點上,真正有創新的並不多,具有很濃的“來料加工”和“邯鄲學步”的味道。正因為如此,我國會計理論研究成果的國際地位同我國的國際地位未能相匹配,對世界會計科學沒有作出應有的貢獻。

  事實表明也是這樣。如我國會計專家所寫的會計論文,發表在國際前10名刊物的屈指可數;還聽人說過,世界有些機構對會計理論的研究成果進行排名,其結果是廈門大學在國內排在第一名,而在世界,廈門大學則是第268名。也就是說,其他院校和研究機構都排在第268名之後。

  第三,同上個問題相聯絡,正是由於理論研究的滯後,使得在會計實際工作中,經常會碰到一些老問題與困難而沒有找到有效的解決辦法。下面列舉兩個事實來證明。

  一是會計資訊的真實性,還存在著比較嚴重的問題,假賬真算、假賬真查的現象仍比較普遍。

  根據以前有關機構的披露,企業會計資訊失真的面積約有百分之八十左右,它們中只是程度不同而已。乃至於有些人已經不把會計看成是科學、技術或是藝術,而把其稱之為是魔術或是巫術;還有股票市場因所謂的包裝及造假資訊等原因造成的“妖市”或是“猴市”,使投資者失去了信心。聽說有些女青年在找男朋友時,首先要問的問題是你炒股了沒有?視炒股如吸毒……凡此種種,後果是某些領域的經濟秩序還存在著不同程度的混亂,正在影響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完善及社會的和諧,老百姓很有意見。

  二是無論是從歷史還是從現實看,我國的經濟效益還相當不理想,同西方國家有較大差距。

  從歷史看,1978年10月,鄧小平訪日並參觀了日產公司在神奈川工廠的生產線,當介紹人說到每個工人年平均生產94輛汽車時,鄧小平說:“這要比中國排名第一的長春汽車廠多出93輛。”意思是那時我國每個工人年平均只生產1輛汽車。還說:“我懂得什麼叫現代化了。”後來,鄧小平還說過中國再不改革開放,就要被開除球籍等話。①從現實看,我國不僅是經濟效益低,而且有相當多的GDP沒有經濟效益,即2012年年底講過的屬於“自拉自唱”。下面讓數字說話。②

  由於2008年以後,發生了世界性金融危機,各國情況不同,也不正常,使國與國之間可比性較差,因此選擇了2006年和2007年。資料來自上市公司的百強公司,因上市公司百強公司的資料容易取得,一般要經過社會審計,相對比較可靠;比較指標用能綜合性反映經濟效益指標之一的營業收入利潤率;比較的物件是美國。

  2006年,美國上市公司的百強公司,利潤率為7.4%,而中國上市公司的百強公司利潤率為4.6%,之間相差近3個百分點;或者說,我國的利潤率約只有美國利潤率的62%。

  2007年,美國上市公司的百強公司利潤率為8.1%;而中國上市公司的百強公司利潤率為4.3%,之間相差近4個百分點;或者說,我國的利潤率只有美國利潤率的53%,即一半多一點。

  再算一個數字。2011年,中國五百強企業總營業額約為36萬億元,如果平均增加1個百分點的盈利,盈利總額將淨增3600億元。上面提到,我國利潤率與美國比,相差約3至4個百分點,假如我國趕上美國的水平以提高3個百分點計算,僅五百強企業盈利總額將淨增—萬多億元。如果是這樣,我國的軍事費用、養老金、醫療保險金和保障房所需資金等都能得到統籌解決。

  我國經濟效益之所以還比較低,這同我國的會計在講求經濟效益中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有很大關係。

  上述的老問題,表明我國僅是會計大國,而不是會計強國。

  二再從會計工作要面對的新情況來看

  會計所要面對的、最主要的三個新情況值得大家去關注。

  第一,當今已經進入全球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資訊化的時代,同時,資訊是生命、理財是中心,已經成為現代企業管理中的一種新的理念。由於會計同環境存在血緣關係,因而這一新環境的出現,相應地要求會計作出反應,並對會計工作提出新的要求。這也意味著以往計劃經濟時代所形成的會計只是一種記賬、算賬、報賬的工作,以及會計的職能只是反映和監督等的認識已不合時宜。這要求會計應有適應新環境的新理論和新方法。

  第二,2001年《文學評論》雜誌發表了美國學者J·希利斯·米勒的《全球化時代文學研究還會繼續存在嗎?》一文,提出在電信時代,文學、哲學、精神分析學甚至情書都要消失,即當國際網際網路取代了印刷機與出版商時,本來意義上的文學就不存在了。③

