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機械工程師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8日

  目前,我國在全球工程機械市場中佔據主導地位,人們對工程機械的關注也越來越多。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論機械工程課程教學思考

  引言

  應用型本科院校是現代大學適應於市場經濟的需要而產生的,以培養高素質的工程應用型技術人才為主。這就對學生的專業知識培養和專業素質訓練等提出了相應的要求。為了適應新的形勢,我們以培養學生的能力為根本,強化突出理論學習能力、社會實踐能力、技術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以培養應用型創新人才為目的,對工程力學課程的教學模式、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展開深入的研究。對於機械類專業學生來說,工程力學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專業基礎課,它是從基礎課過渡到專業課的一個橋樑,但是在筆者近年來的教學實踐過程中,卻發現存在一些問題。

  1.教學中總結的問題

  1.1認識不夠深入

  學生對這門課的重要性認識不足。而學生對這門課不夠重視的主要原因有兩個,其一是認為工程力學跟機械類專業沒有多大關係。曾經有學生這樣問我:“老師,我們的專業是車輛工程,我感覺力學課跟我們的專業沒有多大關係,為什麼我們還要花這麼大力氣,費這麼多學時來學習這門課啊?”。所以很多學生都認為工程力學這門課又難學又沒用,所以就不會予以其足夠的重視。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是因為學生認為工程力學不過是物理課程中力學部分的延續,沒有什麼新鮮內容,從而就放鬆了力學的學習,課堂上不仔細聽課,課下不認真複習。一段時間後想認真學了,卻發現已經跟不上了。這樣,工程力學根基就扎得不夠牢固,從而就直接影響了後續機械原理以及機械設計等相關課程的學習,並且將來考研也受到了相當影響。

  1.2教學方式問題

  在工程力學中更大量的是一些方程的列寫和相關公司的推導,這些內容如果僅僅依靠多媒體播放,大量的公式一帶而過,學生如走馬觀花一樣,表面上學了更大量的知識,其實並沒有多少能夠深入心中。如果這些內容採用板書教學,在黑板上一筆一筆的推導,必然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影響,對相關公式定理的應用也會有更深刻的認識,學生的數理基礎也會有一定的提高。

  2.工程力學理論課程教學改革

  2.1教學模式的改革

  現在的課堂教學模式是典型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模式。這種模式有必要針對工程力學課程進行優化的教學設計,努力實現介於“以教師為中心”和“以學生為中心”兩者之間的教學模式,既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充分體現學生的認知主體作用,並探索與之相適應的教學組織形式、教學活動形式、教學管理方式和教學環境等的建立。根據教學目標和內容的不同要求,在基本保留課堂教學環境的同時,創設多元化的軟、硬體教學環境,使學生能夠利用以計算機技術為核心的現代教育技術,通過學生、教師和媒體三者的互動去主動地發現、探索和思考,從而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和認知能力。採用新型教學模式,能夠大大地提高教學效果。

  2.2教學內容的改革

  現在的教學內容基本上按照教材上的內容來講授,增加部分不多。課堂練習和討論部分太少,調動不起學生的積極性。所以有必要採取一些措施優化教學內容,使學生能夠系統地學到全面的、實用的工程力學知識。為了拓寬學生的思路和運用理論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教學內容上,對傳統教學內容精選的同時,注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更新,加強對學科的新發展、新的計算工具與計算方法、新概念、新理論及新實驗的介紹,並注意選編一些與工程實際相關的問題,以例題和習題的形式反映到教學過程當中。授課教師應該在重視理論推導的同時多舉一些工程例項,同時應當適當調整教材內容,調整教材中的重點難點,使本課程與機械類專業後續課程不在脫節。

  結束語

  工程力學是一門重要的技術基礎課,對學生的邏輯思維、分析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至關重要。工程力學課程中含有許多抽象的力學概念和公式,相當數量的課後作業以及大量的工程例項。學生普遍反映該課程比較枯燥、難學。針對這些問題,出現了一些工程力學多媒體教學軟體,但目前這些軟體絕大多數都是以教師為主體的,很少涉及以學生為主體或介於“以教師為中心”和“以學生為中心”兩者之間教學模式的教學軟體。另外,雙語教學開展很有必要。為此,我們結合工程力學課程組在最近幾年的教學工作經驗中,對新世紀工程力學課程的教學改革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下頁帶來更多的

工程機械工程師免費論文
機械製圖論文電子版
相關知識
工程機械專業的論文
工程機械類職稱論文
關於工程機械方面的論文
工程機械類畢業論文
工程機械方面的論文
工程機械類畢業論文例文
工程機械方面的論文範文
工程機械方面的論文參考
有關工程機械類畢業論文
工程機械工程師論文範文大全