  會計雖不能機械地同文學相類比,但不爭的事實是隨著電子計算機及網路技術的日新月異,受其影響,以往舊會計的記賬、算賬、報賬等工作,將被計算機和網路技術所取代,許多會計人員將無事可做,而成為“閒人”。因此,有可能造就一支新的“失業大軍”。為了給會計人員找到新的出路,很有必要深化會計內涵和擴大會計外延。

  第三,20世紀末期,西方有的會計學者通過研究認為,會計資訊基本上同股票的價格無關,因為股票的價格基本上取決於企業未來的經營業績,會計的作用將被大大地降低等。這同樣需要為會計找到新的用武之地。

  總之,無論是從上述會計所存在的老問題看,還是從所要面對的新情況來說,我國會計只有通過深化會計改革才能符合時代要求,也才能實現我國的會計強國夢。這就是說,我國深化會計改革有其客觀的必然性。

  二、在制定深化會計改革政策時應注意的三個問題

  政策和策略是黨的生命。同樣,對會計改革起著直接指導作用的是會計改革政策。這裡不可能描繪出我國深化會計改革政策的藍圖,只是根據容易被忽視的三個政策問題說點意見。

  一要制定因建立“大會計”學科,而必須進行會計改革的相關政策

  上面談到,面對的新形勢,以往計劃經濟時代所形成的會計只是一種記賬、算賬、報賬的工作,以及會計的職能只是反映和監督等的認識已不合時宜。那麼,其解決辦法是什麼?它迫使人們要思考會計如何向財務管理和企業管理的領域延伸,建立管理與會計交叉融合的新學科,這就是我們以前所提出的要樹立“大會計”觀,並建立“大會計”學科。

  建立大會計學科,必將對會計的物件、職能、方法、會計學科體系及會計人才的培養等產生深刻的影響,傳統的會計及其學科將會“面目全非”。因建立大會計學科所引起的會計改革,必然要求制定相關的會計改革政策加以指引。

  二要推動“對內會計”改革政策的制定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需要引進兩個新的概念。

  20世紀50年代,股份公司這一企業組織形式的普遍化,使市場經濟發展到新的高度,被稱為高度自由的市場經濟,相應地企業間的競爭變得你死我活。按照會計在資本市場上所發揮的功能不同,西方國家把會計區分為兩個相對獨立的領域——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

  財務會計因必須對外披露,被簡稱為對外會計; 而管理會計由於它不必對外披露,被簡稱為對內會計。本文也運用對外會計和對內會計這兩個概念。有了這兩個概念,便於分析和回答下面的問題。

  在過去會計改革的程序中,人們會經常會聽到:“會計改革要納入經濟體制改革的軌道、會計改革政策應該與經濟體制改革政策相互配套和同步”這樣的話。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是否科學與正確?能否做到?

  實踐表明,在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條件下,對外會計的改革,往往要滯後於經濟體制改革,即使在正常條件下,這種滯後也可能經常發生。這是因為,會計資訊是有經濟後果的,會計改革會調整經濟利益分配關係,讓既得利益者放棄不合理的所得部分比觸動靈魂更難。

  相比較而言,對內會計的改革則完全可以超前於經濟體制改革,理由有以下兩條:

  第一,對內會計的改革,它一般不至於觸動到既得利益者的利益而造成混亂,改革的阻力會相對較小。

  第二,按照資訊系統的觀點,會計是一個管理資訊系統,會計資訊的供求關係,才是決定會計改革程序的主要力量,也容易得到所有會計資訊使用者的支援。當前,為適應競爭的需要,企業對加強理財和提高經濟效益的期盼,呼喚著對內會計的改革。筆者預言,未來必將掀起對內會計的改革新高潮!

  然而,對照我國現實,卻有點相反,即對內會計的改革目前顯得比較滯後,也沒有明確的領導機構,更沒有改革的目標。筆者的結論是,當前在制定深化會計改革政策時,對外會計的改革和對內會計的改革應相互配合、統籌安排。而重點則要強化對內會計改革政策的制定,以便推進對內會計的改革。

  三要有推進會計文化建設與改革的政策

  有人曾經說到④,世界國家之間貧富的差別,隨時間推移,有越來越大的趨勢,現在有的相差甚至是百倍以上,比如美國與某些非洲國家。其原因是什麼?

  通過研討有人發現“態度決定命運”。富國大多數國民的行為遵循以下規則:把道德作為基本原則、遵守秩序、廉潔誠信、準時、負責、積極向上、遵紀守法、尊重他人權利、愛崗敬業、節約投資等。而上述這些所謂的規則,構成了人們所說的社會文化的核心內容。同樣,對於我國的會計來說,離不開先進會計文化的引領,它是今後深化會計改革的一個新起點。也就是說,必須打造中國會計人的家園,把會計的文化建設匯入中華文化復興的滾滾洪流之中。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從會計大國向會計強國邁進的理想。

  實事求是地說,過去我們比較注重會計準則的制定,而忽視了會計文化的建設,存在著一手硬,另一手軟的現象。推進會計文化建設,當然要有相應的改革政策的指引和保證。

  三、關於會計改革紅利

  近期,經濟管理學界有人討論說到⑤,之所以能通過三十多年的改革開放,使我國的綜合國力得到很大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改善,那是我們得到了包括“政策紅利”和“人口紅利”等在內的所謂“改革紅利”。所謂政策紅利,主要是通過調整生產關係,激發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熱情,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而所謂人口紅利,是指一個國家勞動年齡人口比重大,通過大量廉價的勞動力換來經濟的增長。

  然而,時過境遷。

  就所謂政策紅利而言,隨時間的推移,原有改革開放政策的邊際效益正在逐步下降。其主要原因是什麼?有人說過,通過以往的改革開放,已使我國的思想多元化、利益多元化、資訊複雜化、公務員懶惰化、需求膨脹化,以及出現了既得利益群體等。正是由於存在這些社會現象,現在那怕是一項小改革,可能會出現兩種人,一種是反對的、質疑的、看笑話的、挑刺的、聲東擊西的等;而另一種人,即所謂的“聰明”人,一般都不敢觸及,怕自己受傷倒下。特別是由於既得利益群體的出現,新的改革和開放政策的出臺經常遇到阻力。有人說過,中國發展到現在,已經開始撞在前進的牆壁上。在此狀況下,今後的改革需要花更大的勇氣,冒更大風險;或者說,我國經濟的進一步騰飛,寄希望於政治家和經濟學傢俱有創新性政策及所帶來的紅利就很有難度。

  再拿人口紅利來說。同樣,我國的人口結構變化趨勢正在表明我國人口紅利的基礎不復存在。據國家統計局釋出的201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統計資料顯示,我國60歲以上人口已超過1.94億人,佔全國總人口的14.3%,已經進入老年化時代,其結果是造成了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春節後的用工荒,以及有些企業員工的罷工事件……凡此種種,都無誤地傳達一個資訊,依靠廉價勞動力賺取利潤的時代已一去不復返了。

  那麼,未來我國的經濟往何處去?也就是依靠什麼來保證未來經濟的穩定增長?按有關的說法,技術與管理對經濟貢獻的比例是“三分技術,七分管理”。因此,黨的已向全黨和全國人民發出了號召,其中十分重要的一條是,要加強企業的科學管理從而實現科學發展等。在實現企業科學管理過程中,通過實現管理職業化的轉型,所得到的就是“管理紅利”。⑥

  現在要問的是,今天所討論的深化會計改革同管理紅利又是什麼關係?這可以有專門的文章進行討論。這裡只是想說,會計本身就具有管理職能,同時企業的科學管理所需的資訊有百分之七十以上來自會計這一管理資訊系統。因此有充分的理由認為,這裡所講的話題,即會計深化改革及其有關政策的制定,都跟管理紅利相關,會計改革也有紅利。

  會計改革紅利究竟有多少?這可以初步算幾筆賬:一是“三公經費”所造成浪費的賬;二是化公為私的賬包括貪汙受賄等;三是前面算過的提高經濟效益的賬; 四是由於會計不公,挫傷百姓積極性的賬等。因此,可以這樣說,會計改革不僅有紅利,而且將會十分豐厚,我們會進入會計改革紅利的時代。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 

論財政政策效應的論文
國際貿易理論及政策淺析論文
相關知識
會計政策改革論文
淺論企業會計政策選擇論文
基層財政所行政事業會計科目改革後的應用論文
深化會計制度改革促進會計行業發展論文
預算會計改革論文
關於會計政策選擇的探討論文
淺談會計政策及其選擇的論文
企業會計政策論文
關於會計政策選擇的探討的論文
關於會計政策的探討的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